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5293697
  • 上传时间:2019-01-01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405.2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61192.2

    申请日:

    2011.12.28

    公开号:

    CN102499974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4申请公布日:201206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4申请日:2011122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4; A61P31/04; A61P31/10; A61P17/00

    主分类号:

    A61K36/904

    申请人:

    张步天

    发明人:

    张步天; 冯枝; 张向颜

    地址:

    471500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上河南滨河市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代理人:

    郭中民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它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防风、金银花、百部、土槿皮、樟脑、白癣皮、藏红花、蒲公英、沙棘果、藿香、桑叶、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皂角刺、蜈蚣。制备方法是利用低温超声技术将药物中有效成份提取出来后,再将提取物放入煮沸锅中加入200-210份纯净水,浸泡12-14小时,搅拌10-15分钟,搅拌同时再加热至50-60度,然后放入配料罐冷却至10-20度时加入醋酸,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常温存放至配料罐;将樟脑粉末和白酒浸泡的蜈蚣粉一起加入至配料罐,搅拌均匀经上料泵,过滤器打入暂存罐,经包装设备包装为成品药即可。该药物用于皮肤细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仅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不会造成对药物的依赖,且愈后不易复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 其特征是 : 它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 防风、 金银花、 百部、 土槿皮、 樟脑、 白癣皮、 藏红花、 蒲公英、 沙棘果、 藿香、 桑叶、 苦参、 黄柏、 蛇床子、 地肤子、 皂 角刺、 蜈蚣。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 其特征是 : 所述各原料的用量为重量 份, 重量配比是 : 防风 24.5-26、 金银花 7-7.5、 百部 5.5-6、 土槿皮 18-21、 樟脑 0.7-0.9、 白 癣皮 11-12、 藏红花 1-5、 蒲公英 8-8.5、 沙棘果 4.5-5、 藿香 1-1.5、 桑叶 4-4.5、 苦参 25-27、 黄柏 20-25、 蛇床子 18-20、 地肤子 18-20、 皂角刺 4-6、 蜈蚣 1-2。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 其特征是 : 所述藏红花可用红花 代替。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 其特征是 : 所述抑制皮肤真菌的 药物为膏剂或液剂或喷雾剂。 5. 一种生产权利要求 1 所述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将原料药防 风、 金银花、 百部、 土槿皮、 白癣皮、 藏红花、 蒲公英、 沙棘果、 藿香、 桑叶、 苦参、 黄柏、 蛇床子、 地肤子、 皂角刺、 混合放置到容器内, 利用低温超声技术, 将药物中抗炎、 抗过敏、 抗诱变、 解毒、 抑菌有效成份提取出来后, 再将提取物放入煮沸锅中加入 200-210 份纯净水, 浸泡 12-14 小时, 搅拌 10-15 分钟, 搅拌同时再加热至 50-60 度, 然后放入配料罐, 冷却至 10-20 度时加入 15-30ml 醋酸 (CH3COOH), 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常温存放至配料罐 ; 取樟脑捣碎研成 粉末备用 ; 将蜈蚣研成粉末用 10-15ml 白酒浸泡 24-26 小时备用, 然后将樟脑粉末和白酒浸 泡的蜈蚣粉一起加入至配料罐, 搅拌均匀经上料泵, 过滤器打入暂存罐, 再经全自动灌装机 一次充装到消毒好的容器中即可。
    4: 5-26、 金银花 7-7.5、 百部
    5: 5-6、 土槿皮 18-21、 樟脑 0.7-0.9、 白 癣皮 11-12、 藏红花 1-5、 蒲公英 8-8.5、 沙棘果 4.5-5、 藿香 1-1.5、 桑叶 4-4.5、 苦参 25-27、 黄柏 20-25、 蛇床子 18-20、 地肤子 18-20、 皂角刺 4-6、 蜈蚣 1-2。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 其特征是 : 所述藏红花可用红花 代替。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 其特征是 : 所述抑制皮肤真菌的 药物为膏剂或液剂或喷雾剂。 5. 一种生产权利要求 1 所述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将原料药防 风、 金银花、 百部、 土槿皮、 白癣皮、 藏红花、 蒲公英、 沙棘果、 藿香、 桑叶、 苦参、 黄柏、 蛇床子、 地肤子、 皂角刺、 混合放置到容器内, 利用低温超声技术, 将药物中抗炎、 抗过敏、 抗诱变、 解毒、 抑菌有效成份提取出来后, 再将提取物放入煮沸锅中加入 200-210 份纯净水, 浸泡 12-14 小时, 搅拌 10-15 分钟, 搅拌同时再加热至 50-60 度, 然后放入配料罐, 冷却至 10-20 度时加入 15-30ml 醋酸 (CH3COOH), 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常温存放至配料罐 ; 取樟脑捣碎研成 粉末备用 ; 将蜈蚣研成粉末用 10-15ml 白酒浸泡 24-26 小时备用, 然后将樟脑粉末和白酒浸 泡的蜈蚣粉一起加入至配料罐, 搅拌均匀经上料泵, 过滤器打入暂存罐, 再经全自动灌装机 一次充装到消毒好的容器中即可。

