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菌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叶菌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45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64561 A (21)申请号 201310658816.9 (22)申请日 2013.12.09 C07C 49/697(2006.01) C07C 45/62(2006.01) C07D 249/08(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562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乐余镇 工业集中区 (72)发明人 顾松山 余强 韩士芳 闫立单 陶亚春 吕宜飞 苏镜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孙仿卫 汪青 (54。
2、) 发明名称 一种叶菌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叶菌唑的新方法, 该方 法以对氯苯甲醛和 2- 甲氧羰基环戊酮即式 (1) 化合物为初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得叶菌唑的 中间体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即式 (5) 化合物, 再由式 (5) 化合物与三甲基溴化硫醚 反应制得反应物, 反应物再与 1,2,4-1H- 三氮唑 反应制得叶菌唑。该方法的工艺简单, 原料易得, 成本较低, 产生的三废少, 目标产物叶菌唑的含量 和收率均较高, 含量可达 95% 以上, 总收率可达 65% 以上, 适合工业化生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2 页 说明书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4561 A CN 103664561 A 1/2 页 2 1. 一种叶菌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所述中间体的化学式如 (5) 所示,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 (a) 使式 (1) 化合物与对氯苯甲醛在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中反应生成式 (2) 化合物 ; (b) 使步骤 (a) 得到的式 (2) 化合物在 HBr 水溶液中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式 (3) 化合物 ; (c) 使步骤 (b) 得到的式 (3) 化合物与氯甲烷在甲醇钠和极性溶剂的存在下。
4、发生甲基 化反应生成式 (4) 化合物 ; (d) 使步骤 (c) 得到的式 (4) 化合物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式 (5) 化合物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叶菌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a) 的具体 实施过程为 : 将式 (1) 化合物和对氯苯甲醛溶于甲醇溶剂中, 搅拌, 在温度为 20 25下 滴加甲醇钠的甲醇溶液, 滴加完后, 升温至 30 35反应 2 4 小时, 反应结束后, 处理 反应液得到式 (2) 化合物, 其中, 所述对氯苯甲醛、 甲醇钠和式 (1) 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 1:0.08:1.05 1:0.1:1.08。 3. 根。
5、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叶菌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b) 的具体 实施过程为 : 将式 (2) 化合物加入到浓度为 40% 的氢溴酸中, 搅拌, 在温度 90 110下 反应 8 12 小时, 反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3) 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叶菌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c) 的具 体实施过程为 : 将式 (3) 化合物、 甲醇钠溶于极性溶剂中, 搅拌, 升温至 30 35, 通入 氯甲烷反应, 用高效液相色谱跟踪分析, 直至所述式 (3) 化合物的含量 1.0%, 结束反应,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4) 化合物, 其中。
6、, 所述式 (3) 化合物与甲醇钠的投料摩尔比为 1:2.1 1:2.2, 所述极性溶剂为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叶菌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d) 的具 体实施过程为 : 在反应瓶中加入式 (4) 化合物、 5% 钯碳催化剂和甲醇溶剂, 搅拌, 升温至 50 55, 通入氢气, 反应 3 4 小时, 反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5) 化合物, 其中, 所述式 (4) 化合物与 5% 钯碳的投料重量比为 1:0.04 1:0.05, 所述反应瓶中的氢气压力 为 1.0MPa 1.2MPa。 6. 一种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7、以下步骤 : (1)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式 (5) 化合物 ; (2) 将步骤 (1) 得到的式 (5) 化合物与三甲基溴化硫醚在极性溶剂和 NaH 的存在下反 应生成式 (6) 化合物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4561 A 2 2/2 页 3 (3) 将步骤 (2) 得到的式 (6) 化合物与 1,2,4-1H- 三氮唑在碱性物质和极性溶剂的存 在下反应生成叶菌唑 ;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 所述极性溶剂 为二甲基亚砜或 N- 甲基吡咯烷酮。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叶菌唑。
