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方法和工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体的加工方法,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去
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实现上述方法
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气缸体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加工的问题,如气缸体
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的披锋去除等,现有方法都是用人工去除,去除速
度慢,且去除披锋效果达不到工艺要求,产品质量差,效率低;那么,就需要
有一种既能去除披锋,也可以保证质量,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和专用工
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前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
方便、生产效率高的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方法。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后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方便去除披锋的
工具。
本发明采用的前一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
面交接处披锋的方法,是先将毛刷与连接杆连接到一起再安装在液压刀柄上形
成倒角刀,再将倒角刀安装在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内,加工中心根据程序选用
该倒角刀到主轴上,伸进气缸体缸孔内,通过直线走刀或圆弧插补的程序路线,
对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进行去除披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述的一种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
的方法中,通过刀补对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去除量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后一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
接处披锋的工具,包括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前端设有连接板,在连接板前
端可拆卸的设有毛刷安装座,所述毛刷安装座外围设有毛刷。
进一步的,上述的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工具中,
所述连接板和毛刷安装座均为圆形,连接板的外径小于毛刷安装座的外径。
上述的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工具中,所述毛刷的
外径略大于缸孔的内径。
上述的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工具中,所述的连接
杆和连接板为整体式结构。
上述的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工具中,所述连接杆、
连接板和毛刷安装座轴心线重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的方法,可有效解决
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的披锋问题;本发明的工具,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
便的优点;本发明完全在数控加工中心里面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手动参与控
制,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去除倒角与止口平面的披锋,提高了缸孔止口平面
的光洁度,而且在安装缸套时,不会损坏密封圈;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提
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杆,2-连接板,3-毛刷安装座,4-毛刷,5-刀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锋
的方法,先将毛刷与连接杆连接到一起再安装在液压刀柄上形成倒角刀,再将
倒角刀安装在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内,加工中心根据程序选用该倒角刀到主轴
上,伸进气缸体缸孔内,通过直线走刀或圆弧插补的程序路线,对气缸体缸孔
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进行去除披锋。通过刀补对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
披锋的去除量进行调整。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去除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
交接处披锋的工具,包括连接杆1,该连接杆1呈圆柱式结构,这样设置为了与
加工中心主轴孔及刀柄匹配,更便于装夹;在连接杆1前端设有连接板2,尤其
是将连接杆1和连接板2整体车削加工出来,采用整体式结构更便于加工,一
次装夹即可完成车削加工,减少加工误差,保证同轴精度;在连接板2前端可
拆卸的设有毛刷安装座3,方便更换毛刷4,可循环使用;连接板1和毛刷安装
座3均为圆形,连接板1的外径小于毛刷安装座3的外径,可以防止加工过程
中产生干涉现象;在毛刷安装座3外围设有毛刷4,所述毛刷4外径略大于缸孔
内径,且毛刷4为柔性体,更有效的使毛刷4可以无死角的去除缸孔披锋,所
述连接杆1、连接板2和毛刷安装座3轴心线重合,有效降低该工具在加工过程
中的摆偏幅度,此工具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的工具加工气缸体缸孔,首先,将毛刷4安装到
毛刷安装座3上,再安装到连接2、连接杆1上,然后一体安装在加工中心的液
压式刀柄5形成倒角刀,再将刀柄5安装在数控加工中心的主轴孔内,并运行
程序,把该工具存入刀具库;根据工艺要求进行顺序加工,当进行去除披锋工
序时,加工中心会根据程序选用该工具自动装夹到主轴上,并把该工具伸入气
缸体缸孔内,通过直线走刀或圆弧插补的程序路线,对气缸体缸孔倒角与止口
平面交接处进行去除披锋,还可以通过刀补可对缸孔倒角与止口平面交接处披
锋的去除量进行调整,实现无死角去除披锋,退出刀具,完成整个加工。该加
工过程是完全在数控加工中心里面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手动参与控制,降低
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缸孔止口平面的粗糙度,而且在
安装缸套时,不会损坏密封圈,改善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
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