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5233185
  • 上传时间:2018-12-28
  • 格式:PDF
  • 页数:21
  • 大小:2.5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34084.2

    申请日:

    2014.07.14

    公开号:

    CN104698590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27/22申请日:20140714|||公开

    IPC分类号:

    G02B27/22

    主分类号:

    G02B27/22

    申请人: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明彦; 李侃儒; 张钧胜

    地址:

    215600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环保新材料产业园晨港路85号

    优先权:

    102144889 2013.12.06 TW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依次由一透镜元件、一视差光栅元件与一软性透明基材所构成,主要利用卷对卷的生产方式,通过凸版转印加工与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可将透镜元件与视差光栅元件同时装置于一软性透明基材的同一面上,达到大量生产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特征在于,依次由一透镜元件、 一视差光栅元件与一软性透明基材所构成,该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 用来显示一多视景3D合成影像,上述该透镜元件由多个呈垂直条状 设置的柱状形透镜所构成,其中,该单个柱状形透镜具有一透镜表 面,该单个柱状形透镜的透镜光学折射率为nL、该单个柱状形透镜 的透镜焦距为fL、该单个柱状形透镜的单元结构宽度为PL,该透镜 表面由圆形曲面或非圆形对称曲面所构成;另外,该视差光栅元件 由多个遮光元件与多个透光元件所构成,其中,该单个遮光元件与 该单个透光元件均具有垂直条状结构的特征,其水平宽度分别为、 B,并由、B构成一单元结构宽度PB;该软性透明基材的光学折射 率为nS,并与该透镜光学折射率为nL的该单个柱状形透镜构成一光 学焦距为f′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透镜元件 与视差光栅元件具有等效视景分离作用,并具有以下关系:
    P B = B + B ‾ ; ]]>
    B ‾ = ( n - 1 ) B ; ]]>
    f~LB;
    PL=PB;
    其中,为遮光元件的水平宽度、B为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PB 为视差光栅元件单元结构宽度、n为视景数,且n≧2、f为柱状形透 镜的焦距、PL为柱状形透镜单元结构宽度、LB为视差光栅元件安装 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软性透明 基材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在该软性透明基 材的两面上,依次实施一凸版转印加工与一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 可依次将该视差光栅元件与该透镜元件设置于该软性透明基材的一 面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凸版转印 加工为利用一Barrier加工滚轮、一印墨滚轮、一黑色印墨、一传输 用滚轮的加工机械与材料,通过该印墨滚轮先将该黑色印墨涂布于 该Barrier加工滚轮,再经该Barrier加工滚轮的转印,将该视差光栅 元件装置于该软性透明基材薄膜的另一面上。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紫外光硬 化转印加工为利用一透镜加工滚轮、一传输用滚轮、一涂布元件、 一液态紫外线树酯、一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与一紫外光所构成的加 工机械与材料,首先,通过该涂布元件,先将该液态紫外线树酯涂 布于该已装置有该视差光栅元件的软性透明基材薄膜上,以构成一 液态紫外线树酯薄膜,该液态紫外线树酯薄膜再经该透镜加工滚轮 的压印与该紫外光的曝光固化后,在该视差光栅元件与该软性透明 基材薄膜上装置该透镜元件,其中,该紫外光由该紫外线光源产生 元件提供。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Barrier加 工滚轮由多个可印制遮光元件的遮光元件用凸版结构所构成,其中, 该单个遮光元件用凸版结构的宽度为,其吸附该黑色印墨,并将 该印墨转印至该软性透明基材薄膜上,以形成该些遮光元件,另外, 该相邻凸版结构间的透光元件用凹陷结构的宽度为B,因其无法吸 附该黑色印墨而形成该些透光元件。