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水管网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水管网系统.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647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07 CN 104264747 A (21)申请号 201410578650.4 (22)申请日 2014.10.27 E03C 1/12(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安国水道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 司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 180 号加 利大厦 A 座 404 室 (72)发明人 康晓勇 刘福永 (54) 发明名称 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水管网系 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 水管网系统, 其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包括有污水处 理设备、 水平管道、 中。
2、水收集池、 单向阀、 三通切换 阀、 中水供应管路、 中水收集管路 ; 多层的中水回 用管网单元构成集中 - 分布式的中水回用系统。 用户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形成中 水, 该中水经水平管道流入中水收集池, 并使用收 集到的中水就近对用户供水, 中水供应管路和中 水收集管路的设计保证了集中 - 分布式的中水回 用系统供应不足时的中水供应和内部供应超出管 网容量时超出部分的排放, 实现了中水的就近使 用, 减少了供水能耗 ; 降低了污水在处理过程中 造成的二次污染。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
3、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64747 A CN 104264747 A 1/2 页 2 1. 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水管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同层中水回用管 网单元包括有污水产生池 (1)、 污水处理设备 (3)、 多根引导中水流动的水平管道 (2A、 2B)、 多个用于实现管道连通的三通管接头 (4A、 4B)、 用于实现中水是否通断的三通切换阀 (5A、 5B)、 中水收集池 (6)、 以及安装在中水收集池 6 多个水口的单向阀 (6A、 6B、 6C、 6D)、 中水供 应管路 (7A) 和中水收集管路 (7B) 。
4、; 中水收集池(6)上设有一个入水口(61), 一个出水口(62), 一个供水口(63), 一个注水 口 (64) ; 入水口 (61) 处安装有 A 单向阀 (6A) 的一端, A 单向阀 (6A) 的另一端与 AA 三通管接 头 (4A) 的第三端连接,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一端与 AA 水平管道 (2A) 的另一端连接,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另一端与 AB 水平管道 (2B) 的一端连接 ; 出水口 (62) 处安装有 B 单向阀 (6B) 的一端, B 单向阀 (6B) 的另一端与 AB 三通管接 头 (4B) 的一端连接, AB 三通管接头 (4B) 的另一端和第。
5、三端连接在中水收集管路 (7B) 的 管道上 ; 供水口 (63) 处安装有 C 单向阀 (6C) 的一端, C 单向阀 (6C) 的另一端与连通管道 (8) 的一端连接 ; 注水口 (64) 处安装有 D 单向阀 (6D) 的一端, D 单向阀 (6D) 的另一端与 AA 三通切换 阀 (5A) 的一端连接, AA 三通切换阀 (5A) 的另一端和第三端连接在中水供应管路 (7A) 的 管道上 ; 污水产生池 (1) 的下方安装有污水处理设备 (3), 污水处理设备 (3) 的出水口上连接 有 AA 水平管道 (2A), AA 水平管道 (2A) 与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一端连接,。
6、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另一端与 AB 水平管道 (2B) 的一端连接,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第三端与中水收集 池 (6) 的入水口 (61) 连接, AB 水平管道 (2B) 的另一端连接在 AB 三通切换阀 (5B) 的一端 上, AB 三通切换阀 (5B) 的另一端和第三端连接在中水收集管路 (7B) 的管道上 ; 中水供应管路(7A)在每层与用户的中水连接处都设有AA三通切换阀(5A), 通过AA三 通切换阀 (5A) 向中水不足的中水收集池 (6) 中注入中水 ; 中水收集管路 (7B) 在每层与用户的中水连接处都设有 AB 三通切换阀 (5B) 和 AB 三通 管。
