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5340036
  • 上传时间:2019-01-06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770.1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3679.9

    申请日:

    2014.07.31

    公开号:

    CN105292271A

    公开日:

    2016.02.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2D 25/20申请公布日:20160203|||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2D 25/2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向飞 刘珍海 岳国辉 陈现岭 张凯 马立军变更后:张向飞 刘珍海 郑庆华 岳国辉 陈现岭 张凯 马立军|||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25/20申请日:20140731|||公开

    IPC分类号:

    B62D25/20; B62D25/04; B62D21/15

    主分类号:

    B62D25/20

    申请人: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向飞; 刘珍海; 岳国辉; 陈现岭; 张凯; 马立军

    地址:

    071000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用于车辆的车身包括:地板、门槛梁、A柱、门槛梁延长部、A柱下端延长部以及保护封板,门槛梁分别设在地板的左侧和右侧,A柱的下端固定在门槛梁上,门槛梁延长部固定在门槛梁的前端且向前突出A柱的下端,A柱下端延长部设在A柱下端且向前延伸,A柱下端延长部与门槛梁延长部固定,保护封板设在门槛梁延长部的前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可以有效地缩短前轮胎与A柱和门槛梁的接触时间,使得前轮胎与门槛梁的传力通道结构衔接地更加紧凑,碰撞过程能量传递地更加平稳,能量传递效率更高,抗冲击性能更好,且降低了前轮胎被刺破的风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
    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分别设在所述地板的左侧和右侧;
    A柱,所述A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门槛梁上;
    门槛梁延长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前端且向前突出所述A柱的下
    端;
    A柱下端延长部,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设在所述A柱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A柱下端延
    长部与所述门槛梁延长部固定;以及
    保护封板,所述保护封板设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A柱包括:
    A柱内板,
    A柱外板,所述A柱外板固定在所述A柱内板的外侧,所述A柱外板包括:
    A柱外板外侧壁;
    A柱外板前侧壁,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前沿;
    A柱外板后侧壁,所述A柱外板后侧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后沿;
    延长壁,所述延长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延长
    壁固定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上表面上,所述延长壁构成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壁的后端与所述A
    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段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相对所
    述门槛梁倾斜设置且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上端位于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下端
    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外侧壁下延段,所述外侧壁下延段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外板后侧壁的下端
    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后侧壁后延段,所述后侧壁后延段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下延段的前端与
    所述延长壁的前端平齐,所述外侧壁下延段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壁后延段的后端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下延段和/或所
    述门槛梁延长部上设置有溃缩诱导槽,所述溃缩诱导槽位于所述过渡段的前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的下端设置有
    向下延伸的A柱内板延长段,所述A柱内板延长段与所述门槛梁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以及
    所述保护封板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封板内翻边,所述保护封板内翻边与所述A柱内板延
    长段焊接固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

    说明书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
    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成为不可替代的消费品,因此,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
    安全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各国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
    并制定了相关评价规范,各国的评价规范均对汽车正面碰撞时的乘员舱结构完整性提出了
    严格要求,具体要求A柱和门槛梁保持足够的强度,具有较小的变形量,且A柱后移量需
    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然而,在正面碰撞的过程中,前轮胎与传统的A柱-门槛梁接触时刻滞后,轮胎-门槛
    梁传力通道衔接紧凑性较差,能量传递效率较低,碰撞过程中能量向乘员舱传递较多,对
    乘员舱的冲击较大,造成A柱后移量较大和结构抗冲击刚度、强度较低等问题。另外,在
    正面碰撞过程中,前轮胎中部处常产生较大应力,造成爆胎,使得结构传力通道瞬间失去
    一环,车辆加速度响应出现瞬间异常波峰,碰撞过程中车身结构稳定性较差,产生车身结
    构失稳等问题,不利于整车的安全性能评价和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
    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所述用于车辆的车身在正面碰撞的过程中具有更加优异的安全
    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车身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包括:地板;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分
    别设在所述地板的左侧和右侧;A柱,所述A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门槛梁上;门槛梁延长
    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前端且向前突出所述A柱的下端;A柱下端延
    长部,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设在所述A柱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与所述门
    槛梁延长部固定;以及保护封板,所述保护封板设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前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可以有效地缩短前轮胎与A柱和门槛梁的接触
    时间,使得前轮胎与门槛梁的传力通道结构衔接地更加紧凑,碰撞过程能量传递更加平稳,
    能量传递效率更高,抗冲击性能更好,且降低了前轮胎被刺破的风险。

