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产凝乳酶的交织顶孢霉及其应用.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5330178
  • 上传时间:2019-01-05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1.8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83103.6

    申请日:

    2013.08.28

    公开号:

    CN103421696A

    公开日:

    2013.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N 1/14申请日:20130828|||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14; C12N9/64; A23C19/032; C12R1/64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14

    申请人: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杭锋; 宋馨; 陈万义; 王钦博; 穆海菠; 夏永军; 侯建平; 刘振民; 郭本恒

    地址:

    201103 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57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代理人:

    薛琦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所述交织顶孢霉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20。该菌株具有产凝乳酶的特征,是一株新分离鉴定的能够生产凝乳酶的交织顶孢霉菌株,该菌株具有独特的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背景,是一种新的安全菌种。利用所述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菌株制备的凝乳酶可使液态奶在短时间内发生凝乳,该菌株以及利用该菌株制备的凝乳酶在原制干酪生产加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株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顶孢霉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20。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交织顶孢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交织顶孢霉接种在脱脂乳琼脂培养基中,25℃~28℃培养2~3天即得。

    3.  一种凝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小麦麸皮培养基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交织顶孢霉,25℃~28℃固态发酵3~7天,将含有菌丝体的小麦麸皮培养基按与水的体积比为1:3~1:5的比例加入水,25℃~28℃,160~180r/min震荡培养1~2小时,所得的水相在-4℃~0℃,8000~10000r/min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得。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凝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菌丝体的小麦麸皮培养基按与水的体积比的加入量为1:4~1:5,所述固态发酵的时间为3~7天。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凝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麸皮培养基中水的质量百分比添加量为50%~200%,该培养基中脱脂乳的质量百分比添加量为0~1.0%,该培养基中葡萄糖的质量百分比添加量为0~1.0%。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凝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麸皮培养基中中脱脂乳的质量百分比添加量为1.0%,所述小麦麸皮培养基中葡萄糖的质量百分比添加量为1.0%。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上清液经过精制干燥即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凝乳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干燥为真空冷冻干燥,冷冻干燥的温度为-30℃~-20℃。

