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08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30817 A *CN103130817A* (21)申请号 201310098467.X (22)申请日 2013.03.26 C07D 493/22(2006.01) (71)申请人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七路 (72)发明人 阮朝滨 李明杰 商士云 张继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23 代理人 王明霞 (54) 发明名称 一种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银杏。
2、内酯 B 化合物, 所 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从银杏叶中提取获得, 所述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银杏内酯 B 的含量大于 99%, 所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含有银杏内酯 A, 所述 银杏内酯 A 的含量低于 0.4%。本发明还涉及该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 : 在搅拌条件 下加入硅藻土、 银杏叶提取物, 于 78-85加热回 流 0.5-1.5h, 过滤, 浓缩 ; 再加入蒸馏水除杂, 分 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用水 饱和乙酸乙酯洗脱, 收集洗脱液 ; 洗脱液减压浓 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加水 至使含醇量为 60 70%, 静置, 。
3、使析出粗结晶, 过 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和乙酸乙 酯重结晶, 得成品银杏内酯 B 化合物。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0817 A CN 103130817 A *CN103130817A* 1/1 页 2 1.一种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杏内酯B化合物从银杏叶中提取获 得, 所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银杏内酯 B 的含量大于 99%, 所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含有银 杏内酯 A, 所述银杏内。
4、酯 A 的含量低于 0.4%, 所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杏内酯B的含量大于 99.6%, 所述银杏内酯 A 的含量低于 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杏内酯B化合物中不 含白果内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杏内酯B化合物中总 银杏酸的含量小于 0.12pp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杏内酯B化 合物的甲醇溶液在 20时的比旋度为 -57 -61。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
5、所述的银杏内酯B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制备方法包括 : (1) 在搅拌条件下向乙酸乙酯中先加入硅藻土,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于 78-85加热 回流0.5-1.5小时, 过滤, 浓缩 ; 加入硅藻土的量为银杏叶提取物重量的0.8-1.2倍, 乙酸乙 酯与银杏叶提取物的液固比为 15-20ml/g ; (2) 再加入蒸馏水除杂, 分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用水饱和乙酸 乙酯洗脱, 收集洗脱液 ; (3)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加水至使含醇量为 60 70%, 静置, 使析出粗结晶, 过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4) 粗。
6、结晶依次用乙醇和乙酸乙酯重结晶, 得成品银杏内酯 B 化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 加入硅藻土的量为 银杏叶提取物重量的 0.9-1.1 倍 ; 乙酸乙酯与银杏叶提取物的液固比为 16-18ml/g。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 滤液浓缩至液固比 为 3-5ml/g。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中, 酸性氧化铝柱的径 高比为 1 : 4 1 : 10, 氧化铝为 200 300 目,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 1 : 7 10, 洗脱 。
