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6184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05 CN 103561848 A (21)申请号 201280025745.2 (22)申请日 2012.06.19 2011-136110 2011.06.20 JP B01D 53/62(2006.01) B01D 53/14(2006.01) C01B 31/20(2006.01) (71)申请人 巴布考克日立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申请人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72)发明人 岛村润 胜部利夫 横山公一 木寺义宽 三岛信义 折田久幸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
2、038 代理人 吕林红 (54) 发明名称 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 出气体处理方法, 具有 : 换热器 (A) , 其用于将从 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所保有的热量回收到热介 质 ; 吸收塔, 其用于使所述排出气体与吸收液接 触来使吸收液吸收该排出气体中的 CO2, 从而得到 除去了 CO2的气体 ; 换热器 (B) , 其用于将热介质 所回收的热量施加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 ; 再生 塔, 其用于从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释出 CO2而使吸 收液再生 ; 闪蒸罐, 其用于将再生的吸收液闪蒸 ; 换热器 (E) , 其用于。
3、使热量从再生的吸收液向吸 收了 CO2的吸收液移动, 并能够将吸收了 CO2的吸 收液从吸收塔经由换热器 (E) 及换热器 (B) 以该 顺序供给到再生塔, 并且能够将再生的吸收液从 再生塔经由闪蒸罐及换热器 (E) 以该顺序供给到 吸收塔。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11.2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03974 2012.06.19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176430 JA 2012.12.2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
4、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61848 A CN 103561848 A 1/2 页 2 1. 一种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具有 : 燃烧装置 ; 换热器 (A) , 其用于将从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所保有的热量回收到热介质 ; 吸收塔, 其用于使所述排出气体与吸收液接触来使吸收液吸收该排出气体中的 CO2, 从 而得到除去了 CO2的气体 ; 再生塔, 其用于从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释出 CO2而使吸收液再生 ; 以及 再沸器, 其用于向再生塔供给热量而使吸收液蒸发 ; 闪蒸罐, 其用于将所述再生的吸收液闪。
5、蒸 ; 换热器 (E) , 其用于使热量从所述再生了的吸收液向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移动, 并 且 所述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能够将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从吸收塔经由换热器 (E) 供给到再生塔, 并且能够将所述再生的吸收液从再生塔经由闪蒸罐及换热器 (E) 以该顺序 供给到吸收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还具有 : 换热器 (B) , 其被设置在换热器 (E) 和再生塔之间, 用于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施 加到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 ; 和 / 或 换热器 (C) , 其被设置在闪蒸罐和换热器 (E) 之间, 用于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施 加到所述再生了的吸收液。
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 换热器 (D) , 其用 于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施加到被除去了 CO2的气体。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 蒸气再压缩 设备, 其用于压缩从闪蒸罐上部排出的蒸气并向再生塔供给。 4. 如权利要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 湿 式排烟脱硫装置, 其被设置在换热器 (A) 和吸收塔之间, 用于除去所述排出气体中的硫氧化 物。 5. 如权利要求 1 4 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 脱。