    说明书


    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真菌性皮肤病, 亦称皮肤真菌病, 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 毛 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癣菌侵犯表皮, 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 性疾病。众多的皮肤细菌、 真菌感染疾病中以脓、 肿、 癣、 疥、 蚊虫叮咬最多, 最普遍, 由于开 始不太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引不起重视以致延误治疗时机, 发展成严重的皮肤疾 病, 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 临床在对真菌性皮肤疾病的治疗方面, 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类药物进行外涂, 由于激素类药膏 ( 肤轻松软膏、 地塞米松软膏 ) 等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免 疫抑制作用, 因此大多数患者会频繁使用激素药膏。而滥用激素软膏, 会造成皮肤萎缩、 毛 细血管扩张、 多毛等副作用。 特别是对于体癣、 手足癣、 股癣等由真菌感染引起皮肤病, 涂擦 激素软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时的缓解, 但由于抑制了免疫作用, 反而促进了真菌繁殖, 加重病 情。另外, 此种药物的使用会造成药物依赖, 不仅极易复发, 且病菌容易形成耐药性和较严 重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皮肤细菌、 真菌的药物。 该药物用于皮肤细菌、 真 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不仅无任何毒副作用, 而且不会造成对药物的依赖, 且愈后不易 复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抑制皮肤真菌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独特, 流程安全 可靠, 完全在密闭的设备及管道中完成, 中间无任何暴露, 做到产品真正无污染。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述组分制成的 :
         防风、 金银花、 百部、 土槿皮、 樟脑、 白癣皮、 藏红花、 蒲公英、 沙棘果、 藿香、 桑叶、 苦 参、 黄柏、 蛇床子、 地肤子、 皂角刺、 蜈蚣。
         上述组分的用量为重量份 :
         防风 24.5-26、 金银花 7-7.5、 百部 5.5-6、 土槿皮 18-21、 樟脑 0.7-0.9、 白癣皮 11-12、 藏红花 1-5、 蒲公英 8-8.5、 沙棘果 4.5-5、 藿香 1-1.5、 桑叶 4-4.5、 苦参 25-27、 黄柏 20-25、 蛇床子 18-20、 地肤子 18-20、 皂角刺 4-6、 蜈蚣 1-2。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是 : 将原料药防风、 金银花、 百部、 土槿皮、 白癣皮、 藏红花、 蒲公英、 沙棘果、 藿香、 桑叶、 苦参、 黄柏、 蛇床子、 地肤子、 皂角刺、 混合放置到容器内, 利用 低温超声技术将药物中抗炎、 抗过敏、 抗诱变、 解毒、 抑菌有效成份提取出来后, 再将提取物 放入煮沸锅中加入 200-210 份纯净水, 浸泡 12-14 小时, 搅拌 10-15 分钟, 搅拌同时再加热 至 50-60 度, 然后放入配料罐, 冷却至 10-20 度时加入 15-30ml 醋酸 (CH3COOH), 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常温存放至配料罐 ; 取樟脑捣碎研成粉末备用 ; 将蜈蚣研成粉末用 10-15ml 白酒浸 泡 24-26 小时备用, 然后将樟脑粉末和白酒浸泡的蜈蚣粉一起加入至配料罐, 搅拌均匀经 上料泵, 过滤器打入暂存罐, 再经全自动灌装机一次充装到消毒好的容器中即可。
         本发明可制成膏剂、 液剂、 喷雾剂等, 方便使用和携带。
         本发明组成中原料药材均需净选采用, 其中樟脑、 蜈蚣为辅料。 原料药材中藏红花 可用红花代替。
         本发明药物的组成中, 各组分的特性如下 :
         防风 : 含木蜡酸、 前胡素、 升麻素等。作用 : 祛风、 胜湿止痛、 风疹瘙痒、 抗炎。对绿 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
