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腺病毒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药,特别是一种重组腺病毒。
背景技术
骨肉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从间质细胞系发展而来,肿瘤迅速生长
是由于肿瘤经软骨阶段直接或间接形成肿瘤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
术和放射,但手术治疗无法彻底根除肿瘤细胞,放射治疗对自身的健康细胞也会造成不可
逆转的损伤;由于成骨肉瘤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不高,目前没有有效的化学药物。p53基因
是与人类肿瘤高度相关的抑癌基因之一,其中成骨肉瘤患者即存在着p53基因突变,失去了
有功能的p53蛋白。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后产生的突变型p53蛋白石一种肿瘤促进因子,该蛋
白可导致细胞失去DNA修复和控制分裂的能力,还可以抑制正常p53蛋白的功能,但是直接
向肿瘤细胞内转导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效果有限,无法达到抑制p53蛋白降解,基因治疗
癌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构建编码融合基因嵌合
肽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修饰,通过载体搭载重组腺病毒,对成骨肉瘤肿瘤细胞的增殖
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能够促使成骨肉瘤肿瘤细胞凋亡的重组腺病毒。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下述方法构建,
步骤一,设计正向引物为F5’-GGGCCGGCGTGGGAGCAGGGCTCACTCCAGCCACCTGAAGTCCAAGAA
GGGTCAGTCTACCTCCCGCCATAAGAAGCTTAAGAAG,并向正引物的5’端加入保护碱基和Nae I酶位
点;设计负向引物为R5’-GGGATCCTCATCCGCGCTGTACCTTTACCCAGAACTGATTCCGGCGCATCTTCCAC
TTCTTAAG,并向负向引物的3’端加入保护碱基、终止子和MamH I酶切位点;
步骤二,经PCR反应体系扩增目的基因,连接于pGEM-T-easy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
E.Coli DH5α,经过克隆筛选、酶切鉴定、测序正确后,制备p53(C22)Ant片段,得到重组质粒
pGEM-T/p53(C22)Ant;
步骤三,通过Nae I和Bam H I先后消化重组质粒pGEM-T/p53(C22)Ant,用DNA连接酶连
入带有相同末端的已线性化的pBV220-NT4质粒,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 DH5α,接
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液中,在37℃条件下培养过夜后挑选已转化的菌落,提取质粒、
筛选并鉴定阳性克隆,得到pBV220/NT4p53(C22)Ant;
步骤四,通过EcoR I和BamH I双酶切腺病毒穿梭质粒pSSHG-CMV和pBV220/NT4p53
(C22)Ant,凝胶回收354b NT4p(C22)Ant的基因片段和pSSHG-CMV,用DNA连接酶连接,转入
大肠杆菌E.Coli DH5α,挑选转化的菌落,提取质粒筛选并鉴定阳性克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p53羧基端肽的盘绕结构能够穿过细胞膜,捆绑在细胞
内的靶点上,导致细胞凋亡,为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对正常或非肿瘤细胞无作用,
并对p53变异型的肿瘤细胞作用更强,尤其是当p53羧基端肽和膜渗透肽嵌合后可以有效增
强抗肿瘤作用。在表达盒中设计Ant穿膜肽可以不需任何膜蛋白shou体的协助而穿过活细
胞质膜,进入细胞质设置细胞核,而细胞膜缺完好无缺,可有效的将多肽、蛋白质分子及DNA
片段导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与细胞膜亲和性高,穿膜速度快,并能改善体内外病毒介导的
基因转移和蛋白质的分泌表达。同时加入神经营养因子(NT4)信号肽,能够提高重组腺病毒
的转导效率,引导肽与目的短肽相连接,保证正确切割和保持肽的生物活性,以获得最大的
旁观杀伤效应。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所述重组腺病毒经过叶酸修饰后与载体化学偶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宿主细胞中磷脂“自然嵌合”的方法,在细胞培养
的同时实现叶酸修饰磷脂对细胞膜的修饰,再用腺病毒对该叶酸修饰宿主细胞的侵染及在
其中复制的过程,实现对重组腺病毒包膜的叶酸修饰,叶酸作为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位
的载体,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并且通过从头合成途径进一步合成DNA和RNA,因此也
算是可对细胞膜产生靶向作用的理想体,通过与叶酸受体作用使得纳米粒被细胞胞吞,从
