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623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23 CN 103736237 A (21)申请号 201410014330.6 (22)申请日 2014.01.13 A62D 1/06(2006.01) (71)申请人 西安坚瑞安全应急设备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 65 号 6 幢 705 室 (72)发明人 史军军 郑高锋 孔令瑞 雷政军 姚俊娜 (54) 发明名称 一种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 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 物的灭火组合物, 所述灭火组合物利用烟火药剂 燃。
2、烧产生的热量释放出大量的有效灭火粒子。本 发明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 物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纳米级有效灭火粒 子, 与链式燃烧反应所必须的 O、 OH、 H自由 基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反应, 从而切断了链式燃 烧反应, 同时发生物理及化学抑制作用共同实现 灭火效果, 与此同时, 其与烟火药剂产生协同增效 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灭火剂的灭火效能, 大大缩短 了有效灭火时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6237 A CN 10。
3、3736237 A 1/3 页 2 1. 一种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灭火组合物含 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所述灭火组合物利用烟火药剂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有效灭火 粒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灭火组合物中醇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含量 3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一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元醇酚类化合物 及其衍生物、 多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 根据权利要。
4、求 3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 : 3- 氨基苯甲醇、 2,3,5- 三甲基苯酚、 乙醇镁、 二苯 乙醇酸、 二苯基甲醇、 4- 羟基 -3- 甲氧基苯甲醇、 十八醇、 2-(4- 羟基苯基 ) 乙醇、 2- 硝基 苄醇、 2-(- 羟乙基 ) 氨基 -5- 硝基、 苯氧乙醇、 2,2- 二甲基 -1- 丙醇、 1- 金刚醇、 叔丁醇 锂、 胆固醇、 2,6,7- 三氧杂 -1- 磷杂双环 (2,2,2) 辛烷 -4- 甲醇 -1( 季戊四醇磷酸酯 )、 3-(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 丙酸正十八烷醇酯、 。
5、5- 茚醇、 - 谷甾醇、 吡啶酮乙醇 胺、 对甲基苄醇、 甲醇钠、 甲基硅醇钠、 三苯甲醇、 叔丁醇钾、 叔丁醇钠、 四甲基哌啶醇、 戊唑 醇、 乙醇胺盐酸盐、 乙醇钾、 乙醇酸钠、 2.3- 二甲基苯酚、 2.5- 二甲基苯酚、 2- 氨基 -5- 氯 苯酚、 2- 氨基 -5- 硝基苯酚、 2,6- 二氯苯酚、 2- 氨基酚、 2,4,6- 三甲基苯酚、 2,4,6- 三溴 苯酚 99、 2,4- 二 - 叔丁基 -6-(5- 氯 -2H- 苯并三唑 -2- 基 ) 苯酚、 2,4- 二叔丁基苯酚、 2,4- 二叔丁基苯酚 ,99、 2- 苯基苯酚、 2,5- 二氯苯硫酚、 2,6- 二。
6、叔丁基对甲酚、 2,6- 叔丁 基 -4- 甲酚、 2- 甲基 -3- 硝基苯酚、 2- 甲基 -5- 氨基苯酚、 2- 氯 -4- 氟苯酚、 2- 氯 -4- 甲 氧基苯酚、 2- 氯 -4- 溴苯酚、 2- 萘酚、 2- 萘酚、 2- 羟基吡啶、 2- 叔丁基 -5- 甲基苯酚、 2- 溴 -4- 甲基苯酚、 2- 溴代对甲酚、 1- 氨基 -7- 萘酚、 1- 萘酚、 1- 溴 -2- 萘酚、 2-(2H- 苯并 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 2,2 -联 苯酚、 2,2 - 联萘酚、 2, 2- 亚甲基双 6- 苯并三唑 。
7、-2- 基 -4- 叔 / 特辛基苯酚、 2,3,5- 三 甲基苯酚、 2,3,6- 三甲基苯酚、 2,3- 二氯苯酚、 2- 亚硝基 -1- 萘酚、 2- 乙氧基 -5-(1- 丙烯 基 ) 苯酚、 2- 乙氧基苯酚、 2- 异丙基苯酚、 3,4- 二甲苯酚、 3,4- 二甲基苯酚、 3,4- 二甲氧基 苯酚、 4- 溴 -2,6- 二 - 叔 - 丁基苯酚、 4- 溴 -2- 氟苯酚、 4- 溴 -3,5- 二甲基苯酚、 4- 肉桂 苯酚、 4- 肉桂苯酚、 4- 溴苯酚、 4- 乙酰氨基酚、 4- 异丙基苯酚、 5-(N- 羟乙基) 氨基邻甲酚、 6- 氨基间甲酚、 6- 甲氧基 -2-。
