《一种烹饪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烹饪锅.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948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 CN 102894870 A *CN102894870A* (21)申请号 201210380273.4 (22)申请日 2012.10.09 A47J 27/08(2006.01) A47J 27/09(2006.01)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0(2006.01) A47J 36/38(2006.01) (71)申请人 武小娴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 校区清华东路 17 号 (72)发明人 武小娴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
2、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王春光 (54) 发明名称 一种烹饪锅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锅, 包括 : 组合式锅体 包括有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内锅、 料包反应锅和隔 热外壳, 在内锅与料包反应锅之间具有规定的间 隙并形成反应区域, 在料包反应锅与隔热外壳之 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形成排气通道, 在内锅的侧 壁与隔热外壳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上盖设有固定 盖, 在隔热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阀, 在料包 反应锅上固设有连通反应区域与排气通道的至少 一个泄压阀 ; 反应料包组件包括料包置放架和连 接于料包置放架下端的反应料包, 料包置放架的 上部与固定盖能拆装地设置在一起。本发明采用 了反应。
3、料包组件结构, 取放料更为便捷, 并通过设 置一级泄压阀、 外环排气通道、 二级排气阀和隔热 外壳大大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锅包括 : 组合式锅体, 包括有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内锅、 料包反应锅和隔热外壳, 所述内锅具有 开放的顶部, 在所述内锅与所述料包反应锅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并形成反应区域, 在所述 料包反应锅与所述隔热外壳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形成排气通道,。
4、 在所述内锅的侧壁与所 述隔热外壳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上盖设有固定盖, 在所述隔热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 阀, 在所述料包反应锅上固设有连通所述反应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至少一个泄压阀 ; 反应料包组件, 穿过所述固定盖并安装于所述反应区域内, 所述反应料包组件包括料 包置放架和连接于所述料包置放架下端的反应料包, 所述料包置放架的上部与所述固定盖 能拆装地设置在一起。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料包反应锅的底部中央设有内凹 台, 所述内凹台的顶端与所述内锅的底端外侧相顶抵, 所述反应区域通过所述内凹台分隔 成相互对称的第一反应区间和第二反应区间, 在所述第一反应。
5、区间和 / 或所述第二反应区 间内安装有所述反应料包组件。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包置放架包括架体, 在所述架 体的顶部连接有料架把手, 所述料架把手的上部露出所述反应区域且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 盖上的锁扣与所述固定盖锁紧, 所述反应料包钩挂于所述架体的底部。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料架把手的下端与所述架体之间 设有密封挡圈。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包置放架包括架体, 在所述架 体的顶部插装有料架把手, 所述料架把手的上部露出所述反应区域且与所述固定盖螺纹连 接, 所述反应。
6、料包钩挂于所述架体的底部。 6.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料包反应锅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 所述泄压阀, 两个所述泄压阀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应区间和所述第二反应区间, 所述泄 压阀的排气孔为通孔。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阀为可调式泄压阀, 所述泄压阀 的泄压压强调节范围为 1.2kgf/cm2 1.5kgf/cm2。 8.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所 述排气阀。 9.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锅、 所述料包反应锅和所述 隔热外壳与所述固定盖的。