    具体地,所述A柱包括:A柱内板,A柱外板,所述A柱外板固定在所述A柱内板的外
    侧,所述A柱外板包括:A柱外板外侧壁;A柱外板前侧壁,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设在所述
    A柱外板外侧壁的前沿;A柱外板后侧壁,所述A柱外板后侧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
    后沿;延长壁,所述延长壁设在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且向前延伸,所述延长壁固定
    在所述门槛梁延长部的上表面上,所述延长壁构成所述A柱下端延长部。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壁的后端与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段相
    连。

    具体地,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相对所述门槛梁倾斜设置且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上端
    位于所述A柱外板前侧壁的下端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A柱外板外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外侧壁下延段,所述外侧壁
    下延段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A柱外板后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后侧壁后延段,所述后侧壁
    后延段固定在所述门槛梁的上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外侧壁下延段的前端与所述延长壁的前端平齐,所述外侧壁下延段的后
    端与所述后侧壁后延段的后端平齐。

    具体地,所述外侧壁下延段和/或所述门槛梁延长部上设置有溃缩诱导槽,所述溃缩诱
    导槽位于所述过渡段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A柱内板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A柱内板延长段,所述A柱内板延
    长段与所述门槛梁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以及所述保护封板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封板内翻边,
    所述保护封板内翻边与所述A柱内板延长段焊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
    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从而提
    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身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车身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车身的局部仰视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车身正面碰撞传力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1、门槛梁120、A柱160、A柱内板161、A柱外板162、

    门槛梁延长部411、A柱下端延长部412、保护封板413、

    A柱外板外侧壁421、A柱外板前侧壁422、A柱外板后侧壁423、

    延长壁424、过渡段431、外侧壁下延段451、后侧壁后延段461、

    溃缩诱导槽481、保护封板内翻边4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包括:地板(图未示出)、
    门槛梁120、A柱160、门槛梁延长部411、A柱下端延长部412以及保护封板413。

    具体地,参照图1-图6,门槛梁120分别设在地板的左侧和右侧,A柱160的下端可以
    固定在门槛梁120上。如图1所示,地板大体水平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地板的左侧边
    缘和右侧边缘上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梁120,每个门槛梁120均可以构造为至
    少前侧敞开的中空结构,A柱160可以为两个,且两个A柱160分别安装在左侧和右侧的
    两个门槛梁120上,每个A柱160分别大体竖直地设置在相应侧的门槛梁120的前部上,
    例如,左侧的门槛梁120前部的顶部设有一个A柱160,右侧的门槛梁120前部的顶部设
    有一个A柱160,位于地板左侧和右侧的两个A柱160可以左右对称,其中,每个A柱160
    的下端可以搭设在相应侧的门槛梁120前端的顶部且与相应侧的门槛梁120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门槛梁延长部411固定在门槛梁120的前端,且门槛梁延长部411向前突
    出A柱160的下端。如图1所示,两个门槛梁120的前端分别设有一个门槛梁延长部411,
    每个门槛梁延长部411分别从相应侧的门槛梁120的前端向前延伸,且每个门槛梁延长部
    411均延伸至相应侧的A柱160下端的前侧,其中,位于地板左侧和右侧的两个门槛梁延
    长部411可以左右对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门槛梁延长部411可以与门槛梁120的前
    端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将门槛梁延长部411视为门槛梁120的一部分,但不限于此。

    相应地,如图6所示,A柱下端延长部412(例如下文所述的延长壁424)设在A柱160
    下端且向前延伸,A柱下端延长部412与门槛梁延长部411固定。如图6且结合图1所示,
    每个A柱160下端分别设有一个A柱下端延长部412,每个A柱下端延长部412分别从相
    应侧的A柱160下端向前延伸,且每个A柱下端延长部412均延伸至相应侧的A柱160下
    端的前侧,位于地板左侧和右侧的两个A柱下端延长部412可以左右对称。