8、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的具体实 施过程为 : 将式 (5) 化合物和三甲基溴化硫醚溶于极性溶剂中, 搅拌, 在温度为 25 30 下, 加入 NaH, 加完后, 保温反应 4 6 小时, 反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6) 化合物, 其 中, 所述式 (5) 化合物与三甲基溴化硫醚的投料摩尔比为 1:1.05 1:1.1, 所述式 (5) 化合 物与 NaH 的投料摩尔比为 1:1.08 1:1.15。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中, 所述极性溶剂 为 N,N-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所述碱性物质为 NaOH。
9、。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9 所述的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的具体 实施过程为 : 在反应瓶中加入式 (6) 化合物、 1,2,4-1H- 三氮唑、 碱性物质和极性溶剂, 搅 拌, 升温至 110 120, 反应 6 8 小时, 反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叶菌唑, 其中, 所 述式 (6) 化合物与 1,2,4-1H- 三氮唑的投料摩尔比为 1:1.05 1:1.1, 所述式 (6) 化合物 与 NaOH 的投料摩尔比为 1:0.05 1:0.08。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4561 A 3 1/8 页 4 一种叶菌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
10、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菌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叶菌唑由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研制, 并与美国氰胺 ( 现为 BASF) 共同开发的三 唑类杀菌剂。 0003 叶菌唑是一种新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 兼具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毒性低, 杀菌 活性高用量少, 环境污染小, 主要用于禾类作物防治矮形锈病、 叶锈病、 黄锈病、 冠锈病、 白 粉病、 颖枯病以及壳针孢、 穗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目前国内市场上叶菌唑市场份额非常 少, 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0004 日本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美国的专利 US7166750B1 以及在中国专利 CN1454200A 公开了一种叶。
11、菌唑的中间体 5-(4- 氯苄基) -2, 2- 二甲基环戊酮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是以己二酸二甲酯为初始原料, 再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得叶菌唑的中间体, 该中间体 的化学名称为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该方法的制备路线如下所示 : 0005 0006 此方法有如下两点不利因素 : 0007 1. 该方法要分别进行两次甲基化反应, 而且用的是剧毒化合物溴甲烷, 价格贵且 毒性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0008 2. 水解脱羧那一步很难进行, 其相邻位阻较大羧基很难水解掉, 其收率低而且杂 质较多。 0009 另外有报道的合成路线以异丁腈为初始原料, 再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得叶菌唑的。
12、中 间体, 即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该方法的制备路线如下 : 0010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4 2/8 页 5 0011 该方法的路线步骤更长, 用到剧毒的异丁腈和氰化钠等等, 而且收率低。杂质多, 很不经济, 而叶菌唑的制备方法目前还未有报道公开过。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叶菌唑及其中间体 的制备方法。 0013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1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叶菌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所述中间体的化学式 如 (5) 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 00。
13、15 (a) 使式 (1) 化合物与对氯苯甲醛在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中反应生成式 (2) 化合物 ; 0016 (b) 使步骤 (a) 得到的式 (2) 化合物在 HBr 水溶液中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式 (3) 化 合物 ; 0017 (c) 使步骤 (b) 得到的式 (3) 化合物与氯甲烷在甲醇钠和极性溶剂的存在下发生 甲基化反应生成式 (4) 化合物 ; 0018 (d) 使步骤 (c) 得到的式 (4) 化合物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式 (5) 化合物 ; 0019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5 3/8 页 6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a) 的具体实施过。
