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358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 CN 103173587 A *CN103173587A* (21)申请号 201310104448.3 (22)申请日 2013.03.29 C21C 5/46(2006.01) C21C 7/068(2006.01) (71)申请人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030003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街 2 号 (72)发明人 闫振武 闫世宏 (74)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4101 代理人 王思俊 (54) 发明名称 一种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
2、及一种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 方法, 其特征是 : 它的加油装置包括气缸、 活塞杆 前连接的绞链四杆机构与干油泵及油管, 在左加 长铰接杆的前端内侧固定着左加油块, 在右加长 铰接杆的前端内侧固定着右加油块, 油管与左加 油块和右加油块连接通 ; 防止沾渣的方法的步骤 是 : .在副枪枪头安装位, 副枪枪头进入加油工 作前, 打开左抱箍与右抱箍, 启动干油泵, 使润滑 脂沿着左抱箍与右抱箍内壁向下流动 ; .副枪 枪头进入加油位后, 左抱箍与右抱箍抱住副枪枪 头 ; .副枪枪头向下动作, 驱动绞链四杆机构打 开左抱箍与右抱箍, 副枪枪头开出加油位 ; .润 滑脂随副枪枪头插入炉内。本发明的防。
3、止沾渣的 方法使副枪设备长期稳定工作, 减少设备维修成 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3587 A CN 103173587 A *CN103173587A* 1/1 页 2 1. 一种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 其特征是 : 它是用下述的加油涂抹装置实现的, 加油涂抹装置包括尾部固定的气缸、 活塞杆的前 端铰接连接的绞链四杆机构与干油泵及油管, 活塞杆的前端铰接连接在绞链四杆机构的后 铰接轴, 绞链四杆机构。
4、的固定的前铰接轴与对角的后铰接轴在活塞杆的轴线 ; 绞链四杆机 构的前面是左加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 左加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通过前铰接轴铰 接, 左加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在前铰接轴前的长度大于左加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 在前铰接轴后的长度 ; 在左加长铰接杆的前端内侧固定着左加油块, 在右加长铰接杆的前 端内侧固定着右加油块, 干油泵的左油管与左加油块连接通, 右油管与右加油块连接通 ; 左加油块有一个半圆形的左抱箍, 在左抱箍的内侧分布着半圈布油孔, 在左抱箍的外 侧焊接着左贮油壳, 在左贮油壳内构成左贮油腔, 在左抱箍的两端各焊接着左挡板, 将左抱 箍与左贮油腔壳之间密封 ; 在左。
5、贮油腔壳有左进油孔, 左油管与左进油孔连接通 ; 右加油块有一个半圆形的右抱箍, 在右抱箍的内侧分布着半圈布油孔, 在右抱箍的外 侧焊接着右贮油壳, 在右贮油壳内构成右贮油腔, 在右抱箍的两端各焊接着右挡板, 将右抱 箍与右贮油腔壳之间密封 ; 在右贮油腔壳有右进油孔, 右油管与右进油孔连接通 ; 左抱箍与右抱箍合抱时合成的圆的直径, 比副枪枪头的直径大 , 形成 23mm 的间隙 ; 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 在副枪枪头安装位, 副枪枪头进入加油工作前, 活塞向前推动状态, 左抱箍与右抱 箍呈打开状态, 启动干油泵, 使润滑脂通过左贮油腔、 左抱箍的布油孔与右贮油腔。
