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翻起式卷烟盒 本发明涉及带有盖的盒,特别是翻盖式卷烟盒,它包括一个盒部和一个可摆动地连接于盒部的盖子,包括一单独坯件的印刷承载件或赠券借助一个分区域,即,借助一个固定构件设置在盖子中。
在卷烟盒的结构和制造中日益需要增加印刷承载件或赠券,作为附加的广告手段、作为参加竞赛的票等。印刷承载件或赠券是薄材料。特别是纸制成的坯件。它们在盒中的定位必须使用户易于取到,但是也要利于盒的工业生产。
大家知道,在翻盖式卷烟盒中,赠券或印刷承载件在翻盖式盒的端壁和内部的盖子角部折片之间固定在翻盖式盒的盖子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带有盖子的盒,特别是翻盖式卷烟盒,其中印刷承载件或赠券布置在特别利于处置的位置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盒的特征在于:印刷承载件或赠券在盖子的区域中具有指向盖前壁的凸起,盖前壁在其内侧具有一个与该凸起相应的配合凸起。借助凸起和配合凸起地相互作用,在打开盖子时,印刷承载件或赠券可从盒部的区域中被抽出。
一个实施例中,具有最好通过折叠形成的腿部的印刷承载件或赠券指向盖前壁,该腿部的自由边界以形状配合方式与盖的内部折片相互作用,该实施例是有利的。
或者,印刷承载件/赠券可通过粘合剂,最好在指向盖前壁的腿部的区域中连接于盖前壁。借助材料的复原力,当盒被生产和/或赠券被引入时,将腿部在相应尺寸的盖内折片上方压靠在盖前壁的内侧上,并通过胶连接于盖前壁。
这种盒或翻盖式盒的另一个特征在于,印刷承载件或赠券最好通过易于拆开的胶连接于卷烟内包的一个折片,所述折片在翻盖式卷烟盒中是传统式的,这种连接使得印刷承载件或赠券可以借助所述折片的活动而被抽出盒,也可以借助夹持印刷承载件或赠券,将所述折片从内包撕下。
上述类型的带有赠券的盒,例如,按照DE 195 06 844.0,可以简单、高效地机械化生产。
现在对照以下附图进一步描述按照本发明的盒的特征。
图1表示带有切口区域的翻盖式盒的立体图,
图2以放大比例的垂直剖面图表示翻盖式盒的顶部区域,
图3表示图2在盖子打开阶段中的细部结构;
图4与图2和3有关,图中盖子进一步被打开,
图5与图2至4有关,图中盖子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图6类似于图2,表示翻盖式盒的另一实施例,
图7表示图6的翻盖式盒处于打开位置,
图8类似于图2,表示翻盖式盒的另一实施例,
图9表示图8的翻盖式盒处于打开位置,
图10类似于图2,表示翻盖式盒的另一实施例,以及
图11表示图10的翻盖式盒处于打开位置。
附图涉及翻盖式卷烟盒的结构。翻盖式盒包括一个用于形成一个盒部10和一个盖子11的薄纸板制成的坯件。盒部10具有一个盒前壁12、一个盒后壁13、盒侧壁14,15和一个底壁16。类似地,盖子11包括一个盖前壁17、一个盖后壁18、盖侧壁19,20和一个顶壁21。盒部10和盖子11借助在盒后壁13和盖后壁18区域中的一条横向的铰接线22彼此可摆动地相连。一个环套23设置在翻盖式盒内。所述环套包括一个环套前壁24和环套侧壁25,26。环套23借助一个底部分区域固定在盒部10中,即,固定在盒前壁12和/或盒侧壁14,15的内侧上。环套23的一个顶部分区域伸出盒部10。当闭合盖子11时,环套23的上述部分被盖11包封(图1和2)。
环套23是按照传统方式构制的,在盒前壁12上方,在环套前壁24的区域中形成一个由弓形弯曲边缘界定的切口27。所述切口27在侧向由环套前壁24的竖直脊部28,29界定。
盒的内容物包括一个由一内包30(完全)包封的卷烟组。该卷烟组构成一个带有内包30的卷烟团块31。内包30由锡箔、纸或薄膜构成。
内包30围绕卷烟组折叠,由折片,即,外折片33和内折片34构成一个顶壁32(相邻于端壁21)。外折片33并入内包30的(直立)前壁35。内包的顶部构成一个折片36,也就是说,内包30的一个部分可以被拉掉或除去。当卷烟盒首次打开时,盖子11打开,折片36从内包30拉掉,因而卷烟在顶部前部区域中露出,以便取用。折片36可以借助冲孔线或穿孔线37与内包30的其余部分分开,或者,它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分开的、独立坯件。翻盖式盒伴随有一个薄壁坯件,该坯件由纸、片状材料或类似物构成,并且具有印刷承载件或广告承载件的功能,下文中称之为赠券38。坯件或赠券38设计成一个矩形坯件,设置在翻盖式盒的前部,即,在卷烟团块31及翻盖式盒之间。在顶部区域中,赠券38在卷烟团块31和环套23之间延伸。
在盒部10中,如图1所示,赠券38可在盒前壁12内侧延伸至底壁16。这里,赠券38的一个底端区域可以呈圆锥形结构,即,带有向下收敛的边缘,以便将赠券38引入被制造的盒中。赠券38支承在底壁16上。或者,例如按照DE 195 06 844.0,赠券可以借助底部横向边界支承在环套23的凸起或环套前壁24上。
