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磁光记录装置.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538283
  • 上传时间:2018-02-21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652.2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06624.X

    申请日:

    1994.04.28

    公开号:

    CN1100225A

    公开日:

    1995.03.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公开

    IPC分类号:

    G11B11/14

    主分类号:

    G11B11/14

    申请人:

    索尼公司;

    发明人:

    田口庆一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93.04.28 JP 103207/9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志醒;王忠忠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在磁-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的磁-光记录装置,由一个光拾取装置、一个磁头和一个夹持装置组成,光拾取装置用于向磁-光记录介质的下面的面辐射激光,磁头包括一个有一中心柱的壶形铁芯和一个缠绕在该中心柱上的线圈,并向磁-光记录介质的上表面提供磁能,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磁头,使得其在磁-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时不与磁-光记录介质的上表面相接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在磁-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的磁-光记录装置,包括: 光拾取装置,用于向所说磁-光记录介质的向下的面辐射激光, 一个磁头,包括一个有中心柱的壶形铁芯和一个缠绕在所说中心柱上的线圈,向所说的磁-光记录介质的上表面提供磁能, 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所说的磁头,使得其在所说的磁-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时,不与所说的磁-光记录介质的所说的上表面相接触。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磁-光记录装置,其中,所说的壶形铁芯有两个凹口,从它的侧壁凹向底壁部分,所说的线圈的两端通过所说的两个凹口被引到所说的壶形铁芯外边。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说的磁-光记录装置,其中所说的磁头进一步包括一个具有两根短轴的绕线筒,所说的线圈绕在所说的绕线筒上,所说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说的两根短轴相连接,所说的两根短轴通过所说的壶形铁芯的所说的两个凹口被引到所说的磁头外边。

    说明书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磁-光记录装置,用作能记录和重现一种磁-光记录介质、例如一种小型软盘(MD)或诸如此类的介质的磁-光记录和复现装置。

        目前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磁-光记录和复现装置,可以记录和重现装在软盘盒内的直径为64mm的(称作为小型软盘(MD)磁-光盘。

        附图1显示了一种磁-光盘1的结构,这种软盘可用这类磁-光记录和复现装置来记录和复现。如图1所示,磁-光盘1具有多层结构,其厚度为D1(D1=1.2mm),具体说,该磁-光盘由6层组成,其中一层绝缘层3、一层作为一种磁膜的记录层4、绝缘层5、反射层6和润滑保护层7依次层叠在聚碳酸酯基底2上,从保护层7的表面至记录层4的中心4c的距离Zs大约在20-30μm左右的范围内。

        一个磁场调制书写头(下面简称为“磁头”)8被设置成与磁-光软盘1的保护层7相接触,具有一个物镜9的非接触型的光拾取装置10位于磁-光软盘1的与磁头8相对的另一侧位置上。

        磁头8由一个如图2所示的具有中心铁芯部分11a的E型铁芯11和一个缠绕在中心铁芯11a上的多匝导线12所构成的线圈13所组成。

        在如此设置的磁-光记录和复现装置中,供给记录层4的磁场方向由从接线端14和15流向线圈13的电流极向的变换而决定。当通过物镜9聚住后的激光光点L照射在记录层4上时,会获得高于居里温度地温度,在该温度下,在记录层4上的磁性由于记录层受热而清除。如果旋转磁-光软盘1,把激光光点L从记录层4上磁性已被清除的部位移开,于是这一部位的温度逐渐降低,结果,记录层4按由磁头8提供给这一部位的磁场方向被磁化。

        此时,磁-光软盘被记录和复现时所得到的信号的性能,如载波对噪声的比(C/N),明显是取决于由磁头8供给磁-光软盘1的记录层4的外磁场强度。

        为增大供给磁-光软盘1的记录层4的外磁场强度,应尽可能缩小磁头8的顶端、即E型磁芯11的中间铁芯部分11a的尖端(开端)和记录层4之间的距离,因为磁场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这一原因,传统的磁-光软盘记录和复现装置被设置成如图1所示,在磁头与磁-光软盘1接触的同时,滑动磁头8,从而在磁光软盘1上记录一种信息信号。虽然磁头8与磁-光软盘1接触,在实际应用时,磁头8的滑动是与保护层7相接触,在磁头8和记录层4的中心4C之间留有间距Zs,该间距与绝缘层5,反射层6和保护层7的厚度相一致。