    9.  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所得的凝乳酶。

    10.  权利要求1所述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在制备干酪中的用途。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产凝乳酶的交织顶孢霉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凝乳酶的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凝乳是生产原制干酪关键步骤,凝乳酶在此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关系到干酪的品质和得率。传统干酪加工中所使用的凝乳酶(rennet)来源于未断奶小牛的第四胃(皱胃),主要由凝乳酶(chymosin)和胃蛋白酶(pepsin)组成。商业化的小牛皱胃凝乳酶其凝乳酶所占比重在50~95%。凝乳酶介导凝乳反应涉及两个步骤:(1)酶解酪蛋白:凝乳酶(Chymosin,E.C.3.4.23.4)对κ-CN具有高度特异性,主要水解κ-CN中的Phe105-Met106的肽键,生成由106-109残基氨基酸组成的κ-酪蛋白巨肽(κ-casein macropeptide)和由1-105残基氨基酸组成的副κ-酪蛋白(para-κ-casein),凝乳酶也能够水解αs1-CN、αs2-CN、β-CN;(2)当足够的κ-CN被水解时,副κ-酪蛋白发生聚集形成三维网状凝胶,Ca2+促发酪蛋白胶束聚集,进而引起酪蛋白胶束失稳并形成干酪凝块。
    干酪加工中使用的凝乳酶的早在50多年前凝乳酶的需求已超过其产量,与此同时自1961年以来,世界干酪产量大约增加了3.5倍,小牛皱胃凝乳酶供应量确呈下降趋势,目前,世界小牛皱胃凝乳酶的仅能满足世界干酪产量所需凝乳酶的20~30%。小牛皱胃凝乳酶的供需矛盾和价格高昂、宗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饮食(素食主义)以及食品法规等因素,使得寻求其替代物成为乳品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寻求小牛皱胃凝乳酶替代物的研究主要动物、植物、基因重组以及微生物四个方面开展。动物和植物来源的凝乳酶主要用于特定种类的干酪,其来源和产量同样受到限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凝乳酶具有成分单一等优点,但是,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和荷 兰禁止使用重组凝乳酶。
    微生物能够产生许多种酶类,其中绝大部分分泌量很小并涉及细胞代谢过程,胞外酶能够消化不溶的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并转移至胞内作为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许多微生物,尤其是霉菌和细菌来源的胞外蛋白酶具有凝乳酶相似的性质,较植物和动物来源凝乳酶(MCEs),微生物来源的凝乳酶(MCEs)具有生产成本低、具有更加广泛的生化多样性以及简便的基因改造方法。微生物来源凝乳酶可分为两类:(a)来源于曲霉(Aspergillus spp.)和根霉菌(Rhizopus spp.)的类胃蛋白酶(pepsin-like),(b)来源于毛霉菌(Mucorspp.)、根霉菌(Rhizomucor spp.)和板栗疫病菌(Endothiaparasitica)的类凝乳酶(rennin-like)。目前,米黑根毛霉(Rhizomucormiehei)、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pusillus)和板栗疫病菌(Endotiaparasitica)三种来源凝乳酶已用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中,已占到了全球蛋白酶市场的33%。然而,近年来微生物凝乳酶研究主要集中在芽胞杆菌属(Bacillus),其蛋白酶通常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水解活力,并耐热性较强、不易灭活,导致蛋白质降解并转化为乳清,因此,对干酪得率具有负面作用,只有部分适合于干酪生产。尽管部分微生物凝乳酶已产业化,筛选新型产凝乳酶的微生物菌种仍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工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目前干酪加工中使用的凝乳酶的来源和产量严重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株新的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HF,以及该菌株在制备凝乳酶和干酪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通过对巴氏杀菌后再待用过程中出现凝乳现象的牛乳进行菌种筛选,获得了一株产生凝乳酶的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HF,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株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其中所述交织顶孢霉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20。
    将经过巴氏杀菌在待用过程中出现凝乳现象的牛乳进行梯度稀释至合适浓度并将其涂布于脱脂乳琼脂平板上,分别于25℃~28℃和好氧培养。于28℃好氧培养的脱脂乳琼脂平板在培养两天后出现明显酪蛋白水解圈的菌落,对这些菌落采用画线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利用菌落形态及显微镜观察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初步确定具水解圈的菌株具有典型的霉菌特征。
    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的形态学特征:
    菌落特征:将菌株在PDA平板上划线分离,25℃黑暗条件培养10天,菌落直径25mm,质地丝绒状,乳白色,后期近粉色。
    菌体特征:分生孢子梗发生于气生菌丝,产孢细胞(小梗)侧生,锥形,长或短,12-20×1.5-2μm。分生孢子顶生,呈链状,梭形,长椭圆形,无色,光滑,3.5-5×1-1.5μm。产生厚垣孢子,褐色,近球形,直径3-5μ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上述交织顶孢霉的培养方法,培养方法为:将该交织顶孢霉在脱脂乳琼脂培养基中,25℃~28℃培养2~3天即得。
    其中所述脱脂乳琼脂培养基的组分为:脱脂乳百分比含量较佳地为1~1.5%,最佳地为1.5%,所述脱脂乳琼脂培养基中酪蛋白的百分比含量较佳地为1~1.5%,最佳地为1%。所述交织顶孢霉的培养温度较佳地为:25℃~28℃,最佳地为28℃,培养时间较佳地为2~3,最佳地为3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凝乳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小麦麸皮培养基培养上述交织顶孢霉,25℃~28℃固态发酵3~7天,将含有菌丝体的小麦麸皮培养基按与水的体积比为1:3~1:5的比例加入水,25℃~28℃,160~180r/min震荡培养1~2小时,所得的水相在-4℃~0℃,8000~10000r/min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得。
    其中所述培养温度较佳地为25℃~28℃,最佳地为28℃,小麦麸皮培养基中水分按体积比的添加量较佳地为1:3~1:5,更佳地为1:4~1:5,最佳地为1:4,固态发酵较佳地为3~7天,更佳地为4~6天,最佳地为6 天。所述摇床的震荡速度较佳地为160~180r/min,最佳地为180r/min,培养时间较佳地为1~2小时,最佳地为1小时,离心温度较佳地为-4℃~0℃,最佳地为-4℃,离心速度较佳地为8000~10000r/min,最佳地为10000r/min。