7、 硝装置, 其被设置在燃烧装置和换热器 (A) 之间, 用于除去所述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吸收液是将 胺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吸收液。 7. 一种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具有 : 在换热器 (A) 中将燃烧排出气体所保有的热量回收到热介质的工序 ; 使所述燃烧排出气体与吸收液接触并使吸收液吸收所述燃烧排出气体中的 CO2而得到 除去了 CO2的气体的工序 ; 从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释出 CO2而使吸收液再生的工序 ; 使再生的吸收液闪蒸的工序 ; 在闪蒸的吸收液和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之间通过换热器 (E) 进行热交换的工序。
8、,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还具有 : 在所述换热器 (E) 中进行了热交换之后, 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器 (B) 施加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的工序 ; 和 / 或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61848 A 2 2/2 页 3 在通过所述的换热器 (E) 进行热交换之前, 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器 (C) 施加到所述闪蒸了的吸收液的工序。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 将所述热介质所 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器 (D) 施加到除去了 CO2的气体的工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61848 A 3。
9、 1/6 页 4 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分离化石燃料等的燃烧排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CO2) 的燃烧 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更详细来说, 本发明涉及工厂设计上的自由 度高且热效率及 CO2除去能力高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火力发电设备或锅炉设备中, 由于燃烧大量的煤炭及重油等的燃料, 大量地生 成二氧化碳。近年来, 从大气污染及地球变暖的角度出发, 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二氧化碳 (CO2) 的排出抑制。作为 CO2的分离回收技术之一, 公知利用胺化合物等的吸收液吸收 CO2 。
10、的方法, 即化学吸收法。在该化学吸收法中, 需要大量的热能。化学吸收法减少了通过燃烧 产生的热能中的本来用于发电等的能量, 使发电效率降低。 在使用了化学吸收法的装置中, 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 有效地利用该热能并抑制发电效率的降低是重要的。 0003 作为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例如, 专利文献 1 公开了一种燃烧排出气体净化方法 : 在 CO2吸收塔内使燃烧排出气体与由醇胺水溶液构成的吸收液接触而使吸收液吸收所述燃烧 排出气体中的 CO2, 在换热器中对吸收了该 CO2的吸收液施加燃烧排出气体的具有的热量及 该燃烧气体中的液体蒸气的冷凝热, 在再生塔内对吸收了所述 CO2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并释 出。
11、 CO2而使吸收液再生, 然后, 使再生的吸收液向 CO2吸收塔循环。 0004 另外, 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栏及图7公开了一种燃烧排出气体净化装置 : 在由锅 炉、 电集尘器、 送风机、 脱硫装置、 CO2吸收塔、 CO2释出再生塔等构成的装置中, 在送风机和 脱硫装置之间的配管以及吸收塔和烟囱之间的配管之间设置有气体 / 气体加热器。 0005 而且, 专利文献 2 公开了一种排烟处理装置 : 从排出气体流路的上游侧开始按顺 序配置有对于锅炉的排出气体中所含有的烟尘和硫氧化物进行处理的集尘器和脱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集尘器和脱硫装置之间的排出气体流路中设置有热回收器, 并且设置用于 向。
12、锅炉供水的供水管路, 在该供水管路上设置有供水加热器, 并设置有连接所述热回收器 和所述供水加热器的热介质循环用连接配管。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平 7-241440 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开 2001-239129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 专利文献 1 记载的装置具有高的热效率和高的除去能力, 但需要在从 CO2吸收塔 向再生塔移送吸收液的管的中间设置多个换热器, 因此对各装置的配置产生制约。必须选 择对于燃烧排出气体和吸收液双方都具有抗性的材料用于换热器。由此, 工厂设计上的自 由度低。
13、。另外, 从发电效率提高的观点出发, 要求热效率的进一步改善。 说 明 书 CN 103561848 A 4 2/6 页 5 0012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工厂设计上的自由度高且热效率及除去能力高的燃烧 排出气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另外,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燃烧排出气 体处理系统及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能够防止向再生塔供给的 CO2吸收液的温度降低, 并 减少从涡轮系统抽气的水蒸气的消耗量, 抑制发电效率的降低。 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14 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 尝试进行了专利文献1的图7所示的系统的改良。 图4是 表示该改良系统的图。在图 4 所示的系统。
