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5334036
  • 上传时间:2019-01-0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59.9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62033.5

    申请日:

    2014.10.21

    公开号:

    CN105588160A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D 3/02申请日:20141021|||公开

    IPC分类号:

    F24D3/02; F24D19/00

    主分类号:

    F24D3/02

    申请人:

    程宝华

    发明人:

    程宝华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佳园7号楼2门13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用户、换热站、开口小室、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所述用户依次连接于换热站和开口小室,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贯穿于开口小室,所述换热站包括换热设备、变频加压泵一和变频加压泵二,所述换热设备连接变频加压泵一,所述换热站一次入口加装变频加压泵二;所述开口小室设置三管制,在供水阀门后加装调节阀,并在新开管口加90°弯头。本发明回水温度低,供回温差大,将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送能力提高了25%以上,提高了供系统集中供热效率,使热能充分利用,同时节能环保,节约成本,工程周期短,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用户、换热站、开口小室、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所述用户依次连接于换热站和开口小室,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贯穿于开口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包括换热设备、变频加压泵一和变频加压泵二,所述换热设备连接变频加压泵一,所述换热站一次入口加装变频加压泵二;所述开口小室设置三管制,在供水阀门后加装调节阀,并在在新开管口加90°弯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加压泵一和变频加压泵二使水管两开口间压差不大于1米水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或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

    说明书

    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供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热电联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到2015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供热功率达到了1.25亿千瓦,集中供热面积将达到100亿平米。现有技术中集中供热系统如图2所示,存在以下缺陷:(1)开口小室为双管制,在原供水阀门后没有调节阀,不能实现一次回水成为热源,供水调节阀不受站内控制;(2)换热站一次入口没有装变频加压泵;(3)开管口没有加90°弯头,有微循环产生;(4)板式换热器,一二次侧流速不对称,降低了换热效率。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集中供热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供水温度一般在120℃左右,回水温度在55-60℃左右,有的甚至到达70℃以上,回水温度高,供回温差小,输送能力受限,系统集中供热效率低,热能不能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克服现有技术回水温度高,供回温差小,输送能力受限,系统集中供热效率低,热能不能充分利用,不节能环保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用户、换热站、开口小室、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所述用户依次连接于换热站和开口小室,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贯穿于开口小室,所述换热站包括换热设备、变频加压泵一和变频加压泵二,所述换热设备连接变频加压泵一,所述换热站一次入口加装变频加压泵二;所述开口小室设置三管制,在供水阀门后加装调节阀,只需简单的一次回水开口,便可实现一次回水为热源,供水调节阀受站内控制;在新开管口加90°弯头,以拉开新接口与原回水口压差,避免微循环产生。

    所述变频加压泵一和变频加压泵二泵选择原则是,克服板式换热器和支线沿程阻力,调节水泵扬程,使回水管两开口间压差不大于1米水柱,以确保大网水力工况不受加压泵影响。

    所述换热设备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或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本发明从调整一二次侧流速入手,从实际运行工况出发,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效率。本发明优化板式换热器有以下方案:

    方案1:全部使用一次回水,选用全焊接板式换热器。

    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0℃,T2=4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40℃,t2=55℃;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

    热负荷Q=2500KW;

    方案2:全部使用一次回水,选用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

    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0℃,T2=5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50℃,t2=58℃;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

    热负荷Q=2500KW;

    方案3:用温度在55-60℃一次回水与一次高品位热水混合后作为热源,选用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换热。本方案流程与方案A、B相同,也是方案A、B补充方案,在一次回水流量不能满足二次供水温度要求时,热源采用一次回水掺混高品位一次供水;

    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0℃,T2=4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40℃,t2=55℃;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

    热负荷Q=2500KW;

    掺混一次供水(流量为7.62t/h)后的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5℃,T2=4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40℃,t2=60℃;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其中,掺混一次供水流量7.62t/h,为正常供热流量的15%,掺混一次供水热量占总负荷28%。

    以上三个方案,均能满足降低一次回水温度,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输送能力的要求。三个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用,由于各个热力站的系统的用户性质、空间位置和换热器性状等各不相同,所以在热力站技术改造前,必须有针对性设计方案。