14、程为 : 将式 (1) 化合物和对氯苯甲醛溶于 甲醇溶剂中, 搅拌, 在温度为 20 25下滴加 28% 甲醇钠的甲醇溶液, 滴加完后, 升温至 30 35反应 2 4 小时, 反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2) 化合物, 其中, 所述对氯苯 甲醛、 甲醇钠和式 (1) 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 1:0.08:1.05 1:0.1:1.08。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b) 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 将式 (2) 化合物加入到浓度为 40% 的 氢溴酸中, 搅拌, 在温度 90 110下反应 8 12 小时, 反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3) 化合物。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15、 (c) 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 将式 (3) 化合物、 甲醇钠溶于极性溶 剂中, 搅拌, 升温至 30 35, 通入氯甲烷反应, 用高效液相色谱跟踪分析, 直至所述式 (3) 化合物的含量 1.0%, 结束反应,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4) 化合物, 其中, 所述式 (3) 化合 物与甲醇钠的投料摩尔比为 1:2.1 1:2.2, 所述极性溶剂为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 (d)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 在反应瓶中加入式 (4)化合物、 5% 钯碳催化剂和甲醇溶剂, 搅拌, 升温至 50 55, 通入氢气, 反应 3 4 小时, 反应结 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5) 化。
16、合物, 其中, 所述式 (4) 化合物与 5% 钯碳的投料重量比为 1:0.04 1:0.05, 所述反应瓶中的氢气压力为 1.0MPa 1.2MPa。 0024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25 (1) 根据前述方法制备式 (5) 化合物 - 叶菌唑的中间体 ; 0026 (2) 将步骤 (1) 得到的式 (5) 化合物与三甲基溴化硫醚在极性溶剂和 NaH 的存在 下反应生成式 (6) 化合物 ; 0027 (3) 将步骤 (2) 得到的式 (6) 化合物与 1,2,4-1H- 三氮唑在碱性物质和极性溶剂 的存在下反应生成叶菌唑 ; 0028 002。
17、9 进一步地, 步骤 (2) 中, 所述极性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或 N- 甲基吡咯烷酮。 0030 更近一步地, 所述步骤 (2) 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 将式 (5) 化合物和三甲基溴化硫醚 溶于极性溶剂中, 搅拌, 在温度为2530下, 加入NaH, 加完后, 保温反应46小时, 反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6 4/8 页 7 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式 (6) 化合物, 其中, 所述式 (5) 化合物与三甲基溴化硫醚的投 料摩尔比为 1:1.05 1:1.1, 所述式 (5) 化合物与 NaH 的投料摩尔比为 1:1.08 1:1.15。 0031 进一步地, 步骤 (3)。
18、 中, 所述极性溶剂为 N,N-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所述碱 性物质为 NaOH。 0032 更近一步地, 所述步骤 (3)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 在反应瓶中加入式 (6)化合物、 1,2,4-1H- 三氮唑、 碱性物质和极性溶剂, 搅拌, 升温至 110 120, 反应 6 8 小时, 反 应结束后, 处理反应液得到叶菌唑, 其中, 所述式 (6) 化合物与 1,2,4-1H- 三氮唑的投料摩 尔比为 1:1.05 1:1.1, 所述式 (6) 化合物与 NaOH 的投料摩尔比为 1:0.05 1:0.08。 0033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 0。
19、034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合成叶菌唑的新路线, 以 2 甲氧羰基环戊酮即式 (1) 化合物 和对氯苯甲醛为初始原料, 经过一些列反应制备叶菌唑, 该反应中不使用剧毒的异丁腈和 氰化钠等有毒物质, 而且其工艺相对简单, 原料易得, 毒性相对较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 原料易得, 成本较低, 且产生的三废较少, 目标产品的含量和收率均较高, 其含量可达 95%, 总收率可达 65% 以上, 适合工艺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不应仅限于 这些实施例。 0036 实施例 1 003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如下 。
20、: 0038 (a) 式 (2)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基环戊酮的制备 0039 在 1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142.0g 对氯苯甲醛 (99.0%) 以及 145.0g 式 (1) 化合物 2-甲氧基羰基环戊酮, 然后加入500ml甲醇, 升温到回流30min直至完全溶解, 冷却到室温, 20 分钟内滴加完浓度为 28% 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 17.4g, 反应过程中放热, 用适当冰水冷 却, 滴完有淡黄色固体析出, 维持35搅拌4小时, 然后冷却到5抽滤, 抽滤得到的固体用 50ml 冷甲醇漂洗, 烘干, 得到淡黄色固体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基环。