7、接头 (4B), 通过 AB 三通切换阀 (5B) 将上层用户产生的超量中水向下层用户中水不足的 中水收集池 (6) 中注入中水, 通过 AB 三通管接头 (4B) 将超过中水收集池 (6) 中水量的中 水排入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 ; 集中 - 分布式的中水回用系统由多个所述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构成 ; 通过在楼顶 设置楼顶蓄水池 (17)、 楼底设置楼底蓄水池 (18)、 楼顶设置楼顶蓄水池 (17) 与楼底设置 楼底蓄水池 (18) 之间连接有垂直连通管道 (20), 楼底设置楼底蓄水池 (18) 中设有水泵 (19) ; 通过水泵 (19) 将存储在楼底设置楼底蓄水池 (18) 。
8、中的中水抽入楼顶蓄水池 (17) 中 ; 楼顶蓄水池 (17) 上连通中水供应管路 (7A), 楼底蓄水池 (18) 上连通中水收集管路 (7B) ; 楼顶蓄水池 (17) 上连通中水供应管路 (7A), 楼底蓄水池 (18) 上连通中水收集管路 (7B) ; 中水供应管路 (7A) 在每层的中水回用管网单元通过三通切换阀 (5A) 将中水注入所 在层的中水收集池(6)中 ; 中水收集管路(7B)在每层的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一方面通过三通 切换阀 (5B) 将中水注入所在层的中水收集池 (6) 中, 另一方面通过三通管接头 (4B) 将中 水收集池 (6) 中超量的中水排入中水收集管路 (7B) 。
9、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64747 A 2 2/2 页 3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水管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 中 水收集池 (6) 中的入水口 (61) 和出水口 (62) 的中水排水量是相同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水管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 AA 水平管道 (2A) 和 AB 水平管道 (2B) 与中水收集池 (6) 存在一定的高度, 该高度足 以使 AA 水平管道 (2A) 和 AB 水平管道 (2B) 中的中水流入中水收集池 (6) 中。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
10、元及其中水管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 上 层设置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与下层设置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之间连接有连通管 道(8), 连通管道(8)的上端连接在上层中水收集池(16)的供水口上, 连通管道(8)的下端 通过一个三通管接头连接在下层设置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 AA 水平管道 (2A) 上, 充 分体现了楼层间的近邻分布式中水供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64747 A 3 1/6 页 4 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其中水管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水利用技术领域, 更特别地说, 是指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及 其中水管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
11、中水回用管网通常是将污水经过排污管网汇集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 在通过中水输送管网对中水进行输送, 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 污水传输过程中泄露易造 成环境污染, 中水输送过程中泄露造成了浪费, 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 在用户的污水口安装污水 处理设备, 处理后得到的中水优先储存在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网格式管道网中, 当用 户需要使用中水时, 优先使用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中的中水, 从而降低了供应中水能耗, 避免了污水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由多个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组成的中水管。