6、、 右抱箍 的布油孔流入左抱箍与右抱箍的内侧, 沿着左抱箍与右抱箍内壁向下流动, 流动到左抱箍 与右抱箍箍下缘时, 停止注油 ; 副枪枪头进入加油位后, 使副枪枪头到左抱箍与右抱箍的位置, 气缸向后推动绞链 四杆机构, 左抱箍与右抱箍抱箍抱住副枪枪头 ; 润滑脂被挤压在间隙中, 润滑脂均匀地涂抹 在副枪枪头圆周 ; 副枪枪头向下动作, 气缸换向, 活塞杆向前动作, 驱动绞链四杆机构打开左抱箍与 右抱箍, 副枪枪头开出加油位 ; 润滑脂随副枪枪头插入炉内, 部分钢渣废钢覆盖或喷溅到副枪枪头时, 润滑脂在炉 内高温环境中快速蒸发, 使得副枪枪头与钢渣废钢之间产生一层润滑脂蒸汽。 权 利 要 求 书。
7、 CN 103173587 A 2 1/4 页 3 一种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 具体讲是炼钢转炉或氩氧炉副 枪防止枪头粘附钢渣废钢的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0004 副枪取样时, 温度探头需要穿过钢渣层插入钢水液面下方, 因此与温度探头相邻 的水冷枪体枪头部分不可避免地粘附钢渣, 甚至废钢, 很难清理, 以至于无法使用, 必须离 线检修, 期间副枪功能丧失, 仍旧使用人工取样, 碳钢转炉副枪可以使用氧气切割枪清理钢 渣后继续使用, 用来冶炼不锈钢的氩氧炉副枪如果粘附不锈钢, 现有的炼钢炉副枪枪头防 止沾渣方法。
8、只能是切割枪头, 更换枪头, 增加了设备维修成本, 影响着生产效率, 还存在钢 水烧漏水冷枪头漏水进入炉内发生爆炸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炼钢 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 该方法使得副枪设备长期稳定工作, 减少设备维修成本, 消除 副枪漏水发生爆炸隐患。 0006 本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是用下述的加油涂抹装置实现的, 加油涂抹装 置包括尾部固定在氧枪平台副枪枪头更换位的气缸、 活塞杆的前端铰接连接的绞链四杆机 构与干油泵及油管, 活塞杆的前端铰接连接在绞链四杆机构的后铰接轴, 绞链四杆机构的 固定的前铰接轴与。
9、对角的随着活塞杆移动的后铰接轴在活塞杆的轴线, 绞链四杆机构前铰 接轴固定安装在氧枪平台上。绞链四杆机构的前面是左加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 左加 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通过前铰接轴铰接, 左加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在前铰接轴前 的长度大于左加长铰接杆与右加长铰接杆在前铰接轴后的长度。 左加长铰接杆的后端与右 铰接杆铰接连接, 右加长铰接杆的后端正与左铰接杆铰接连接, 右铰接杆与左铰接杆的另 一端铰接连接在后铰接轴。链四杆机构左右对称, 活塞杆的轴线是对称轴。在左加长铰接 杆的前端内侧固定着左加油块, 在右加长铰接杆的前端内侧固定着右加油块, 干油泵的左 油管与左加油块连接通, 右油管与右加油。
10、块连接通。 0007 左加油块有一个半圆形的左抱箍, 在左抱箍的内侧分布着半圈布油孔, 在左抱箍 的外侧焊接着左贮油壳, 在左贮油壳内构成左贮油腔, 在左抱箍的两端各焊接着左挡板, 将 左抱箍与左贮油腔壳之间密封。在左贮油腔壳有左进油孔, 左油管与左进油孔连接通。 0008 右加油块有一个半圆形的右抱箍, 在右抱箍的内侧分布着半圈布油孔, 在右抱箍 的外侧焊接着右贮油壳, 在右贮油壳内构成右贮油腔, 在右抱箍的两端各焊接着右挡板, 将 右抱箍与右贮油腔壳之间密封。在右贮油腔壳有右进油孔, 右油管与右进油孔连接通。 说 明 书 CN 103173587 A 3 2/4 页 4 0009 左抱箍与。