8、 萘酚、 6- 氯 -5- 氨基邻甲酚、 6- 溴 -2- 萘酚、 7- 溴 -2- 萘酚、 N,N- 二乙基 -3- 氨基苯酚、 百里酚、 百里酚酞、 麝香草酚、 苏丹 IV、 对羟基苯甲酸、 4- 甲氧基 酚、 4- 氯 -1- 萘酚、 4- 氯 -3,5- 二甲基苯酚、 4- 氯 -3- 乙基苯酚、 3,5- 二甲基苯酚、 3,5- 二 甲氧基苯酚、 3,5- 二羟基甲苯、 3,5- 二甲基苯酚、 3- 氨基酚、 3- 甲基水杨酸、 4- 氨基 -2- 氟 苯酚、 4- 氨基 -3- 甲基苯酚、 4- 氨基酚、 4- 氟苯酚、 对叔丁基苯酚 99、 对叔戊基苯酚、 间甲 酚、 五溴苯酚、。
9、 邻苯基酚、 邻乙酰氨基苯酚、 邻异丙基苯酚、 腰果酚、 3-氯-4-氟苯酚、 4,6-二 硝基邻仲丁基酚、 4- 氨基 -2,6- 二氯苯酚、 4-(4- 硝基苯偶氮 )-1- 萘酚。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 : 2,5- 二甲基 -2,5- 己二醇、 乙二醇双 (2- 氨基乙 基)四乙酸、 1,4-丁炔二醇、 新戊二醇、 聚乙烯醇缩丁醛、 苯酞、 对甲苯基二乙醇胺、 1,10-癸 二醇、 2,5- 二甲基 -3- 己炔 -2,5- 二醇、 聚乙二聚 ( 新戊二醇丁二酸 ) 酯、 1,4- 环己二。
10、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6237 A 2 2/3 页 3 1,12- 十二二醇、 (+)2,3- 蒎烷二醇、 1,2-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 胶态分散体、 1,4- 苯二 甲醇、 1,4- 环己烷二甲醇、 1,4- 双 (2- 羟乙氧基 ) 苯、 1,8- 辛二醇、 2,2,3- 三甲基 -1,3- 戊 二醇、 2,2,4- 三甲基 -1,3- 戊二醇、 2- 氨基 -1-4-( 甲硫基 ) 苯基 -1,3- 丙二醇、 2- 丁 炔 -1,4- 二醇、 3,6- 二硫杂 -1,8- 辛二醇、 N- 苯基二乙醇胺、 二甘醇酸、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 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1、、 水杨醇、 乙二醇单硬脂酸酯、 异山梨醇、 4,4 二羟基二苯砜、 2- 溴邻苯二酚、 2,7- 二羟基萘、 对苯二酚、 2,5- 二氯酚、 2,5- 二叔丁基对苯二酚、 2,6- 二 羟基甲苯、 2,6- 二羟基萘、 1,4- 苯二酚、 1,4- 二甲氧基苯、 1,4- 环己二醇、 1,5- 二羟基萘、 1,6- 二溴 -2- 萘酚、 1.3- 二羟基萘、 2,3- 二羟基萘、 3,4- 二羟基甲苯、 2, 5- 二甲酚、 4- 甲基 邻苯二酚、 4-氯间苯二酚、 邻苯二酚、 3,3,5,5-四溴双酚A、 4-叔丁基邻苯二酚、 对叔丁基 邻苯二酚、 间苯二酚、 叔丁基对苯二酚、 双酚 S、。
12、 双酚 A 环氧树脂、 双酚 F 树脂、 四溴双酚 A 双 (2- 羟乙基 ) 醚、 溴百里酚蓝、 4-(4- 硝基苯偶氮 ) 间苯二酚、 4,4-(1,3- 二甲基亚丁基 ) 二 苯酚、 4,4-(2- 乙基亚己基 ) 二苯酚、 4,6- 二氯间苯二酚。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 述多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 : 甘露醇、 三 (羟甲基) 丙烷、 异丙醇铝、 盐酸三乙醇胺 (XZ)、 甘露醇发酵培养基、 D- 山梨醇、 吡哆辛盐酸、 4- 叔丁基环己醇、 肌醇、 三 (羟甲基) 氨基 甲烷、 麦芽糖醇、 三异丙醇胺、 胡椒醇、 。
13、植酸钠、 DL- 薄菏醇、 麦芽醇、 赤藓糖醇、 二季戊四醇、 季戊四醇类树脂、 季戊四醇磷酸酯多元、 季戊四醇四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丙酸 酯、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乙烯醇 30,000-70,000、 聚乙烯醇磷酸铵、 木糖醇、 三 (羟 甲基) 硝基甲烷、 三季戊四醇、 三异丙醇胺环硼酸酯、 山梨醇、 甜醇、 乙基纤维素、 间苯三酚、 焦性没食子酸、 羟基萘酚兰二钠盐、 三溴酚。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 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灭火组合物还包括辅灭火材料。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