赠券38的顶部区域伸入盖子11中。在这里,赠券38被固定。在图1至5所示实施例中,赠券38通过形状配合接合方式连接于盖子11,因而当打开盖子时,赠券被在某种程度上拉出原位置,因而进入利于取出的位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赠券38在顶部区域中构成一个止动器,该止动器以形状配合方式与盖11的一个配合止动器相互作用。
盖的内折片39用作上述配合止动器,它抵靠盖前壁17的内侧,通常借助粘合剂连接于盖前壁。盖的内折片39的一条横向边缘40用作赠券38的止动器。
所述赠券设有一个腿部41,该腿部是通过折叠形成的。为此目的,赠券38沿一折叠边缘42可设有材料弱化部分如穿孔线,以便利于腿部4的折叠操作。腿部41的一条自由边缘43构成与盖的内折片39相互作用的止动器。
赠券38设置在翻盖式盒内,使赠券38的折叠成的腿部41在盖子11内延伸,指向盖前壁17。腿部41位于盖的内折片39上方,尺寸彼此配合,因而在起始位置上,赠券38的边缘43抵靠横向边缘40和/或与其相邻。形状配合式支承是借助腿部41的复原力,以及因而形成的在盖前壁17上的抵靠来保证的。
翻盖式盒(首次)打开是按照图3,4和5所示的运动步骤进行的。由于与盖前壁17的形状配合式连接,当盖子11被打开时,赠券38被拉出盒部。当盖子11进一步被打开时,赠券38与盖前壁17的形状配合式接合丧失(图4)。当盖子11被完全打开时,由于材料引起的复原力,从翻盖式盒突出的赠券38的顶部区域已(基本)返回到直立位置(图5),就可以容易的捏住自由顶部并完全地拉出翻盖式盒。
赠券38的盖内折片39和腿部41在尺寸方面彼此协同以便保证相互接合。在本实施例中,盖内折片39在盖前壁17的一半高度上延伸。腿部41或赠券38可相应地延伸至端壁21。均衡也可以被改变而不致失去形状配合接合。另外,某种其它形式的赠券38的止动器也可以例如通过盖内折片39上的凸起设置在盖前壁17内侧,所述凸起是通过冲压等形成的。在这种情形中,赠券38或其腿部41抵靠这种类型的材料凸起。
赠券38设置在盒部10内,使腿部41围绕环套前壁24折叠,即,折叠在脊部28,29的顶端。为了装配赠券38可以按照DE 195 06 844.0所示的方式进行,当已经引入赠券38时,将腿部41围绕脊阅28,29的端部折叠。
带有腿部41的赠券38的结构和布置,也可以使按照图6和7的结构能够进行工业生产,其中赠券38借助粘合剂,即,借助一个或多个胶点44固定在盖前壁17的内侧。这种胶连接是在腿部41的区域中形成的。在生产方面,腿部41中存在的复原力也在此处应用。胶点44可以设置在盖前壁17的内侧或在腿部41上。当腿部41已折叠且翻盖式盒已完成时,可保证腿部41压紧在盖前壁17上,从而形成胶连接。
在处置以这种方式设计的翻盖式盒的过程中,当盖子11首次打开时,赠券38被拉出盒部10(图7),然后从盖子分离或拆下。
另一个特征可以从图8和9中看出。在该实施例中,赠券38连接于卷烟团块31或内包30上,确切来说是借助一个或多个胶点45实现上述连接的。具体来说,赠券38连接于内包30的折片36,即,连接于拉出折片。在图8和9所示实施例中,胶连接或胶点45连接在顶壁32的外折片33的区域中,即,连接于邻接折片36的折片上。当盖子11打开时,通过捏住赠券38,赠券38首先有助于使外折片33处于直立位置,然后,将折片36拉出其原位和/或将其从内包30拉掉(图9)。这样就借助赠券38折除折片36。
这里,赠券38以特殊方式设置一个横向腿部46在顶壁32的上方的一个平面延伸以便连接于顶壁。一个端部折片47折叠向横向腿部46(处于图4的初始位置),当打开盖子11时,由于材料引起的复原力,所述端部折片进入直立位置(图9)。端部折片47延伸至盖前壁17的内侧和/或以小的压力抵靠在盖前壁17的内侧上,因而当打开盖子11时,端部折片附加地移至直立位置上。
图10和11所示的赠券38连接于内包30的实施例也是这种情形。一个或多个胶点48设置在直立的前折片壁49的区域中。在赠券38的结构和/或布置中,内包30的顶壁32是可自由达到的。采用这种结构,当盒首次打开时,折片36以传统的方式拆下,即,借助外部折片33拆下。借助所述外部折片和/或借助折片36将赠券38从盒拉出(图11)。在这种设计中,折片36因而具有双重功能。
附图标记表格10 盒部 34 内折片11 盖子 35 前壁12 盒前壁 36 折片13 盒后壁 37 穿孔线14 盒侧壁 38 赠券15 盒侧壁 39 盖内折片16 底壁 40 横向边缘17 盖前壁 41 腿部18 盖后壁 42 折叠边缘19 盖侧壁 43 边缘20 盖侧壁 44 胶点21 端壁 45 胶点22 铰接线 46 横向腿部23 环套 47 端部折片24 环套前壁 48 胶点25 环套侧壁 49 折片壁26 环套侧壁27 切口28 脊部29 脊部30 内包31 卷烟团块32 顶壁33 外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