7、速度为 1/4 1/2BV/h ; 优选的, 所述酸性氧化铝柱的径高比为 1 : 4 1 : 7, 上样量与氧化 铝的重量比为 1 : 8。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 重结晶 3 次以上、 乙酸乙酯重结晶 1 次以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0817 A 2 1/7 页 3 一种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银杏内酯 B, 英文名 Ginkgolide B ; 分子式 : C20H2。
8、4O10; 分子量 : 424.40。 0003 银杏内酯B是一种活性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拮抗剂, 能竞争性地与PAF受体 结合, 抑制 PAF 的作用 ; 因此, 凡涉及与 PAF 相关的病症, 如 : 血栓形成、 脑组织损伤、 器官移 植排斥、 急性炎症、 心脏过敏、 细胞内毒素及 IgG 导致的休克等, 银杏内酯 B 均有一定疗效。 0004 但迄今为止, 国内外均未有银杏内酯B单一成分为原料的制剂上市。 根据我国 药 品注册管理办法 中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该药品属于化学药品中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 品” 下的 “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 属。
9、于化学药品 1.2 类。 0005 CN101182325A 涉及一种静脉给药银杏内酯 B 及提取方法, 其中银杏内酯 B 含量 97%, 银杏酸 2PPM, 白果内酯未检出 , 可以直接作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原料药 ; 提 取采用叶干重 8 25 倍量、 浓度为 5%-30% 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若干次 , 过滤分离 ; 将滤 液浓缩至原体积的 0.05 0.2 倍量 , 加入吸附剂在搅拌状态下充分吸附 , 过滤 , 滤饼用 3 10 倍量乙醇回流提取若干次 , 合并提取液 , 浓缩至原体积的 0.01 0.2 倍量 , 静 置析晶 , 过滤得银杏内酯 ; 银杏内酯用 10 50 倍量的甲醇进。
10、行重结晶若干次 , 析晶温 度 -10 -25 , 过滤结晶、 干燥 , 得银杏内酯 B。 0006 CN101412725A 公开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 B 的方法 , 其步骤如下 :1) 取银杏叶 , 用由高到低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 , 合并提取液 , 回收乙醇 , 得到浓缩后的 提取液 ;2) 向浓缩后的提取液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 , 回收有机相后浓缩至浸膏 ;3) 将步骤 2) 所得浸膏稀释后上选择性极性无孔吸附树脂柱 , 用乙醇洗脱 , 所得洗脱液回收乙醇后 , 再用乙醇结晶得到银杏内酯类化合物;4)将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结晶上硅胶柱,用正己烷和 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洗脱 , 收集洗。
11、脱液 , 得到富集银杏内酯 B 的洗脱液 ;5) 回收步骤 4) 中 收集的洗脱液中的溶剂 , 再用乙醇结晶 , 得到银杏内酯 B 单体。 0007 CN1680392A 涉及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 (HSCCC) 从银杏叶中分离一种高纯度银杏 内酯的制备方法。用三个溶剂体系 , 分别经过两次 HSCCC 分离后 , 可得到银杏内酯 A、 银杏 内酯 B、 银杏内酯 C、 银杏内酯 J 和白果内酯 , 纯度均达到 99% 以上。 0008 目前, 药用的银杏内酯B主要从银杏叶中提取, 但由于银杏内酯B在银杏叶中的含 量极低, 且银杏内酯 B 与银杏内酯 A 以及银杏酸、 白果内酯共同存在, 银杏内。
12、酯 B 与银杏内 酯 A 的结构又极为相似, 极性差异很小, 从银杏叶中提取高纯度的银杏内酯 B 单体较为困 难, 特别是将银杏内酯 B 与银杏内酯 A 的分离较为困难。上述专利以及现有技术中提取的 银杏内酯B的纯度不够高, 且银杏内酯B溶解性差, 因此只能作为口服用药原料而不能作为 注射剂的原料药, 而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不能充分发挥银杏内酯 B 的药效, 采用注 射剂可极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且临床适用人群缺血性脑病病人, 包括急性缺血性中 说 明 书 CN 103130817 A 3 2/7 页 4 风脑梗塞的病人治疗时间窗窄, 且需快速起效, 一般口服制剂相对于注射剂起效慢, 。
13、而制成 注射剂后给药起效迅速, 另外, 缺血性脑病病人可能会存在口服药物吞咽困难, 制成注射剂 则不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但注射剂对银杏内酯 B 的纯度要求非常高, 因此, 提供一种高纯 度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9 有鉴于此, 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高纯度的银杏内酯 B 化合 物, 该化合物中仅含有微量的银杏内酯 A。 0011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12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13 一种银杏内酯B化合物, 所述银杏内酯B化合物。