14、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辅灭火材料包括 : 氯系阻燃剂、 有机磷系阻燃剂、 磷-卤系阻燃剂、 氮系阻燃剂及磷-氮 系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或其任意组合。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灭火组合物还包括添加剂, 添加剂的含量为 0.1-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添加剂为硬脂酸盐, 石墨、 水玻璃, 酚醛树脂、 虫胶、 淀粉, 糊精, 橡胶、 环氧树脂、 缩醛 胶、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含。
15、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灭火组合物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 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5% 90% 辅灭火材料 5% 60% 添加剂 1% 10%。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灭火组合物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 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55% 90% 辅灭火材料 5% 4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6237 A 3 3/3 页 4 添加剂 1% 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6237 A 4 1/9 页 5 一种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技术领。
16、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气溶胶灭火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热气溶胶灭火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自从 1987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公约对各国提出取代哈龙灭火剂的具体目标以来,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的灭火技术的研究, 既要灭火效率高, 又要对环境无污染的灭火技 术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0003 气体灭火系统, 干粉灭火系统及水系灭火系统等由于对环境无害被作为哈龙灭火 剂的替代品得到了广泛使用。 二氧化碳, IG541等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主要为物理 灭火, 通过降低着火区的氧气浓度而窒息灭火, 这种灭火方式容易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干 粉灭火系统则是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末与火焰接触,。
17、 发生物理化学抑制作用而 灭火, 水雾灭火系统是通过细水雾的冷却, 窒息和隔绝热辐射的三重作用下达到控制火灾, 抑制火灾和扑灭火灾的目的。 0004 然而, 这些灭火系统都需要高压贮存, 不仅体积大, 在贮存过程中还存在物理爆炸 的危险, 文献 “气体灭火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消防科学及技术 200221(5) ) 分析了气体灭 火系统所存在的危险, 并列举了贮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在使用中所引发的安全事故。 0005 现有的热气溶胶灭火剂主要有S型和K型灭火剂, 通过综合分析其性能特点, 其灭 火机理为热气溶胶灭火剂利用药剂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大量气体、 活性粒子、 通 过活性粒子的断链反应。
18、, 大量气体的覆盖窒息, 实现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灭火目的。 其不足 之处在于热气溶胶灭火剂在发生燃烧反应释放出热气溶胶的同时, 会释放出大量的热, 可 能会造成二次燃烧, 为有效降低装置和气溶胶的温度, 避免发生二次火灾, 需要增加冷却系 统, 现有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冷却降温材料虽然能降低产品的温度, 同时也大大削弱了产 品的灭火性能, 为了弥补冷却系统带来的灭火性能上的损失, 很多产品要么降低了灭火级 别, 要么继续加大实际灭火剂的质量, 使得产品体积增大, 使用效率下降, 这导致装置结构 复杂笨重, 工艺流程复杂, 成本高, 而且喷口温度较高, 容易对灭火人员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0006。
