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电热暖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537207
  • 上传时间:2018-02-21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28.5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30745.3

    申请日:

    2005.10.27

    公开号:

    CN1955386A

    公开日:

    2007.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B 1/74公开日:2007050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74(2006.01); H05B3/34(2006.01); E04F13/00(2006.01); E04F15/18(2006.01)

    主分类号:

    E04B1/74

    申请人:

    陳樹鍊;

    发明人:

    陳樹鍊

    地址:

    台湾省台中县大肚乡沙田路三段245巷8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许宝贵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暖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电热暖房结构主要包含一基层、一发热层、一面层及一控制单元;发热层夹设于基层与面层之间,发热层由复数片电热带铺设构成,发热层与该控制单元导通,供产生热能。施工方法为1)发热层施作:利用建筑的楼层板、地板、墙壁、天花板或踢脚板等建筑结构作为基层,在该基层表面布设复数片电热带,并将该各电热带串、并联构成电子回路,且该回路两端预留外接导线;2)面层施作:在该发热层表面布设水泥、细砂及水混合而成的水泥砂浆,凝固后成该面层,所预留的外接导线,穿出该面层裸露于外;3)控制单元安装:将电子控制单元装设定位,而后将该外接导线与该控制单元衔接,使该控制单元与该电热带导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热暖房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基层、一发热层、一面层及一控制单元,该发热层夹设于该基层与该面层之间,且该发热层是由复数片电热带铺设构成,该发热层并与该控制单元导通,以藉由该控制单元联机控制该发热层发热的温度及时间。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其特征在于,面层是主要由复数根骨材、复数片衬板及复数片面板所构成,该衬板靠设于该骨材顶缘,该面板靠设于该衬板顶缘,供构成高架式面层。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层与该发热层之间夹设一固定层,该发热层与该面层的间亦夹设一固定层,该各固定层是利用弹性水泥施设构成,据以固定电热带。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层与该发热层之间夹设一断热层。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配设有温度感应器及漏电断路器。

    6、
      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热层施作:利用建筑结构作为基层,在该基层表面布设复数片电热带,并将该各电热带串、并联构成电子回路,且该回路两端预留外接导线,供构成该发热层者;
    面层施作:在该发热层表面施作一面层,且该外接导线,穿出该面层裸露于外;
    控制单元安装:将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控制单元装设定位,并将该外接导线与该控制单元衔接,据使该控制单元与该电热带导通。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面层的施作,系于该发热层表面布设水泥、细砂及水混合而成的水泥砂浆,待其凝固定型后即构成该面层。

    8、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作该面层时,系于该发热层表面固设该各骨材,而后在该骨材表面排列布设该衬板,最后于该衬板表面再行拼贴该各面板,即告完成该面层的施作。

    9、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暖房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层系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或踢脚板等建筑结构。

