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磨性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磨性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
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碳纤维制备工程中,上浆工艺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由碳纤维做增强纤维所制备的
树脂基复合材料,两相之间的实际界面是由碳纤维-上浆剂-基体树脂三者组成的过渡整
体。其中,上浆剂同时连接碳纤维和基体树脂,是承载外力传递的重要部分。当增强纤
维通过上浆剂和基体树脂复合过程中产生强连接,通过界面的剪切应变可有效传递载
荷,大大提高复合材料承受外力的整体能力。
工程生产与应用经验表明,除上浆剂的主成分和碳纤维上浆量外,碳纤维上浆后耐
磨性、集束性、扩幅性等多种工艺性能也对碳纤维后续应用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有决定性
的影响。碳纤维经机织、编织、针织等各种织造工艺和设备生产出中间预成型体,上浆
碳纤维的耐磨性是制约各种织造工程好坏的重要指标。上浆碳纤维耐磨性越高,通过织
造工艺各辊轴后起毛量越少,更容易穿经穿筘,在开口过程中高速多次的摩擦条件下不
易断丝,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一种具有优良应用性能的上浆
碳纤维,应该具有足够的耐磨次数,在多次反复高强度不同状况的摩擦条件下保持较低
的断丝起毛,满足多种类型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要求。专利CN101880967A、CN
101845755A分别采用醋酸乙烯酯、聚氨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进一步制备碳纤维上
浆剂乳液。这类上浆剂在主成分中引入部分其他极性基团,但改性基团多是为改善环氧
树脂亲水性而引入的亲水性基团,且比例不大,对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界面强度作
用不大,也无法有效改善耐磨等工艺性能。具有赋予上浆碳纤维较高耐磨性的碳纤维乳
液上浆剂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由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双酚F环氧树脂和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等作为主成分的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以及相应的制备、使用方法。所述的
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可改善上浆后碳纤维的耐磨性,其制备和使用过程无任何有机溶
剂。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磨性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包括主剂与去离子
水,主剂与去离子水质量比为(30:70)~(50:50),所述的主剂由以下组成:
优选,所述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以用式(I)表示:
其中,R14选自下列的一种或多种:含有1~12个碳原子的二价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
族基团、含有6~10个碳原子的二价芳香族基团;R15选自下列的一种或多种:含有
2~12个碳原子的二价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族基团、含有6~10个碳原子的二价芳香族基
团,且R14和R15不能同时为脂肪族基团。所述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以为饱和/不饱和
脂肪族二元酸或其衍生物,芳香族二元酸或其衍生物与饱和/不饱和脂肪族二元醇或其衍
生物,芳香族二元醇或其衍生物制得。本发明对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
限制。
更优选,所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邻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
甲酸丁二醇酯、聚邻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最优选,所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选自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更优选,所述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以为上述聚酯多元醇的一种或几种的
混合物。
优选,所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的聚合度n范围为1~25,优选为4~14。
优选,所述聚酯多元醇的酸值,小于等于5mgKOH/g。
优选,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分子量范围为250~3500,更优选为300~2000。
优选,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为YDF-170、YDF-175S、YDF-2001、YDF-2004、
YDF-8170(日本东都化成公司)中一种或多种。优选,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为YDF-
175S、YDF-2001、YDF-2004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聚氧化乙
烯脂肪酸氨基醚,优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其疏水性脂肪醇部分为C11~C18的碳链;
聚氧乙烯基的聚合度为15~25。
优选,所述的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
优选,所述的流平剂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BNK-LK380。