14、中, 在再生塔的下部附加设置了闪蒸罐和蒸气再 压缩设备。积存在再生塔 40 底部的储液部中的 CO2吸收液被供给到闪蒸罐 91, 并利用再生 塔 40 为 0.1MPa (g) 左右的加压条件, 通过压力调整阀 67 减压, 在闪蒸罐 91 中减压蒸发, 由 此能够产生饱和蒸气。压缩机 92 发挥在闪蒸罐 91 中减压蒸发的蒸气的再压缩以及向再生 塔 40 输送蒸气的作用。闪蒸罐 91 的液相侧经由闪蒸罐出口配管 96 通过泵 93 被升压, 在 通过换热器 34 及冷却器 31 被降温之后, 被供给到 CO2吸收塔 20。由于能够通过闪蒸罐和 蒸气再压缩设备向再生塔输送吸收液蒸气, 所以能够。
15、实现向再沸器 60 供给的水蒸气 62 的 减少。闪蒸罐 91 的压力在压力计 68 及压力调整阀 67 的控制下接近常压 (0MPa(g) ) 关系 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热量。 然而, 以该条件操作时, 闪蒸罐91中的CO2吸收液的温度降低到例 如 100 105左右。因来自于闪蒸罐的吸收液的温度降低, 仅以通常尺寸的换热器 34 中 的热交换, 不能使再生塔 40 入口的 CO2 吸收液的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 (例如 95 105) 。 流入再生塔的吸收液温度的降低使向再生塔 40 供给的热量降低, 其结果, 必须增加水蒸气 62 向再沸器 60 的流量。为使流入再生塔的吸收液保持在规定温度, 。
16、需要扩大换热器 34 的 传热面积, 经济上成为大的负担。 0015 因此, 发明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完成以下发明。 0016 1 一种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具有 : 0017 燃烧装置 ; 0018 换热器 (A) , 其用于将从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所具有的热量回收到热介质 ; 0019 吸收塔, 其用于使所述排出气体与吸收液接触来使吸收液吸收该排出气体中的 CO2, 从而得到除去了 CO2的气体 ; 0020 再生塔, 其用于从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释出 CO2而使吸收液再生 ; 以及 0021 再沸器, 其用于向再生塔供给热量而使吸收液蒸发 ; 0022 闪蒸罐, 其用于将所述再生。
17、的吸收液闪蒸 ; 0023 换热器 (E) , 其用于使热量从所述再生了的吸收液向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移 动, 并且 0024 所述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能够将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从吸收塔经由换热器 (E) 供给到再生塔, 并且能够将所述再生的吸收液从再生塔经由闪蒸罐及换热器 (E) 以该顺 序供给到吸收塔, 0025 所述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还具有 : 0026 换热器 (B) , 其被设置在换热器 (E) 和再生塔之间, 用于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 量施加到所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 ; 和 / 或 0027 换热器 (C) , 其被设置在闪蒸罐和换热器 (E) 之间, 用于将所。
18、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 量施加到所述再生了的吸收液。 说 明 书 CN 103561848 A 5 3/6 页 6 0028 2 如 1 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还具有 : 换热器 (D) , 其用于将所述热 介质所回收的热量施加到被除去了 CO2的气体。 0029 3 如 1 或 2 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还具有 : 蒸气再压缩设备, 其 用于压缩从闪蒸罐上部排出的蒸气并向再生塔供给。 0030 4 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还具有 : 湿式排烟脱 硫装置, 其被设置在换热器 (A) 和吸收塔之间, 用于除去所述排出气体中的硫氧化物。 0031 5 如。
19、 1 4 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其还具有 : 脱硝装置, 其被设置在燃烧装置和换热器 (A) 之间, 用于除去所述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 0032 6 如 1 5 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 吸收液是将胺化合物作 为主成分的吸收液。 0033 7 一种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具有 : 0034 在换热器 (A) 中将燃烧排出气体所具有的热量回收到热介质的工序 ; 0035 使所述燃烧排出气体与吸收液接触并通过吸收液吸收所述燃烧排出气体中的 CO2 而得到除去了 CO2的气体的工序 ; 0036 从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释出 CO2而使吸收液再生的工序 ; 0037 使。