        图3显示了磁头8和C/N之间的关系,在图3中,水平轴Z表示离开记录层4的中心4C的距离。此时,便设在记录层4的中心4C处Z值为零。垂直轴表示C/N。在图3中,标号E表示当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E型铁芯11时所得到的磁头8的一种性能。垂直轴上的值TL表示为在该记录时获得满意的出错率而所需的C/N值,一个特定的TL值为46dB。在水平轴上,值Zs代表图1中所示的从记录层4的中心4C到保护层7的表面的距离(在实际应用中约为20至30μm)。对图3的分析可看出,采用如图2所示的E型铁芯11的接触滑动型磁头8,能够产生一个足以高于值TL的C/N值,值TL是为获得令人满意的出错率而所需的C/N值。

        朝磁-光软盘1推动磁头8的力应该尽可能小,因为只有如此小的力才基本上不会影响磁光软盘1的旋转,也就说,加在锤形马达(图中未显示)上的负荷要小。为此,磁头8的重量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外,E型铁芯11的直径和导线12的圈数也被限定。

        如图4所示,当磁头8与磁-光软盘1为可滑动接触时,由于磁光软盘1的厚度不均匀以及磁-光软盘1有倾斜,常可以看到,磁-光软盘1的旋转伴有软盘表面沿软盘轴向(上下方向)的起伏m(见图4)。为了消除这种软盘表面起伏m,通过一个来自固定件17的起弹性件作用的支撑臂18始终使磁头8向箭头K的方向(也就是沿磁-光盘1的轴向)弹性偏置,用这种结构,可使磁头8能随着软盘表面起伏m始终与磁-光软盘1的表面处于可滑动接触,但结果是不可能把驱使磁头8朝着磁-光软盘1的推进力充分减少。

        对于使用者来用,使用时通常是携带着磁-光软盘记录和复现装置,因此,迄今一直要求把磁-光软盘记录和复现装置做得小、轻、薄,并且耗能低。

        然而,由于传统的磁-光软盘记录和重现装置的结构是使磁头8与磁光软盘1呈可滑动接触,因此,被施加在锤形马达(图中没有显示)上的负荷相对比较大,这样就难于减小传统的磁-光软盘记录和复现装置的能量消耗。

        此外,由于传统的磁-光软盘记录和复现装置属于可滑动接触型,不能确保该磁-光软盘记录和复现装置在不合要求的状况下能可靠使用,例如在多尘的环境诸或如此类的状况。此外,使用中磁头8与磁-光软盘1相接触,因此磁头8容易被磨损。

        为解决传统的磁-光盘记录和复现装置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曾设想把磁-光盘记录和复现装置设计成非接触型,使磁-光盘1和磁头8互相分开,在伺服控制下二者之间具有一预定的间隔。这种非接触型的磁-光盘记录和复现装置需要一个执行机构和一个伺服电路,因此不可能把这种设计的磁-光盘记录和再现装置制造得小、轻、薄,且耗能低。

        因此,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磁-光记录装置,在这种装置中,上面所说的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能够被消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磁-光记录装置,在这种装置中,能把磁头和磁-光记录介质设置成非接触关系。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做得小、轻而薄的磁-光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能耗的磁-光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光记录装置,在这装置中,即使磁头不与磁-光记录介质相接触,也够向磁-光记录介质供给一个足够高的磁场。

        本发明还有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多灰的环境中其可靠性也能得到改善的磁-光记录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所提供的磁-光记录装置是用来在一种磁-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该磁-光记录装置由一个光拾取装置,一个磁头和一个夹持装置组成,光拾取装置用于向磁-光记录介质的下面的面辐射激光;磁头包括一个有一个中心柱的壶形铁芯和绕在该中柱上的一个线圈,并向磁-光记录介质向上一面提供磁能;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磁头,使得其在磁-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时磁头不与磁-光记录介质的上表面相接触。

        按照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壶形铁芯的磁头,与采用E型铁芯的传统磁头相比,其磁效率可以被改善。而且,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能增强,以致即使是磁头未与磁-光记录介质相接触,仍能向磁-光记录介质提供足够的磁能。

        本发明的上面以及另外一些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会变得更清楚。其中,同样的或相类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图1是用于说明一种传统的磁-光记录和复现装置作业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传统的磁-光记录和复现装置中的一种E型铁芯磁头的构造;

        图3的曲线图显示了图2所示的传统的接触型磁头在Z轴方向的C/N特性;

        图4是用来解释现有技术中如何消除磁盘表面起伏的示意图;

        图5A和5B是分别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磁-光记录装置中的机械系统结构的侧视图;

        图6A和6B分别是显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磁-光记录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的示意图;在解释该磁-光盘记录装置的动作时将参考该示意图。

        图7A至7C分别是显示了一种用在本发明的磁-光盘记录装置中的磁头分解状态的结构透视图;

        图8的曲线图显示了图5A、5B、和图7A至7C所示的非接触型磁头所测得的Z轴方向的C/N特性,以及其与传统的接触型磁头在Z轴方向的C/N特性的比较;