21、戊酮 (即为式 (2) 化合物) 258.0g, 其纯度为 98.0%, 收率为 95.6%(以对氯苯甲醛计算) 。 0040 (b) 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的制备 0041 在 1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258.0g 式 (2)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基 环戊酮以及 500ml 浓度为 40% 的氢溴酸, 升温至 100回流 10 小时, 颜色变深成黄色, 取样 分析合格后用 600ml 甲苯萃取, 然后用 300ml 热水 (50) 水洗两遍, 再加 5% 碳酸钠水溶液 200ml 洗涤一次, 至 pH 为 7 8, 减压脱干甲苯得到。
22、 194.6g 粘稠深黄色液体, 冷却后固化得 到固体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 无需将固体拿出来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固体分析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的含量为 96.5%、 收率为 95.1%。 0042 (c) 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的制备 0043 在从步骤 (b) 得到的固体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中加入四氢 呋喃 500ml, 加热完全溶解后转移到 1L 四口烧瓶中, 冷却到室温, 加入固体甲醇钠 109.0g (98.0%) , 然后慢慢通入氯甲。
23、烷气体, 反应过程中放热, 用冰水冷却, 反应控制温度在 30 35, 用高效液相色谱跟踪分析, 直至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 1.0% 结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7 5/8 页 8 束反应, 停止通氯甲烷。 0044 反应结束后常压蒸馏四氢呋喃, 直到温度达到 80停止蒸馏, 加 600ml 甲苯和 500ml 水萃取, 再 300ml 温度为 45 50的热水水洗两次直到 pH 为 7 8, 减压脱干甲 苯, 得到红色粘稠液体, 冷却后固化, 得到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 戊酮 222.0g, 其含。
24、量 93.5%, 收率 97.5%。 0045 在上述红色固体中加入 500ml 甲醇升温回流 30min 直到完全溶解, 自然降温到室 温 20 25淡黄色固体析出, 搅拌 1h 后用冰水冷却到 0 5, 搅拌 1h 后抽滤, 固体 用 50ml 冷甲醇漂洗, 固体烘干得到 202.0g, 含量 97.6%, 重结晶收率为 94.9%。 0046 (d) 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的制备 0047 在 2L 的高压加氢釜中加入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202.0g、 5%的钯碳9.0g和甲醇600ml, 先。
25、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四次, 再用氢气置换釜内氮气 三次, 置换完成后, 将氢气压力升到 1.2MP, 开始慢慢升温, 控制温度在 50 55, 观察压 力表读数由于吸氢, 要随时补充氢气, 使压力维持在1.0MP1.2MP, 2小时后氢气压力不再 下降继续搅拌 2 小时, 取样分析, 检测不到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 环戊酮峰, 降温到 20, 将高压釜内液体压出, 抽滤后固体催化剂回收, 母液减压脱干甲醇, 得到黄色液体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200.0g, 含量 97.0%, 收率 为 99.0%。 0048。
26、 (e) 式 (6) 化合物的制备 0049 在 1L 四口烧瓶中加入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200.0g、 二甲基亚砜 500ml 和三甲基溴化硫醚 146.5g (98.0%) , 搅拌维持温度 25 30分批加入 60%NaH37.5g, 2小时内加完, 加完后30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 氮气条件下将反应液倒入水 中, 然后加入甲苯 500ml 萃取洗涤, 减压脱干甲苯得到式 (6) 化合物 202.0g, 含量 93.50%, 收率 91.91%。 0050 (f) 叶菌唑的制备 0051 在 1L 四口烧瓶中加入 95% 的 1,2,4-1H。
27、 三氮唑 60.2g、 式 (6)化合物 202.0g 和 N,N- 二甲基甲酰胺 400ml, 然后加入固体 NaOH2.5g, 升温到 110, 搅拌 6 小时反应结束, 减压脱 N,N- 二甲基甲酰胺, 加入环己烷 600ml 和水 200ml, 60分层, 分去下层水相, 再用 300ml 热水维持 60洗涤两次到 pH7 8, 自然降温有内白色固体析出, 然后冷却到 10搅 拌 1h 抽滤, 固体烘干得到叶菌唑 215.0g, 含量 95.5%, 收率为 85.2%。 0052 实施例 2 005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如下 : 0054 (a) 式 (2) 。
28、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基环戊酮的制备 0055 在 2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284.0g 对氯苯甲醛 (99.0%) 以及 290.0g 式 (1) 化合物 2- 甲氧基羰基环戊酮, 然后加入 1000ml 甲醇, 升温回流 30min 直至完全溶解, 冷却到室温, 20 分钟内滴加完浓度为 28% 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 37.0g, 反应过程中放热, 用适当冰水冷 却, 滴完有淡黄色固体析出, 维持35搅拌4小时, 然后冷却到5抽滤, 抽滤得到的固体用 50ml 冷甲醇漂洗, 烘干, 得到淡黄色固体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基环戊酮 (即为式 (2) 。