14、从银杏叶中提取获得, 所述银杏内 酯 B 化合物中银杏内酯 B 的含量大于 99%, 所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含有银杏内酯 A, 所述 银杏内酯 A 的含量低于 0.4%, 所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0014 0015 银杏内酯A与银杏内酯B的结构极为相似, 二者极性差异很小, 从银杏叶中提取的 银杏内酯 B 单体中银杏内酯 A 的含量较高, 要获得高纯度的银杏内酯 B 较为困难。本发明 提供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是从天然药物银杏叶中提取、 分离、 精制而成的单体成分, 有效地 将银杏内酯 A 从银杏内酯 B 中分离了出来, 银杏内酯 B 的含量大于 99%, 银杏内酯 A 。
15、的含量 低于 0.4%,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 银杏内酯 A 的含量极低, 可作为注射制剂的原 料药, 极大地提高了银杏内酯 B 的生物利用度, 且本品的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本品质量可控、 稳定, 为本品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基础, 大 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0016 优选的, 所述银杏内酯 B 的含量大于 99.6%, 所述银杏内酯 A 的含量低于 0.3%。 0017 优选的, 所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不含白果内酯。 0018 优选的, 所述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总银杏酸的含量小于 0.12ppm。 0019 本发明参考 中国药典 2。
16、010 年版一部银杏叶提取物项下总银杏酸限度测定方法, 对原料测定的结果表明, 本品含总银杏酸的量小于 0.12ppm, 远低于银杏叶提取物总银杏酸 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的限度规定, 本发明提供的银杏内酯 B 是安全而有效的。 0020 银杏内酯B化合物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对银杏内酯B化合物的稳定性也有较大影 响, 本发明提供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的杂质种类少、 含量低, 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 稳定性, 并且本品质量可控,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注射制剂的原料药, 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用 药安全。 0021 本 发 明 中, 所 述 银 杏 内 酯 B 化 合 物 的 甲 醇 溶 液 在 20 时 的。
17、 比 旋 度 说 明 书 CN 103130817 A 4 3/7 页 5 为 -57 -61。 0022 银杏内酯 B 在无水乙醇下的溶解度较甲醇低, 配制成 10mg/ml 的浓度较困难, 而 5mg/ml 的旋光度数值较低, 误差增大, 因而选用甲醇为溶剂, 配制成 10mg/ml 的溶液, 在 20时测定的比旋度为 -57 -61。本发明的银杏内酯 B 的比旋度比 中国药典 中规 定的银杏内酯 B 的比旋度为 -48至 -63的范围窄了很多, 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银杏内酯 B 具有非常高的纯度。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 : 0024 (1)。
18、 在搅拌条件下向乙酸乙酯中先加入硅藻土,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于 78-85 加热回流0.5-1.5小时, 过滤, 浓缩 ; 加入硅藻土的量为银杏叶提取物重量的0.8-1.2倍, 乙 酸乙酯与银杏叶提取物的液固比为 15-20ml/g ; 0025 (2) 再加入蒸馏水除杂, 分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用水饱和 乙酸乙酯洗脱, 收集洗脱液 ; 0026 (3)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加水至使含醇量为 60 70%, 静置, 使析出粗结晶, 过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0027 (4)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和乙酸乙酯重结晶, 得成品银杏内酯 。
19、B 化合物。 0028 本发明采用乙酸乙酯从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银杏内酯 B, 将银杏叶提取物加至乙 酸乙酯中, 会形成大量粘度大的物质, 不利用后续工艺及清场的工艺, 因此加入硅藻土有助 于银杏叶提取物在乙酸乙酯中的分散 ; 当进行大量提取时, 直接将硅藻土与银杏叶提取物 进行混合, 不利于银杏叶提取物的分散与混匀, 因此在提取罐中加入乙酸乙酯后, 在搅拌条 件下先加入硅藻土,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提取物能较快地在乙酸乙酯中分散均匀, 有利于银杏内酯 B 在乙酸乙酯中的溶出, 提高粗品中银杏内酯 B 的含量。 0029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 (1) 中,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为从银杏叶中提。
