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383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 CN 102813833 A *CN102813833A* (21)申请号 201210327096.3 (22)申请日 2012.09.02 A61K 36/8984(2006.01) A61P 31/14(2006.01) (71)申请人 慈静 地址 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城区米山东路西 3 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72)发明人 慈静 胡伟 谭绍宏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的组分组成 : 。
2、内 服药 : 忍冬藤 4 6g、 黄柏 3 6g、 紫花地丁 4 6g、 木芙蓉叶46g、 黄芪35g、 半边莲24g、 玄参 3 6g、 生地 3 6g、 石斛 4 6g、 余甘子 36g、 丹参46g、 赤芍36g、 贯众24g、 木 通 4 6g、 茯苓 3 5g、 甘草 2 4g 水煎服。外 用药 : 黄柏 10g、 苦参 6g、 紫花地丁 10g、 木芙蓉叶 10g、 半边莲 10g、 丹参 10g、 甘草 6g 水煎液湿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清热解毒、 生津化湿、 通络 止痛。临床常根据证型变化给予辨证施治。该药 疗程短、 治愈率高, 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 (51)Int.。
3、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 页 2 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的组分 组成 : 内服药 : 忍冬藤 4 6g、 黄柏 3 6g、 紫花地丁 4 6g、 木芙蓉叶 4 6g、 黄芪 3 5g、 半边莲 2 4g、 玄参 3 6g、 生地 3 6g、 石斛 4 6g、 余甘子 3 6g、 丹参 4 6g、 赤 芍 3 6g、 贯众 2 4g、 木通 4 6g、 茯苓 3 5g、 甘草 2 4g 水煎服。外用药 : 黄柏 10g、 苦。
4、参 6g、 紫花地丁 10g、 木芙蓉叶 10g、 半边莲 10g、 丹参 10g、 甘草 6g 水煎液湿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13833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引发手足 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 ( 型 ),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 (Cox A16) 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最为常见。属于中医 “温病” 范畴, 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 童, 可引起手、。
5、 足、 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 肺水肿、 无菌性脑膜脑炎等 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 导致死亡。该病以手、 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 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随着病种的变异, 病情反复加重应受到关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清热解毒、 生津化湿、 通络止痛。临床常根据证型变化给予 辨证施治。该药疗程短、 治愈率高, 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 物的组分组成 : 内服药 : 忍冬藤 4 6g、 黄柏 3 6g、 紫花地丁 4 6g、 木芙蓉叶 4 6g、 黄 芪 。
6、3 5g、 半边莲 2 4g、 玄参 3 6g、 生地 3 6g、 石斛 4 6g、 余甘子 3 6g、 丹参 4 6g、 赤芍 3 6g、 贯众 2 4g、 木通 4 6g、 茯苓 3 5g、 甘草 2 4g 水煎服。外用药 : 黄 柏 10g、 苦参 6g、 紫花地丁 10g、 木芙蓉叶 10g、 半边莲 10g、 丹参 10g、 甘草 6g 水煎液湿敷。 0005 本发明中药中的忍冬藤味甘, 性寒。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 热, 热毒血痢, 痈肿疮疡, 风湿热痹 。 纲目 :“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痛, 痈疽疥藓, 杨 梅恶疮, 散热解毒。 ” 现代药理研究, 具有抗菌。
7、消炎、 对多种肠道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黄 柏味苦, 性寒。归肾、 膀胱、 大肠经。功能与主治 :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除骨蒸清虚热。现代 研究, 具有抗菌消炎、 增强免疫的功效, 对手足口引起的脑炎有较好的疗效。 紫花地丁味苦、 性寒。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木芙蓉叶味辛, 性平。功能主治 : 凉血, 解毒, 消肿, 止痛。 纲目 : 清肺凉血, 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 消肿排脓止痛。现代 研究, 外用早期能消肿、 止痛、 促进吸收, 中晚期可加速局限, 破溃排脓。 黄芪归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 : 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 托疮生肌、 利水消肿之功效。 本草逢原 。
8、载 “黄芪能补五脏 诸虚, 治脉弦自汗, 泻阴火, 去肺热, 无汗则发, 有汗则止。 ” 半枝莲味辛 ; 苦 ; 性寒。归肺经 ; 肝经 ; 肾经。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 散瘀止血 ; 利尿消肿。半边莲味甘、 性平。归心经 ; 肺经 ; 小肠经。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 利水消肿。 生草药性备要 : 敷疮, 消肿毒。玄参味甘、 苦、 咸, 性微寒。归肺, 胃, 肾经。功能主治 :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滋阴。现代研究, 有抗菌作用。 纲目 : 滋阴降火, 解斑毒, 利咽喉, 通小便血滞。配生地则滋阴增液。生地的功能主治 : 凉 血, 养阴, 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 阴虚内热。石斛为多。