    说明书

    电热暖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建筑物结构有关,详而言的,尤指一种电热暖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藉由电热带的施设,使地板、墙壁、天花板等建筑结构得以呈现温热状态,以此提高电热暖房使用及施工方便性,且其使用具备高安全性。
    背景技术
    在气候寒冷地区,建筑物通常利用暖炉、暖气空调或埋设于墙壁、地板内的热水循环系统,营造出暖房空间,以提高环境舒适性。
    就暖炉及暖气空调而言,其运转发热往往需要消耗室内氧气,且受到机组设备所在空间中,室内隔间、家具摆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热能易集中在暖炉或空调送风机等机组设备的邻近附近区域,形成室内各处温升不一,机组设备近端区域的温升较高,而远程区域的温升较低,此种局部高温的现象易形成潜在的危险,而需借助风扇使室内空气流动,以降低室内各处的温差,但风扇的使用又易加剧热能的散失,影响其热效率。
    就埋设于墙壁、地板内部的热水循环系统而言,其是于墙壁、地板内部埋设管路,该管路并与重油锅炉或电热水炉等加热设备形成回路,利用加热设备产生热水,由热水循环通过管路使墙壁、地板升温发热,进而提升室内温度,由于此等暖房设备是由热水通过管路提供热能,为求室内各处的温度可均衡地提升,避免空间各处形成温差过大,其管路的设计及施工困难度高,且在运转的初期,由于水温无法立即提升至额定温度,难以快速产生暖房效果,其升温速率慢,故室内若仅于短期内无人员活动时,并不关闭加热设备的运转,导致使用成本高,且该等管路的施设困难度高,管路于长期使用后锈蚀而易裂损泄漏,此时必需及时地凿开墙壁、地板进行管路维修,否则管路的裂损泄漏,极易对墙壁、地板的结构强度及寿命造成不良影响,其维护并不方便且所耗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暖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于地板、墙壁、天花板或踢脚板等建筑结构布设由电热带所构成的发热层,由该发热层产生热能,使室内得以升温形成暖房,供提高使用及施工方便性,且具备高安全性。
    本发明是一种电热暖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电热暖房结构主要包含一基层、一发热层、一面层及一控制单元,其中,该发热层夹设于该基层与该面层的间,且该发热层是由复数片电热带铺设构成,该发热层并与该控制单元导通,以藉由该控制单元联机控制该发热层发热的温度及时间,供产生热能促使室内升温形成暖房。
    电热暖房结构施工方法,发热层施作:利用建筑结构作为基层,在该基层表面布设复数片电热带,并将该各电热带串、并联构成电子回路,且该回路两端预留外接导线,供构成该发热层者;
    面层施作:在该发热层表面施作一面层,且该外接导线,穿出该面层裸露于外;
    控制单元安装:将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控制单元装设定位,并将该外接导线与该控制单元衔接,据使该控制单元与该电热带导通,供控制该发热层产生热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热地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施工方法的流程方块图。
    附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热地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热地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电热地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电热地板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12基层           14发热层           16面层
    22基层           24发热层           26面层
    262骨材          264衬板            266面板
    32基层           322混凝土结构      324木地板
    3242骨材         3244承板           34发热层
    35衬板           36面层
    42基层           43固定层           44发热层
    45固定层         46面层
    52基层           54发热层           56面层
    58断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及其产生的功效,兹举较佳可行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
    请参阅附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是例示建筑的地板施作成为电热地板的实施例,其主要包含一基层12、一发热层14、一面层16及一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其中,该基层12、该发热层14及该面层16构成层状结构,该基层12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层,该面层16是混凝土层,该发热层14夹设于该基层12与该面层16之间,且其是由复数片电热带铺设构成,该发热层14并与该控制单元导通,以藉由该控制单元联机控制该发热层14发热的温度及时间,供产生热能促使室内升温形成暖房。另外,该面层16表面可更进一步拼贴铺设复数片瓷砖或木板作为饰面,供提高地板表面触感的舒适性。
    再,第一实施例可依需要选择地板、墙壁、天花板等建构室内空间的建筑结构或墙壁底缘的踢脚板作为该基层,据以构成变换实施例。
    请参阅附图2,第一实施例所示电热地板的施工方法主要包含下列步骤:
    1.发热层施作:利用建筑的楼层板、地板、墙壁、天花板或踢脚板等建筑结构作为基层,在该基层表面布设复数片电热带,并将该各电热带串、并联构成电子回路,且该回路两端预留外接导线,供构成该发热层。
    2.面层施作:在该发热层表面布设水泥、细砂及水混合而成的水泥砂浆,待其凝固定型后即构成该面层,且前述步骤所预留的外接导线,穿出该面层裸露于外。
    3.控制单元安装:将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控制单元装设定位,而后将该外接导线与该控制单元衔接,使该控制单元与该电热带导通,供控制该发热层产生热能。
    本发明是由电热带构成该发热层14,故该发热层14的设计及施作甚为容易,并可使室内各处快速且均衡地升温,而有效避免局部高温现象的发生,供提升热效率及使用安全性,再,本发明可选择200瓦/m2~250瓦/m2的电热带构成该发热层14,则该发热层14于三十分钟内可升温10c~15c,其升温速率快,而由于该发热层14是由电热带所构成,故可由该控制单元轻易地配合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员活动时间及所施设场所的需求,设定并程序化控制该发热层14的发热温度及时间,以此提高使用方便性及能源利用率,当应用本发明于一般室内时,可由该控制单元设定该发热层14升温上限为21c~31c,若应用本发明施作于三温暖烤箱空间时,则可设定该发热层14升温上限为40c~45c,该控制单元可配设温度感应器及漏电断路器,供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度及安全性。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是依据前述第一实施例变化而得,其相同部份遂不重复叙述;请参阅附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主要包含一基层22、一发热层24、一面层26及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其中,该面层26是主要由复数根骨材262、复数片衬板264及复数片面板266所构成,该衬板264靠设于该骨材262顶缘,该面板266靠设于该衬板264顶缘,且该面板266是为木质板片,供构成高架式电热地板。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施工方法概与第一实施例雷同,其差异处在于:施作该面层26时,是于该发热层24表面依据地板面积固设该各骨材262,使该各骨材262呈纵横交错状或平行状配置,而后在该骨材262表面排列布设该衬板264,最后于该衬板264表面再行拼贴该各面板266,即告完成该面层26的施作。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是依据第一实施例变化而得,请参阅附图4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主要包含一基层32、一发热层34、一面层36及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其中,该基层32是由一混凝土结构322于顶缘迭设一高架式木地板324所构成,该木地板324主要由复数根骨材3242及复数片承板3244所构成,该骨材3242固设于该混凝土结构322表面,该承板3244则靠设于该骨材3242顶缘,该发热层34与该面层36的间则夹设一衬板35,且该面层36是由复数片木质板片所构成,供构成高架式电热地板。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是例示将室内木地板变更为电热地板的实施结构,其利用原有的木质地板作为该基层32,并不需要拆除木质地板构造,直接在该基层32表面施作该发热层34,并于该发热层34表面靠置该衬板35,以定位该发热层34,再于该衬板35表面拼贴木质板片,即告完成该面层36的施作。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是依据第一实施例变化而得,请参阅附图5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热地板结构主要包含一基层42、一发热层44、一面层46及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其中,该基层42与该发热层44之间夹设一固定层43,该发热层44与该面层46的间亦夹设一固定层45,该各固定层43、45是利用弹性水泥施设构成,以固定电热带,提高该发热层44施作的方性。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是依据第一实施例变化而得,请参阅附图6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热地板结构主要包含一基层52、一发热层54、一面层56及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其中,该基层52与该发热层54之间夹设一断热层58,据以阻隔防止该发热层54所产生热能向该基层52传导,供降低热能散失,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首创的技术确能满足所预期的目的,并经试验证实功效优异。

    关 键  词:
    电热 暖房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热暖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3720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