7、结合处分别设有密封圈。 10.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和所述料包反应锅采用金 属材料制成, 所述隔热外壳采用塑料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94870 A 2 1/5 页 3 一种烹饪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烹饪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取放料便捷的高热效率的烹饪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传统的烹饪器具多是通过电加热 ( 如电饭锅等 ) 或明火进行加热 ( 如燃气 炉等)。 虽然这些烹饪器具在家庭等环境中为人们的饮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在对火花 和明火有明令禁止的环境中 ( 如矿井等工况和森林等户外坏境 ), 这些烹饪。
8、器具则可能会 引发爆炸和火灾等严重灾害, 造成人员和则产的损失。另外, 在野外工作或旅行时, 往往不 易于生明火, 因此也需要不产生火花和明火就能烹饪食物的器具。 0003 如今, 现有的烹饪器具中一种烹饪容器采用自加热发热包 ( 加热料包 ), 该发热包 采用化学反应放热原理, 它可以迅速与水产生化学反应, 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且反应产物 无污染, 可以用来烹饪食物。 上述烹饪容器需要把料包放在反应容器的底部, 并通过泄压阀 来控制反应容器内的压力。虽然上述容器能基本实现不产生火花和明火的烹饪功能, 但是 由于加热料包放置在反应容器底部, 取放料包过程繁琐, 每次都需要拆解整个锅体, 期间。
9、很 容易发生烫伤等危险状况。 而且, 泄压阀排放出的高压蒸汽带走了大量的热量, 大大降低了 该烹饪容器的热量利用效率。同时, 这种仅仅靠泄压阀来控制反应容器内压力的方式还会 发出刺耳的汽鸣声, 令人感到不适。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不产生明火, 利用上述加热料包与水反应放热, 取放料更方便快捷, 低噪音, 并且具有高热利用效率的烹饪锅, 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 商业前景。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加热料包与水反应放热, 取放料更方便快捷, 低噪 音, 并且具有高热利用效率的烹饪锅。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锅, 包括 : 组合。
10、式锅体, 包括有内至外依 次套设的内锅、 料包反应锅和隔热外壳, 所述内锅具有开放的顶部, 在所述内锅与所述料包 反应锅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并形成反应区域, 在所述料包反应锅与所述隔热外壳之间具有 一定的间隙并形成排气通道, 在所述内锅的侧壁与所述隔热外壳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上盖 设有固定盖, 在所述隔热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阀, 在所述料包反应锅上固设有连通 所述反应区域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至少一个泄压阀 ; 反应料包组件, 穿过所述固定盖并安装 于所述反应区域内, 所述反应料包组件包括料包置放架和连接于所述料包置放架下端的反 应料包, 所述料包置放架的上部与所述固定盖能拆装地设置在一起。 000。
11、7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在所述料包反应锅的底部中央设有内凹台, 所述内凹台 的顶端与所述内锅的底端外侧相顶抵, 所述反应区域通过所述内凹台分隔成相互对称的第 一反应区间和第二反应区间, 在所述第一反应区间和 / 或所述第二反应区间内安装有所述 反应料包组件。 说 明 书 CN 102894870 A 3 2/5 页 4 0008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所述料包置放架包括架体, 在所述架体的顶部连接有料 架把手, 所述料架把手的上部露出所述反应区域且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盖上的锁扣与所述 固定盖锁紧, 所述反应料包钩挂于所述架体的底部。 0009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在所述料架。
12、把手的下端与所述架体之间设有密封挡圈。 0010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所述料包置放架包括架体, 在所述架体的顶部插装有料 架把手, 所述料架把手的上部露出所述反应区域且与所述固定盖螺纹连接, 所述反应料包 钩挂于所述架体的底部。 0011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在所述料包反应锅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泄压阀, 两 个所述泄压阀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应区间和所述第二反应区间, 所述泄压阀的排气孔为 通孔。 0012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所述泄压阀为可调式泄压阀, 所述泄压阀的泄压压强调 节范围为 1.2kgf/cm2 1.5kgf/cm2。 