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光路调节装置.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5249577
  • 上传时间:2018-12-29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954.2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36447.7

    申请日:

    2016.12.12

    公开号:

    CN106526779A

    公开日:

    2017.03.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7/02申请日:20161212|||公开

    IPC分类号:

    G02B7/02

    主分类号:

    G02B7/02

    申请人: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玉盛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光路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电机装置、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定位装置及的旋转装置,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横杆,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横杆、第一竖杆、第一滚轮、第一拉线、第一支架、定位板、杠杆、定位架及定位块,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输出轴、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架、第二拉线及第三横杆,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竖板、第一螺旋杆、第一握持杆、第一弹性环,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移动块、第二滚轮、固定环、第二竖板、第二螺旋杆、第二握持杆、第二弹性环、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定位装置包括第三竖板、第一顶靠环及第二顶靠环。本发明能够对光路系统中的透镜进行来回有效的调节,并且通过使用杠杆降低电机的负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节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一固定装置、位于所述
    第一固定装置右侧的第二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左侧的定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
    定位装置上的旋转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
    杆上的第一横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
    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上的第一滚轮、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第一拉线、位于所述
    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
    杠杆、位于其左侧的定位架及位于其上方的定位块,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
    机上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电机左侧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
    述输出轴上的第二拉线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三横杆,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
    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上的第一螺旋杆、位于
    所述第一螺旋杆一端的第一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杆另一端的第一弹性环,所述第二
    固定装置包括移动块、位于所述移动块下方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移动块右侧的固定环、位
    于所述移动块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上的第二螺旋杆、位于所述
    第二螺旋杆一端的第二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杆另一端的第二弹性环、位于所述移动
    块左侧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移动块右侧的第二弹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三竖板、位于
    所述第三竖板右侧的第一顶靠环及位于所述第三竖板左侧的第二顶靠环,所述旋转装置包
    括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旋转块、位于所述转轴左侧的旋转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的
    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旋转板左侧的握持架、设置于所述握持架上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
    述转轴上的定位环及位于所述转轴右侧的第三螺旋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三个,所述第
    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
    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
    所述第一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
    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支
    撑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竖杆
    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横杆轴转连接,所述第
    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与所述杠杆的上
    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定位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呈长方
    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杠杆呈L型,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杠杆轴转连接,所述定位架呈L
    型,所述定位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定
    位块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
    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
    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
    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电机的左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上端
    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下端与所述杠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
    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
    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
    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凹槽及
    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定位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竖板设有两个,所
    述第一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螺旋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螺旋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第
    一螺旋杆贯穿所述第一竖板的左右表面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设有两个,所述
    第一握持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螺旋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握持杆固定连接,所
    述第一弹性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性环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弹性环的下端与所
    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顶靠在所述第一弹性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
    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凹槽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滚轮设
    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移动块轴
    转连接,所述第二滚轮顶靠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的两端与
    所述移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
    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块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
    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设有两个,所述第
    二螺旋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螺旋杆贯穿所述第二竖板的左右表面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
    第二握持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握持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螺旋杆的端部与所
    述第二握持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性环的下端与所述
    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顶靠在所述第二弹性环上,所述第二弹性环顶
    靠在所述透镜组件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
    簧的左端与所述固定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移动块的左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
    簧的左端与所述移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
    置,所述第三竖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环呈横截面为圆
    环的柱体,所述第一顶靠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靠环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板的右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环的右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环呈
    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顶靠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顶靠环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竖
    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
    述转轴贯穿所述固定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三竖板的左右表
    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顶靠环及第二顶靠环,所述旋转块呈圆柱体且
    竖直放置,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旋转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上设有环形
    槽,所述定位架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环形槽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靠环的左端顶靠
    在所述旋转块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板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
    左端与所述旋转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
    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
    持架呈凹字形,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旋转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
    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端
    与所述握持架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呈圆环状且竖直放置,
    所述定位环的内表面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板的
    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环与所述第一顶靠环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呈水
    平状,所述第三螺旋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三螺旋杆的左端与所述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
    述第三螺旋杆贯穿所述移动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的右端顶靠在
    所述定位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说明书