而提高转染率,有利于产生特异性的细胞靶向作用,也不会因为共价结合小分子后而改变。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所述叶酸修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配置含有浓度为0.03mg/mL叶酸功能化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的细胞培养液,
将宿主细胞悬浮在细胞培养液中悬浮5d;
步骤二,调整细胞密度为5×106/mL,以MOI=0.5将重组腺病毒加入细胞悬浮液中,充分
摇匀,铺于培养瓶中,在37℃、7.5%CO2浓度培养箱中培养48d;
步骤三,收集悬浮细胞,将未悬浮细胞用细胞刮刀刮起,混匀两种细胞后,加入含
1000U/mL GMCSF、1000U/mL IL-4和100ng/mL TNF-α的X-VIVO 15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再
按照MOI=0.3将重组腺病毒加入细胞悬浮液中,充分摇匀,铺于培养瓶中,在37℃、7.5%CO2
浓度培养箱中培养48d;
步骤四,收集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置于50mL离心管中,在6500r/min转速下离心
15min,经0.45μm过滤器过滤后超速离心,得到初步处理的病毒清液;
步骤五,在离心管底部加入6mL25%蔗糖/PBS缓冲溶液作为缓冲垫,缓慢加入初步处理
的病毒清液,在22300r/min转速下离心3h,弃去上层清液,沉淀用PBS(pH=7.2)溶解,再次超
速离心进行脱糖。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宿主细胞中磷脂“自然嵌合”的方法,可实现重组
腺病毒的叶酸修饰,二者共定位效率为(94.2±0.7)%,经过叶酸修饰的重组腺病毒保持了
很好的完整性,修饰后的重组腺病毒保持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经过上述步骤,操作简
便且最大程度保持了病毒的包膜完整性及感染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得叶酸修饰的重组
腺病毒。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所述重组腺病毒与载体化学偶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载体化学偶联后,能够保护重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
亲水性,保持细胞外稳定性,安全进入目标组织或细胞附近,而不被巨噬细胞识别、载体间
无聚集,能够逃离溶酶体,在目标组织或细胞附近将基因载体,即重组腺病毒释放。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葡聚糖-酰腙凝胶纳米胶束,
所述葡聚糖-酰腙凝胶纳米胶束的分子量为24300,胶束呈球形,胶束直径为为57.4±
3.5nm,所述酰腙凝胶的分子式为,所述n:m=8:17。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酰腙凝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具有可逆触变性能,
在pH为7.2~7.8的范围内,能够形成水凝胶,在容器中可承受自身重力而不流动,但当pH小
于7达到6.8及其以下时,酰腙键断裂,变为溶胶,当pH回升到7.2~7.8的范围时,又可形成凝
胶;由于人体内正常的pH环境为7.0~7.8,当载体进入正常环境中,为凝胶状态,能够对重组
腺病毒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而肿瘤细胞周围的pH略偏酸性,约为6.85~6.95,因此当凝胶
接近肿瘤细胞后,发成触变形成溶胶,将重组腺病毒释放,重组腺病毒靶向作用于肿瘤细
胞,避免基因载体在作用于目标宿主前被巨噬细胞吞噬等,同时能够减小病毒对人体的毒
性。葡聚糖可以在肝、脾、肾和消化道被葡聚糖酶降解,毒性极小,用葡聚糖修饰的高分子胶
束能够减小肝脏对载体的清除,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所述酰腙凝胶的质量分数为葡聚糖的27%,所述重组腺
病毒的质量分数为纳米胶束的0.49%,所述重组腺病毒包裹于载体内部。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所述重组腺病毒用于抑制成骨肉瘤细胞增殖。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腺病毒,所述重组腺病毒用于促使成骨肉瘤细胞凋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对成骨肉瘤细胞凋亡测定,正常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从
(85.71±0.19)%下降至(70.17±0.58)%(t=44.15,P<0.05),总凋亡细胞比例从(11.01±
0.22)%上升至(27.28±0.50)%(t=51.82,P<0.05);对成骨肉瘤增殖抑制测定,从第3天开
始,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下降,第7天达到峰值,细胞增殖率自(395.14±2.24)%下降至
(256.50±3.23)%(t=39.50,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35.09±1.05)%,具有明显的抑
