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PHYN2及其基因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PHYN2及其基因和应用.pdf(2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40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 CN 103114081 A *CN103114081A* (21)申请号 201210441235.5 (22)申请日 2009.12.15 CGMCC No. 3495 2009.12.03 200910242376.2 2009.12.15 C12N 9/16(2006.01) C12N 15/55(2006.01) C12N 1/21(2006.01) C12P 7/18(2006.01) C12R 1/19(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地址 100086 北京市。
2、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 (72)发明人 姚斌 黄火清 杨培龙 罗会颖 石鹏君 袁铁铮 王亚茹 柏映国 孟昆 史秀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318 代理人 高宇 (54) 发明名称 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PHYN2 及其基因和应 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 具体地, 本发明涉 及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及其基因、 包含该基因 的重组载体和应用。根据本发明的藻类来源的植 酸酶, 其中, 所述藻类蓝藻, 优选所述蓝藻为点状 念珠藻、 无类囊体蓝藻、 或念珠藻。本发明首次对 藻类来源的植酸酶基因进行了表达及酶学性质的 研究, 并证明了来源于藻类。
3、的植酸酶基因都能够 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表达得到的重 组蛋白都能对植酸具有较好的水解作用, 说明本 发明获得的藻类来源的植酸酶基因都是具有植酸 水解功能的基因。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83)生物保藏信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序列表 10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序列表10页 附图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4081 A CN 103114081 A *CN103114081A* 1/1 页 2 1. 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PHYN2, 所述植酸酶。
4、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3。 2. 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基因 phyN2, 其特征在于, 编码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酸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酸酶基因phyN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酸酶基因的核苷酸序 列如 SEQ ID NO.6 所示。 4. 一种含藻类来源植酸酶的重组菌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3, 其保藏编号为 CGMCC No.3495。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植酸酶 PHYN2 用于水解植酸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14081 A 2 1/8 页 3 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PHYN2 及其基因和应用。
5、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 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PHYN2 及 其基因、 包含该基因的重组载体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植酸酶是一类能水解植酸的酶类。它能将植酸磷降解为肌醇和磷酸。单胃畜禽和 淡水鱼类饲料中都需要使用植酸酶, 但它们对植酸酶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对单胃畜禽而 言, 植酸酶的主要作用场所是单胃动物酸性的胃中, 因而要求植酸酶在酸性条件下要有较 高的酶活性, 即酶反应的最适 pH 值为酸性的植酸酶。对于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鲤科鱼 类, 因为它们无胃, 只有 pH 值呈中性 (pH6.5 8.0) 的肠道, 因而在鱼类饲料中必需使用在 中性 。