0013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13、 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排气阀。 0014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在所述内锅、 所述料包反应锅和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固 定盖的结合处分别设有密封圈。 0015 如上所述的烹饪锅, 其中, 所述内锅和所述料包反应锅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隔 热外壳采用塑料制成。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 0017 1、 本发明在料包反应锅内设置可拆装的反应料包组件, 便于反应料包组件从料包 反应锅中取放, 大幅度缩短了更换反应料包的时间。 0018 2、 本发明具有内环的反应区域和外环的排气通道, 水蒸汽达到一定的压强值时, 通过泄压阀排入外环排气通道内, 水蒸。
14、汽在冷却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可再次被料包反应锅 吸收, 从而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0019 3、 本发明的泄压阀设置在料包反应锅的上部, 有利于反应区域的水蒸汽充分冷 却, 并且减少了通过泄压阀排出的水蒸汽的量, 降低了热量的损失 ; 并且, 泄压阀的排气孔 为通孔, 且在泄压阀的外部还有一层近似于密封的隔热外壳, 从而在防止两侧泄压阀发出 蜂鸣声的同时, 进一步起到降噪的功能。 0020 4、 本发明的料包反应锅与隔热外壳之间由于水蒸汽冷凝所产生的少量冷凝水, 可 以很容易地通过隔热外壳处的排气阀排出, 避免了在使用本发明的锅体过程中, 在锅体附 近产生的蒸汽冷凝水。 附图说明 0021 在此。
15、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 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 围。另外, 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 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 并 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 可 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0022 图 1 为本发明烹饪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2 为本发明烹饪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3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102894870 A 4 3/5 页 5 0025 图 4 为本发明的反应料包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
16、标记说明 : 0027 1- 组合式锅体 ; 11- 内锅 ; 12- 料包反应锅 ; 13- 隔热外壳 ; 14- 反应区域 ; 141- 第 一反应区间 ; 142- 第二反应区间 ; 15- 排气通道 ; 16- 固定盖 ; 17- 排气阀 ; 18- 泄压阀 ; 19- 锁扣 ; 0028 2- 反应料包组件 ; 21- 料包置放架 ; 22- 反应料包 ; 23- 架体 ; 24- 料架把手 ; 3- 内 凹台 ; 4- 密封挡圈 ; 5-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 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 是, 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7、, 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 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 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 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 形, 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30 请参考图 1 至图 4, 分别为本发明烹饪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俯视结构示意图、 组 合式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以及反应料包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本发明提出 了一种烹饪锅, 包括组合式锅体1和反应料包组件2, 如图3所示, 组合式锅体1包括有内至 外依次套设的内锅 11、 料包反应锅 12 和隔热外壳 13, 内锅 11 具有开放的顶部, 内锅 11 上 可以加盖锅盖, 被加热的食物从内锅 11 。