9、年生落叶草本, 功能主治 : 益胃生 津, 滋阴清热。 用于阴伤津亏, 口干烦渴, 食少干呕, 病后虚热。 余甘子味甘、 酸、 涩、 性凉。 功 能主治 : 清热凉血, 消食健脾, 生津止渴。 主治血热血瘀, 消化不良, 腹胀, 咳嗽, 喉痛, 口干及 说 明 书 CN 102813833 A 3 2/3 页 4 维生素 C 缺乏症。现代研究, 具有抗炎, 抗氧化作用。丹参味苦, 性微寒。功能主治 : 活血调 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清心除烦, 养血安神。现代研究, 具有改善微循环、 抗菌、 促进组织 修复的作用。赤芍味酸、 苦, 凉。功能主治 : 行瘀, 止痛, 凉血, 消肿。贯众味苦。
10、、 涩, 性微寒。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止血, 杀虫。现代研究, 具有抗病毒、 抗菌、 驱虫的作用。木通性味苦, 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与茯苓、 甘草配伍可用于口舌生疮, 心烦尿赤。茯苓味甘、 淡、 性 平, 入药具有利水渗湿、 益脾和胃、 宁心安神之功效。现代研究 : 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甘草味甘, 性平。归心、 肺、 脾、 胃经。功能主治 :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外用药苦参的功能主治 : 清热燥湿, 杀 虫, 利尿。用于湿疹, 湿疮, 皮肤瘙痒。以上诸药相配, 治疗该病, 相得益彰。 0006 本发明。
11、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 分内服和外用药。 本发明经临床验证 : 有效率在 90以上, 治愈率为 85以上, 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0008 实施例 1 :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 : 忍冬藤 4 6g、 黄柏 3 6g、 紫花地丁 4 6g、 木芙蓉叶 4 6g、 黄芪 3 5g、 半边莲 2 4g、 玄参 3 6g、 生地 3 6g、 石斛 4 6g、 余甘子 3 6g、 丹参 4 6g、 贯众 2 4g、 木通 4 6g、 茯苓 3 5g、 甘草 2 4g 水煎服。外用药 : 黄柏 10g、。
12、 苦参 6g、 紫花地丁 10g、 木芙 蓉叶 10g、 半边莲 10g、 丹参 10g、 甘草 6g 水煎液湿敷。 0009 实施例 2 :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 : 忍冬藤 5 6g、 黄柏 4 6g、 紫花地丁 4 5g、 木芙蓉叶 4 5g、 黄芪 4 5g、 半边莲 2 4g、 玄参 4 6g、 生地 3 4g、 石斛 4 5g、 余甘子 5 6g、 丹参 4 5g、 贯众 3 4g、 木通 5 6g、 茯苓 4 5g、 甘草 3 4g 水煎服。外用药同实施例 1. 0010 临床疗效总结 : 0011 一、 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 治疗。
13、上百例患者, 疗效频佳。 0012 二、 诊断标准 :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来自疫区 ; 临床表现为 : 急性发热起病, 手掌 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 少 ;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疼痛明显 ;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 吐和头疼等症状。 实验室血清学检验 : 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 IgG 抗体有 4 倍以上的升高。核酸检验到病原核酸。病毒分离 : 检到肠道病毒。 0013 三、 服药方法 : 水煎服, 每剂浓煎 50ml, 6 12 岁儿童每日 1 剂 ; 4 6 岁每。
14、日 1/2 剂 ; 3 岁以下为 1/3 剂均每日早、 晚 2 次分服。外用药 : 每日 1 剂, 水煎液 200ml, 每日 2 次湿 敷病灶处。6 12 岁每日 1 剂 ; 6 岁以下减半。 0014 四、 疗效评定 : 0015 治愈 :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实验室血清学检验正常。 0016 好转 :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 0017 未愈 :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0018 五、 治疗效果 : 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 经统计治愈率在 90以上, 有效率 95以 上。禁忌 : 寒症重者减量。 说 明 书 CN 102813833 A 4 3/3 页 5 0019 六、 典型病例 0020 。
15、1、 张X, 女, 5岁, 上幼儿园。 2009年6月就诊, 患者家长代诉 : 3天前手脚出现丘疹、 起水泡, 口腔发红, 进食差, 发烧 38, 吃退烧药后, 又反复。查体 : 体温 38.2. 度。实验室 检查 : 血清病毒分离可见肠道病毒。患者家属要求内服、 外用 10 天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半年随访未再复发。 0021 2、 王XX, 男, 7岁, 于2010年8月就诊, 患者母亲代诉, 4天前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吃小儿感冒灵后, 未见好转, 2 天前开始发烧、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口腔 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破溃, 疼痛明显。实验室检查 : 血清中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患者要 求服用本发明中药 15 剂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0022 3、 丛 X, 女, 4 岁, 患者于 2011 年 5 月就诊, 患者家长代诉, 患者咽红充血, 口颊粘膜 疱疹, 舌边尖溃疡如米粒大, 边缘充血, 口中流涎, 手掌、 足趾、 臀部可见少许红丘疹 4 天。查 体 : 体温 38.1, 实验室血清检, 可见肠道病毒。患者家长内服、 外用该发明中药 10 日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半年随访未再复发。 说 明 书 CN 102813833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