11、右抱箍合抱时合成的圆直径大于副枪枪头的直径, 一般大于 46mm, 润 滑脂能涂在副枪枪头即可。 0010 本炼钢炉副枪枪头防止沾渣的方法是用上述的加油涂抹装置实施的, 其包括下述 仿效的步骤 : 1 在副枪探头安装位, 副枪枪头进入加油工作前, 活塞向前推动状态, 左抱箍与右抱 箍呈打开状态, 启动干油泵, 使润滑脂通过左贮油腔、 左抱箍的布油孔与右贮油腔、 右抱箍 的布油孔流入左抱箍与右抱箍的内侧, 沿着左抱箍与右抱箍内壁向下流动, 流动到左抱箍 与右抱箍箍下缘时, 停止注油 ; 2 副枪枪头进入加油位后, 使副枪枪头到左抱箍与右抱箍的位置, 气缸向后推动绞链 四杆机构, 左抱箍与右抱箍抱。
12、箍抱住副枪枪头。左抱箍和右抱箍与副枪枪头之间的间隙较 小, 圆筒状的润滑脂被挤压在间隙中, 润滑脂均匀地涂抹在副枪枪头圆周。 0011 3 副枪枪头向下动作, 在副枪沾渣高度范围内均匀涂抹, 气缸换向, 活塞杆向前 动作, 驱动绞链四杆机构打开左抱箍与右抱箍, 副枪枪头开出加油位。 每一个副枪枪头工作 周期这样涂抹一次, 在副枪枪头粘渣部位均匀涂抹一层润滑脂。 0012 4 润滑脂随副枪枪头插入炉内时, 部分钢渣废钢覆盖或喷溅到副枪枪头时, 润滑 脂在炉内高温环境中快速蒸发, 使得副枪枪头与钢渣废钢之间产生一层润滑脂蒸汽, 炉内 喷溅的钢渣废钢不致粘到副枪枪头, 随着副枪每次作业, 进行这样一。
13、次涂抹、 蒸发, 可以保 持副枪枪头清洁, 维持作业持续性。 0013 本炼钢炉副枪探头防止沾渣方法解决了副枪枪头粘渣问题, 使得副枪功能长期得 到发挥。副枪设备长期稳定工作, 减少设备维修成本, 消除副枪漏水发生爆炸隐患。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加油涂抹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5 图 2 是加油块抱住副枪枪头的示意图。 0016 图 3 是两个加油块的轴向剖视图, 沿图 4 中 BB 线剖开。 0017 图 4 是沿图 3 中 AA 线的剖视图。 0018 图 3 与图 4 相对图 1 放大。 0019 上述图中 : 1副枪枪头 2左加油块 3左油管 4绞链四杆机构 5左加长铰接。
14、杆 6左铰接轴 7左铰接杆 8后铰接轴 9活塞杆 10气缸 11活塞 12干油泵 13右油管 14右铰接杆 15右铰接轴 16前铰接轴 17右加长铰接杆 18右加油块 19氧枪平台 20间隙 21左抱箍 22左贮油壳 23右抱箍 24右贮油壳 25右进油孔 26右贮油腔 27布油孔 28布油孔 29左贮油腔 30左进油孔 31左挡板 32右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173587 A 4 3/4 页 5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0021 先说明本实施例使用的加油涂抹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
15、理, 如图 1 所示, 它包 括尾部固定在氧枪平台副枪温度探头更换位的气缸 10、 活塞杆 9 的前端铰接连接的绞链四 杆机构4与干油泵12及油管, 活塞杆9的前端铰接连接在绞链四杆机构4的后铰接轴8, 即 左铰接杆 7 与右铰接杆 14 的铰接轴, 绞链四杆机构 4 的固定的前铰接轴 16 与对角的随着 活塞杆 9 移动的后铰接轴 8 在活塞杆 9 的轴线, 绞链四杆机构 4 前铰接轴 16 固定安装在氧 枪平台 19 上。绞链四杆机构 4 的前面是左加长铰接杆 5 与右加长铰接杆 17, 左加长铰接杆 5 与右加长铰接杆 17 通过前铰接轴 16 铰接, 左加长铰接杆 5 与右加长铰接杆 。
16、17 在前铰接 轴 16 前的长度大于左加长铰接杆 5 与加右加长铰接杆 17 在前铰接轴 16 后的长度。左加 长铰接杆 5 的后端与右铰接杆 14 铰接连接, 右加长铰接杆 17 的后端正与左铰接杆 7 铰接 连接, 右铰接杆 14 与左铰接杆 7 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后铰接轴 8, 绞链四杆机构 4 左右对 称, 活塞杆 9 的轴线是对称轴。在左加长铰接杆 5 的前端内侧固定着左加油块 2, 在加长右 铰接杆17的前端内侧固定着右加油块18, 干油泵12的左油管3与左加油块2连接通, 右油 管 13 与右加油块 18 连接通。 0022 以左加油块 2 为例说明加油块的结构, 见图 3 与。