6、pH 值条件下有高活性的植酸酶。目前商品化生产的用于单胃畜禽的植酸酶在中性 pH 值环境下基本没有酶活性, 因而不能用于鲤科鱼类饲料。 0003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 如枯草芽孢杆菌、 假单孢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酵母及曲霉等。 藻类生物数量庞大, 且其生物特性呈现多样化, 利用藻类可以生产许多稀有 的天然活性物质, 如色素、 抗生素、 抗病毒和真菌类药物、 抗癌药物, 以及微藻脂肪酸、 多糖、 维生素和甾醇等, 因此利用藻类获得新型植酸酶也将是其开发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据了 解,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来源于藻类的植酸酶基因的表达及性质研究的报道。 0004 从整个植酸磷的循环。
7、模式来看, 植酸磷可从陆地环境转移进入水体环境中, 特别 是在养殖业密集的区域, 由于大量植物性日粮中的植酸, 在单胃动物消化道中没有被水解, 而随着粪便被排泄到体外, 这些高植酸含量的粪便直接进入农田, 但大部分植物并不能直 接利用植酸, 这些植酸会随着雨水流入附近的水域, 而水域中的藻类可以利用植酸磷作为 磷源, 迅速生长造成赤潮和水体富营养化。 所以, 我们推测养殖业密集的区域的水体环境发 生赤潮和富营养化, 与藻类能直接利用植酸有一定的关系。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0006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藻类来源的植酸酶的基因。 0007 本发明的再。
8、一目的是提供包括上述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载体。 0008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菌株。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含藻类来源植酸酶的重组菌株,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ID NO.1, 其保藏编号为 CGMCC No.3496。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含藻类来源植酸酶的重组菌株,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ID NO.2, 其保藏编号为 CGMCC No.3494。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含藻类来源植酸酶的重组菌株,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ID NO.3, 其保藏编号为 CGMCC No.3495。 0012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制备上述植酸酶的方法。 说。
9、 明 书 CN 103114081 A 3 2/8 页 4 0013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植酸酶的用途。 0014 根据本发明的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为中性、 其结构域为 - 折叠桶状。 0015 根据本发明的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其中, 所述藻类蓝藻, 优选所述蓝藻为点状念珠 藻、 无类囊体蓝藻、 或念珠藻。 0016 根据本发明的藻类来源的植酸酶, 其中,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1、 SEQ ID NO.2、 或 SEQ ID NO.3 所示。 0017 本发明提供了编码上述藻类来源的植酸酶的基因, 其中, 所述植酸酶基因的核苷 酸序列如 SEQ ID NO.4、。
10、 SEQ ID NO.5、 或 SEQ ID NO.6 所示。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载体。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菌株。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上述植酸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21 1) 构建上述包含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载体 ; 0022 2) 转化宿主菌, 并表达 ; 0023 3) 分离纯化得到所述植酸酶。 0024 根据本发明的藻类来源的植酸酶可以用于鱼类饲料。 0025 本发明首次对藻类来源的植酸酶基因进行了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并证明了来 源于藻类 (如点状念珠藻 N.punctiforme 和无类囊体蓝藻 G.viola。