制成骨肉瘤细胞增殖和成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构建编码融合基因嵌合肽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修饰,通过载体搭载重组腺病
毒,对成骨肉瘤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能够促使成骨肉瘤肿瘤细胞凋亡。
2、实现对重组腺病毒包膜的叶酸修饰,可对细胞膜产生靶向作用的理想体,通过
与叶酸受体作用使得纳米粒被细胞胞吞,从而提高转染率,有利于产生特异性的细胞靶向
作用,也不会因为共价结合小分子后而改变。
3、与载体化学偶联,保护重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亲水性,保持细胞外稳定性,安
全进入目标组织或细胞附近,而不被巨噬细胞识别、载体间无聚集,能够逃离溶酶体,在目
标组织或细胞附近将基因载体释放,提高作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p53(C22)Ant PCR产物的酶切鉴定;
图2是重组质粒pGEM-T/p53(C22)Ant的酶切鉴定;
图3是pSSHG-CMV- NT4p53(C22)Ant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图4是重组腺病毒经叶酸修饰CLMS显微镜照片;
图5是酰腙凝胶1H-NMR图谱;
图6是对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对比曲线;
图7是对细胞凋亡情况对比柱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1、一种重组腺病毒构建
步骤一,设计正向引物为F5’-GGGCCGGCGTGGGAGCAGGGCTCACTCCAGCCACCTGAAGTCCAAGAA
GGGTCAGTCTACCTCCCGCCATAAGAAGCTTAAGAAG,并向正引物的5’端加入保护碱基和Nae I酶位
点;设计负向引物为R5’-GGGATCCTCATCCGCGCTGTACCTTTACCCAGAACTGATTCCGGCGCATCTTCCAC
TTCTTAAG,并向负向引物的3’端加入保护碱基、终止子和MamH I酶切位点;
步骤二,经PCR反应体系扩增目的基因,连接于pGEM-T-easy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
E.Coli DH5α,经过克隆筛选、酶切鉴定、测序正确后,制备p53(C22)Ant片段,得到重组质粒
pGEM-T/p53(C22)Ant;
步骤三,通过Nae I和Bam H I先后消化重组质粒pGEM-T/p53(C22)Ant,用DNA连接酶连
入带有相同末端的已线性化的pBV220-NT4质粒,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 DH5α,接
种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液中,在37℃条件下培养过夜后挑选已转化的菌落,提取质粒、
筛选并鉴定阳性克隆,得到pBV220/NT4p53(C22)Ant;
步骤四,通过EcoR I和BamH I双酶切腺病毒穿梭质粒pSSHG-CMV和pBV220/NT4p53
(C22)Ant,凝胶回收354b NT4p(C22)Ant的基因片段和pSSHG-CMV,用DNA连接酶连接,转入
大肠杆菌E.Coli DH5α,挑选转化的菌落,提取质粒筛选并鉴定阳性克隆。
利用PCR 反应体系扩增目的基因p53(C22)Ant,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获得全长117
bp 的基因片段,该值与理论值相符(加上1个终止密码子3 bp、2 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
12 bp和2个引物内互补序列12 bp),如图1所示。重组质粒pGEM-T/p53(C22)Ant经Nae I和
BamHⅠ先后消化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可见117bp的目的基因片段,并与理论值相符,显示
阳性重组质粒被完全切开,如图2所示。应用DNASIS软件,从DNA测序结果找出p53(C22)Ant
嵌合肽cDNA 片段序列,与根据GenBank所提供的序列而设计的嵌合基因序列比较,所克隆
的p53(C22)Ant 嵌合肽cDNA片段从Nae I切点起到终止密码子TAG,序列完全一致,如图3所
示。
2、重组腺病毒叶酸修饰
步骤一,配置含有浓度为0.03mg/mL叶酸功能化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的细胞培养液,
将宿主细胞悬浮在细胞培养液中悬浮5d;
步骤二,调整细胞密度为5×106/mL,以MOI=0.5将重组腺病毒加入细胞悬浮液中,充分
摇匀,铺于培养瓶中,在37℃、7.5%CO2浓度培养箱中培养48d;
步骤三,收集悬浮细胞,将未悬浮细胞用细胞刮刀刮起,混匀两种细胞后,加入含
1000U/mL GMCSF、1000U/mL IL-4和100ng/mL TNF-α的X-VIVO 15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再
按照MOI=0.3将重组腺病毒加入细胞悬浮液中,充分摇匀,铺于培养瓶中,在37℃、7.5%CO2
浓度培养箱中培养48d;
步骤四,收集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置于50mL离心管中,在6500r/min转速下离心