19、 针对现有灭火装置的现状, 特别是气溶胶灭火系统中的固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更安全, 更高效的灭火组合物。 0007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08 一种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灭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灭火组合物 含有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所述灭火组合物利用烟火药剂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有效灭 火粒子。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灭火组合物中醇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含量 30%。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一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 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多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 明 书 CN 10373。
20、6237 A 5 2/9 页 6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一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 : 3- 氨基苯甲醇、 2,3,5- 三甲 基苯酚、 乙醇镁、 二苯乙醇酸、 二苯基甲醇、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醇、 十八醇、 2-(4-羟基苯 基 ) 乙醇、 2- 硝基苄醇、 2-(- 羟乙基 ) 氨基 -5- 硝基、 苯氧乙醇、 2,2- 二甲基 -1- 丙醇、 1- 金刚醇、 叔丁醇锂、 胆固醇、 2,6,7- 三氧杂 -1- 磷杂双环 (2,2,2) 辛烷 -4- 甲醇 -1( 季 戊四醇磷酸酯 )、 3-(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 丙酸正十八烷醇酯、 5- 茚醇、 - 谷。
21、甾 醇、 吡啶酮乙醇胺、 对甲基苄醇、 甲醇钠、 甲基硅醇钠、 三苯甲醇、 叔丁醇钾、 叔丁醇钠、 四甲 基哌啶醇、 戊唑醇、 乙醇胺盐酸盐、 乙醇钾、 乙醇酸钠、 2.3- 二甲基苯酚、 2.5- 二甲基苯酚、 2- 氨基 -5- 氯苯酚、 2- 氨基 -5- 硝基苯酚、 2,6- 二氯苯酚、 2- 氨基酚、 2,4,6- 三甲基苯酚、 2,4,6- 三溴苯酚 99、 2,4- 二 - 叔丁基 -6-(5- 氯 -2H- 苯并三唑 -2- 基 ) 苯酚、 2,4- 二 叔丁基苯酚、 2,4- 二叔丁基苯酚 ,99、 2- 苯基苯酚、 2,5- 二氯苯硫酚、 2,6- 二叔丁基对甲 酚、 2,。
22、6- 叔丁基 -4- 甲酚、 2- 甲基 -3- 硝基苯酚、 2- 甲基 -5- 氨基苯酚、 2- 氯 -4- 氟苯酚、 2- 氯 -4- 甲氧基苯酚、 2- 氯 -4- 溴苯酚、 2- 萘酚、 2- 萘酚、 2- 羟基吡啶、 2- 叔丁基 -5- 甲 基苯酚、 2- 溴 -4- 甲基苯酚、 2- 溴代对甲酚、 1- 氨基 -7- 萘酚、 1- 萘酚、 1- 溴 -2- 萘酚、 2-(2H- 苯并三唑 -2- 基 )-4,6- 二叔戊基苯酚、 2-(5- 溴 -2- 吡啶 ) 偶氮 -5-( 二乙氨基 ) 苯酚、 2,2 - 联苯酚、 2,2 - 联萘酚、 2, 2- 亚甲基双 6- 苯并三唑。
23、 -2- 基 -4- 叔 / 特辛基 苯酚、 2,3,5- 三甲基苯酚、 2,3,6- 三甲基苯酚、 2,3- 二氯苯酚、 2- 亚硝基 -1- 萘酚、 2- 乙 氧基 -5-(1- 丙烯基 ) 苯酚、 2- 乙氧基苯酚、 2- 异丙基苯酚、 3,4- 二甲苯酚、 3,4- 二甲基苯 酚、 3,4- 二甲氧基苯酚、 4- 溴 -2,6- 二 - 叔 - 丁基苯酚、 4- 溴 -2- 氟苯酚、 4- 溴 -3,5- 二甲 基苯酚、 4- 肉桂苯酚、 4- 肉桂苯酚、 4- 溴苯酚、 4- 乙酰氨基酚、 4- 异丙基苯酚、 5-(N- 羟乙 基) 氨基邻甲酚、 6- 氨基间甲酚、 6- 甲氧基 -。
24、2- 萘酚、 6- 氯 -5- 氨基邻甲酚、 6- 溴 -2- 萘酚、 7- 溴 -2- 萘酚、 N,N- 二乙基 -3- 氨基苯酚、 百里酚、 百里酚酞、 麝香草酚、 苏丹 IV、 对羟基苯 甲酸、 4- 甲氧基酚、 4- 氯 -1- 萘酚、 4- 氯 -3,5- 二甲基苯酚、 4- 氯 -3- 乙基苯酚、 3,5- 二甲 基苯酚、 3,5-二甲氧基苯酚、 3,5-二羟基甲苯、 3,5-二甲基苯酚、 3-氨基酚、 3-甲基水杨酸、 4-氨基-2-氟苯酚、 4-氨基-3-甲基苯酚、 4-氨基酚、 4-氟苯酚、 对叔丁基苯酚99、 对叔戊 基苯酚、 间甲酚、 五溴苯酚、 邻苯基酚、 邻乙酰氨基苯。
25、酚、 邻异丙基苯酚、 腰果酚、 3- 氯 -4- 氟 苯酚、 4,6- 二硝基邻仲丁基酚、 4- 氨基 -2,6- 二氯苯酚、 4-(4- 硝基苯偶氮 )-1- 萘酚。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二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 : 2,5- 二甲基 -2,5- 己二醇、 乙二醇双 (2- 氨基乙基 ) 四乙酸、 1,4- 丁炔二醇、 新戊二醇、 聚乙烯醇缩丁醛、 苯酞、 对甲 苯基二乙醇胺、 1,10- 癸二醇、 2,5- 二甲基 -3- 己炔 -2,5- 二醇、 聚乙二聚 ( 新戊二醇丁二 酸 ) 酯、 1,4- 环己二醇、 1,12- 十二二醇、 (+)2,3- 蒎烷二醇、 1,2- 丙二。