11、ceus) 的植酸酶基因都能 够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表达得到的重组蛋白都能对植酸具有较好的水解作 用, 说明本发明获得的藻类来源的植酸酶基因都是具有植酸水解功能的基因。酶学性质的 分析, 表明该植酸酶结构域具有典型的 BPP(beta- 折叠桶状植酸酶) 植酸酶的特性, 在中性 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Ca2+对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最适反应Ca2+浓 度为 1.5mM, 最适反应 pH 为 6.0, 最适反应温度为 45 C。从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推测出藻 类来源的植酸酶为中性植酸酶, 可以用于水产动物的饲养。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植酸酶结构域 PhyN1。
12、-pd (图 1-a) 、 植酸酶 PhyN1 (图 1-b) 、 PhyG (图 1-c) 、 PhyN2 (图 1-d)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的 SDS-PAGE 分析, 其中, M: 低分子量蛋白质 Marker ; 1:PhyN1-pd ; 2:PhyN1 ; 2 : PhyG ; 3:PhyN2。 0027 图 2 重组植酸酶的最适 Ca2+浓度, 图 2a : PhyN1-pd ; 图 2b : PhyN1 ; 图 2c : PhyG ; 图 2d : PhyN2。 0028 图 3 重组植酸酶的最适 pH, 图 3a : PhyN1-pd ; 图 3b : PhyN1 ; 图 。
13、3c : PhyG ; 图 3d : PhyN2。 0029 图 4 重组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图 4a : PhyN1-pd ; 图 4b : PhyN1 ; 图 4c : PhyG ; 图 4d : PhyN2。 0030 图 5 重组植酸酶的热稳定性, 图 5a : PhyN1-pd ; 图 5b : PhyN1 ; 图 5c : PhyG ; 图 5d : PhyN2。 0031 根 据 本 发 明 的 含 藻 类 来 源 植 酸 酶 的 重 组 菌 株 :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phyN1 (Escherichiacoli phyN1) ,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
14、NO.1, 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3496, 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 说 明 书 CN 103114081 A 4 3/8 页 5 院 3 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00101) , 保藏日期 2009 年 12 月 3 日。 0032 根 据 本 发 明 的 含 藻 类 来 源 植 酸 酶 的 重 组 菌 株 :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phyG (Escherichiacoli phyG) ,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2, 其保藏编号为 CGMCC No.3494。 0033 根 据 本 发 明 的。
15、 含 藻 类 来 源 植 酸 酶 的 重 组 菌 株 :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phyN2 (Escherichiacoli phyN2) , 所述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 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3495。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实验条件 : 0035 1、 菌株及载体 : 0036 点状念珠藻 Nostocpunctiforme 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 ATCC29133, 无类囊体蓝藻 Gloeobacter violaceus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ATCC 29082, 及念珠藻Nostoc sp.美国标准 菌种收藏所 ATCC 27893 为公知菌株。大肠杆菌 。
16、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表达载体 pET-22b(+)(购自 Novagen 公司) 。 0037 2、 酶类及其他生化试剂 : 内切酶购自 TaKaRa 公司, 连接酶购自 Invitrogen 公司。 PNPGal、 植酸钠等底物购自 Sigma 公司, 其它都为国产试剂。 0038 3. 培养基 : 大肠杆菌培养基为 LB(1% 蛋白胨、 0.5% 酵母提取物、 1%NaCl,pH7.0)。 0039 本发明中所用到重组遗传学技术均为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在以下实施例中 未作详细介绍的技术, 均按照以下实验手册或文献中的相关章节或部分来进行, 包括 : Sa。
17、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2001) ; Kriegler,Gene Transfer and Expression:A Laboratory Manual(1990) ; 和 Current Protocols inMolecular Biology (Ausubel 等人编 ,1994)。 0040 实施例 1 点状念珠藻 Nostoc punctiforme ATCC 29133 的培养及其基因组 DNA 的 提取 0041 用 250mL 三角瓶装 100mL BG11 培养基 (100mL 中含有 NaNO。