         金银花 : 含木犀草素、 肌醇、 绿原酸、 异绿原酸等。作用 : 清热解毒。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百部 : 含多种生物碱, 以及乙酸、 甲酸、 草酸等。 作用 : 止痒杀虫。 对堇色毛癣菌、 许 兰氏黄癣菌、 羊毛小芽孢癣菌等有抗菌作用。
         土槿皮 : 含土槿皮酸。作用 : 止痒杀虫。对皮肤病菌有抗菌作用。
         樟脑 : 含莰类化合物。作用 : 除湿杀虫, 温散止痛, 对羊毛样小胞子菌、 红色毛癣菌 有强烈抑制作用。
         白癣皮 ; 含白癣碱, 白癣内酯, 黄柏酮酸, 胆碱等。 作用 :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 羊毛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藏红花 : 含番红花酸, 二甲酯和维生素 B1、 B2 等。作用 : 活血化瘀, 祛风止痛。对 皮肤细菌有抑制作用
         蒲公英 : 含蒲公英甾醇, 胆碱, 蒲公英素和维生素 A、 B、 C 等。作用 : 清热解毒, 消肿 散结。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沙棘果 : 含游离脂肪酸, 碳氢化合物, 磷脂。VE、 VA 等。作用 : 调节免疫活性细胞, 提高免疫力, 对皮肤、 皮脂有养护作用。
         藿香 : 含甲基胡椒酚, 茴香醛等。 作用 : 利湿除风, 清热。 对许兰黄癣等多种致病性 真菌有抑制作用。
         桑叶 : 含黄酮类, 生物碱, 植物甾醇等。 作用 : 祛风、 清热。 对皮肤病菌有抑制作用。
         苦参 : 含生物碱,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右旋别苦参碱, 槐定碱等。
         作用 : 清热燥湿, 杀虫。平衡油脂分泌, 疏通并收敛毛孔, 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 促 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 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
         黄柏 : 含小檗碱, 黄柏碱, 药根碱, 黄柏酮, 木兰碱, 柠檬苦素等。
         作用 : 清热燥湿, 抗炎, 抗过敏。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等皮肤病菌有抑 制作用
         蛇床子 : 含挥发油, 蛇床素, 蛇床明素, 异龙脑等。作用 : 燥湿, 祛风, 杀虫。对絮状 表皮癣菌, 石膏样小芽胞菌, 羊毛状小芽胞菌等有抑制和抗变态反应, 抗诱变的作用。
         地肤子 : 含脂肪酸混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维生素 A 类物质。作用 : 清热利湿, 祛风 止痒, 抗过敏。对许兰氏黄癣菌, 奥社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病菌有抑制作用。180 ~ 200 份皂角刺 : 含酚类, 氨基酸等。
         作用 : 活血, 祛风。对皮肤病菌有抑制作用蜈蚣 : 含组胺样物质等。作用 : 息风,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对奥社盎氏小芽胞癣 菌, 腹股沟表皮菌, 红色表皮菌等皮肤病菌有抑制作用。
         皂角刺 : 含酚类, 氨基酸等。作用 : 活血, 祛风。对皮肤病菌有抑制作用。
         本发明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 :
         本发明抑菌检测结果 :
         本发明对日本大白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 :结论 : 大白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属无刺激性。
         本发明经检测适用于皮肤细菌、 真菌感染。用于皮肤脓、 肿、 癣、 疥、 蚊虫叮咬。
         本发明经过科学研究并结合现代工艺技术, 经多年反复研究实践最终确定的。研 究表明, 本发明制剂对红色毛癣菌、 堇色毛癣菌、 许兰氏黄癣菌、 奥社盎小芽孢癣菌、 羊毛小 芽孢癣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皮肤瘙痒、 湿 疹、 风疹、 皮炎、 疥癣疮瘌等皮肤病菌有独到的杀灭作用。且愈后不易复发, 成本较低。本发 明通过临床、 回馈、 随访、 总计有效率达到 90%以上。
         个案病例
         刘某, 男、 现年 58 岁, 1978 年患牛皮癣, 使用本发明制剂, 患者浑身发僵, 眼、 耳、 鼻