    其中,每个A柱下端延长部412的下端可以搭设在相应侧的门槛梁延长部411的顶部
    且与相应侧的门槛梁延长部411焊接在一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A柱下端延长部412
    可以与A柱160的下端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将A柱下端延长部412视为A柱160的一部分。

    参照图1,车辆的前侧可以设有两个前轮胎(例如图1中所示的FT),每个前轮胎分别
    设置在相应侧的A柱下端延长部412与门槛梁延长部411的前端,这样,固定在一起的A
    柱下端延长部412与门槛梁延长部411突出在相应侧的固定在一起的A柱160的下端与门
    槛梁120的前侧,且位于相应侧的A柱160下端的前侧。

    由此,在车辆碰撞的过程中,前轮胎可以首先接触A柱下端延长部412和门槛梁延长
    部411,从而缩短了前轮胎与A柱160和门槛梁120的接触时间,使得前轮胎与门槛梁120
    的传力通道结构衔接地更加紧凑,使得碰撞过程能量传递地更加平稳,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另外,由于A柱下端延长部412与门槛梁延长部411向前突出在A柱160下端的前侧,
    从而在碰撞的过程中、A柱下端延长部412与门槛梁延长部411可以溃缩变形,进而延长
    了变形空间,提高了结构抗冲击的刚度和强度,有利于降低碰撞过程中A柱160后移量和
    对用户胸部的伤害等。

    进一步地,保护封板413设在门槛梁延长部411的前端。参照图1,每个门槛梁延长部
    411均可以构造为前侧敞开的中空结构,每个门槛梁延长部411的前端分别设有一个保护
    封板413,每个保护封板413可以大体形成为平板形,且竖直地封盖在相应侧的门槛梁延
    长部411的前端,位于地板左侧和右侧的两个保护封板413可以左右对称,且每个保护封
    板413可以分别与相应侧且固定在一起的A柱下端延长部412与门槛梁延长部411焊接在
    一起。

    由此,在碰撞过程中,前轮胎可以通过接触保护封板413向门槛梁120和A柱160传
    力,由于每个前轮胎与相应侧的保护封板413的接触均为面接触,从而降低了前轮胎在碰
    撞过中被刺破的风险,使得碰撞的过程中车身1的响应更加稳定。另外,由于,保护封板
    413还起到封盖、连接门槛梁延长部411和A柱下端延长部412的作用,从而丰富了保护
    封板413的功能,这样,在封盖、连接门槛梁延长部411和A柱下端延长部412的同时,
    顺带实现了避免碰撞中刺破前轮胎的风险,进而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且便于实现和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局部改善传统车身的结构,降低了碰撞过程中前轮胎爆胎的风险,提
    高门槛梁120前端吸能效率,减小A柱160后移量和乘员舱受到的冲击,提高车辆在各个
    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的缩写,即新车碰撞测试)评价机构中的安全性能评
    级得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1,通过在A柱160的下端设置向前凸出的A柱下端延长部
    412,以及在门槛梁120的前端设置向前凸出A柱160的下端的门槛梁延长部411,从而有
    效地缩短了前轮胎与A柱160和门槛梁120的接触时间,使得前轮胎与门槛梁120的传力
    通道结构衔接地更加紧凑,使得碰撞过程能量传递地更加平稳,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且延
    长了变形空间,提高了结构抗冲击的刚度和强度,有利于降低碰撞过程中A柱160后移量
    和对乘员胸部的伤害等。另外,通过在门槛梁延长部411的前端设置保护封板413,从而
    降低了前轮胎在碰撞过中被刺破的风险,使得碰撞的过程中车身1的响应更加稳定。另外,
    该车身1结构简单、易成型、焊道布置方便、易于工程化批量生产、造价低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A柱160可以包括:A柱内板161和A柱外板162,其中,A
    柱外板162固定在A柱内板161的外侧(即远离车身1中心的一侧)。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
    位于地板左侧的A柱内板161设在位于地板左侧的A柱外板162的右侧,位于地板右侧的
    A柱内板161设在位于地板右侧的A柱外板162的左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文
    所述,由于位于地板左侧和右侧的两个A柱160可以左右对称,为了简化描述,下文仅以
    位于地板一侧的A柱160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参照图2,A柱外板162可以包括:A柱外板外侧壁421、A柱外板前侧壁422、
    A柱外板后侧壁423以及延长壁424,A柱外板外侧壁421的外表面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
    A柱外板前侧壁422设在A柱外板外侧壁421的前沿,且A柱外板前侧壁422可以从A柱
    外板外侧壁421的前端边缘倾斜向前、向内延伸,A柱外板后侧壁423设在A柱外板外侧
    壁421的后沿,且A柱外板后侧壁423可以从A柱外板外侧壁421的的后端边缘倾斜向后、
    向内延伸,从而A柱外板前侧壁422、A柱外板外侧壁421、A柱外板后侧壁423在水平面
    上的截面形状大体形成为U形。