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透镜加工 滚轮由多个透镜柱状透镜的凹槽结构所构成,其中,该单个透镜柱 状透镜凹槽的宽度为PL,其凹槽表面经过适当的脱模处理,让固化 后的紫外线树酯可顺利脱离该凹槽,另外,对于该凹槽结构为通过 该透镜加工滚轮对该液态紫外线树酯薄膜的压印,可于该凹槽结构 中充填该液态紫外线树酯,该液态紫外线树酯经该紫外光照射固化 后即可于该视差光栅元件与该透明软性基材上形成该透镜元件。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透 镜加工滚轮与该Barrier加工滚轮的组装,需实施旋转轴心平行度的 对位与结构中心点的对位,其中,该旋转轴心指该透镜加工滚轮与 该Barrier加工滚轮的旋转轴心,而该结构中心点指该透镜柱状透镜 凹槽的中心点与该透光元件用凹陷结构的中心点。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视 差光栅元件的结构宽度,在保持该单元结构宽度PB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该些遮光元件与该些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B可提高该视 差光栅元件的亮度,其水平宽度改变条件如下式表示:
    P B = B + B ‾ = B + B ‾ ; ]]>
    并令
    B'>B、且
    其中,、B'为改变后该遮光元件与该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视 差光栅元件的结构宽度,在保持该单元结构宽度PB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该些遮光元件与该些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B可降低该透 镜元件的鬼影,其水平宽度改变的条件如下式表示:
    P B = B + B ‾ = B + B ‾ ; ]]>
    并令
    B'<B、且
    其中,、B'为改变后该遮光元件与该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透镜加工 滚轮由一透明圆筒状的结构所构成,可于其圆筒状的中空结构中纳 入装置该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且其材料为石英材料。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超 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光学焦距f′与该透镜焦距fL、该透镜光学折射 率nL、该软性透明基材光学折射率nS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当nS=nL时,f′=f;
    当nS>nL时,f′>f;
    当nS<nL时,f′<f。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影像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立 体视景分离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裸视3D影像显示方法与技术(Auto-Stereoscopic Displaying  Method and Technology)一般是通过单独使用视差光栅元件(Parallax  Barrier Component)或者柱状透镜数组(Cylindrical Lens Array  Component,以下简称透镜元件)结构所构成的景分离装置(View  Separation Device),对于一多视景3D合成影像(Multi-View  Combined3D Image)提供一视景分离光学的作用,达到显示一裸视 3D影像(Glasses-Free3D Image)的目的。其中,通过该视差光栅元件 所呈现的3D影像,一般具有低鬼影(Ghost Image)、低亮度的特征; 而通过透镜元件所呈现的3D影像则具有高鬼影、高亮度的特征。亦 即,对于3D影像的呈现,该两种现有的装置均无法同时满足低鬼影 与高亮度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102132216中首次提出一超 立体三次元影像显示设备(Super Auto-stereoscopic3D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如图1所示为超立体三次元影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超立 体三次元影像显示设备40,依安装次序,主要由一显示器屏幕元件 50、一视差光栅元件60与一透镜元件70所构成。所谓超立体三次元 影像的显示指使用由具有等效视景分离作用的视差光栅元件与透镜 元件所构成的视景分离元件,以达到显示三次元影的目的。对于上 述视景分离元件的构成,以下通称为超立体景分离元件(Super  Auto-stereoscopic View Separation Component)。另外,为清楚标示 各元件装置的方向与说明,图上所示的坐标系XYZ为对于面对该超 立体三次元影像显示设备40的观赏者而言,令该X轴系设定于水平 方向、Y轴设定于垂直方向、Z轴则以垂直于该装置40的影像显示面 而设定,且该坐标系XYZ遵守右手定则(Right-Hand Rule)。