12、网系 统, 该系统一方面通过对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溢出的中水进行控制, 实现中水的收集与 集中供给 ; 该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对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短缺中水进行控制, 实现中水的 分布供给。采用集中与分布的中水供给方式能够充分解决一幢楼的中水利用, 避免了污水 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及能源耗用。 0005 本发明设计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为网格式管网布置得到, 即由垂直方向布置 的垂直管道、 也有水平方向布置的管道。 0006 用户产生的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备3处理后生成的中水, 该中水流经AA水平管道 2A 后, 到达本层的中水收集池 6, 一般地, AA 水平管道 2A 向中水处理池 6 。
13、方向倾斜, 以此保 证中水可凭重力流向中水收集池中 ; 0007 当本层中水处理池 6 中储存的中水超出所述中水处理池 6 的储水能力时, 超出部 分中水流入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 上层的超出部分中水可以通过中水收集管路 7B 流入下层 的中水收集池中, 以此实现近邻中水供给。 当下层的中水收集池不缺少中水时, 中水经中水 收集管路 7B 达到楼底蓄水池 18 进行储备。储备在楼底蓄水池 18 中的中水通过水泵 19 向 楼顶蓄水池 17 蓄中水。 0008 中水收集管路 7B 在每层的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 AB 水平管道 2B 上连接有可控三 通切换阀 5B。在高于入水口的位置装有可控三通切。
14、换阀 5B, 并通过管线连接到水平管道 2B, 当本层中水收集池 6 中的中水未达到最大储水量时, 上层中水收集池 16 流出的中水流 入中水收集管路 7B, 经可控三通切换阀 5B 流入下层水平管道, 并最终流入本层中水收集池 6, 当本层中水收集池 6 中的中水达到最大储水量后, 从中水收集池 6 的出水口 62 流出的中 水流入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 0009 中水供应管路 7A 与楼顶蓄水池 17 连接。中水供应管路 7A 上安装有可控三通切 说 明 书 CN 104264747 A 4 2/6 页 5 换阀 5A, 可控三通切换阀 5A 负责向用户提供中水供应, 当水平管道 2A、。
15、 2B 中的存水不足以 满足用户用水需求时, 中水供应管路 7A 通过可控三通切换阀 5A 将楼顶蓄水池 17 中的中水 输送到用户, 当水平管道 2A、 2B 中的存水足以满足用户用水需求时, 中水供应管路 7A 通过 可控三通切换阀 5A 将楼顶蓄水池 17 中的中水留在中水供应管路 7A 中, 并保持中水供应管 路 7A 储满中水。 0010 垂直连接管道20用于连接楼顶蓄水池17和楼底蓄水池18, 当楼顶蓄水池17未储 满水且也有水时, 安装在楼底蓄水池 18 中的水泵 19 将中水通过垂直连接管道 20 输送到楼 顶蓄水池 17 中。 0011 本发明设计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中, 。
16、包括有水平管道、 中水收集池、 单向阀、 三通切换阀、 以及垂直的中水供应管路、 中水收集管路。其中 : 0012 中水收集池6, 包含一个入水口61, 一个出水口62, 一个供水口63, 一个注水口64, 入水口61和出水口62排量相同, 污水被处理后生成的中水经由水平管道2A通过入水口61 流入中水收集池 6, 超出中水收集池 6 的储量的中水通过出水口 62 流出, 供水口 63 连接下 层用户的供水管道, 用于向下层中水用户供水, 注水口 64 连接中水供应管路 7A, 当中水收 集池中储存的中水不足以满足用水需求时, 中水供应管路 7A 通过注水口 64 向中水收集池 6 中供水。 。
17、0013 入水口 61 位于中水收集池 6 的顶部, 装有单向阀, 中水可由水平管道 2A、 2B 流入 本层中水处理池, 不能由中水处理池流入本层水平管道。 0014 出水口62位于中水收集池6的上沿, 装有单向阀, 当中水收集池的中水储满时, 如 果仍有中水经入水口 61 流入, 则出水口 62 同时将相同体积的中水排出。 0015 供水口63位于中水收集池6的底部, 装有单向阀, 当下层用户需要供水时, 供水口 63 打开, 当下层用户不需要供水时, 供水口关闭。 0016 注水口 64 位于中水收集池 6 的下沿, 装有单向阀, 当中水收集池中的储存的中水 不足以满足下层用户的用水需求。