    进一步地,延长壁424设在A柱外板前侧壁422的下端且向前延伸。如图2所示,延
    长壁424可以直接从A柱外板前侧壁422的下端边缘大体水平向前延伸,延长壁424还可
    以通过过渡段431间接地从A柱外板前侧壁422的下端边缘大体水平向前延伸。

    其中,过渡段431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为向后下方凹入的弧形面,且过渡段431的前端
    与延长壁424的后端相连,过渡段431的后端与A柱外板前侧壁422的下端相连,从而延
    长壁424与A柱外板前侧壁422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段431相连,延长壁424可以固定在
    门槛梁延长部411的上表面上,例如延长壁424的下表面可以与门槛梁延长部411的上表
    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此时延长壁424可以构成A柱下端延长部412。

    可选地,如图2所示,A柱外板前侧壁422相对门槛梁120倾斜设置,例如,A柱外板
    前侧壁422可以自上到下倾斜向后延伸,从而A柱外板前侧壁422的上端位于A柱外板前
    侧壁422的下端的前侧,A柱下端延长部412(例如延长壁424)的后端与A柱外板前侧壁
    422的下端通过过渡段431相连,A柱下端延长部412的前端向前延伸至位于A柱外板前侧
    壁422的下端的前侧,且可以与A柱外板前侧壁422的上端相平齐,从而A柱外板前侧壁
    422、过渡段431、以及A柱下端延长部412(例如延长壁424)的前端边缘大体形成为J
    形,从而在过渡段431处自然形成溃缩段,在碰撞过程中局部可以发生变形,以吸收部分
    能量、减小冲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A柱外板外侧壁421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
    伸的外侧壁下延段451,外侧壁下延段451固定在门槛梁120的外侧面上,其中,外侧壁
    下延段451可以从A柱外板外侧壁421的下端边缘竖直向下延伸,且外侧壁下延段451的
    前端上边缘与延长壁424外侧的下端边缘相连,外侧壁下延段451的内表面可以与门槛梁
    120以及门槛梁延长部411的外侧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优选地,外侧壁下延
    段451的前端与延长壁424的前端平齐。

    进一步地,A柱外板后侧壁423的下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后侧壁后延段461,后侧壁后
    延段461固定在门槛梁120的上表面上。参照图3,其中,后侧壁后延段461可以从A柱
    外板后侧壁423的下端边缘大体水平向后延伸,且后侧壁后延段461的外侧下端边缘与外
    侧壁下延段451的后端上边缘相连,后侧壁后延段461的下表面可以与门槛梁120的上侧
    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优选地,外侧壁下延段451的后端与后侧壁后延段461
    的后端平齐。

    具体地,外侧壁下延段451上可以设有溃缩诱导槽481。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溃缩诱
    导槽481可以形成在外侧壁下延段451的上端边缘处,且由外侧壁下延段451一部分的外
    表面向内凹入而成,优选地,溃缩诱导槽481位于过渡段431的前侧的下方。

    当然,溃缩诱导槽481还可以设置在延长壁424与外侧壁下延段451的连接边缘处,
    且由外侧壁下延段451一部分的外表面和延长壁424一部分的外表面向内凹入而成。