18、的上端口放入内锅 11 中进行加热。在内锅 11 与料 包反应锅 12 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并形成反应区域 14, 用于容装反应料包组件 2。反应区域 14 的尺寸大小由料包反应锅 12 的内径与内锅 11 的外径确定, 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料包反应锅 12 与隔热外壳 13 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形成排气通道 15。在内锅 11 的侧 壁与隔热外壳 13 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上盖设有固定盖 16, 固定盖 16 与内锅 11、 料包反应 锅 12 及隔热外壳 13 分别通过螺栓连接, 起到封闭反应区域 14 和排气通道 15 的上端口的 作用。在隔热外壳 13 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阀 17。
19、, 使得排气通道 15 通过打开排气阀 17 与 外界大气相连通。在料包反应锅 12 上固设有至少一个泄压阀 18, 泄压阀 18 连通于反应区 域14与排气通道15, 泄压阀18用于排出反应料包在反应区域14内与水化学反应放热而产 生的水蒸汽。反应料包组件 2 穿过固定盖 16 并安装于反应区域 14 内, 反应料包组件 2 包 括料包置放架21和连接于料包置放架21下端的反应料包22, 使得反应料包22与料包反应 锅 12 的反应区域 14 内的水产生化学反应, 释放热量, 从而达到加热内锅 11 的作用。料包 置放架 21 的上部与固定盖 16 能拆装地设置在一起, 这样便于反应料包组件。
20、 2 从料包反应 锅 12 中取放, 大幅度缩短了更换反应料包 22 的时间。并且, 由于本发明具有内环的反应区 域 14 和外环的排气通道 15, 反应区域 14 内产生的水蒸汽达到一定的压强值时, 泄压阀 18 打开, 使得水蒸汽排入外环排气通道 15 内, 进而使得排气通道 15 内的压强增高, 这样就减 小了内环反应区域 14 与外环排气通道 15 之间的压力差, 进而促使料包反应锅 12 内的压强 保持在一个更高的水平, 使得排放到外环排气通道 15 内的水蒸汽被迫向下运动冷却, 水蒸 汽在冷却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可再次被料包反应锅 12 吸收, 从而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0031 如。
21、图 4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料包置放架 21 包括架体 23, 在架体 23 的顶部连接有 料架把手 24, 反应料包 22 钩挂于架体 23 的底部。在安装时, 料架把手 24 的上部露出反应 区域 14, 旋动料架把手 24, 使得设置于固定盖 16 上的锁扣 19 与料架把手 24 的外侧壁相卡 说 明 书 CN 102894870 A 5 4/5 页 6 紧, 从而使得料架把手 24 锁紧于固定盖 16 上, 起到对反应料包组件 2 整体安装定位的作 用。 当反应料包22在料包反应锅12内与水反应完毕后, 可人工反向旋动料架把手24, 使得 料架把手 24 与锁扣 19 相脱离, 。
22、进而取出反应料包组件 2, 具有取放料方便快捷的功效。 0032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料包置放架21包括架体23, 在架体23的顶部 插装有料架把手 24, 反应料包 22 钩挂于架体 23 的底部。当然, 反应料包 22 与架体 23 也 可以采用其它公知的连接方式, 如捆绑连接, 卡扣连接等, 只要保证反应料包 22 固接于架 体 23 的底部即可。料架把手 24 的上部露出反应区域 14, 料架把手 24 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 纹, 在固定盖 16 对应于料架把手 24 的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 料架把手 24 与固定盖 16 螺纹 配合连接, 使得料架把手 24 连接于固定盖。
23、 16 上, 起到对反应料包组件 2 整体安装定位的作 用。 当反应料包22在料包反应锅12内与水反应完毕后, 可人工反向旋动料架把手24, 使得 料架把手 24 旋出固定盖 16 上的安装孔, 进而取出反应料包组件 2, 同样具有取放料方便快 捷的功效。但本发明也不限于此, 料包置放架 21 与固定盖 16 也可以采用其它可拆装的连 接方式, 只要保证便于取放反应料包 22 即可。 0033 如图1、 3所示, 在料包反应锅12的底部中央设有内凹台3, 内凹台3的顶端与内锅 11的底端外侧相顶抵, 反应区域14通过该内凹台3分隔成相互对称的第一反应区间141和 第二反应区间142, 在第一反。
24、应区间141和第二反应区间142内分别安装有前述反应料包组 件 2。这样, 使得两反应料包 22 由料包反应锅 12 的反应区域 14 两侧延伸至料包反应锅 12 锅底, 反应料包 22 可在料包反应锅 12 的侧下方与水反应放热, 对内锅 11 进行加热, 因而可 以使内锅 11 内加热的水和食物产生热对流, 提高了热利用效率。当然, 也可以在第一反应 区间 141 和第二反应区间 142 两者之一内安装前述反应料包组件 2, 起到加热内锅 11 的作 用。 0034 进一步的, 如图1、 3所示, 在料包反应锅12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泄压阀18, 两个泄 压阀分别对应于第一反应区间 141 。
25、和第二反应区间 142, 使得反应料包 22 在第一反应区间 141 和第二反应区间 142 反应所产生的水蒸汽通过料包反应锅 12 的上部两侧的泄压阀 18 排至排气通道 15 内。另外, 由于泄压阀 18 设置在料包反应锅 12 的上部, 有利于反应区域 14 的水蒸汽充分冷却, 并且减少了通过泄压阀 18 排出的水蒸汽的量, 降低了热量的损失。 前述泄压阀18的排气孔为通孔, 且在泄压阀18的外部还有一层近似于密封的隔热外壳13, 从而在防止两侧泄压阀 18 发出蜂鸣声的同时, 进一步起到降噪的功能。通孔的大小可根据 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尺寸。 0035 进一步的, 泄压阀 18 为可调式。