    一种光路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路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路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在光路设计中,通常需要将光线100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镜200准直后,光
    束至少通过一个透镜300汇聚,然后再入射至其他光学元件400。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光路调
    节的需要,透镜300通常会在光轴500上来回调节。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电机驱动透镜300
    来回移动,然后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负载过大而卡死,使得电机的寿命大大降
    低,造成极大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光路调节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路调节装置,所述光路调节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设
    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一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
    装置右侧的第二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左侧的定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
    上的旋转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
    一横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一竖杆、设
    置于所述第二横杆上的第一滚轮、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第一拉线、位于所述第二横杆
    上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杠杆、位于
    其左侧的定位架及位于其上方的定位块,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
    出轴、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电机左侧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
    上的第二拉线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三横杆,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位于
    所述固定块上方左右两侧的诶第一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上的第一螺旋杆、位于所述
    第一螺旋杆一端的第一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杆另一端的第一弹性环,所述第二固定
    装置包括移动块、位于所述移动块下方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移动块右侧的固定环、位于所
    述移动块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上的第二螺旋杆、位于所述第二
    螺旋杆一端的第二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杆另一端的第二弹性环、位于所述移动块左
    侧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移动块右侧的第二弹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三竖板、位于所述
    第三竖板右侧的第一顶靠环及位于所述第三竖板左侧的第二顶靠环,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
    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旋转块、位于所述转轴左侧的旋转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的第一
    固定杆、位于所述旋转板左侧的握持架、设置于所述握持架上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转
    轴上的定位环及位于所述转轴右侧的第三螺旋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三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
    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
    置,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
    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
    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
    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
    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
    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横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滚
    轮上,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与所述杠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
    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定位
    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杠杆呈L型,所述第一竖杆的
    下端与所述杠杆轴转连接,所述定位架呈L型,所述定位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左端固定
    连接,所述定位架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
    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
    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
    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电机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支
    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上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下
    端与所述杠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
    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
    述固定块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定位块收容于
    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竖板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
    板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杆呈
    水平状,所述第一螺旋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螺旋杆贯穿所述第一竖板的左右表面且与
    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握持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螺
    旋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握持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性环的横
    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弹性环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
    顶靠在所述第一弹性环上。