29、化合物) 514.9g, 其纯度为 97.6%, 收率为 95.0%(以对氯苯甲醛计算) 。 0056 (b) 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的制备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8 6/8 页 9 0057 在 2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514.9g 式 (2)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基 环戊酮以及 1000ml 浓度为 40% 的氢溴酸, 升温回流 12 小时, 颜色变深成黄色, 取样分析合 格后用 1200ml 甲苯萃取, 然后用 600ml 热水 (50) 水洗两遍, 再加 5% 碳酸钠水溶液 400ml 洗涤一次, 至pH为。
30、78, 减压脱干甲苯得到387.4g粘稠深黄色液体, 冷却后固化得到固体 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 无需将固体拿出来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固体 分析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的含量为 96.0%、 收率为 94.8%。 0058 (c) 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的制备 0059 在从步骤 (b) 得到的固体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中加入二氧 六环 1000ml, 加热完全溶解后转移到 1L 四口烧瓶中, 冷却到室温, 加入固体甲醇钠 214.0g (98.0%)。
31、 , 然后慢慢通入氯甲烷气体, 反应过程中放热, 用冰水冷却, 反应控制温度在 30 35, 用高效液相色谱跟踪分析, 直至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 1.0% 结 束反应, 停止通氯甲烷。 0060 反应结束后常压蒸馏二氧六环, 直到温度达到 110停止蒸馏, 加 1200ml 甲苯和 1000ml 水萃取, 再 600ml 温度为 45 50的热水水洗两次直到 pH 为 7 8, 减压脱干甲 苯, 得到红色粘稠液体, 冷却后固化, 得到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 戊酮 437.9g, 其含量 93.8%, 收率 97.3%。
32、。 0061 在上述红色固体中加入1000ml甲醇升温回流30min直到完全溶解, 自然降温到室 温 20 25淡黄色固体析出, 搅拌 1h 后用冰水冷却到 0 5, 搅拌 1h 后抽滤, 固体 用 100ml 冷甲醇漂洗, 固体烘干得到 398.1g, 含量 98.0%, 重结晶收率为 95.0%。 0062 (d) 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的制备 0063 在 2L 的高压加氢釜中加入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398.0g、 5%的钯碳17.5g和甲醇1200ml, 先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四次, 再用氢气。
33、置换釜内氮 气三次, 置换完成后, 将氢气压力升到 1.2MP, 开始慢慢升温, 控制温度在 50 55, 观察 压力表读数由于吸氢, 要随时补充氢气, 使压力维持在1.0MP1.2MP, 2小时后氢气压力不 再下降继续搅拌 1 小时, 取样分析, 检测不到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 基环戊酮峰, 降温到 20, 将高压釜内液体压出, 抽滤后固体催化剂回收, 母液减压脱干甲 醇, 得到黄色液体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396.2g, 含量 98.5%, 收 率为 99.2%。 0064 (e) 式 (6) 化合物的制。
34、备 0065 在 2L 四口烧瓶中加入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396.2g、 N- 甲基吡咯烷酮 1000ml 和三甲基溴化硫醚 285.0g (98.0%) , 搅拌维持温度 25 30分 批加入 60%NaH72.6g, 2 小时内加完, 加完后 30搅拌 6 小时反应结束, 氮气条件下将反应 液倒入水中, 然后加入甲苯 1000ml 萃取洗涤, 减压脱干甲苯得到式 (6) 化合物 402.8g, 含量 94.0%, 收率 91.6%。 0066 (f) 叶菌唑的制备 0067 在 2L 四口烧瓶中加入 95% 的 1,2,4-1H 三氮唑 12。
35、0.0g、 式 (6) 化合物 402.8g 和 二甲基亚砜 800ml, 然后加入固体 NaOH4.6g, 升温到 105, 搅拌 6 小时反应结束, 减压脱二 甲基亚砜, 加入环己烷 1200ml 和水 500ml, 60分层, 分去下层水相, 再用 500ml 热水维持 60洗涤两次到 pH7 8, 自然降温有内白色固体析出, 然后冷却到 10搅拌 1h 抽滤, 固体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9 7/8 页 10 烘干得到叶菌唑 435.1g, 含量 95.8%, 收率为 85.1%。 0068 实施例 3 006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叶菌唑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如下 :。