26、泄压阀, 泄压阀 18 的泄压压强调节范围为 1.2kgf/ cm2 1.5kgf/cm2。 0036 进一步的, 在隔热外壳 13 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排气阀 17, 以使得水蒸汽在向下运 动冷却后排出至外部, 避免了在使用本发明的锅体过程中, 在锅体附近产生的蒸汽冷凝水。 0037 如图 1 所示, 为了保证反应区域 14 和排气通道 15 的密封性, 在料架把手 24 的下 端与架体 23 之间设有密封挡圈 4。并且, 在内锅 11、 料包反应锅 12 和隔热外壳 13 与固定 盖 16 的结合处分别还设有密封圈 5。 0038 在本发明中, 内锅 11 和料包反应锅 12 采用金属材料制。
27、成, 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隔热外壳 13 采用塑料制成或其它热的不良导体制成, 可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失, 提高热效 率, 同时防止外壳烫伤人手。 说 明 书 CN 102894870 A 6 5/5 页 7 003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 0040 首先在料包反应锅 12 的反应区域 14 内注入适量的水, 水量的多少由反应料包 22 的配比决定, 并且可以使反应料包 22 与水完全接触 ; 0041 然后, 将两反应料包组件 2 分别置入反应区域 14 的内第一反应区间 141 和第二反 应区间 142, 旋动料架把手 24, 使其与锁扣 19 配合锁固 ; 这样, 反应料包 22 在两。
28、侧架体 23 推动、 反应料包的自身重量和自身的柔性共同作用下可被置于内锅 11 的侧下方, 并与水反 应放热对内锅11进行加热 ; 本发明采用在内锅11的侧下方进行加热的方式, 与现有的烹饪 锅采用完全在底部加热的方式相比, 本发明一方面具有取放反应料包便捷的优点 ; 另一方 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加热源完全从底部加热, 容易产生反应料包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发 热过快, 水散热不及时, 而造成反应料包的局部过热以及降低反应料包与水反应的完全程 度等缺陷。 0042 料包反应锅 12 内的水与反应料包 22 反应生成大量的水蒸汽, 这些水蒸汽分别通 过置于料包反应锅 12 顶侧的泄压阀 18 排放。
29、到外环排气通道 15 内 ; 水蒸汽在通过泄压阀 18 排放到外环排气通道 15 的过程中将与内锅 11 充分接触, 同时也减少了排放到外环排气 通道 15 中的水蒸汽量, 将进一步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 ; 由于水蒸汽排入排气通道 15, 外环 排气通道 15 内的压强会增高, 减小了料包反应锅 12 内和外排气通道 15 内的压力差, 进而 促使料包反应锅 12 内的压强保持在一个更高的水平 ; 由于泄压阀 18 设置在料包反应锅 12 的上部, 靠近固定盖 16 的位置, 而排气阀 17 设置于隔热外壳 31 的底部, 泄压阀 18 与排气 阀17的位置存在有一定的高度差, 排放到外环排气通。
30、道15内的水蒸汽被迫向下运动冷却, 冷却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可再次被料包反应锅 12 吸收, 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 未冷却的少量水 蒸汽可从置于隔热外壳 31 下侧的两排气阀 17 排出 ; 冷却的水蒸汽产生的水也可从两排气 阀 17 倒出, 从而完成整个反应加热过程 ; 0043 待内锅 11 加热完成后, 分别反向旋转料架把手 24, 使其分别与锁扣 19 解锁 ; 然 后, 取出反应料包组件 2, 即可对反应料包 22 进行更换。 0044 本发明采用了反应料包组件结构, 取放料更为便捷, 并通过设置一级泄压阀、 外环 排气通道、 二级排气阀和隔热外壳大大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0045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 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 以便于能够 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但是, 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特别是, 在 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 除了有 明确相反的描述, 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 而并不仅局限于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894870 A 7 1/2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94870 A 8 2/2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94870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