17、图 4, 左加油块 2 有一个半圆形的 左抱箍 21, 在左抱箍 21 的内侧分布着半圈布油孔 28, 在左抱箍 21 的外侧焊接着左贮油壳 22, 在左贮油壳 22 内构成左贮油腔 29, 在左抱箍 21 的两端各焊接着左挡板 3, 将左抱箍 21 与左贮油腔壳 22 之间密封。在左贮油腔壳 22 有左进油孔 30, 左油管 3 与左进油孔 30 连接 通。 0023 左抱箍21与右抱箍23合抱时其合成的圆直径大于副枪枪体与温度探头连接部分 的副枪枪头 1 的直径。见图 2, 本实施例大于 5mm, 以润滑脂能涂在副枪枪头 1 即可。 0024 本实施例是用上述的加油涂抹装置实施的。 002。
18、5 1 在副枪枪头安装位, 安装枪头后在副枪枪头1进入加油工作前, 活塞11向前推 动状态, 左抱箍 2 与右抱箍 18 呈打开状态, 见图 1, 启动干油泵 12, 使润滑脂通过左贮油腔 29、 左抱箍 21 的布油孔 28 与右贮油腔 26、 右抱箍 23 的布油孔 27 流入左抱箍 21 与右抱箍 23 的内侧, 沿着左抱箍 21 与右抱箍 23 内壁向下流动, 流动到左抱箍 21 与右抱箍 23 下缘 时, 停止注油 ; 2 副枪枪头 1 进入加油位后, 使副枪枪头 1 到左抱箍 21 与右抱箍 23 位置, 气缸 10 向 后推动绞链四杆机构 4, 左抱箍 21 与右抱箍 23 抱住。
19、副枪枪头 1, 见图 2, 左抱箍 21 与右抱 箍 23 与副枪枪头 1 之间的间隙 20 较小, 圆筒状的润滑脂被挤压在间隙 20 中, 润滑脂均匀 地涂抹在副枪枪头 1 圆周。 0026 3 副枪枪头 1 向下动作, 在副枪沾渣高度范围内均匀涂抹, 气缸 10 换向, 活塞杆 9 向前动作, 驱动绞链四杆机构 4 打开左抱箍 21 与右抱箍 23, 副枪枪头 1 开出加油位, 每一 个副枪枪头 1 工作周期这样涂抹一次, 在副枪枪头 1 粘渣部位均匀涂抹一层润滑脂。 0027 4 润滑脂随副枪枪头1插入炉内时, 部分钢渣废钢覆盖或喷溅到副枪枪头1时, 润滑脂在炉内高温环境中快速蒸发, 使。
20、得副枪枪头 1 与钢渣废钢之间产生一层润滑脂蒸 说 明 书 CN 103173587 A 5 4/4 页 6 汽, 炉内喷溅的钢渣废钢不致粘到副枪枪头 1, 随着副枪每次作业, 进行这样一次涂抹、 蒸 发, 可以保持副枪枪头 1 清洁, 维持作业持续性。 0028 本实施例中, 活塞杆9的行程400mm, 驱动气体压力0.6MPa, 润滑脂为钙基润滑脂。 0029 本实施例的绞链四杆机构 4 的前铰接轴 16、 左铰接轴 6、 后铰接轴 8 与右铰接轴 15, 每相邻的两个铰接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0030 在实施过程中, 前铰接轴 16 与左铰接轴 6 之间的距离, 等于前铰接轴 16 与右铰。
21、接 轴 15 之间的距离 ; 后铰接轴 8 与左铰接轴 6 之间的距离, 等于后铰接轴 8 与右铰接轴 15 之 间的距离, 绞链四杆机构 4 的固定的前铰接轴 16 与对角的随着活塞杆 9 移动的后铰接轴 8 就在活塞杆 9 的轴线。 0031 说明 本申请文件的 “前” 是指距离副枪枪头近的位置 ; 本申请文件的 “左” 是指在副枪枪头的位置, 正对着 “绞链四杆机构” , 观察着的左边。 说 明 书 CN 103173587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3587 A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3587 A 8 3/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3587 A 9 4/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3587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