        图9的示意图显示了在5A、5B、7A至7C中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非接触型磁头在x轴和y轴方向的C/N特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磁-光记录装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必要时将把本发明的磁-光记录装置与现有技术的相比较,此外,在图5A、5B直至图9中,与图1至图4中相应的部件将用同样的标号,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图5A。5B的示意图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光记录装置的机械系统的一种结构。如在图5A、5B中所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磁-光记录装置驱动小型软盘,且其包含有一个锤形马达21,该马达使装在软盘盒18内的磁-光盘1以一定的线速度(CLV)旋转,磁-光软盘1的结构与在图1中所示的磁-光盘1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如在图5A中所示,当磁头22降低时,磁头22与磁-光盘1的保护层7之间按预定的距离相隔,使其与记录层4的间距为预定的间距Za。

        磁头22与一条其截面基本上呈曲柄状的主臂23的一端相连,该主臂23另一端通过螺钉25固定在托架24上。

        主臂23始终沿着图5A中箭头F所指的方向偏置,也就是说,磁头22通过固定在托架24上的扭簧27的弹力作用朝磁-光盘1方向移动。

        托架24上设有杠杆旋转轴26,其上固定了一根截面大致为U形的控制杆28。控制杆28的一端靠在一颗装在托架24侧壁上的空头调节螺钉29上,在控制杆28的另一端固定了一颗空头调节螺钉30,该螺钉30在磁头22被抬高时起作用。

        当磁头22被抬起时,如图5B所示,由于紧挨着软盘架31的上表面31a的空头调节螺钉30的控制,防止磁头22与磁-光记录和复现装置的外壳(没有标出)的上表面的内侧相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当沿着图5B中箭头G的方向推动软盘盒18,使软盘盒18的端壁对着软盘架31前端的内壁时,软盘盒18与软盘架31一起自动沿着图5B中箭头H所指的方向降低,从而磁头22被降低到如图5A所示。

        当磁头22处于如图5A所示被降低的位置时,锤形马达21的轴21a卡入磁-光盘的夹盘32中,并且,当磁头22处于如图5A所示的被降低状态时,空头调节螺钉29与控制杆28的一端紧相邻。这种状态下,如果旋转空头调节螺钉29,使其朝图5A箭头I所指方向行进,那么磁头22就朝箭头J的方向移动(向上方向)。因此,可通过调节空头调节螺钉29把磁头22的顶部移到与磁-光软盘1的记录层4相距为预定距离Za的位置上。

        在磁头22位于如图5A所示的降低位置的状况下,磁-光盘被磁头22记录复现。因为托架24通过一进给马达(没有标出)在垂直于附图5A、5B的纸面方向移动,磁头22沿磁-光软盘1的径向移动,因此磁头22可以存取磁-光软盘1的记录和复现面的整个表面。

        用图5A、5B所示的结构,就可以构制成非接触型的磁-光记录装置的机械系统,其中,在记录时,磁头22与磁-光盘1的记录层4相隔的间距为Za。

        下面将描述磁头22的一种结构。

        图6是磁头22的横截面图,图6B的示意图用于解释磁头22的工作过程,图7A至7C分别是分解状态的磁头22的结构透视图。具体地说,图7A显示一种短轴绕线筒35,图7B表示绕线组件36,其中在短轴绕线筒35上有线圈34,图7C表示一个壶形铁芯33。

        如图6A、6B和图7A至7C所示,磁头22包括由铁氧体制成的壶形铁芯33和绕线组件36(带有线圈34的短轴绕线筒35)。

        如图7C所示,壶形铁芯33由一个作为侧壁的圆筒体33a,一底壁33b和一根从底部33b沿轴向向上延长的中心柱33C组成。该壶形铁芯包含有两个凹口33d,33d,该两个凹口以180度角度间距从圆筒体33a的侧壁凹向底部33b。圆筒体33a的高约为3mm,外径约为6mm,内径约为5mm,中心柱33C的直径约为1mm。

        使短轴绕线筒35的形状与壶形铁芯33内的空心部分完全相适应。如图7A所示,短轴绕线筒35由圆柱体35a和上凸缘35b下凸缘35C组成。下凸缘35C包括悬接在它周边上的作为输入端的短轴37,37,该二短轴以180度的间隔相对。圆柱体35a包括约有60匝导线的线圈34,每圈导线直径约为80μm,线圈34的始端和终端分别与短轴37,37相连接,并固定在其上面。