    所述移动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凹槽及
    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
    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移动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滚轮顶靠在所述支撑板上,所
    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移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
    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块上方的左右
    两侧,所述第二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螺旋杆贯穿所述第
    二竖板的左右表面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握持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握持杆呈长方体
    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螺旋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握持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环
    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性环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顶靠
    在所述第二弹性环上,所述第二弹性环顶靠在所述透镜组件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弹簧设有
    两个,所述第一弹簧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固定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移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
    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移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顶靠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
    靠环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环的右表面与所述固定块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顶靠环水平放置,所
    述第二顶靠环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固定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
    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三竖板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顶
    靠环及第二顶靠环,所述旋转块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旋转块的左右表
    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定位架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环形槽内且
    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靠环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旋转块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
    述旋转板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左端与所述旋转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
    端与所述旋转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架呈凹字形,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旋转
    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与所
    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握持架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环呈圆环状且竖直放置,所述定位环的内表面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
    接,所述定位环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板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环与所述第一顶靠
    环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螺旋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三螺
    旋杆的左端与所述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贯穿所述移动块的左右表面且与
    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定位板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光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能够对光路系统中的透镜进行来回有效的调节,并且通过使用杠杆降低电机的负载,
    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防止电机因为负载过大导致的卡死现象,使其可以顺利的进行调节
    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光路调节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光路调节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光路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板
    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上的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第一固定装置4、位于所述
    第一固定装置4右侧的第二固定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左侧的定位装置6及设置于
    所述定位装置6上的旋转装置7。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
    的第一支撑杆1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的第一横杆12。所述第一支撑杆11设有三个,
    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1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1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2位于所
    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所述第一横杆1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支撑板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位于其
    右侧的第二横杆21、位于所述第二横杆21下方的第一竖杆22、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21上的
    第一滚轮23、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23上的第一拉线24、位于所述第二横杆21上方的第一支
    架2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端的定位板26、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2下方的杠杆27、位于其
    左侧的定位架28及位于其上方的定位块29。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支撑板2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横杆2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横杆21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1上设有贯穿其
    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呈方形。所述第一竖杆2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23呈圆柱体,
    所述第一滚轮23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11内且与所述第二横杆2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
    滚轮23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211内旋转。所述第一拉线2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1且顶靠在所
    述第一滚轮23上,所述第一拉线23的下端与所述杠杆2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
    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上
    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定位板2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2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
    述杠杆27呈L型,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下端与所述杠杆27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杠杆27可以围绕
    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下端旋转。所述定位架28呈L型,所述定位架28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
    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28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定位块29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29的下
    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电机31、设置于所述电机31上的输出轴32、
    位于所述电机3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3、位于所述电机31左侧的第二支架34、设置于所述输
    出轴32上的第二拉线35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34左侧的第三横杆36。所述电机31与电源连
    接,所述电机31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32呈圆柱体,所述
    输出轴32与所述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31带动所述输出轴32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33
    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3
    的上端与所述电机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电机3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支架
    34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4的下端与所述电机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4的上端
    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35的上端与所述输出轴32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拉线35的下端与所述杠杆27的下端固定连接,由于所述杠杆27的上端的臂长小于其下
    端的臂长,进而根据杠杆原理,施加在所述杠杆27下端的力小于其上端的力,进而可以降低
    电机31的负载,防止其卡死。所述第三横杆3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36的右端
    与所述第二支架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3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块41、位于所述固定块41上方左右
    两侧的诶第一竖板42、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42上的第一螺旋杆42、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杆42
    一端的第一握持杆44、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杆42另一端的第一弹性环45。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
    用于固定准直镜组件46。所述固定块41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4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的
    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4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凹槽411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
    二凹槽412,所述第一凹槽411呈方形,所述定位块29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11内,从而可以
    对所述固定块41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第一竖板4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板42呈长方体且
    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42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块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43
    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杆4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螺旋杆43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螺旋杆43