15min,经0.45μm过滤器过滤后超速离心,得到初步处理的病毒清液;
步骤五,在离心管底部加入6mL25%蔗糖/PBS缓冲溶液作为缓冲垫,缓慢加入初步处理
的病毒清液,在22300r/min转速下离心3h,弃去上层清液,沉淀用PBS(pH=7.2)溶解,再次超
速离心进行脱糖。
如图4所示,CLMS显微镜照片可见,宿主细胞中磷脂自然嵌合修饰的病毒保持了很
好的完整性。
3、葡聚糖-酰腙凝胶纳米胶束载体合成
在三口瓶中加入丙烯酰胺1.207g(0.017mol),双丙酮丙烯酰胺1.352g(0.008mol),
15mL DMSO,搅拌并通入氮气30min,在氮气的保护下,加入偶氮二异丁氰2.7mg(0.016mmol)
后,70℃温度下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物逐滴加入到不断搅拌的大量丙酮中,沉淀过
滤,再用乙醚多次洗涤,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酰腙凝胶,1H-NMR图谱如图5所示,合成反
应式如下所示:
将葡聚糖与丁儿酸酐反应,制备羧基化葡聚糖,将80mg羧基化葡聚糖和21.6mg酰腙凝
胶溶解在10mL DMF中,在计入8mg N,N’-二环乙基碳二亚胺和5mg DMAP,室温下搅拌反应
24h,过滤后用乙醇沉淀,得到葡萄糖-酰腙凝胶键合物,将20mg键合物溶液5mL DMF中,然后
加入10mL二次蒸馏水,搅拌2h后透析24h,取出有机溶剂,得到葡聚糖-酰腙凝胶纳米胶束,
葡聚糖-酰腙凝胶纳米胶束的分子量为24300,胶束呈球形,胶束直径为为57.4±3.5nm。
4、经叶酸修饰的重组腺病毒与载体化学偶联
在50mg葡聚糖-酰腙凝胶纳米胶束溶液(10mL)中加入23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
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26mg 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室温下搅拌4h后,加入重组腺病毒,继
续搅拌24h,透析出去未反应的腺病毒,得到与载体化学偶联的重组腺病毒,标记为1号;同
样的方法制备与载体化学偶联的经过叶酸修饰的重组腺病毒,标记为2号,重组腺病毒(经
过叶酸修饰的重组腺病毒)的质量分数为纳米胶束的0.49%,重组腺病毒(经过叶酸修饰的
重组腺病毒)包裹于载体内部。
5、细胞培养
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购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目录好TCHu124),培养条件:37℃、体积
分数为5%二氧化碳条件下,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
6、测定对MG63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和凋亡作用
MG63传代培养,去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2.5g/L胰酶溶液销户离心后,制备成单细胞悬
液,以1×104/孔细胞数接种于24孔板中,共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号感染组(与载体化学
偶联的重组腺病毒,1×1010 pfu/mL)和2号感染组(与载体化学偶联的经过叶酸修饰的重组
腺病毒,1×1010 pfu/mL),每组平行设置8个复孔,24h细胞铁壁后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分
别继续培养、2、3、4、5、6、7天后收集细胞,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
况。
其中,图7中每一组柱形图从左至右依次为阴性对照组,1号感染组和2号感染组。
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号感染组组MG63正常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从
(85.71±0.19)%下降至(70.17±0.58)%(t=44.15,P<0.05),总凋亡细胞比例则从(11.01
±0.22)%上升至(27.28±0.50)%(t=51.82,P<0.05),其中晚期凋亡细胞数量增加最为突
出。2号感染组与1号感染组比较,总细胞凋亡比例有所减少,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自
(11.01±0.22)%上升至(24.28±0.50)%(t=30.06,P<0.01)。
细胞生长抑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从第3天开始,1号感染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下
降,第7天达到峰值,细胞增殖率自(395.14±2.24)%下降至(256.50±3.23)%(t=39.50,P
<0.01),细胞生长抑制率达(35.09±1.05)%。2号感染组细胞增殖率较1号感染组有所恢
复,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增殖率自(395.14±2.24)%下降至(310.0±2.83)%(t=25.86,P
<0.01),细胞生长抑制率达(21.50±1.7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