20、取获得, 提取方 法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0030 步骤 (1) 获得的浓缩液有析出物, 析出物影响柱层析, 因此步骤 (2) 中在进行柱层 析之前先于浓缩液中加水萃取, 可使析出物溶于水, 分去水层, 有利于去除浓缩液中的大量 杂质, 以及在去掉析出物的同时降低浓缩液的粘度, 更有利于后续的柱层析工艺。 0031 从银杏叶中提取制备银杏内酯 B, 制备方法不同, 得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纯度 以及其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巨大,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 对银杏内酯 B 的提取制备 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特别包括对溶剂与色谱柱的选用、 。
21、以及对整个提取路线的设计, 最终得到了一个制备高纯度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且得到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 中杂质的种类少, 含量低, 经 HPLC-ELSD 测定,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单体的纯度达到 99% 以上, 且白果内酯未检出, 可以作为注射制剂的原料药, 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另外, 该 方法简单易操作、 制备周期短, 极大地降低了从银杏叶中制备银杏内酯 B 化合物单体的成 本, 进一步降低了含有该银杏内酯 B 化合物制剂的成本。 0032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 (4) 中,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重结晶 3 次以上、 乙酸乙酯重结晶 1 次以上, 得到的成品中银杏内酯 B。
22、 的含量大于 99.6%, 所述银杏内酯 A 的含量低于 0.3%。 0033 所述步骤 (1) 中, 优选的, 加入硅藻土的量为银杏叶提取物重量的 0.9-1.1 倍 ; 乙 酸乙酯与银杏叶提取物的液固比为16-18ml/g。 硅藻土、 银杏叶与乙酸乙酯的用量在该范围 内, 有利于提高银杏内酯 B 的收率以及提高粗品中银杏内酯 B 的含量。 说 明 书 CN 103130817 A 5 4/7 页 6 0034 所述步骤 (1) 中, 优选的, 滤液浓缩至液固比为 3-5ml/g。 0035 所述步骤 (2) 中, 酸性氧化铝柱的径高比为 1 : 4 1 : 10, 酸性氧化铝为 200 3。
23、00 目,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1 : 710, 洗脱速度为1/41/2BV/h ; 优选的, 所述酸性氧 化铝柱的径高比为 1 : 4 1 : 7,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 1 : 8。 0036 本发明通过加入蒸馏水除杂、 采用酸性氧化铝柱层析等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 获 得银杏内酯 B 成品中, 白果内酯未检出, 总银杏酸的含量小于 0.12ppm。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 0038 本发明提供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纯度非常高, 该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杂质的种 类少、 含量低, 特别是银杏内酯 A 的含量非常低, 可作为注射剂的原料药, 提高了原料药的。
24、 生物利用度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 0039 另外,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高纯度银杏内酯 B 的方法简单易操作, 特别是硅藻土的 采用, 有利于后续的柱层析工艺的进行, 提高了制备的效率, 降低了制备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银杏内酯及白果内酯的色谱测定方法采用 HPLC-ELSD 色谱方法 : 用十八烷基硅烷 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以甲醇/四氢呋喃(2:1) : 水=32 : 68为流动相,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参考条件 : Alltech3300 : 漂移管温度60, 空气流速1.5L/min, 增益为8 ; Agilent380-LC : 雾化温度30, 漂移管温度50, 载气流量。
25、1.5SLM, PMT增益为8)。 积分方法 : 面积外标法。 0041 总银杏酸的含量测定参考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银杏叶提取物项下总银杏酸 限度测定方法 :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甲醇 - 四氢呋喃 - 水 (22 : 10 : 68) 为 流动相 ; 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参考条件 : Alltech3300 : 漂移管温度 60, 空气流速 1.5L/min, 增益为 8 ; Agilent380-LC : 雾化温度 30, 漂移管温度 50, 载气流量 1.5SLM, PMT 增益为 8)。积分方法 : 面积外标法。 0042 比旋度的测定方法参考 中国药典。