18、是, 注水口64打开, 中水供应管路7A中的中水进入中水收 集池 6。 0017 可控三通切换阀, 可通过对阀门的控制保证三通中的两个端口联通。 0018 在本发明中, 楼顶蓄水池 17 与楼底蓄水池 18 通过垂直连通管道 20 连接, 当楼底 蓄水池 18 一方面通过中水收集管路 7B 收集各层中水处理池排出的中水, 并通过水泵向楼 顶蓄水池 17 供水 ; 中水收集管路 7B 在收集中水的过程中也向中水收集池中供中水。当各 层的中水收集池储满时, 经中水收集管路 7B 汇聚流入楼底蓄水池 18 中。楼顶蓄水池 17 与 中水供应管路 7A 连接。当每层的中水收集池缺水时, 可以通过中水供。
19、应管路 7A 补水。 0019 本发明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优点在于 : 利用本层公共空间设置一个中水收集 池, 在中水收集池上设置多个与用户连接的入水口61, 不造成占用用户个人空间。 下层用户 使用的中水可以是上层用户产生的中水也可以是楼顶蓄水池中的中水, 利用了中水的自身 重力向下流动。 0020 本发明集中 - 分布式中水管网系统的优点在于 : 利用公用的中水供应管路、 中水 收集管路、 垂直连通管道将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组合, 用户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 后形成中水, 该中水经水平管道流入中水收集池, 并使用收集到的中水就近对用户供水, 中 水供应管路和中水收集管路的设计保证了集中。
20、 - 分布式的中水回用系统供应不足时的中 说 明 书 CN 104264747 A 5 3/6 页 6 水供应和内部供应超出管网容量时超出部分的排放, 实现了中水的就近使用, 减少了供水 能耗 ; 降低了污水在输送和处理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是本发明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结构图。 0022 图 2 是本发明近邻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互联的结构图。 0023 图 3 是本发明中水管网系统的结构图。 0024 1. 污水产生池2A.AA 水平管道2B.AB 水平管道 3. 污水处理设备4A.AA 三通管接头4B.AB 三通管接头 5A.AA 三通切换阀5B.AB 三通切换阀。
21、6. 中水收集池 61. 入水口62. 出水口63. 供水口 64. 注水口6A.A 单向阀6B.B 单向阀 6C.C 单向阀6D.D 单向阀7A. 中水供应管路 7B. 中水收集管路8. 连通管道16. 上层中水收集池 17. 楼顶蓄水池18. 楼底蓄水池19. 水泵 20. 垂直连通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 参见图 1 所示,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 其包括有污水产生池 1、 污水处理设备 3、 多根引导中水流动的水平管道 (2A、 2B)、 多个用于实现管道连通的三通 管接头 (4A、 4B)、 用于实现中水是否通。
22、断的三通切换阀 (5A、 5B)、 中水收集池 6、 以及安装在 中水收集池 6 多个水口的单向阀 (6A、 6B、 6C、 6D)、 中水供应管路 7A 和中水收集管路 7B。所 述污水处理设备 3 可以是包含过滤网、 除臭剂、 消毒剂等的设备。 0027 中水收集池 6 为带有盖板的一水箱结构体。中水收集池 6 铺放在用户家中的地板 上或者本楼层的公共空间里。对于中水收集池 6 的容中水量可以根据用户的用中水习惯、 人口多少来设置, 达到按需供中水。中水收集池 6 上设有一个入水口 61, 一个出水口 62, 一 个供水口 63, 一个注水口 64。 0028 入水口 61 处安装有 A 。
23、单向阀 6A 的一端, A 单向阀 6A 的另一端与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第三端连接,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一端与 AA 水平管道 2A 的另一端连接, AA 三通管接 头 4A 的另一端与 AB 水平管道 2B 的一端连接。即 AA 水平管道 2A 与 AB 水平管道 2B 中的中 水经 A 单向阀 6A 流入中水收集池 6 中。也可以在入水口 61 上先连接一连接管道的一端, 说 明 书 CN 104264747 A 6 4/6 页 7 该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 A 单向阀 6A 的一端上。 0029 出水口 62 处安装有 B 单向阀 6B 的一端, B 单向阀 6B 的另一。