优选,所述去离子水的pH值为6.0~8.0,电阻为大于1兆欧姆;更优选去离子水的
pH值为6.5~7.5,电阻为大于10兆欧姆。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双酚F环氧树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流平剂中涉及一些
公司的具体型号的产品,但是并不表示本发明中的组分限定于这些具体型号的产品,与
上述特定型号产品性能相当的其他厂商的产品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高耐磨性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双酚F环氧树脂、抗氧化剂加入反应容器中,在
55~110℃下搅拌至组分完全分散,配置预混液;
(2)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流平剂加入上述预混液中,搅拌10~50min,逐渐降低
体系温度至50~90℃;
(3)向上述混合物中逐步滴加去离子水并持续搅拌,制得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
优选,步骤(1)中混合温度控制在60~100℃。
优选,步骤(1)中预混液搅拌时间为10~100min,优选30~50min。
优选,步骤(2)中混合搅拌时间为15~30min。
步骤(3)得到的上浆剂乳液固含量为30~50wt%,乳液平均粒径为100~350nm,
pH值为6.0~8.0。
本发明中对步骤(3)滴加去离子水的具体方式和搅拌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制,可采
用持续滴加、分段滴加、间隔滴加等方式。
很显然,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速度、搅拌温度和搅拌时间仅对上
浆剂制备时间有影响,对所制备的上浆剂性能无影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耐磨性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a)制备稀释液:将上述上浆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边加边搅拌,直至乳液分散
均匀无气泡产生;
(b)碳纤维上浆:在张力作用下,将未上浆的碳纤维束通过装有上述稀释液的浸
渍槽,上浆后的碳纤维束烘干后卷绕在滚筒上。
优选,步骤(a)中所述上浆剂稀释液中主剂的浓度为0.5~3.5wt%。
优选,步骤(b)中所述未上浆碳纤维束由T300~T1000级3K~12K未上浆碳纤维
组成。
优选,步骤(b)中所述未上浆碳纤维束在浸渍槽中浸渍时间为10~50s,更优选为
15~30s。
优选,步骤(b)中上浆后的碳纤维束烘干方式为热风烘干,温度为100~170℃,
更优选120~160℃;干燥时间1~5分钟,更优选1.5~3分钟。
优选,步骤(b)中所述未上浆碳纤维束的张力为100~1000cN,更优选为
200~500cN。
优选,步骤(b)中碳纤维上浆量控制在0.2~5.0wt%。
优选,步骤(b)中所制得的上浆碳纤维耐磨次数5000~6500次。
很显然,本发明只是提供了所述的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的使用方法中的一种,其中
主剂浓度、浸渍时间、烘干温度及时间、纤维张力等工艺参数对所制备的上浆碳纤维性
能无影响。
有益效果
1.经本上浆剂上浆后的碳纤维耐磨性高,可降低织造过程中产生的起毛和断丝,提
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2.经本上浆剂上浆后的碳纤维能被基体树脂充分润湿,有效的传递所负载的应力,
制备较高性能的预成型体及复合材料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但并不限制本发
明的内容。
以下实施例中的原材料,如没有特别说明,均为市售。
上浆碳纤维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1、上浆碳纤维与基体树脂的接触角
采用德国DataPhysics公司DCAT21型动态接触角与表面张力仪测试得到,基体树脂
选用环氧树脂EPON828。
2、上浆碳纤维耐磨性
采用TM-200SP改进型磨辊耐磨仪测试,以纤维反复受磨断裂时的摩擦次数表示,耐
磨次数越高,耐磨性越好。
3、上浆碳纤维的回潮率
采用烘干称重法测试得到,常压烘干,烘干温度110℃。
4、上浆碳纤维集束性
采用手感目测法进行评级,指标分级为●-很好;○-良好;△-不良;×-较差。
一、上浆剂制备
取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组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简称上海有机
所)、双酚F环氧树脂(日本东都化成公司生产)、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由
国药集团生产)加入到500ml四口烧瓶中,在80℃温度下先搅拌40min至组分完全分
散。然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上海有机所合成)、流平剂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BNK-LK380(由美国BNK公司生产),搅拌20min后,逐渐降低温度。待烧瓶内温度
降至75℃时,开始向烧瓶中滴加去离子水并持续搅拌。滴水总量达到一定质量时,停
止反应,制得碳纤维用乳液上浆剂。
上述制备过程中所用各原料组分见表1,各原料组分的用量见表2。
表1原料组分表
表2原料组分用量表
二、上浆剂应用
取上述制得的乳液上浆剂,缓慢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边加边搅拌直至无气泡产生,
制得主剂含量为2wt%的上浆剂稀释液。将500g上述上浆剂稀释液加入上浆槽中,使
T800级6K碳纤维在保持300cN张力下通过上浆槽进行浸渍,控制通过速度使浸渍时
间为30s。然后通过热风干燥炉,在140℃高温下烘干2min,随后收卷在塑料滚筒上。
所制备上浆碳纤维性能评价结果见表3。
表3上浆碳纤维性能测试结果
虽然本发明已将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
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以申请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