26、 2010 年版附录 VI E, 参考条件 : WZZ-3 自动旋 光仪溶剂 : 甲醇溶液, 浓度 : 10mg/ml, 温度 : 20。 0043 实施例 1 0044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 : 0045 在搅拌条件下向 750ml 乙酸乙酯中先加入硅藻土 40g,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50g, 于 85加热回流 0.5 小时, 过滤, 浓缩, 滤液浓缩至液固比为 5ml : 1g ; 往浓缩液中加入约 1/10 体积的蒸馏水除杂, 分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酸性氧化铝柱的径 高比为 1 : 4, 氧化铝为 200 目,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 1 : 7, 用水。
27、饱和乙酸乙酯洗脱, 洗 脱速度为 1/4BV/h, 收集洗脱液 ;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加水至使含醇量为 60%, 静置, 使析出粗结晶, 过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 和乙酸乙酯重结晶, 得成品银杏内酯 B 化合物。样品检测银杏内酯 B 含量为 99.0%, 银杏内 酯 A 的含量小于 0.4%。成品的比旋度为 -61。 0046 实施例 2 0047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 : 0048 在搅拌条件下向1000ml乙酸乙酯中先加入硅藻土40g,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50g, 于 78加热回流 1.5 小时, 过滤, 浓缩, 滤液浓缩至。
28、液固比为 4ml : 1g ; 往浓缩液中加入约 说 明 书 CN 103130817 A 6 5/7 页 7 1/9 体积的蒸馏水除杂, 分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酸性氧化铝柱的径 高比为 1 : 4, 氧化铝为 200 目,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 1 : 7, 用水饱和乙酸乙酯洗脱, 洗 脱速度为 1/4BV/h, 收集洗脱液 ;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加水至使含醇量为 60%, 静置, 使析出粗结晶, 过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 重结晶 3 次和乙酸乙酯重结晶 1 次, 得成品银杏内酯 B 化合物。样品检测银杏。
29、内酯 B 含量 为 99.6%, 银杏内酯 A 的含量小于 0.3%。成品的比旋度为 -59.3。 0049 实施例 3 0050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 : 0051 在搅拌条件下向 850ml 乙酸乙酯中先加入硅藻土 60g,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50g, 于80加热回流1小时, 过滤, 浓缩, 滤液浓缩至液固比为3ml : 1g ; 往浓缩液中加入约1/11 体积的蒸馏水除杂, 分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酸性氧化铝柱的径高比 为 1 : 10, 氧化铝为 300 目,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 1 : 10, 用水饱和乙酸乙酯洗脱, 洗脱 速度为 1/2BV/h,。
30、 收集洗脱液 ;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 加水至使含醇量为 70%, 静置, 使析出粗结晶, 过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重 结晶 3 次和乙酸乙酯重结晶 1 次, 得成品银杏内酯 B 化合物。样品检测银杏内酯 B 含量为 99.7%, 白果内酯未检出, 银杏内酯 A 的含量为 0.3%, 总银杏酸的含量为 0.12ppm。成品的比 旋度为 -57.8。 0052 实施例 4 0053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 : 0054 在搅拌条件下向 900ml 乙酸乙酯中先加入硅藻土 45g,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50g, 于 79加热回流 1 小。
31、时, 过滤, 浓缩, 滤液浓缩至液固比为 3.5ml : 1g ; 往浓缩液中加入约 1/10 体积的蒸馏水除杂, 分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酸性氧化铝柱的径 高比为 1 : 7, 氧化铝为 300 目,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 1 : 8, 用水饱和乙酸乙酯洗脱, 洗 脱速度为 1/2BV/h, 收集洗脱液 ;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加水至使含醇量为 70%, 静置, 使析出粗结晶, 过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 重结晶 3 次和乙酸乙酯重结晶 1 次, 得成品银杏内酯 B 化合物。样品检测银杏内酯 B 含量 为99.。