24、端与 AB 三通管接头 4B 的一端连接, AB 三通管接头 4B 的另一端和第三端连接在中水收集管路 7B 的管道上。即 超过中水收集池 6 存储中水量的中水经 B 单向阀 6B 流出至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流经中水 收集管路 7B 的中水最后汇聚流入置于楼底的楼底蓄水池 18 中。 0030 供水口 63 处安装有 C 单向阀 6C 的一端, C 单向阀 6C 的另一端与连通管道 8 的一 端连接, 连通管道 8 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层用户的水平管道上。在本发明中, 通过连通管道 8 实现上层用户产生的中水能够就近提供给下层用户使用, 减少了中水的传输能耗, 同时也 实现了分布式的中水利用。。
25、 0031 注水口64处安装有D单向阀6D的一端, D单向阀6D的另一端与AA三通切换阀5A 的一端连接, AA 三通切换阀 5A 的另一端和第三端连接在中水供应管路 7A 的管道上。即置 于楼顶的中水 ( 即楼顶蓄水池 17 中的中水 ) 通过中水供应管路 7A 流入中水收集池 6 中。 0032 在本发明中, 4 个单向阀的结构相同, 可以选用上海正兴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H14W-16R 型或者 H14W-16P 型内螺纹不锈钢止回阀。 0033 污水产生池 1 的下方安装有污水处理设备 3, 污水处理设备 3 的出水口上连接有 AA 水平管道 2A, AA 水平管道 2A 与 AA 。
26、三通管接头 4A 的一端连接,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另一 端与 AB 水平管道 2B 的一端连接, AA 三通管接头 4A 的第三端与中水收集池 6 的入水口 61 连接, AB 水平管道 2B 的另一端连接在 AB 三通切换阀 5B 的一端上, AB 三通切换阀 5B 的另 一端和第三端连接在中水收集管路 7B 的管道上。所述的 AA 水平管道 2A 和 AB 水平管道 2B 与中水收集池 6 存在一定的高度, 该高度足以使 AA 水平管道 2A 和 AB 水平管道 2B 中的中 水流入中水收集池 6 中 ; 即 AA 水平管道 2A 和 AB 水平管道 2B 与中水收集池 6 的上盖。
27、板或 接触或有一定距离。所述的 AA 水平管道 2A 和 AB 水平管道 2B 的输送中水的长度以最短到 达中水收集池 6 为宜。 0034 中水供应管路7A在每层与用户的中水连接处都设有AA三通切换阀5A, 通过AA三 通切换阀 5A 向中水不足的中水收集池 6 中注入中水。 0035 中水收集管路 7B 在每层与用户的中水连接处都设有 AB 三通切换阀 5B 和 AB 三通 管接头 4B, 通过 AB 三通切换阀 5B 将上层用户产生的超量中水向下层用户中水不足的中水 收集池 6 中注入中水, 通过 AB 三通管接头 4B 将超过中水收集池 6 中水量的中水排入中水 收集管路 7B 中。A。
28、A 三通切换阀 5A 与 AB 三通切换阀 5B 的结构相同, 可以选用上海正兴阀 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Q944F 型电动三通球阀。 0036 在本发明中, 通过中水供应管路 7A 和中水收集管路 7B 将每层用户的中水聚集在 一起, 实现了中水集中。中水供应管路 7A 和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流动的中水是利用了中水 的自身重力, 自上向下流动, 降低了中水供水能耗。 0037 在本发明中, 入水口 61 和出水口 62 的中水排水量是相同的。 0038 本发明设计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中水流动情况为 : 用户产生的废、 污水 (洗菜水、 洗衣水等)流经污水产生池1, 并被污水处理设备3处。
29、理后生成中水 ; 所述中水流 经 AA 水平管道 2A、 AA 三通管接头 4A、 入水口 61 后汇聚到中水收集池 6 中 ; 当中水收集池 6 中的中水超出中水收集储量后, 中水通过中水收集池 6 的出水口 62 流出至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 ; 当下层用户的中水不足时, 由上层用户产生的过量中水就近通过中水供应管路 7A 注 说 明 书 CN 104264747 A 7 5/6 页 8 入到下层用户的中水收集池 6 中。 0039 为了实现近邻的中水互通联用, 减少中水的传输造成的能耗, 上层设置的同层中 水回用管网单元与下层设置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仅连接一根连通管道, 则实现了上层 。
30、与下层楼之间的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互联使用, 同时将中水供应管路 7A、 中水收集管路 7B 接通。参见图 2 所示, 上层设置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与下层设置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 单元之间连接有连通管道8, 连通管道8的上端连接在上层中水收集池16的供水口上, 连通 管道 8 的下端通过一个三通管接头连接在下层设置的同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的 AA 水平管 道 2A 上, 充分体现了楼层间的近邻分布式中水供给。 0040 参见图3所示, 为了实现集中-分布式的中水回用系统, 本发明通过在楼顶设置楼 顶蓄水池 17、 楼底设置楼底蓄水池 18、 楼顶设置楼顶蓄水池 17 与楼底设置楼底蓄水池 18 之。