    其中,该显示器屏幕元件50可由液晶、电浆、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发光二极管(LED)等现有显示器屏幕所构成,且该屏 幕所具有颜色次画素的排列可由已知的垂直条状、马赛克、三角状 与Pentile等排列所构成,用以显示一由n个视景影像所构成的一多视 景3D合成影像(无图标),其中,n≧2。
    虽然,上述该专利未提及场色序法液晶显示器 (Field-Sequential-Color LCD,简称FSC-LCD)的应用,该显示器屏幕 元件50亦可由一FSC-LCD所构成。该FSC-LCD(无图示)为一种不使 用彩色滤光片的液晶显示器,通过红、绿、蓝背光源交替的照明, 以连续交替显示红、绿、蓝影像画面的方式,于不同时间点在视网 膜上依序呈现红、绿、蓝影像画面,再通过视觉暂留现象,以呈现 全彩的影像。
    该视差光栅元件60由一透明基材61、一视差光栅结构62与一透 明保护膜63所构成。其中,该透明基材61由一平板状结构的透明玻 璃或压克力(PMMA)所构成,该平板状结构则具有高度的面平整度。
    该视差光栅结构62装置于该透明基材61的一面上,由多个遮光 元件62a与多个透光元件62b所构成。该些遮光元件62a与该些透光元 件62b可具有垂直条状或倾斜条状结构特征(如图2~3所示),其水平 宽度分别为、B,并具有单元结构宽度PB,该、B、PB之间,具 有下式关系:
    P B = B + B &OverBar; - - - ( 1 ) ]]>
    B &OverBar; = ( n - 1 ) B - - - ( 2 ) ]]>
    其中,n为视景数。
    该视差光栅结构62以一安装距离LB装置于该显示器屏幕元件 50前,用于对该多视景合成影像进行视景分离光学作用,以显示3D 影像。
    另外,对于该视差光栅结构62的制作可通过光蚀刻、凸版转印、 凹版转印等精密制程,将该些遮光元件62a与该些透光元件62b复制 于该透明基材61的一面上。另外,亦可在该透明基材61的一面上, 先涂布一层非透光的薄膜(无图示),再利用对位技术与一具精密定 位的雷射雕刻机具(无图示),对于该非透光薄膜,且对应于该多个 透光元件62b所存在处,挖空该处的该非透光薄膜,以完成该多个透 光元件62b的制作,即可完成该视差光栅结构62的制作。
    之后,再对该些遮光元件62a与该些透光元件62b覆盖一层透明 的保护膜63,如二氧化硅(SiO2)薄膜,以防止该些遮光元件62a 与该些透光元件62b的脱落与隔绝环境的影响,如湿度。
    该透镜元件70由多个柱状形透镜71所构成,其中,单个柱状形 透镜71可由垂直条状或倾斜条状结构(如图4~5所示)所构成,其具 有一透镜表面72、其焦距为f、其单元结构宽度为PL。另外,该透镜 表面72可由圆形曲面或非圆形曲面所构成。该焦距f与单元结构宽度 PL,令其具有下式(3)~(4)中的关系,以达到等效视景分离作用。
    f~LB    (3)
    PL=PB    (4)
    其中,LB为安装距离,亦即该视差光栅元件60、该透镜元件70 与显示器屏幕元件50之间的距离。事实上,对于如图1所示元件堆栈 的结构,该透镜元件70因具有些许厚度,于实际的光学设计上,该 些柱状形透镜的焦距f略大于该视差光栅结构的安装距离LB。
    另外,对于上述该些遮光元件62a与该些透光元件62b,其作用 除了提供等效视景分离作用外,亦具有光圈的效果。亦即,在保持 该单元结构宽度PB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该些遮光元件62a与该 些透光元件62b的水平宽度、B,例如:
    P B = B + B &OverBar; = B + B &OverBar; - - - ( 5 ) ]]>
    并令
    B'>B、且 B &OverBar; < B &OverBar; - - - ( 6 ) ]]>
    其中,、B'为改变后该些遮光元件62a与该些透光元件62b的 水平宽度,即可达到提高该视差光栅元件60亮度的目的。另外,亦 可通过以下条件:
    B'<B、且 B &OverBar; > B &OverBar; - - - ( 7 ) ]]>
    达到降低该透镜元件70所产生鬼影的现象。
    另外,该透镜元件70的制作可通过卷对卷(Roll-to-Roll)滚印 制程或热压印制程,以制作出一单独的元件,再通过对位贴合制程 装置于该视差光栅元件60上;或者通过对位技术与热压印制程再将 该透镜元件70直接制作于该视差光栅元件60的透明保护膜63上。
    如上所述,该视差光栅元件60与一透镜元件70的制作,为通过 不同的制程,以分别制作出单独的元件后,再通过对位贴合的制程 以完成一超立体景分离元件的制作。