        把按此设置的绕线组件36装入壶形铁芯33内的空心部分,使短轴37,37从壶形铁芯33底部33b的凹口33d,33d中伸出,然后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固定在其内,例如用胶或类似的方法,由此构成如图6A所示的磁头22。磁头22的与磁-光盘1相对的那一表面在图7C所示中为壶形铁芯33的向上表面。此时存在着过分伸出上表面的引线将会与磁-光盘1相接触的危险,因此,凹口33d,33d能使起引线作用的短轴37,37向下穿过凹口。

        采用短轴绕线筒35,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周期内组装磁头22,即使是不采用短轴绕线筒35,如果引线是从凹口33d,33d引出,那么就可以防止引线从磁头22的中心(壶形磁芯33的中心柱33C上表面的中心)UC伸出。

        虽然磁头22会比采用图2所示的E型铁芯的传统磁头8稍重,但磁头22产生的磁场强度要强约1.5倍。

        在实际应用中,能把壶形铁芯33的磁头22用作非接触型磁头的可能性将在下面分析:

        图6A、6B显示了磁头22、记录层4和经过物镜9聚焦在记录层4(在记录层4的中心4C)上的激光光点L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用二维坐标轴x和y来表示磁头22的上表面中心UC至激光光点L之间的位置位移,用Z轴表示上表面中心UC至记录层4的中心4C之间的距离。

        图8与图3相对应,显示了在Z轴方向上的间距Z和当磁头22的上表面中心UC设在X、Y轴的原点0时所得到的C/N之间的关系。在图8中,虚线E所示的特性与传统磁头8的性能(图3)相同,实曲线P所示的特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磁头22的特性。在图8中,标号Zm表示,当磁-光盘1旋转时,由于磁-光盘厚度不均匀和倾斜而引起的磁盘表面起伏m(见图4)的最大值,标号Zn表示为得到满意的误差率所必需的C/N值TL与特性线P相交处的间距。

        对图8的分析可看出,采用E型铁芯11的传统的磁头8所产生的C/N在点Zm处小于TL,因此不可能在非接触关系中使用磁-光盘1和磁头8,然而从图8可明显看出,采用了本实施例的壶形铁芯33的磁头22,如果在Zm和Zn中选取磁头22的上表面中心至记录层4的中心4C之间的间距Z,那么即使磁头22与磁-光盘1呈非接触状态时,仍能得到高于TL的C/N值,值TL是为获得满意的误差率所需的C/N值,在这个意义上,在Zm和Zn之间预定的间距ZQ可以认为是磁头22在Z方向的可调节的范围。

        因此,如果转动图5A中所示的空头调节螺钉29来调节记录层4的中心4C至磁头22之间的距离,使其等于Za,那么非接触磁头22也能够得到大于TL的C/N值。

        图9所显示的性能表明,当磁头22的上表面中心UC从xy坐标上的激光光点L上偏移时,C/N值随着偏移量x和y的增加而降低。在图9中,实曲线PNC表示磁头22不与磁-光盘相接触时的性能,虚线Pc表示当磁头22与磁-光盘1相接触时的性能,对图9的分析可发现,即使磁头22不与磁-光盘1相接触,在偏移量±Xn内仍可以得到高于可获得满意误差率的TL值的C/N值,在这上意义上,可把包括原点0在内的偏移量土Xn的距离看作是磁头22在x和y轴方向的调节范围。

        如上面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与E型铁芯的传统磁头8相比,采用了壶形铁芯33的磁头22能提高其磁效率,因此,由于能相对增大了磁场强度,可向磁-光盘1提供令人满意的磁场强度,即使在磁头22不与磁-光盘1相接触的情况下。由于磁头22不与磁-光盘1相接触,可以完全防止磁头22被磨损,可以延长磁头22的寿命。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磁-光盘记录装置更可靠,此外,加在锤形马达21上的负载可以被减少,因此可以降低该磁-光记录装置的能量损耗。

        而且,由于能量损耗降低,该磁-光记录装置的变压器或这类供能电路的重量可以减少,从而可使该磁-光记录装置整体做得小、轻且薄。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用壶形铁芯的磁场调制书写头作为磁头,与传统的E型铁芯磁场调制书写头相比较,能提高其磁效率,且能增强磁场强度,因此能向磁-光记录介质提供令人满意的磁能,即使在磁头并不与磁-光记录介质相接触时。

        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磁场调制书写头不与磁-光记录介质相接触,可以减少加在锤形马达上的负荷,因此,磁-光记录装置的能量损耗也可减少。按照本发明的磁-光记录装置还能改善在多灰环境下的可靠性。

        而且,按照本发明,由于磁-光记录装置的能量损耗减少,供能电路,例如能源变压器或类似物,其结构可以被简化,结果可以把磁-光记录装置本身做得小、轻且薄。

        上面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显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一实施例,本领域的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能够对其作多种改进和修改,这并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

    关 键  词:
    记录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磁光记录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3828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