    其中所述小麦麸皮培养基中的水份添加量较佳地为50%~200%,小麦麸皮培养基中脱脂乳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1.0%,最佳地为1.0%,小麦麸皮培养基中0葡萄糖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1.0%,最佳地为1.0%,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含量。
    其中所述精制干燥较佳地为真空冷冻干燥,冷冻干燥的温度较佳地为-30℃~-20℃,更佳地为-3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四是:如上所述制备方法所得的凝乳酶。本发明所得凝乳酶活力比普通的微生物来源的凝乳酶活力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五是:如上所述的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在制备干酪中的用途。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所得菌株具有产凝乳酶的特征,是一株新分离鉴定的能够产凝乳酶的交织顶孢霉菌株,具有独特的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背景,是一种公认的安全菌种。所述菌株产生的凝乳酶可使液态奶在短时间内发生凝乳,在原制干酪生产加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保藏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菌株HF,已于2013年4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 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20。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有益效果。
    图1为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HFCGMCC No.7620的菌落形态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的细胞形态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在乳平板上产生的水解圈形态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18SrDNA PCR产物电泳图谱,其中泳道1为18s rDNA片段,泳道2为ITS片段,泳道3为DNA Marker。
    图5为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ITS测序策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实施例1
    本发明从经巴氏杀菌在待用过程中出现凝乳现象的牛乳中分离纯化出一株霉菌HF,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微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18s rDNA和ITS测序,鉴定该霉菌HF为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该菌株已于2013年4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20。
    对经过巴氏杀菌并且在待用过程中出现凝乳现象的牛乳进行梯度稀释至合适浓度(10-4-10-5)并将其涂布于脱脂乳琼脂平板上,分别于25℃和28℃好氧培养。于28℃好氧培养的脱脂乳琼脂平板在培养两天后出现明显酪蛋白水解圈的菌落,如图3所示。对这些菌落采用画线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利用菌落形态及显微镜观察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初步确定具水解圈的菌株具有 典型的霉菌特征。
    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HF,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20的形态学特征是:
    菌落特征:该菌株在PDA平板(所述PDA平板的组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加水至1L)上划线分离,25℃黑暗条件培养10d,菌落直径25mm,质地丝绒状,乳白色,后期近粉色,其菌落形态如图1所示。
    菌体特征:分生孢子梗发生于气生菌丝,产孢细胞(小梗)侧生,锥形,长或短,12-20×1.5-2μm,分生孢子顶生,呈链状,梭形,长椭圆形,无色,光滑,3.5-5×1-1.5μm,如图2所示。产生厚垣孢子,褐色,近球形,直径3-5μm。
    18s rDNA测序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18s rDNA测序。基因组提取过程:按照生工SK1375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说明书提取,并对1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PCR体系为(25μL):
    模板(基因组)1μL
    上游引物(10μM)    0.5μL
    下游引物(10μM)    0.5μL
    dNTP混合溶液(10Mm)0.5μL
    10×Taq反应缓冲液2.5μL
    Taq酶(5u/μL)    0.2μL
    加水至25μL
    PCR程序为:(1)预变性94℃5分钟,(2)94℃30秒,(3)55℃35秒(4)72℃1分钟,步骤(2)~(4)重复35个循环,(5)72℃延伸8min。
    18s rDNA测序引物序列:
    NS1(上游引物)5’-GTAGTCATATGCTTGTCTC-3’(SEQ ID NO:1);
    NS6(下游引物)5’-GCATCACAGACCTGTTATTGCCTC-3’(SEQ ID NO:2)。
    所得18s rDNA的PCR反应产物经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为1340bp(如图4所示),将产物经过胶回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后与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基因组18s rDNA序列相匹配。
    ITS测序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别进行两次ITS测序,ITS测序策略如图5所示。
    基因组提取过程:按照生工SK1375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说明书提取,并对ITS区间序列进行PCR扩增,所述ITS区间序列包括:部分18SrDNA序列(1~31bp),ITS1序列(32~172bp),5.8SrDNA序列(173~329bp),ITS2序列(330~477bp)以及部分28SrDNA序列(478~502bp)。
    PCR反应:PCR体系为(25μL):
    模板(基因组)1μL
    上游引物(10μM)    0.5μL
    下游引物(10μM)    0.5μL
    dNTP混合溶液(10Mm each)0.5μL
    10×Taq反应缓冲液2.5μL
    Taq酶(5u/μL)    0.2μL
    加水至25μL
    PCR程序为:(1)预变性94℃5分钟,(2)94℃30秒,(3)55℃35秒(4)72℃1分钟,步骤(2)~(4)重复35个循环,(5)72℃延伸8分钟。
    ITS引物序列:ITS1(上游引物):5-TCCGTAGGTGAACCTGCGG-3’,其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3所示,
    ITS4(下游引物):5’-TCCTCCGCTTATTGATATGC-3’,其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4所示。