对于上述分别且不连续的制程, 因不具有生产的一贯性,无法满足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量产的 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失,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主要 利用卷对卷的生产方式(Roll-to-Roll Manufacturing Process),通过凸 版转印(Flexography Imprint)加工与紫外光硬化转印(UV-Cured  Imprint)加工,可将透镜元件与视差光栅元件同时装置于一软性透明 基材的同一面上,达到大量生产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依 次由一透镜元件、一视差光栅元件与一软性透明基材所构成,该超 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用来显示一多视景3D合成影像,上述该透镜元件 由多个呈垂直条状设置的柱状形透镜所构成,其中,该单个柱状形 透镜具有一透镜表面,该单个柱状形透镜的透镜光学折射率为nL、 该单个柱状形透镜的透镜焦距为fL、该单个柱状形透镜的单元结构 宽度为PL,该透镜表面由圆形曲面或非圆形对称曲面所构成;另外, 该视差光栅元件由多个遮光元件与多个透光元件所构成,其中,该 单个遮光元件与该单个透光元件均具有垂直条状结构的特征,其水 平宽度分别为、B,并由、B构成一单元结构宽度PB;该软性透 明基材的光学折射率为nS,并与该透镜光学折射率为nL的该单个柱 状形透镜构成一光学焦距为f′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透镜元件与视 差光栅元件具有等效视景分离作用,并具有以下关系:
    P B = B + B &OverBar; ; ]]>
    B &OverBar; = ( n - 1 ) B ; ]]>
    f~LB;
    PL=PB;
    其中,为遮光元件的水平宽度、B为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PB 为视差光栅元件单元结构宽度、n为视景数,且n≧2、f为柱状形透 镜的焦距、PL为柱状形透镜单元结构宽度、LB为视差光栅元件安装 距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软性透明基材 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在该软性透明基材的 两面上,依次实施一凸版转印加工与一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可依 次将该视差光栅元件与该透镜元件设置于该软性透明基材的一面 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凸版转印加工 为利用一Barrier加工滚轮、一印墨滚轮、一黑色印墨、一传输用滚 轮的加工机械与材料,通过该印墨滚轮先将该黑色印墨涂布于该 Barrier加工滚轮,再经该Barrier加工滚轮的转印,将该视差光栅元 件装置于该软性透明基材薄膜的另一面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紫外光硬化转 印加工为利用一透镜加工滚轮、一传输用滚轮、一涂布元件、一液 态紫外线树酯、一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与一紫外光所构成的加工机 械与材料,首先,通过该涂布元件,先将该液态紫外线树酯涂布于 该已装置有该视差光栅元件的软性透明基材薄膜上,以构成一液态 紫外线树酯薄膜,该液态紫外线树酯薄膜再经该透镜加工滚轮的压 印与该紫外光的曝光固化后,在该视差光栅元件与该软性透明基材 薄膜上装置该透镜元件,其中,该紫外光由该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 提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Barrier加工滚 轮由多个可印制遮光元件的遮光元件用凸版结构所构成,其中,该 单个遮光元件用凸版结构的宽度为,其吸附该黑色印墨,并将该 印墨转印至该软性透明基材薄膜上,以形成该些遮光元件,另外, 该相邻凸版结构间的透光元件用凹陷结构的宽度为B,因其无法吸 附该黑色印墨而形成该些透光元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透镜加工滚轮 由多个透镜柱状透镜的凹槽结构所构成,其中,该单个透镜柱状透 镜凹槽的宽度为PL,其凹槽表面经过适当的脱模处理,让固化后的 紫外线树酯可顺利脱离该凹槽,另外,对于该凹槽结构为通过该透 镜加工滚轮对该液态紫外线树酯薄膜的压印,可于该凹槽结构中充 填该液态紫外线树酯,该液态紫外线树酯经该紫外光照射固化后即 可于该视差光栅元件与该透明软性基材上形成该透镜元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透镜加工 滚轮与该Barrier加工滚轮的组装,需实施旋转轴心平行度的对位与 结构中心点的对位,其中,该旋转轴心指该透镜加工滚轮与该Barrier 加工滚轮的旋转轴心,而该结构中心点指该透镜柱状透镜凹槽的中 心点与该透光元件用凹陷结构的中心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视差光 栅元件的结构宽度,在保持该单元结构宽度PB不变的条件下,通过 改变该些遮光元件与该些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B可提高该视差光 栅元件的亮度,其水平宽度改变条件如下式表示:
    P B = B + B &OverBar; = B + B &OverBar; ; ]]>
    并令
    B'>B、且
