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该中药是由沙参、神曲、山药、桔梗、党参、鸡内金、茯苓、陈皮、白芍、黄精、乌梅、甘草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厌食。。
CN201510029179.8
2015.01.21
CN104547552A
2015.04.29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69申请公布日:2015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9申请日:20150121|||公开
A61K36/8969; A61P1/14; A61K35/57(2015.01)N
A61K36/8969
柏跃龙
233100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前进村前进队22号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该中药是由沙参、神曲、山药、桔梗、党参、鸡内金、茯苓、陈皮、白芍、黄精、乌梅、甘草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厌食。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沙参30-50份、神曲30-50份、山药20-40份、桔梗20-40份、党参20-40份、鸡内金20-40份、茯苓15-25份、陈皮15-25份、白芍15-25份、黄精5-15份、山碴5-15份、甘草5-15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沙参40份、神曲40份、山药30份、桔梗30份、党参30份、鸡内金30份、茯苓20份、陈皮20份、白芍20份、黄精10份、山碴10份、甘草10份。
说明书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 背景技术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发明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利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具有良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 本发明采用沙参、神曲、山药、桔梗、党参、鸡内金、茯苓、陈皮、白芍、黄精、乌梅、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沙参:甘、平。归脾、胃经。消积化食,回乳。主治食积,腹满泄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证,院腹胀满、食少纳呆、肠鸣腹泻等。 山药:甘、温,归肺、脾经。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脾虚泄泻,等一切气虚血亏之证。 桔梗:苦、辛、平。归肺、胃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胞满胁痛,痢疾腹痛等。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头晕心悸等。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肾、膀胱经。健脾消食,涩精止遗。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疮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瘾经闭,喉痹乳蛾,牙疮口疮等。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调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用于胸隔满闷,院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等。 白芍:苦、酸、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理气宽胸,行滞消积。用于胸隔痞满,肋胀痛,院腹胀满等证。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滋阴润肺,补脾益气。用于阴虚肺燥,脾胃虚弱,肾虚精亏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 乌梅: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癖。用于饮食积滞,院腹胀痛,泄泻痢疾,汕气肿痛等。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痰多咳嗽、热毒疮疡。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重量份制成:沙参30-50份、神曲30-50份、山药20-40份、桔梗20-40份、党参20-40份、鸡内金20-40份、茯苓15-25份、陈皮15-25份、白芍15-25份、黄精5-15份、乌梅5-15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沙参40份、神曲40份、山药30份、桔梗30份、党参30份、鸡内金30份、茯苓20份、陈皮20份、白芍20份、黄精10份、乌梅10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小儿厌食9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 90例患者中,年龄1-10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2年,平均年龄5. 2岁。 2、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2. 1长期食欲不振,且无其他疾病者: 2. 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2. 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3、治疗方法 3. 1处方:沙参40g、神曲40g,山药30g、桔梗30g、党参30g、鸡内金30g,茯苓20g,陈皮20g、白芍20g,黄精lOg、乌梅lOg、甘草10g。 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口服每口1剂,每口2次,5天为1疗程。 4、治疗结果: 4. 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4.2结果:90例患者中,痊愈63例(70%),好转22例(24.4 % ),未愈5例(5. 6%),总有效率为(94.4%) 5、典型病例 5.1刘某,女,5岁,平素时有腹痛、腹胀,口臭,大便干,小便偏黄,舌质红、苔黄且薄腻。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各种症状较前好转,无口臭,大便成形易解。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患儿状况良好。 5.2周某,男,3岁半,食欲不振持续5个月,近来厌食、拒食。服用锌制剂、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及捏脊疗法,收效甚微。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肚腹松软,大便澹或火食物残渣,舌淡、边有花剥苔,脉细弱。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患儿主动觅食,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患儿很少感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沙参30g、神曲30g,山药20g、桔梗20g,党参20g、鸡内金20g,茯苓15g、陈皮15g、白芍15g,黄精5g、乌梅}g、甘草5g制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沙参40g、神曲40g,山药30g、桔梗30g,党参30g、鸡内金30g,茯苓20g、陈皮20g、白芍20g,黄精lOg、乌梅lOg、甘草lOg制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沙参jog、神曲jog,山药40g、桔梗40g,党参40g、鸡内金40g,茯苓25g、陈皮25g、白芍25g,黄精15g、乌梅15g、甘草15g制成。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