18、3150mg,KH2PO44mg,MgSO47H2O 7.5mg,CaCl23.6mg, 柠檬酸 0.6mg, 柠檬酸铁铵 0.6mg, EDTA0.1mg,Na2CO32mg,H3BO3286ng,MnCl24H2O 181ng,ZnSO47H2O 22.2ng,CuSO45H2O 7.4ng,MoO3 1.5ng) , 接种 0.1g 湿藻泥, 4000lux 连续光照, 温度为 24, 反复式摇床培养 20 天, 纱布过滤, 并用滤纸吸干多余水分用作 DNA 提取的材料。 0042 培养获得藻泥重悬于 1ml 0.25mol/l 的 EDTA 缓冲液中 (pH8.0) ,37温育 30m。
19、in, 加入 0.1ml 10% 的 N- 十二烷基肌氨酸钠 (sarkosyl) 溶液, 继续温育 15min, 离心收集细胞 沉淀, 重悬于0.4ml重蒸水中, 加入0.1ml溶菌酶 (10mg/ml) , 37温育2小时, 再加入0.1ml 10%SDS 溶液并轻轻晃动至样品澄清, 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抽提, 再用苯酚 / 氯仿混合液抽提, 最后用氯仿抽提 2 次。加入 2 倍体积的预冷乙醇沉淀 DNA, 离心后溶于 TE 缓冲液, 用于基 因的克隆。 0043 实施例 2 点状念珠藻 Nostoc punctiforme ATCC 29133 植酸酶编码基因的克隆 0044 使 用 Pfa。
20、m 蛋 白 质 家 族 网 站 (http:/www.sanger.ac.uk/Software/Pfam/) 的 - 折叠桶植酸酶家族的所有植酸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可以发现在 BPP 植酸酶中存 说 明 书 CN 103114081 A 5 4/8 页 6 在 两 个 相 对 比 较 保 守 的 区 域 : D-A-A/T/E-D-D-P-A-I/L/V-W 和 N-N-V/I-D-I/ L/V-R-Y/D/Q。在 BBP 植酸酶中, 前一个保守区域是钙离子的结合位点, 后一个保守 区域在 BBP 植酸酶序列是催化活性中心, 这两个区域在 BPP 植酸酶中非常保守。利用 CODEHAPpr。
21、imer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这两个保守区域设计一组简并引物。 在保证特异性扩 增植酸酶基因的前提下, 为了使引物能够与潜在的更多植酸酶基因配对结合, 将设计的简 并引物利用 Harvard Medical School 的 MS-BLAST(http:/genetics.bwh.harvard.edu/ msblast/) 进行 BLAST 比对分析, 然后根据比对结果优化引物序列使之能与更多的植酸酶 基因配对结合。 最终设计确定了BPP植酸酶的简并引物BPP-F,5-GACGCCGAYGAYCCNGCNIT NTGG-3和 BPP-R,5 -CAGGSCGCANRTCIACRTTRTT-3。
22、。(Y 代表 C 或 T ; R 代表 A 或 G ; S 代 表 C 或 G ; N 代表 A, C, G 或 T ; I 代表 A, C, G 或 T)。 0045 以念珠藻基因组 DNA 为模板, 利用降落 PCR 的方法来扩增目标植酸酶基因片段对 引物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反应体系包括 : 0046 0047 PCR 扩增程序 : 94变性 4min 后冷却至 4 ; 然后 94变性 30sec, 55退火 30sec, 72延伸 30sec, 10 个循环, 每循环降落 0.5 C ; 继续 94变性 30sec, 50退火 30sec, 72延伸 30sec, 27 个循环 ; 最后 。
23、72保温 10min。得到植酸酶保守性片段, 长度为 240bp, 将该片段回收后测序。 0048 根 据 获 得 的 已 知 序 列,采 用 TAIL-PCR 方 法 分 别 设 计 上 下 游 特 异 性引物 (T-5-1:CGCCACAAATGCTGCTGATA ; T-5-2:AATGCTGGATTGCGGGTTTA ; T-5-3:CAAACAGTTAATCCTGGTGGT ; T-3-1 : CAGCAGCATTTGTGGCGTTA ; T-3-2 : CAGCAGCATTTGTGGCGTTA ; T-3-3 : ACCAGACAGGTCATAAACCC) , 扩增得到基因的全部序。
24、列。最后 经过正确的拼接, 最终得到全长植酸酶基因 phyN1。该基因序列如 SEQ ID NO.4 所示。该基 因编码的植酸酶由 1417 个氨基酸组成 (SEQ ID NO.1) , 是一个高分子量蛋白。进一步对其 蛋白结构域进行分析, 初步可以确定在该完整序列中存在 4 个明显的结构域, 它们分别是 磷酸酶结构域, 植酸酶结构域, 碱性磷酸酶结构域, 和钙离子结合域。 0049 实施例 3 无类囊体蓝藻 Gloeobacter violaceus 和念珠藻 Nostoc sp. 植酸酶编 码基因的克隆 0050 选 用 无 类 囊 体 蓝 藻 Gloeobacter violaceus 。
25、ATCC 29082 和 念 珠 藻 Nostoc sp.ATCC27893, 其培养方法和基因克隆方法分别如前实施例所述。结果从无类囊体蓝藻 Gloeobacter violaceus ATCC 29082 中克隆得到基因 phyG (SEQ ID NO 5) , 其编码 BPP 植 酸酶含有 374 个氨基酸 (SEQ ID NO 2) 。 0051 从念珠藻 Nostoc sp.ATCC 27893 中分离得到基因 phyN2(SEQ ID NO.6) , 其编码 说 明 书 CN 103114081 A 6 5/8 页 7 BPP 植酸酶含有 1821 个氨基酸 (SEQ ID NO.。