    贯穿所述第一竖板4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螺纹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螺旋杆43旋转时,所述第
    一螺旋杆43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握持杆4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握持杆44呈长方体且竖
    直放置,所述第一螺旋杆43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握持杆4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环45设有
    两个,所述第一弹性环45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弹性环4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
    一弹性环45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弹性环45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块41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螺旋杆43顶靠在所述第一弹性环45上。所述准直镜组件46的下端收容于所述
    第二凹槽412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环45之间,所述第一弹性环45顶靠在所述准直镜组件
    46上,进而可以对所述准直镜组件46起到固定作用。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包括移动块51、位于所述移动块51下方的第
    二滚轮52、位于所述移动块51右侧的固定环53、位于所述移动块5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竖
    板54、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板54上的第二螺旋杆55、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杆55一端的第二握持
    杆56、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杆55另一端的第二弹性环57、位于所述移动块51左侧的第一弹簧
    59及位于所述移动块51右侧的第二弹簧50。所述第二固定装置5用于固定透镜组件58。所述
    移动块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块5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凹槽511及位于
    其上表面的第四凹槽512,所述第三凹槽511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5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
    滚轮5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52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511内且与所述移动块51轴转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滚轮52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51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52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
    上,且可以在所述支撑板2上滚动。所述固定环53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53的两端与所述
    移动块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24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环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竖板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块51上方的左右两侧二所述第二竖板54呈长方体且
    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板54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55
    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杆55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螺旋杆55贯穿所述第二竖板54的左右表
    面且与其螺纹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螺旋杆55旋转时,所述第二螺旋杆55可以左右移动。所述
    第二握持杆56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握持杆5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螺旋杆55的端
    部与所述第二握持杆5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环57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性环57
    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环5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
    二螺旋杆55顶靠在所述第二弹性环57上,对所述第二弹性环57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透镜组
    件58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512内,所述第二弹性环57顶靠在所述透镜组件58的侧面
    上,从而对所述透镜组件58起到固定作用,所述透镜组件58上的透镜与所述准直镜组件46
    上的准直镜在同一条光轴上。所述第一弹簧59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59水平放置,所述第
    一弹簧59的左端与所述固定块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9的右端与所述移动块
    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0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50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板26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0的左端与所述移动块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定位装置6包括第三竖板61、位于所述第三竖板61右侧的第
    一顶靠环62及位于所述第三竖板61左侧的第二顶靠环63。所述第三竖板61呈长方体且竖直
    放置,所述第三竖板6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环62呈横截
    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顶靠环6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靠环6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竖
    板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环62的右表面与所述固定块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顶靠环6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顶靠环6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顶靠环
    6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板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旋转装置7包括转轴71、设置于所述转轴71上的旋转块72、
    位于所述转轴71左侧的旋转板73、设置于所述旋转板73上的第一固定杆74、位于所述旋转
    板73左侧的握持架75、设置于所述握持架75上的第二固定杆76、设置于所述转轴71上的定
    位环77及位于所述转轴71右侧的第三螺旋杆78。所述转轴71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转
    轴71贯穿所述固定块41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轴71可以在所述固定块41
    上旋转,所述转轴71贯穿所述第三竖板61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从而对所述转轴71
    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转轴71穿过所述第一顶靠环62及第二顶靠环63。所述旋转块72呈圆柱
    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71贯穿所述旋转块7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72
    上设有环形槽721,所述定位架28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环形槽721内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
    述旋转块72可以稳定的旋转,防止其左右移动,所述第二顶靠环63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旋转
    块72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从而对所述旋转块7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旋转板73呈圆
    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转轴71的左端与所述旋转板7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
    7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74的一端与所述转轴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74的另一
    端与所述旋转板7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架75呈凹字形,所述握持架75的两端与所
    述旋转板7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7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
    76的右端与所述旋转板7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76的左端与所述握持架75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环77呈圆环状且竖直放置,所述定位环77的内表面与所述转轴71的侧面固定连
    接,所述定位环77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板61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环77与所述第
    一顶靠环6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环77的设置可以防止所述转轴71向左移动。所述
    第三螺旋杆78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螺旋杆78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三螺旋杆78的左端与所述
    转轴7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78贯穿所述移动块51的左右表面且与其螺纹连
    接,使得所述第三螺旋杆78旋转时,所述移动块51可以左右移动,或者当所述移动块51左右
    移动时,所述第三螺旋杆78可以旋转,所述第三螺旋杆78的右端顶靠在所述定位板26的左
    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轴71与所诉第三螺旋杆78可以稳定的旋转。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本发明光路调节装置使用时,将准直镜组件46放置在所述
    固定块41上,所述准直镜组件46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412内,且所述第一弹性环45顶
    靠在所述准直镜组件46上,然后旋转位于所述准直镜组件46左右两侧的第一握持杆44,使
    得所述第一螺旋杆43旋转,同时使得所述第一螺旋杆43向所述准直镜组件46靠近,使得所
    述第一弹性环45稳定的顶靠在所述准直镜组件46上,对所述准直镜组件46起到固定作用。
    同时将透镜组件58放置在所述移动块51上,所述透镜组件58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
    512内,且第二弹性环57顶靠在透镜组件58上,然后旋转第二握持杆56,使得所述第二螺旋
    杆55旋转,且所述第二螺旋杆55向所述透镜组件58靠近,使得所述第二螺旋杆55顶靠第二
    弹性环57,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弹性环57稳定的顶靠在所述透镜组件58上,进而可以对所述
    透镜组件58起到固定作用。所述准直镜组件46上准直镜的光轴与所述透镜组件58上的透镜
    的光轴处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当需要调节所述准直镜组件46与所述透镜组件58的距离
    时,首先可以人工调节,使用者握住握持架75,且使其旋转,进而使得所述转轴71旋转,由于
    所述转轴71与所述第三螺旋杆78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螺旋杆78旋转,由于所述第
    三螺旋杆78与所述移动块51螺纹连接,使得所述第三螺旋杆78旋转时,所述移动块51可以
    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滚轮52在所述支撑板2上滚动,进而可以保证所述移动块51顺利的左右
    移动,直至所述准直镜组件46与所述透镜组件58之间的距离适宜。然后可以通过电机进行
    调节,此时启动电机31,使得所述输出轴3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拉线35被拉紧,所述杠
    杆27围绕所述第一竖杆22的下端顺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拉线23被拉紧,所述固定
    环53向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移动块51向右移动,由于第三螺旋杆78与所述移动块51螺纹
    连接,使得所述第三螺旋杆78旋转,以便使得所述移动块51顺利的向右移动,当需要调近所
    述准直镜组件46与所述透镜组件58之间的距离时,关闭电机31,所述移动块51在所述第一
    弹簧59及第二弹簧5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使得所述准直镜组件46与所述透镜组件58之间的
    距离缩短,以便调近所述透镜组件58与所述准直镜组件46之间的距离,以便满足需求。至
    此,本发明光路调节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关 键  词:
    一种 调节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光路调节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24957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