    DNA琼脂糖切胶纯化
    将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PCR产物片段长度为585bp,如图4所示(其中泳道1为18s rDNA片段,泳道2为ITS片段,泳道3为DNA Marker),切割所需DNA目的条带,纯化产物,测序结果经NCBI数据库比对,与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基因组相同,将该菌株命名为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HF,并将所得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20。
    实施例2
    将培养5天的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HFCGMCC No.7620斜面接入3mL无菌去离子水,制备孢子悬浮液,吸取2mL接种至含有15g小麦麸皮培养基中并混匀,于28℃,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3天。其中小麦麸皮培养基的水份百分比含量为小麦麸皮重量的50%,脱脂乳含量为0,葡萄糖含量为0。
    培养结束后,称取5g培养好的含有菌丝体的小麦麸皮培养置于250mL含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按1:3比例的加入去离子水,28℃,180r/min摇床1h,所得的水相经-4℃,10000r/min离心后得到的上清即为含有凝乳酶的粗提物。
    将制备得到的500μL的粗酶液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凝乳实验:
    将脱脂奶粉以10%(w/v)的比例配置成pH6含有10mmol/L CaCl2的溶液,在35℃水浴中孵育10min后,将500μL的凝乳酶加入至35℃的10mL脱脂乳溶液中,每15s将样品取出并倾斜45℃观察样品组织状态,以形成不连续颗粒的时间计作凝乳时间。1个凝乳酶单位(Soxhlet unite,SU)定义为35℃条件下,使1mL脱脂乳在40min发生凝乳所需的酶量。
    MCA(SU/mL)=2400×VST×VE×D]]>
    T——凝乳时间,秒
    VS——底物体积,mL
    VE——酶液体积,mL
    D——稀释倍率
    测得的凝乳时间为315秒,计算得到的粗酶液凝乳酶活力为152SU/mL。
    实施例3
    将培养5天的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HFCGMCC No.7620斜面接入3mL无菌去离子水,制备孢子悬浮液,吸取2mL接种至含有15g小麦麸皮培养基中并混匀,于25℃,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7天。其中,小麦麸皮培养基的水份百分比含量为小麦麸皮重量的50%,脱脂乳的百分比含量为0.45%,葡萄糖的百分比含量为0.45%。
    培养结束后,称取5g培养好的含有菌丝体的小麦麸皮培养置于250mL含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按1:5比例的加入去离子水,25℃,160r/min摇床2h,所得的水相经0℃、8000r/min离心后得到的上清即为含有凝乳酶的粗提物。将制备得到的500μL的粗酶液,按照实施例3所述方法进行凝乳实验,测得的凝乳时间为296s,计算得到的粗酶液凝乳酶活力为162SU/mL。
    实施例4
    将培养5天的交织顶孢霉斜面接入3mL无菌去离子水,制备孢子悬浮液,吸取2mL接种至含有15g小麦麸皮培养基中并混匀,于28℃、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5天。其中,小麦麸皮培养基的水份含量为小麦麸皮重量的200%,脱脂乳为1.0%,葡萄糖为1.0%。
    培养结束后,称取5g培养好的含有菌丝体的小麦麸皮培养置于250mL含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按1:4比例的加入去离子水,28℃、180r/min摇床2h,所得的水相经-4℃、10000r/min离心后得到的上清即为含有凝乳酶的粗提物。将制备得到的500μL的粗酶液,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进行凝乳实验,测得的凝乳时间为1260s,计算得到的粗酶液凝乳酶活力为38SU/mL。
    实施例5
    将培养5天的交织顶孢霉菌斜面接入3mL无菌去离子水,制备孢子悬浮液,吸取2mL接种至含有15g小麦麸皮培养基中并混匀,于28℃、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5天。其中,小麦麸皮培养基的水份含量为小麦麸皮重量的50%,脱脂乳为1.0%,葡萄糖为1.0%。
    培养结束后,称取5g培养好的含有菌丝体的小麦麸皮培养置于250mL含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按1:4比例的加入去离子水,28℃、180r/min摇床1h,所得的水相经-4℃、10000r/min离心后得到的上清即为含有凝乳酶的粗提物。将制备得到的500μL的粗酶液,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进行凝乳实验,测得的凝乳时间为60s,计算得到的粗酶液凝乳酶活力为800SU/mL。
    对比实施例1
    将500μL其他微生物来源的粗酶液按照实施例2所述方法进行凝乳实验,所得粗酶液的凝乳酶活力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其他微生物来源的粗酶液凝乳酶活力测试结果
    微生物粗酶液酶活Mucor rouxii[1]1.90SU/mLPenicilliumoxalicum[2]16.8SU/mgNocardiopsis spp.[3]4.7SU/mL
    表1所述微生物Mucor rouxii请参考文献[1]:Yu P J,Chou C C.Factors affecting the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milk clotting enzyme by Amylomycesrouxii in rice liquid medium[J].Food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5,43(3):283-288.
    表1所述微生物Penicilliumoxalicum请参考文献[2]:Hashem MA.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milk clotting enzyme producedbyPenicilliumoxalicum[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0,75(3):219–222.
    表1所述微生物Nocardiopsis spp.请参考文献[3]:Cavalcanti MTH, Martinez CR,Furtado VC,Neto BB,Teixeira MF,Lima Filho JL,Porto ALF.Milk-clotting protease production by Nocardiopsis sp.in an inexpensive medium[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5,21(2):151-154.
    从上述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所述交织顶孢霉制备的凝乳酶的活力比其他微生物来源的凝乳酶的活力高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之多,填补了凝乳酶制备领域的巨大空白。
    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凝乳 交织 顶孢霉 及其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产凝乳酶的交织顶孢霉及其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3301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