32、6%, 白果内酯未检出, 银杏内酯A的含量为0.2%, 总银杏酸的含量为0.12ppm。 成品的 比旋度为 -58.4。 0055 实施例 5 0056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制备 : 0057 在搅拌条件下向 900ml 乙酸乙酯中先加入硅藻土 55g, 再加入银杏叶提取物 50g, 于 78加热回流 1 小时, 过滤, 浓缩, 滤液浓缩至液固比为 3.5ml : 1g ; 往浓缩液中加入约 1/10 体积的蒸馏水除杂, 分出乙酸乙酯层, 乙酸乙酯层过酸性氧化铝柱, 酸性氧化铝柱的径 高比为 1 : 4, 氧化铝为 300 目, 上样量与氧化铝的重量比为 1 : 8, 用水饱和乙酸乙酯洗脱,。
33、 洗 脱速度为 1/2BV/h, 收集洗脱液 ; 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 加适量乙醇使之溶解, 再加水至使含醇量为 65%, 静置, 使析出粗结晶, 过滤, 取粗结晶, 烘干 ; 粗结晶依次用乙醇 重结晶 3 次和乙酸乙酯重结晶 1 次, 得成品银杏内酯 B 化合物。样品检测银杏内酯 B 含量 为99.7%, 白果内酯未检出, 银杏内酯A的含量为0.2%, 总银杏酸的含量为0.10ppm。 成品的 比旋度为 -57 -61。成品的比旋度为 -57。 说 明 书 CN 103130817 A 7 6/7 页 8 0058 实验例 1 0059 本实验例参照以下对比文件的方法制备了银杏内酯。
34、 B, 并采用本发明中的测试方 法, 测定了银杏内酯B成品中银杏内酯B、 白果内酯、 银杏内酯A、 总银杏酸的含量, 结果见表 1。 0060 样品 1 为参照专利申请 CN101182325A 的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的银杏内酯 B 成品 ; 0061 样品 2 为参照专利申请 CN101412725A 的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的银杏内酯 B 成品 ; 0062 样品 3 为参照专利申请 CN1680392A 的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的银杏内酯 B 成品 ; 0063 样品 4 为参照专利申请 CN101302222A 的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的银杏内酯 B 成品 ; 0064 样品 5 为。
35、参照专利申请 CN102627656A 的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的银杏内酯 B 成品 ; 0065 表 1 0066 银杏内酯 B 白果内酯银杏内酯 A 总银杏酸 样品 197.8%未检出1.1%2ppm 样品 298.3%0.5%0.5%8ppm 样品 398.7%0.3%0.3%10ppm 样品 491.5%1.7%2.5%15ppm 样品 598.6%0.5%0.3%7ppm 0067 表 1 的测定结果表明, 与上述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制备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纯度高、 杂质的含量少, 特别是白果内酯、 银杏内酯 A、 总银杏酸的含量非常低, 可作 为注射剂的原料药, 极大。
36、地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0068 实验例 2 0069 本实验例测试了本发明制备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的稳定性。 0070 样品 1 为实施例 1 产品, 样品 2 为实施例 2 产品 ; 样品 3 为实施例 5 产品 ; 0071 样品 4 为采用专利 CN101182325A 实施例 1 的方法得到的 HPLC 纯度为 97.8% 的银 杏内酯 B ; 0072 样品 5 为采用专利 CN1680392A 实施例 1 的方法得到的 HPLC 纯度为 99.0% 的银杏 内酯 B ; 0073 样品各取1g, 本实验按照中国药典2005版第二部附录XIX C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 原则进行, 结果如下 : 0074 表 2、 加速试验结果 0075 说 明 书 CN 103130817 A 8 7/7 页 9 0076 表 3、 长期试验结果 0077 0078 银杏内酯 B 化合物中, 作为杂质的银杏内酯 A、 白果内酯以及总银杏酸对银杏内酯 B 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杏内酯 B 化合物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少, 银杏 内酯B的纯度较高, 杂质对银杏内酯B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通过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试验考 察,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银杏内酯 B 化合物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加速、 长期试 验纯度含量变化小。 说 明 书 CN 103130817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