         等地方都是癣, 到处似厚厚的盔甲一样, 整个牛皮癣面积达 95%以上。 因患 14 年之久, 并长 期服用、 注射抗生素类药物, 体重达 130 公斤。家人尽心使用本发明的药液, 一个月有明显 效果, 此间反复排毒, 3 个月全身 “盔甲” 已经基本退去, 10 个月痊愈。后又巩固 2 个月, 现 已经 10 年未见复发。
         苗某某, 女、 现年 28 岁, 6 岁患牛皮癣, 面积达 90%, 到各大小医院诊治, 医治无效, 2001 使用本发明的药液 4 个月, 患处已全好, 只留下黑紫色皮肤斑块, 继续巩固 2 个月, 皮肤 恢复正常, 至今未见复发。
         李某, 女、 现年 31 岁, 14 岁得皮肤病, 面积达 65%, 到各大小医院诊治, 反反复复未 见好转, 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10 年的病痛折磨, 使患者痛不欲生。2004 年经用本发 明药液 10 天就有效果, 18 天全身强干并出现红色疙瘩, 35 天皮肤变红紫色, 50 天皮肤变黑 青色, 红疙瘩消失, 又用 15 天皮肤基本正常, 最后巩固 2 个月。现已 3 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的组分及重量份如下 :
         防风 25、 金银花 7、 百部 6、 土槿皮 21、 樟脑 0.8、 白癣皮 11、 藏红花 5、 蒲公英 8.5、 沙棘果 4.8、 藿香 1.2、 桑叶 4、 苦参 27、 黄柏 25、 蛇床子 20、 地肤子 20、 皂角刺 6、 蜈蚣 2。
         实施例 2 :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的组分及重量份如下 :
         防风 24.5、 金银花 7.2、 百部 5.5、 土槿皮 18、 樟脑 0.7、 白癣皮 12、 藏红花 1、 蒲公英 8、 沙棘果 4.5、 藿香 1、 桑叶 4.2、 苦参 26、 黄柏 23、 蛇床子 19、 地肤子 19、 皂角刺 5、 蜈蚣 1.5。
         实施例 3 :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的组分及重量份如下 :
         防风 26、 金银花 7.5、 百部 5.7、 土槿皮 19.5、 樟脑 0.9、 白癣皮 11.5、 藏红花 3.5、 蒲 公英 8.2、 沙棘果 5、 藿香 1.5、 桑叶 4.5、 苦参 25、 黄柏 20、 蛇床子 18、 地肤子 18、 皂角刺 4、 蜈 蚣 1。
         上述实施例 1-3 的制备方法是 : 将原料药防风、 金银花、 百部、 土槿皮、 白癣皮、 藏 红花、 蒲公英、 沙棘果、 藿香、 桑叶、 苦参、 黄柏、 蛇床子、 地肤子、 皂角刺按比例混合放置到容 器内。采用制药行业常用的低温超声技术将药物中有效成份提取出来。低温超声技术是应 用超声波提取中药有效成份, 是一种物理破碎过程。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 效应, 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 增加溶剂穿透力, 从而加速目标成份进入溶剂, 促进 提取的进行。是中药制药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煮醇沉萃取方法的新方法, 新工艺。与水煮, 醇 沉工艺相比, 超声波萃取有如下突出特点 : 1. 无需高温, 不破坏中药中某些具有热不稳定, 易水解, 或氧化特性的药物成份, 提高中药的疗效。 2. 常压萃取, 安全性好。 3. 萃取效率高, 萃取充分。4. 具有广谱性, 适用性, 绝大多数中药材各类成份均可萃取。5. 萃取溶剂种类 多, 目标萃取物范围广泛。6 减少能耗。7. 药材原料处理量大。8. 萃取工艺成本低。
         通过低温超声技术将药物中抗炎、 抗过敏、 抗诱变、 解毒、 抑菌有效成份提取出来 后, 再将提取物放入公知的煮沸锅中加入 200-210 份纯净水, 浸泡 12-14 小时, 搅拌 10-15 分钟, 搅拌同时再加热至 50-60 度, 使提取物更易溶解更均匀充分融合, 然后放入配料罐,冷却至 10-20 度时加入 15-30ml 醋酸 (CH3COOH), 醋酸 (CH3COOH) 的加入量为制药业允许的 范围内, 目的是用于对配置好的药液进行防腐。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常温存放至配料罐。取 樟脑捣碎研成粉末备用, 将蜈蚣研成粉末用 10-15ml 白酒浸泡 24-26 小时备用, 然后将樟脑 粉末和白酒浸泡的蜈蚣粉一起加入至配料罐, 搅拌均匀经制药业常用的上料泵, 过滤器打 入暂存罐, 再经全自动灌装机一次充装到消毒好的容器中即可。7

    关 键  词:
    一种 抑制 皮肤 真菌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抑制皮肤真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2936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