20、再生的吸收液闪蒸的工序 ; 0038 在闪蒸的吸收液和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之间通过换热器 (E) 进行热交换的工序, 0039 所述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还具有 : 0040 在所述换热器 (E) 中进行了热交换之后, 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器 (B) 施加到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的工序 ; 和 / 或 0041 在通过所述的换热器 (E) 进行热交换之前, 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 器 (C) 施加到所述闪蒸了的吸收液的工序。 0042 8 如 7 所述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其还具有 : 将所述热介质所回收的热量 通过换热器 (D) 施加到除去了 CO2的气体的工序。 。
21、0043 发明的效果 0044 本发明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或燃烧排出气体处理方法, 在工厂设计上的自由 度高, 热效率及 CO2除去能力高。另外, 根据本发明, 将在气体冷却器 4 中从排出气体中回 收的显热借助热介质通过设置在再生塔 40 的入口或出口的 CO2吸收液的配管上的加热器 38a 或 38b 来加热 CO2吸收液, 使向再生塔 40 供给的热量增加, 由此能够抑制从涡轮系统的 抽气即水蒸气 62 的消耗量, 并能够实现发电效率减少的抑制。 附图说明 0045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的图。 0046 图 2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 的燃烧排。
22、出气体处理系统的图。 0047 图 3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3 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的图。 0048 图 4 是表示发明人最初研究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 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在不 说 明 书 CN 103561848 A 6 4/6 页 7 违反本发明的课题或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 追加或省略。 0050 (实施方式 1) 0051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的图。该燃烧排出气体 处理系统例如成为工厂的一部分。该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由锅炉 (燃烧装置) 1、 脱硝装 置。
23、 2、 空气加热器 3、 气体冷却器 (换热器 (A) ) 4、 电集尘装置 5、 湿式脱硫装置 6、 预洗涤装置 10、 CO2吸收塔 20、 再生塔 40、 再沸器 60、 闪蒸罐 91 等构成。 0052 从锅炉 1 排出的、 煤炭等的化石燃料的燃烧排出气体在脱硝装置 2 中被除去氮氧 化物, 然后, 在空气加热器3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被冷却到例如130220。 在空气加热 器 3 中被加热的空气被供给到锅炉 1。通过了空气加热器 3 的排出气体在气体冷却器 4 中 被冷却到例如 85 100左右。在该冷却中, 排出气体具有的热量被回收到热介质。排出 气体中的硫氧化物 (SO3) 被吸。
24、收到烟尘中。利用电集尘器 5 将排出气体中的烟尘与 SO3一 起除去。接着, 利用引风机升压, 在湿式脱硫装置 6 中除去硫氧化物 (SO2) 。在湿式脱硫装 置 6 出口气体中通常残留有几十 ppm 左右的 SO2。该残留 SO2会使 CO2吸收塔 20 内的 CO2 吸收液劣化。为防止该情况, 优选在吸收塔 20 的前段设置预洗涤装置 10, 极力地减少残留 SO2(例如 10ppm 以下) 。 0053 CO2吸收塔 20 由填充层 21、 吸收液喷射部 22、 水洗部 24、 水洗喷射部 25、 除雾器 26、 水洗水积存部 27、 冷却器 28、 水洗泵 29 等构成。排出气体中所含。
25、有的 CO2在填充层 21 中与从 CO2吸收塔 20 上部的 CO2吸收液喷射部被供给的 CO2吸收液气液接触, 被 CO2吸收液 吸收。在 CO2吸收时, 产生热量。通过该热量使被除去了 CO2的气体 (脱 CO2气体) 的温度上 升。在水洗部 24 中, 进行被除去了 CO2的气体的冷却及伴随该气体产生的雾的除去。另外, 被冷却器 28 冷却的水洗水通过水洗泵 29 被循环使用。在水洗部 24 上部设置有除雾器 26, 由此, 除去水洗部中未被完全除去的雾并作为处理气体 (脱 CO2气体) 37 排出。作为吸收液 优选使用以胺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吸收液。 0054 吸收了 CO2的吸收液从吸。
26、收塔 20 下部的储液部通过吸收塔排出泵 33 被排出, 通 过换热器 34 被升温至例如 95 105。在图 1 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在通向再生塔 40 的 CO2吸收液供给配管 35 上设置有加热器 (换热器 (B) ) 38a。加热器 38a 的热源是通过 气体冷却器 4 回收热量的热介质。通过加热器 38a 能够将被流入再生塔的吸收液的温度加 热到规定值 (例如 95 105) 。由此, 能够抑制从涡轮系统的抽气即水蒸气 62 的消耗量, 使发电效率减少的抑制成为可能。 0055 在再生塔 40 内, 从喷射部 42 喷射的富含 CO2的吸收液被供给到填充层 41。另一 方面,。