26、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 胶态分散体、 1,4- 苯二甲醇、 1,4- 环己烷二甲醇、 1,4- 双 (2- 羟乙氧基 ) 苯、 1,8- 辛二醇、 2,2,3- 三甲基 -1,3- 戊二醇、 2,2,4- 三甲基 -1,3- 戊二醇、 2- 氨基 -1-4-( 甲硫基 ) 苯 基 -1,3- 丙二醇、 2- 丁炔 -1,4- 二醇、 3,6- 二硫杂 -1,8- 辛二醇、 N- 苯基二乙醇胺、 二甘 醇酸、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水杨醇、 乙二醇单硬脂酸酯、 异山梨 醇、 4,4 二羟基二苯砜、 2- 溴邻苯二酚、 2,7- 二羟基萘、 对苯二酚、 2,5- 二氯酚、 。
27、2,5- 二叔丁 基对苯二酚、 2,6- 二羟基甲苯、 2,6- 二羟基萘、 1,4- 苯二酚、 1,4- 二甲氧基苯、 1,4- 环己二 醇、 1,5- 二羟基萘、 1,6- 二溴 -2- 萘酚、 1.3- 二羟基萘、 2,3- 二羟基萘、 3,4- 二羟基甲苯、 2, 5- 二甲酚、 4- 甲基邻苯二酚、 4- 氯间苯二酚、 邻苯二酚、 3,3,5,5- 四溴双酚 A、 4- 叔 丁基邻苯二酚、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间苯二酚、 叔丁基对苯二酚、 双酚 S、 双酚 A 环氧树脂、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6 3/9 页 7 双酚 F 树脂、 四溴双酚 A 双 (2- 羟乙基。
28、 ) 醚、 溴百里酚蓝、 4-(4- 硝基苯偶氮 ) 间苯二酚、 4,4-(1,3- 二甲基亚丁基 ) 二苯酚、 4,4-(2- 乙基亚己基 ) 二苯酚、 4,6- 二氯间苯二酚。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多元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 : 甘露醇、 十八醇、 三 (羟甲 基)丙烷、 异丙醇铝、 盐酸三乙醇胺 (XZ)、 甘露醇发酵培养基、 D- 山梨醇、 吡哆辛盐酸、 4- 叔丁基环己醇、 肌醇、 三 (羟甲基)氨基甲烷、 麦芽糖醇、 三异丙醇胺、 胡椒醇、 植酸钠、 DL- 薄菏醇、 麦芽醇、 赤藓糖醇、 二季戊四醇、 季戊四醇类树脂、 季戊四醇磷酸酯多元、 季戊 四醇四 -(3,5- 。
29、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酯、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乙烯醇 30,000-70,000、 聚乙烯醇磷酸铵、 木糖醇、 三 (羟甲基) 硝基甲烷、 三季戊四醇、 三异丙醇胺 环硼酸酯、 山梨醇、 甜醇、 乙基纤维素、 间苯三酚、 焦性没食子酸、 羟基萘酚兰二钠盐、 三溴 酚。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灭火组合物还包括辅灭火材料。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辅灭火材料包括 : 氯系阻燃剂、 有机磷系阻燃剂、 磷 - 卤系阻燃剂、 氮系阻燃剂及磷 - 氮系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或其任意组合。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灭火组合物还包括添加剂, 添加剂的含量为 0.1-10%。 00。
30、17 进一步地, 所述添加剂为脱模剂, 黏合剂, 催化剂或其他性能添加剂, 如 : 硬脂酸 盐, 石墨、 水玻璃, 酚醛树脂、 虫胶、 淀粉, 糊精, 橡胶、 环氧树脂、 缩醛胶、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中的一种或几种。除上述列举物质之外, 其他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均可作 为本发明灭火组合物中的添加剂替代物。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灭火组合物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 0019 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5% 90% 0020 辅灭火材料 5% 60% 0021 添加剂 1% 10%。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灭火组合物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 0023 醇酚类化合物及。