26、3) 。 0052 实施例 4 含有藻类来源 BPP 植酸酶编码基因异源表达载体的构建 0053 1. 全长植酸酶基因中植酸酶结构域 phyN1-pd 表达载体的构建 0054 由于获得的全长 phyN1 序列中包含 4 个不同的结构域, 我们设计分别进行全长基 因和植酸酶结构域的表达。首先根据 N.punctiforme 完整植酸酶基因 phyN1 中的单独的植 酸酶结构域序列, 设计扩增的表达引物, N73-Ph-F, 5 -CTTGCCATGGATGACTTGGTTCCAACTGCT GCACC-3和N73-Ph-R, 5-CAGGCGGCCGCTTATGTCAGGTTAACAGGATT。
27、GCGG-3, 并在引物末端 分别引入酶切位点 Nco I 和 Not I, 以 N.punctiforme 的基因组 DNA 为模版进行 PCR 扩增。 PCR反应参数为 : 95C 5min ; 94C 30sec, 58C 30sec, 72C 2min, 32个循环 ; 72C 10min。扩增获得片段用 Nco I 和 Not I 酶切后, 连接到载体 pET-22b-lic 中, 获得含有该 植酸酶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pET-PhyN1-pd。 0055 2. 全长植酸酶基因 phyN 表达载体的构建 0056 根据 N.punctiforme 完整植酸酶基因 phyN1 的序列,。
28、 对该基因采用了分段克隆的 办法来构建表达载体。具体步骤如下 : (1) 将 PhyN 基因分成 A, B, C 三片段, 分别进行 PCR 扩增。所用引物分别如下表 1 所示。 0057 表 1 0058 0059 PCR 反应参数为 : 95 C 5min ; 94 C 30sec, 58 C 30sec, 72 C 2min, 32 个循 环 ; 72 C 10min。扩增获得的 A, B, C 三片段分别与 pUC19 载体连接, 阳性克隆通过测序正 确后用于下一步的拼接。 先将测序正确的B段从pUC19-B载体中用BamHI和Pst I切下来, 再通过 BamH I 和 Pst I 。
29、连接到测序正确的 pUC19-A 上, 构建好 pUC19-AB 载体。再将 C 片 段通过 Pst I 和 Not I 酶切下来与构建好 pUC19-AB 载体通过 Pst I 和 Not I 连接, 最终构 建成为 pUC19-ABC 载体。该载体上含有测序正确的完整的 PhyN 基因。最后通过 Nco I 和 说 明 书 CN 103114081 A 7 6/8 页 8 Not I 与 pET30a(+) 连接获得完整的表达载体 pET-PhyN1。 0060 3. 植酸酶基因 PhyG 表达载体的构建 0061 根据已克隆的 Gviolaceus 植酸酶基因的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序列设计表。
30、达引 物 : Glv-mF, 5 -GACGGATCCACTGCTCCGGTGGCAACCGTCC-3(含有 BamH I 位点) 和 Glv-mR, 5-GACGCGGCCGCTTAGAGCCCGTAGCCGGTGCGCGGATTCC-3 (含有Not I位点) , 以G.violaceus 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 进行 PCR 扩增。PCR 反应参数为 : 95 C 5min ; 94 C 30sec, 58 C 30sec, 72 C 2min, 32 个循环 ; 72 C 10min。扩增获得片段酶切后, 连接到载体 pET-22b-lic 中, 获得含有该植酸酶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31、 pET-PhyG。 0062 4. 植酸酶基因 PhyN2 表达载体的构建 0063 构建方法同上, 获得含有该植酸酶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pET-PhyN2。 0064 实施例 5 藻类来源 BPP 植酸酶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0065 实施例 4 中所述四种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E.coli BL21(DE3), 分别获得重组菌 株 pET-PhyN1-pd/DE3, pET-PhyN1/DE3, pET-PhyN2/DE3 和 pET-PhyG/DE3。 0066 取含有重组质粒的 BL21(DE3)菌株和含有 pET-22b(+)空质粒的 BL21(DE3) 菌株 (作对照)。
32、 , 分别接种于 3mL LB(加有 100g/mL 的氨苄青霉素和 1mM CaCl2) 培养液 中, 37快速振荡培养过夜 ; 按照 1/100 体积接种过夜培养液于含有 100g/mL 氨苄青霉 素的 20mLLB(1mM CaCl2) 培养液中 (100mL 三角瓶) , 快速振荡培养约 2h(OD600达到 0.6) , 加入 1/1000 体积 1mol/L 的诱导剂 IPTG, 同时加入过滤灭菌的 Ca2+, 使 Ca2+的终浓度达到 2mM, 25振荡培养 10-24h, 使其表达目的蛋白。取 1mL 诱导液 10,000rpm 离心 5min, 收集 上清和沉淀。上清液直接检。