36、 0070 (a) 式 (2)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基环戊酮的制备 0071 在 500m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71.0g 对氯苯甲醛 (99.0%) 以及 72.5g 式 (1) 化合物 2- 甲氧基羰基环戊酮, 然后加入 250ml 甲醇, 升温回流 30min 直至完全溶解, 冷却到室温, 20 分钟内滴加完浓度为 28% 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 8.68g, 反应过程中放热, 用适当冰水冷 却, 滴完有淡黄色固体析出, 维持30搅拌4小时, 然后冷却到5抽滤, 抽滤得到的固体用 30ml 冷甲醇漂洗, 烘干, 得到淡黄色固体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
37、氧羰基环戊酮 (即为式 (2) 化合物) 128.6g, 其纯度为 98.2%, 收率为 95.5%(以对氯苯甲醛计算) 。 0072 (b) 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的制备 0073 在 500m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128.6g 式 (2)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 甲氧羰 基环戊酮以及 250ml 浓度为 40% 的氢溴酸, 升温回流 10 小时, 颜色变深成黄色, 取样分析合 格后用 300ml 甲苯萃取, 然后用 200ml 热水 (50) 水洗两遍, 再加 5% 碳酸钠水溶液 200ml 洗涤一次, 至 pH 为 7 8, 减压脱干甲苯。
38、得到 97.2g 粘稠深黄色液体, 冷却后固化得到固体 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 无需将固体拿出来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固体 分析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的含量为 96.7%、 收率为 95.3%。 0074 (c) 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的制备 0075 在从步骤 (b) 得到的固体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中加入四氢 呋喃 250ml, 加热完全溶解后转移到 1L 四口烧瓶中, 冷却到室温, 加入固体甲醇钠 54.6g (98.0%) , 然后慢慢通入氯甲。
39、烷气体, 反应过程中放热, 用冰水冷却, 反应控制温度在 30 35, 用高效液相色谱跟踪分析, 直至式 (3) 化合物 2-(4- 氯苯乙烯基 ) 环戊酮 1.0% 结 束反应, 停止通氯甲烷。 0076 反应结束后常压蒸馏四氢呋喃, 直到温度达到 80停止蒸馏, 加 300ml 甲苯和 300ml 水萃取, 再 150ml 温度为 45 50的热水水洗两次直到 pH 为 7 8, 减压脱干甲 苯, 得到红色粘稠液体, 冷却后固化, 得到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 戊酮 111.5g, 其含量 93.4%, 收率 97.6%。 0077 在上述红色固体。
40、中加入 250ml 甲醇升温回流 30min 直到完全溶解, 自然降温到室 温 20 25淡黄色固体析出, 搅拌 1h 后用冰水冷却到 0 5, 搅拌 1h 后抽滤, 固体 用 20ml 冷甲醇漂洗, 固体烘干得到 101.6g, 含量 97.9%, 重结晶收率为 95.5%。 0078 (d) 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的制备 0079 在 1L 的高压加氢釜中加入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101.6g、 5%的钯碳5.0g和甲醇300ml, 先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四次, 再用氢气置换釜内氮气 三次, 置换完。
41、成后, 将氢气压力升到 1.2MP, 开始慢慢升温, 控制温度在 50 55, 观察压 力表读数由于吸氢, 要随时补充氢气, 使压力维持在1.0MP1.2MP, 2小时后氢气压力不再 下降继续搅拌 1 小时, 取样分析, 检测不到式 (4) 化合物 5-(4- 氯苯乙烯基 )-2,2- 二甲基 环戊酮峰, 降温到 20, 将高压釜内液体压出, 抽滤后固体催化剂回收, 母液减压脱干甲醇, 得到黄色液体式 (5) 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102.2g, 含量 97.3%, 收率 为 99.2%。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10 8/8 页 11 00。
42、80 (e) 式 (6) 化合物的制备 0081 在 50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式 (5)化合物 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环戊酮 102.2g、 二甲基亚砜 250ml 和三甲基溴化硫醚 72.0g (98.0%) , 搅拌维持温度 25 30分 批加入 60%NaH18.7g, 2 小时内加完, 加完后 30搅拌 4 小时反应结束, 氮气条件下将反应 液倒入水中, 然后加入甲苯 500ml 萃取洗涤, 减压脱干甲苯得到式 (6) 化合物 103.5g, 含量 93.6%, 收率 92.0%。 0082 (f) 叶菌唑的制备 0083 在 500ml 四口烧瓶中加入 95% 的。
43、 1,2,4-1H 三氮唑 30.0g、 式 (6) 化合物 103.5g 和 N,N- 二甲基甲酰胺 250ml, 然后加入固体 NaOH1.14g, 升温到 90, 搅拌 6 小时反应结束, 减压脱 N,N- 二甲基甲酰胺, 加入环己烷 300ml 和水 100ml, 60分层, 分去下层水相, 再用 100ml 热水维持 60洗涤两次到 pH7 8, 自然降温有内白色固体析出, 然后冷却到 10搅 拌 1h 抽滤, 固体烘干得到叶菌唑 109.7g, 含量 95.8%, 收率为 85.1%。 0084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 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 例, 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664561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