    优选地,溃缩诱导槽481位于过渡段431的前侧。另外,门槛梁延长部411上也可以
    设置有溃缩诱导槽481,溃缩诱导槽481可以形成由门槛梁延长部411的一部分的外表面
    向内凹入而成,优选地,溃缩诱导槽481位于过渡段431的前侧的下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溃缩诱导槽481的设置位置和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
    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由此,在碰撞过程中受到车身1前部传递过来的碰撞冲击时,由
    于溃缩诱导槽481能够进一步发生溃缩变形,吸收部分能量,从而减小了A柱160和门槛
    梁120的后移量,减小了碰撞中乘员舱受到的冲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A柱内板161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A柱内板
    延长段,A柱内板延长段从A柱内板161的下端向下、向前延伸,A柱内板延长段与门槛梁
    120的内侧面焊接固定在一起。优选地,A柱内板延长段的前端与延长壁424的前端、门槛
    梁延长部411的前端均平齐。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保护封板413的外侧边缘可以与外侧壁下延段451的前端、
    门槛梁延长部411的下端、延长壁424的前端焊接在一起,保护封板413的内侧设置有保
    护封板内翻边491,保护封板内翻边491从保护封板413的内侧边缘倾斜向前、向内延伸,
    保护封板内翻边491与A柱内板延长段的前端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保护封板413可以牢
    固地与门槛梁延长部411、外侧壁下延段451、延长壁424以及A柱内板延长段焊接固定在
    一起。

    如图3-图5所示,由于A柱160和门槛梁120一般采用高强钢材料制成,门槛梁延长
    部411和A柱下端延长部412搭接处的内侧棱边处应力集中严重,通过设置保护封板内翻
    边491将门槛梁延长部411和A柱下端延长部412搭接处的内侧棱边覆盖,使得棱边与前
    轮胎的尖锐接触变为平滑接触,在碰撞的过程中,前轮胎挤压保护封板内翻边491的平面
    表面向后翻折(如图5所示),从而有效地减小碰撞中棱边刺破前轮胎导致爆胎的风险,提
    高车身1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加工过程中,可以首先将A柱外板前侧壁422、延长壁424、A柱外板外侧壁
    421、外侧壁下延段451、A柱外板后侧壁423以及后侧壁后延段461一体成型,以得到一
    个完整的A柱外板162,同时将A柱内板161与A柱内板延长段一体成型,以得到一个完
    整的A柱内板161,同时再将门槛梁120与门槛梁延长部411一体成型,以得到一个完整
    的门槛梁120,同时又将保护封板413与保护封板内翻边491一体成型,以得到一个完整
    的保护封板413,然后将完整的A柱内板161和A柱外板162焊接在完整的门槛梁120上,
    最后将保护封板413与焊接在一起的A柱内板161、A柱外板162以及门槛梁120焊接在一
    起。

    综上所述,参照图1和图6,正面碰撞过程中,门槛梁120受到来自前轮胎、纵梁以及
    A柱160等多条传力路径传递过来的碰撞能量,使得乘员舱受到的冲击较大,通过设置A
    柱下端延长部412和门槛梁延长部411这一突出段结构,前轮胎和壁障接触后开始向后运
    动并向突出段结构处传力,通过减小前轮胎与A柱160以及门槛梁120的之间的距离,从
    而实现了前轮胎与门槛梁120的提前接触,保证前轮胎与门槛梁120传力通道衔接的紧凑,
    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避免车身1加速度的异常变化,缓和碰撞冲击。其中,“纵梁”为现
    有技术。

    进一步地,通过在适宜的位置设置溃缩诱导槽481这一辅助溃缩吸能结构,从而在碰
    撞过程中受到车身1前部传递过来的碰撞冲击时,突出段结构和溃缩诱导槽481均能够发
    生溃缩变形,吸收部分能量,减小A柱160和门槛梁120的后移量,减少了碰撞中乘员舱
    受到的冲击,提高乘员舱结构的稳定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
    的车身1。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例如发动机、变速器、差
    速器、制动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不再一一
    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1,从而提
    高了车辆的整体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
    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
    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
    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
    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
    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
    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
    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
    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
    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
    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关 键  词:
    用于 车辆 车身 具有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34003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