33、测 BPP 植酸酶的活性。沉淀菌体用蒸馏水洗两次, 再用 1mL pH 7.0Tris-HCl 缓冲液洗一次, 用 600L pH7.0Tris-HCl 缓冲液洗悬浮, 用约 100Hz 的频率 超声波击打细胞, 每次 6sec, 每次击打后的间隔时间 15sec, 直至菌液变为澄清。13,000rpm 离心 5min, 去除细胞碎片, 检测胞内 BPP 植酸酶的活性。同时各种提取液取出 20L 加入 5 电泳上样缓冲液, 沸水煮 5min, 与同样处置的含有空质粒 pET-22b(+)-lic 的菌体 BL21 进行 SDS-PAGE 电泳检测。 0067 经过诱导表达后, 各重组菌株表达情。
34、况如下表 2 所示。 0068 表 2 0069 所含载体胞外酶活性 (U/mL)胞内酶活性 (U/mL) pET-PhyN1-pd1.160.43 pET-PhyN1/0.84 pET-TfxA-PhyG0.390.21 pET-PhyN2/0.72 0070 SDS-PAGE结果也表明, 三个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 如图1所示, 分别为三 个菌株诱导表达的电泳结果。以上结果证明藻类来源的三种基因均具有植酸酶活性。 0071 实施例 6 重组植酸酶的纯化 说 明 书 CN 103114081 A 8 7/8 页 9 0072 1. 植酸酶结构域 PhyN1-pd 的纯化 0073 将菌。
35、液于 4 C、 12,000rpm 离心 10min, 留上清 ( 粗酶液 ) ; 过膜包 ( 截流大小 3kD) : 将1L粗酶液浓缩到50mL左右 ; 疏水柱层析 : 将浓缩后的酶液过Phenyl SepharoseHP column(1mL) 疏水层析柱。平衡缓冲液为含有 20%(w/v) 的硫酸铵的 50mM, pH 7.0Tris-HCl 缓冲液。利用降落梯度的硫酸铵浓度 (20-0%) 的洗脱柱子。收集洗脱峰, 得到电泳纯的目 标蛋白, 再利用 Nanosep Centrifugal 10K Device 超滤管浓缩收集洗脱峰。然后对收集管 中的溶液测酶活及蛋白电泳分析。如图 1 。
36、所示, 显示纯化后的植酸酶蛋白仅有一条单一的 条带, 表明得到了电泳纯植酸酶, 得率为 7.5%。 0074 2. 植酸酶 PhyN1、 PhyN2 和 PhyG 的纯化 0075 将三种植酸酶的重组菌液诱导培养液于 4、 12,000rpm 离心 10min, 获得上清 (粗 酶液) ; 根据 NEB 的装柱说明书将 1mL 的 NTA 柱质加到空柱子中, 并准备如下 pH 7.6 缓冲 液 : 0076 1)NTA-0, 20mmol/L Tris-HCl ; 0.5mol/L NaCl ; 10%(w/v) 甘油 ; 0077 2)NTA-20, 20mmol/L Tris-HCl ; 。
37、20mmol/L 咪唑 ; 0.5mol/L NaCl ; 10%(w/v) 甘油 ; 0078 3)NTA-40, 20mmol/L Tris-HCl ; 40mmol/L 咪唑 ; 0.5mol/L NaCl ; 10%(w/v) 甘油 ; 0079 4)NTA-60, 20mmol/L Tris-HCl ; 60mmol/L 咪唑 ; 0.5mol/L NaCl ; 10%(w/v) 甘油 ; 0080 5)NTA-80, 20mmol/L Tris-HCl ; 80mmol/L 咪唑 ; 0.5mol/L NaCl ; 10%(w/v) 甘油 ; 0081 6)NTA-100, 20m。
38、mol/L Tris-HCl ; 100mmol/L 咪 唑 ; 0.5mol/L NaCl ; 10%(w/v) 甘 油 ; 0082 7)NTA-200, 20mmol/L Tris-HCl ; 200mmol/L 咪 唑 ; 0.5mol/L NaCl ; 10%(w/v) 甘 油。 0083 具体纯化步骤是 : 0084 1) 将粗酶液溶于用 NTA-0 溶液中用于镍柱纯化 ; 0085 2) 菌体部分经过离心后加入 NTA-0 溶液重悬, 12,000rpm 离心 10min 去上清, 然后 用 5mL NTA-0 重悬细胞 ( 约 200mL 培养物所得到的细胞 )。超声破碎条件为。
39、冰浴中破碎, 破 碎 3sec 停止 4sec 每组 80 次。13,000rpm 离心 15min。仔细吸取上清液作为上柱样品 ; 0086 3) 柱子用 10-20mL 水平衡, 每次加 5mL 待流净后再加 ; 0087 4) 再用 15-20mLNTA-0 平衡, 加样品 5mL 并开始收集穿透峰 ; 0088 5)20-25mL NTA-0 洗脱去杂蛋白, 然后依次加入 NTA-20、 NTA-40、 NTA-60、 NTA-80、 NTA-100、 NTA-200、 NTA-300 每种缓冲液 5mL 洗脱并收集洗脱液 ; 0089 然后对收集管中的溶液测酶活及蛋白电泳分析。如图 。
40、1 所示, 显示得到了电泳纯 植酸酶。 0090 实施例 7 重组植酸酶 PhyN-pd 酶学性质的分析 0091 植酸酶的活性分析方法 0092 酶活测定方法为 : 将酶液用含有 0.05%BSA 和 0.05%Triton X-100 的 0.1mol/L 的 pH7.0 Tris-HCl 并且加入 1mM CaCl2的缓冲液稀释, 取 50L 稀释酶液加底物 1.5mmol/L 植酸钠 950L(用 0.1mol/L 的 pH7.0 Tris-HCl 缓冲液配制, 并且加入 1mMCaCl2) , 37反 应 15min, 加 1mL10%TCA 终止反应, 加 2mL 显色液 (10g。
41、 四水合钼酸铵 +32mL 硫酸 +73.2g 硫 酸亚铁, 加水定容至 1L) 。对照则加酶液后先加 TCA 混匀, 再加底物。显色后 700nm 下测其 说 明 书 CN 103114081 A 9 8/8 页 10 OD 值, 计算酶活。 0093 一个酶活性单位 (U) 定义为 : 在一定条件下 , 每分钟释放出 1nmol 无机磷所需酶 量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0094 1. 最适 Ca2+浓度测定 0095 在 1.5mmol/L pH 7.5 的植酸钠底物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CaCl2, 在 37 C 中测定酶 活性, 研究Ca2+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添加Ca2+的情况。