27、 在再生塔 40 底部设置有再沸器 60, 通过蒸气供给配管 65 被供给热量而使吸收液蒸 发。在填充层 41 中, 富含 CO2的吸收液与从底部上升来的吸收液蒸气进行气液接触, 由此, CO2从吸收液被脱气。在被脱气的 CO2气体中伴有吸收液雾, 从而在水洗部 43 中除去该雾。 在水洗部 43 上部设置有除雾器 45, 除去在水洗部中未被完全除去的雾。作为 CO2气体 46 从再生塔 40 上部被排出。该 CO2气体通过冷却器 47 被冷却到约 40, 在 CO2分离器 48 中 分离成气体和冷凝水, CO2气体被导入 CO2液化设备 (省略图示) , 冷凝的水通过排泄泵 50 向 水洗喷。
28、射部回流。 0056 另一方面, 将被脱去了 CO2的 CO2吸收液存储到再生塔储液部 51。然后, 通过再沸 器液供给配管 52 向再沸器 60 送液。在再沸器 60 内部设置有传热管等, CO2吸收液被通过 说 明 书 CN 103561848 A 7 5/6 页 8 蒸气供给配管供给的水蒸气 62 间接加热, 由此, 在再沸器 60 内部产生吸收液蒸气, 该蒸气 通过蒸气供给配管 65 被供给到再生塔 40。在再沸器 60 中使用了的水蒸气 62 在传热管中 成为排泄水并被回收。 0057 在实施方式 1 中, 设置有由压缩机 92 和配管 97 等构成的蒸气再压缩设备及闪蒸 罐 91。。
29、积存在再生塔 40 底部的储液部中的 CO2吸收液被供给到闪蒸罐 91。利用再生塔 40 为 0.1MPa(g) 左右的加压条件, 通过压力调整阀 67 减压, 在闪蒸罐 91 中减压蒸发, 由此产 生饱和蒸气。压缩机 92 发挥将在闪蒸罐 91 中进行了减压蒸发的蒸气再压缩以及向再生塔 40 输送蒸气的作用。闪蒸罐 91 的液相侧经由闪蒸罐出口配管 96 通过泵 93 被升压, 并通过 换热器 34 及冷却器 31 被降温后, 被供给到 CO2吸收塔 20。 0058 在实施方式1中, 通过闪蒸罐91中的吸收液的闪蒸及利用加热器 (换热器 (B) ) 38a 的吸收液的加热, 能够减少向再沸。
30、器60供给的水蒸气62的消耗量, 能够抑制发电效率的降 低。 0059 (实施方式 2) 0060 图 2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 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的图。 0061 在图 2 所示的系统中, 将加热器 (换热器 (C) ) 38b 设置在闪蒸罐 91 的出口配管 96 上。加热器 38b 的热源是在气体冷却器 4 中回收了热量的热介质。在加热器 38b 中对再生 的 CO2吸收液进行加热, 利用换热器 34 中的热交换达到能够对流入再生塔的吸收液进行加 热的温度 (例如 130以上) 。而且, 在换热器 34 中能够容易地使流入再生塔的吸收液达到 规定温度 (例如 95 105) 。。
31、其结果, 能够抑制从涡轮系统的抽气即水蒸气 62 的消耗量, 并能够实现发电效率减少的抑制。 0062 (实施方式 3) 0063 图 3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3 的燃烧排出气体处理系统的图。 0064 在图 3 所示的系统中, 设置了 CO2吸收塔 20 的气体再加热器 (换热器 (D) ) 8。另 外, 与图 1 所示的系统同样地设置有加热器 (换热器 (B) ) 38a。加热器 38a 及气体再加热器 8 的热源是在气体冷却器 4 中回收了热量的热介质。通过加热器 38a 将吸收了 CO2的吸收 液加热到规定温度 (例如95105) 。 由此, 能够抑制从涡轮系统的抽气即水蒸气62的。
32、消 耗量, 并能够实现发电效率减少的抑制。另外, 通过设置在吸收塔 20 的塔顶的气体再加热 器 8, 能够借助热介质将由气体冷却器 4 回收的显热用于被除去了 CO2的气体 37 的再加热。 0065 附图标记的说明 : 0066 1锅炉 ; 2脱硝装置 ; 3空气加热器 ; 4气体冷却器 (换热器 (A) ) ; 5干式电集尘装置 ; 6 湿式脱硫装置 ; 7 脱硫出口排出气体 ; 8 气体再加热器 (换热器 (D) ) ; 10 预洗涤装置 ; 11 吸 收剂 ; 12 储液部 ; 14 循环泵 ; 15 冷却器 ; 16 喷射部 ; 17 冷却水 ; 18 预洗涤装置出口气体 ; 20。
33、 吸收塔 ; 21填充层 ; 22吸收液喷射部 ; 23脱CO2气体 ; 24水洗部 ; 25水洗喷射部 ; 26除雾器 ; 27 吸收塔水洗水积存部 ; 28 冷却器 ; 29 水洗泵 ; 30 冷却水 ; 31 冷却器 ; 32 锅炉水 ; 33 吸收 塔排出泵 ; 34 换热器 (E) ; 35 再生塔液供给配管 ; 36 水洗水排出配管 ; 37 处理气体 ; 38a 胺 加热器 (换热器 (B) ) ; 38b 胺加热器 (换热器 (C) ) ; 40 再生塔 ; 41 填充层 ; 42 喷射部 ; 43 水洗 部 ; 44水洗喷射部 ; 45除雾器 ; 46CO2气体 ; 47冷却。
34、器 ; 48CO2分离器 ; 49排泄管 ; 50排泄泵 ; 51 再生塔储液部 ; 52 再沸器液供给配管 ; 60 再沸器 ; 61 水蒸气供给配管 ; 62 水蒸气 ; 63 再 沸器储液部 ; 64 再沸器液排出配管 ; 65 蒸气供给配管 ; 66 再生塔液排出配管 ; 67 压力调整 说 明 书 CN 103561848 A 8 6/6 页 9 阀 ; 68 压力计 ; 91 闪蒸罐 ; 92 压缩机 ; 93 泵 ; 96CO2吸收液供给配管 ; 97 蒸气配管。 说 明 书 CN 103561848 A 9 1/4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848 A 10 2/4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848 A 11 3/4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848 A 12 4/4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848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