31、间连接有垂直连通管道 20, 楼底设置楼底蓄水池 18 中设有水泵 19。楼顶蓄水池 17 上连 通中水供应管路 7A, 楼底蓄水池 18 上连通中水收集管路 7B。中水供应管路 7A 在每层的中 水回用管网单元通过三通切换阀 5A 将中水注入所在层的中水收集池 6 中。中水收集管路 7B 在每层的中水回用管网单元一方面通过三通切换阀 5B 将中水注入所在层的中水收集池 6 中, 另一方面通过三通管接头 4B 将中水收集池 6 中超量的中水排入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 通过水泵 19 将存储在楼底设置楼底蓄水池 18 中的中水抽入楼顶蓄水池 17 中。存储在楼 顶蓄水池 17 中的中水在中水落。
32、差条件下, 自然顺着中水供应管路 7A 向各层需要补给中水 的中水收集池中补入中水, 真正实现了零能或低能耗的中水补给。本发明设计的集中 - 分 布式的中水回用系统通过收集到的各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用水需求量和中水排出量计算 出最优中水供水模型。 上、 下层之间的中水回用管网单元通过一连通管道, 实现近邻中水供 给, 从而实现了中水的就近处理和就近供应, 减少了污水在传输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 减 少了中水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 降低了中水供水能耗。 0041 为了更高效的利用上层用户产生的中水, 上层中水收集池 16 储满水时, 如果仍有 中水经过入水口流入, 则同等体积的中水同时经由出水口排出。
33、, 进一步流入中水收集管路 7B。如果本层中水收集池 6 尚未储满水, 则可控三通切换阀 5B 与水平管道 2B 联通, 流入中 水收集管路 7B 的中水。通过可控三通切换阀 5B 进入水平管道 2B, 进一步流入本层中水收 集池 6。如果本层中水收集池 6 已经储满水, 则可控三通切换阀 5B 与水平管道 2B 不联通, 中水仍留在中水收集管路 7B 中。当各层中水收集池 6 都已经储满水时, 则留在中水收集管 路 7B 的中水流入楼底蓄水池 18 中。 0042 本层用户使用中水时, 上层中水收集池 16 通过供水口上连接的连通管道 8, 经由 连通管道 8、 水平管道 2A 流入本层中水。
34、收集池 6。当上层中水收集池 16 的中水储备不足以 满足本层用户的中水使用时, 中水供应管路 7A 中的中水通过可控三通切换阀 5A 经由注水 口 63 向中水收集池 6 注入中水, 以满足本层用户的使用。当上层中水收集池 16 的中水储 备足以满足本层用户的中水使用时, 中水供应管路 7A 的中水通过可控三通切换阀 5A 留在 中水供应管路 7A 中, 直至中水供应管路 7A 储满水为止。 0043 当楼顶蓄水池17未储满水时, 存储在楼底蓄水池18中的中水经由水泵19, 通过垂 直连接管道 20 输送到楼顶蓄水池 17 中。 0044 当楼底蓄水池18储满水时, 如果仍有中水通过中水收集。
35、管路7B流入, 则同等体积 的中水通过排水管线 18B 排出。通过管道连接, 可将排水管线 18B 排出的中水流入其他幢 说 明 书 CN 104264747 A 8 6/6 页 9 楼的楼底蓄水池, 也可将其导流到市政中水管网中。 0045 当楼底蓄水池 18 缺水时, 通过输水管线 18A 提供中水供应。中水供应来源可以是 其他幢楼的中水排水管线, 也可以连接到市政中水管网中。 0046 本发明是一种对中水的低能耗利用, 通过各层设计的中水回用管网单元、 以及多 层中水回用管网单元构成的集中 - 分布式中水回用系统, 属于人们的生活废水处理后的中 水回用技术领域, 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一幢。
36、楼的中水利用效率、 降低长距离中水输送的 能耗 ( 低能耗 )、 降低长距离输送生活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 高环保 ) 的技术问 题, 本发明设计的集中 - 分布式中水回用系统通过中水供应管路与中水收集管路将各层的 中水回用管网单元组合, 来实现近邻中水供给、 或者从上至下中水供给的中水利用控制, 反 映的是低能耗、 高效率中水利用, 利用的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 从而实现对一幢楼的 就近中水利用, 获得高效中水利用的技术效果。 说 明 书 CN 104264747 A 9 1/3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64747 A 10 2/3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64747 A 11 3/3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64747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