42、下基本测不到活性, 在 Ca2+浓度为 1.5mM 时能够检测到最大的活性, 且随着 Ca2+浓度增加, 酶活性有所降低, 结果 如图 2a 所示, 进一步说明 - 折叠桶植酸酶的活性是依赖一定浓度 Ca2+的存在。 0096 2. 最适反应 pH 值的测定 0097 最适 pH 的测定为底物植酸钠用一系列不同 pH 值的缓冲液 (pH2.0-3.5, HCl-Gly 缓冲液 ;pH4.0-5.8, HAc-NaAc 缓冲液 ;pH6.0-6.5, 咪唑 -HCl;pH7.0-9.0, Tris-HCl 缓冲 液)配制,37下在这些不同的缓冲体系中进行酶促反应, 测定酶活性。 结果如图3a所示。
43、, 表明 , 该酶的最适 pH 为 6.0, 在 pH 5.5-8.0 范围内, 酶活性维持在 60% 以上, pH 在 5.0 以 下及 9.5 以上, 基本检测不到植酸酶活性, 说明该酶在中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植酸酶活性。 0098 3. 最适反应温度及热稳定性 0099 在最适 pH 及最适 Ca2+浓度下, 在不同温度 (30 C85 C) 条件下进行酶促反 应以确定最适温度 ; 热稳定性测定为在 65 C 及含有 5mM Ca2+浓度下将酶液分别处理 5、 10、 20、 30min 后迅速置于冰上, 在 37 C 及最适 pH 和 Ca2+浓度条件下进行酶活性测定 ; 每 次测定重复。
44、 3 次 , 取平均值。反应最适温度测定结果表明, 重组植酸酶 PhyN1-pd 最适温度 为 45 C, 当温度超过 65 C 时, 基本检测不到植酸酶活性 ( 结果如图 4a)。热稳定性实验 结果表明在处理酶液时加入 Ca2+可以明显提高酶的稳定性, 在酶液中添加终浓度为 5mM 的 Ca2+时, 65 C 保温 15min, 仍有 60% 的相对活性。而不添加 Ca2+时, 65 C 保温 2min 酶的 活性全部损失 ( 如图 5a)。 0100 实施例 8 植酸酶 PhyN1、 PhyG 和 PhyN2 的酶学性质的分析 0101 利用实施例 7 提供的方法, 及操作流程。分别对 P。
45、hyN1、 PhyN2 和 PhyG 的酶学性质 进行分析, 其最适合钙离子浓度如图2b-d所示 ; 其最适合反应pH如图3b-d所示 ; 其最适合 反应温度如图 4b-d 所示 ; 其 65 C 时的热稳定性如图 5b-d 所示。 说 明 书 CN 103114081 A 10 1/10 页 11 0001 0002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1 2/10 页 12 0003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2 3/10 页 13 0004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3 4/10 页 14 0005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
46、4 5/10 页 15 0006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5 6/10 页 16 0007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6 7/10 页 17 0008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7 8/10 页 18 0009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8 9/10 页 19 0010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19 10/10 页 20 序 列 表 CN 103114081 A 20 1/9 页 21 图 1-a 图 1-b 图 1-c 图 1-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1 2/9 页 2。
47、2 图 2-a 图 2-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2 3/9 页 23 图 2-c 图 2-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3 4/9 页 24 图 3-a 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4 5/9 页 25 图 3-c 图 3-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5 6/9 页 26 图 4-a 图 4-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6 7/9 页 27 图 4-c 图 4-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7 8/9 页 28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8 9/9 页 29 图 5-c 图 5-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4081 A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