31、其衍生物 55% 90% 0024 辅灭火材料 5% 40% 0025 添加剂 1% 5%。 0026 本发明的灭火组合物的火焰抑制机理如下 : 0027 使用时, 以烟火类药剂为热力源和动力源, 通过点燃烟火类药剂燃烧放出的热量, 使得醇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产生烷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和氢自由 基等有效灭火粒子, 这些有效灭火粒子与链式燃烧反应所必须的 O、 OH、 H自由基中 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反应, 从而切断了链式燃烧反应, 与此同时, 与烟火药剂产生协同增效作 用, 进一步提高了灭火剂的灭火效能, 大大缩短了有效灭火时间。 0028 与现有热气溶胶灭火剂相比, 本发明。
32、的灭火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 0029 1、 本发明灭火组合物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产生可有效灭火的多种自由基, 切断燃 烧反应链, 连同热气溶胶发生剂的反应产物共同发挥灭火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灭火剂的灭 火效能, 缩短了有效灭火时间。 0030 2、 本发明的灭火组合物利用气溶胶发生剂燃烧产生的热量, 迅速发生吸热反应, 吸收了烟火药剂燃烧释放的热量, 降低了灭火装置喷口的温度, 安全性更好, 不会对灭火人 员造成伤害, 也避免了二次火灾的发生。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7 4/9 页 8 0031 3、 采用本发明的灭火组合物的气溶胶灭火装置无需增加结构复杂, 体积较大的冷。
33、 却系统, 因此具有结构轻便, 工艺流程简单, 经济性好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 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 术方案, 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 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并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 0033 按比例取本发明的灭火组合物, 根据情况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以水作为溶剂, 使 用 20 目的筛子造粒后, 加一定量的脱模剂, 混匀后过 15 目筛, 采用制丸、 模压、 挤压等工艺 成型为球状, 片状, 条状, 块状, 蜂窝状 ; 取 50g 加入装有 50g K 型气溶胶发生剂的灭火装置 中, 按照灭火实验模型进行灭火实验。 。
34、0034 对比例 1 : 使用 50gK 盐型气溶胶灭火剂的灭火装置样品, 按照灭火实验模型进行 灭火实验。 0035 对比例 2 : 使用 50g S 型气溶胶灭火剂的灭火装置样品, 按照灭火实验模型进行灭 火实验。 0036 灭火实验模型为油盘火灭火实验 : 0037 试验模型 : 油盘为 GA86-20098B 圆盘 (直径 570mm 内部深度 150mm, 近似面积 0.25m2) 。 0038 试验方法 : 油盘内加50mm水, 再加入22mm的93号车用汽油, 预燃1min, 开始灭火。 0039 评定标准 : 火焰熄灭后 1min 不出现复燃, 且油盘内还有剩余汽油视为灭火成功。
35、。 每组配方进行三次实验, 记录灭火效果、 灭火时间和喷口温度。实验结果见表 1-6 : 0040 表 1 各种醇酚单组份灭火实验结果对比 0041 0042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8 5/9 页 9 0043 表 2 各种组分成分比较和灭火实验结果对比 0044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9 6/9 页 10 0045 0046 表 3 各种醇酚单组份灭火实验结果对比 0047 0048 表 4 各种组分成分比较和灭火实验结果对比 0049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10 7/9 页 11 0050 表 5 各种醇酚单组份灭火实验结果对比 0051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11 8/9 页 12 0052 0053 表 6 各种组分成分比较和灭火实验结果对比 0054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12 9/9 页 13 0055 0056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优选方案的说明, 并不限制本发明。只要在本发明的 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 变型都应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范围 内。 说 明 书 CN 103736237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