    本发明的控制原理为:以二次采暖出水温度作为控制一次侧水泵流量的控制点,当一次侧流量达到额定流量时,仍不能满足二次出水温度时,系统自动启用高位一次热源予以补充,不需要补充时自动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技术改造,对一次回水(55~60℃)在换热站内再次利用,可将其温度降至40℃左右,即将集中供热系统供回水温差提高到75℃左右,回水温度低,供回温差大,将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送能力提高了25%以上。提高了供系统集中供热效率,使热能充分利用,同时节能环保,节约成本,工程周期短,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集中供热系统结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用户;2换热站;21换热设备;22变频加压泵一;23变频加压泵二;3开口小室;31调节阀;4一次网供水管;5一次网回水管;6用户一;7换热设备一;8一次网供水管一;9一次网回水管一;10变频加压泵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用户1、换热站2、开口小室3,一次网供水管4和一次网回水管5,所述用户1依次连接于换热站2和开口小室3,一次网供水管4和一次网回水管5贯穿于开口小室3,所述换热站2包括换热设备21、变频加压泵一22和变频加压泵二23,所述换热设备21连接变频加压泵一22,所述换热站2一次入口加装变频加压泵二23;所述开口小室3设置三管制,在供水阀门后加装调节阀31,只需简单的一次回水开口,便可实现一次回水为热源,调节阀31受站内控制;并在在新开管口加90°弯头,以拉开新接口与原回水口压差,避免微循环产生。

    所述变频加压泵一22和变频加压泵二23选择原则是,只克服板式换热器和支线沿程阻力,调节水泵扬程,使回水管两开口间压差不大于1米水柱,以确保大网水力工况不受加压泵影响。

    所述换热设备21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或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本发明从调整一二次侧流速入手,从实际运行工况出发,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效率,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运行方案如下:

    全部使用一次回水,选用全焊接板式换热器。

    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0℃,T2=4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40℃,t2=55℃;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

    热负荷Q=2500KW。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用户1、换热站2、开口小室3,一次网供水管4和一次网回水管5,所述用户1依次连接于换热站2和开口小室3,一次网供水管4和一次网回水管5贯穿于开口小室3,所述换热站2包括换热设备21、变频加压泵一22和变频加压泵二23,所述换热设备21连接变频加压泵一22,所述换热站2一次入口加装变频加压泵二23;所述开口小室3设置三管制,在供水阀门后加装调节阀31,只需简单的一次回水开口,便可实现一次回水为热源,调节阀31受站内控制;并在在新开管口加90°弯头,以拉开新接口与原回水口压差,避免微循环产生。

    所述变频加压泵一22和变频加压泵二23选择原则是,只克服板式换热器和支线沿程阻力,调节水泵扬程,保证回水管两开口间压差不大于1米水柱,以确保大网水力工况不受加压泵影响。

    所述换热设备21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或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本发明从调整一二次侧流速入手,从实际运行工况出发,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效率,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运行方案如下:

    全部使用一次回水,选用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

    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0℃,T2=5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50℃,t2=58℃;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

    热负荷Q=2500KW;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用户1、换热站2、开口小室3,一次网供水管4和一次网回水管5,所述用户1依次连接于换热站2和开口小室3,一次网供水管4和一次网回水管5贯穿于开口小室3,所述换热站2包括换热设备21、变频加压泵一22和变频加压泵二23,所述换热设备21连接变频加压泵一22,所述换热站2一次入口加装变频加压泵二23;所述开口小室3设置三管制,在供水阀门后加装调节阀31,只需简单的一次回水开口,便可实现一次回水为热源,调节阀31受站内控制;并在在新开管口加90°弯头,以拉开新接口与原回水口压差,避免微循环产生。

    所述变频加压泵一22和变频加压泵二23选择原则是,只克服板式换热器和支线沿程阻力,调节水泵扬程,使回水管两开口间压差不大于1米水柱,以确保大网水力工况不受加压泵影响。

    所述换热设备21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或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本发明从调整一二次侧流速入手,从实际运行工况出发,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效率,优化板式换热器设计运行方案如下:

    用温度在55-60℃一次回水与一次高品位热水混合后作为热源,选用对称可拆板式换热器换热。本方案流程与方案A、B相同,也是方案A、B补充方案,在一次回水流量不能满足二次供水温度要求时,热源采用一次回水掺混高品位一次供水。

    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0℃,T2=4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40℃,t2=55℃;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

    热负荷Q=2500KW。

    掺混一次供水(流量为7.62t/h)后的设计条件:一次侧供/回水温度T1=65℃,T2=41℃;一次侧供水压力P=2.0Mpa;二次侧供/回水温度t1=40℃,t2=60℃;二次侧供水压力P=2.0Mpa。其中,掺混一次供水流量7.62t/h,为正常供热流量的15%,掺混一次供水热量占总负荷28%。

    以上三个方案,均能满足降低一次回水温度,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输送能力的要求,三个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用。由于各个热力站的系统,用户性质,空间位置,换热器性状等各不相同,所以在热力站技术改造前,必须有针对性设计方案。

    本发明通过技术改造,对一次回水(55~60℃)在换热站内再次利用,可将其温度降至40℃左右,即将集中供热系统供回水温差提高到75℃左右,回水温度低,供回温差大,将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送能力提高了25%以上。提高了供系统集中供热效率,使热能充分利用,同时节能环保,节约成本,工程周期短,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盖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一次 回水 再利用 集中供热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使一次回水再利用的集中供热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33403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