    其中,、B'为改变后该遮光元件与该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视差光 栅元件的结构宽度,在保持该单元结构宽度PB不变的条件下,通过 改变该些遮光元件与该些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B可降低该透镜元 件的鬼影,其水平宽度改变的条件如下式表示:
    P B = B + B &OverBar; = B + B &OverBar; ; ]]>
    并令
    B'<B、且
    其中,、B'为改变后该遮光元件与该透光元件的水平宽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该透镜加工滚轮 由一透明圆筒状的结构所构成,可于其圆筒状的中空结构中纳入装 置该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且其材料为石英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其中,对于该超立体 视景分离元件的光学焦距f′与该透镜焦距fL、该透镜光学折射率nL、 该软性透明基材光学折射率nS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当nS=nL时,f′=f;
    当nS>nL时,f′>f;
    当nS<nL时,f′<f。
    通过本案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满足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 量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超立体三次元影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垂直条状视差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倾斜条状视差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垂直条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倾斜条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生产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加工模式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加工模式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透镜加工滚轮结构、Barrier加工滚轮结构与超立体视景 分离元件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10-透镜元件;11-单 个柱状形透镜;12-透镜表面;20-视差光栅元件;21-遮光元件;22- 透光元件;30-软性透明基材;40-三次元影像显示设备;50-显示器 屏幕元件;60-视差光栅元件;61-透明基材;62-视差光栅结构;62a- 遮光元件;62b-透光元件;63-透明保护膜;70-透镜元件;71-柱状 形透镜;72-柱状形透镜圆形表面;100-卷对卷的生产方式;101-卷 出(Unwind);102-加工模式(Process);103-卷入;110-凸版转印加工; 111-Barrier加工滚轮;112-印墨滚轮;113-黑色印墨;111a-遮光元 件用凸版结构;111b-透光元件用凹陷结构;111c-透光元件用凹陷 结构的中心点;111d-Barrier加工滚轮的旋转轴心;130-紫外光硬化 转印加工;131-透镜加工滚轮;131a-透镜柱状透镜的凹槽结构;131c- 透镜柱状透镜凹槽的中心点;131d-透镜加工滚轮的旋转轴心;132- 传输用滚轮;135-涂布元件;136-液态紫外线树酯;136’-液态紫外 线树酯薄膜;137-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138-紫外光;n-总视景数; 、'-遮光元件水平宽度;B、B'-透光元件水平宽度;θ-倾斜角度; LB-安装距离;PB-视差光栅单元结构的宽度;nL-透镜光学折射率; nS-软性透明基材光学折射率;fL-透镜焦距;f′-超立体视景分离元 件的光学焦距;PL-柱状形透镜的宽度;r-柱状形透镜圆形表面的半 径;XYZ-坐标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为本发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超立体 视景分离元件1由上而下依次由一透镜元件10、一视差光栅元件20 与一软性透明基材30所构成。
    其中,该透镜元件10由多个呈垂直条状设置的柱状形透镜11所 构成,其中,该单个柱状形透镜11具有一透镜表面12、一焦距fL(无 图标)、一光学折射率nL与一单元结构宽度PL。该透镜表面12可由 圆形曲面或非圆形对称曲面所构成。
    该视差光栅元件20由多个遮光元件21与多个透光元件22所构 成。该单个遮光元件21与该单个透光元件22,具有垂直条状结构的 特征,其水平宽度分别为、B,并由、B构成一单元结构宽度PB。 上述该透镜元件10与该视差光栅元件20具有由式(1)~(7)所规范的等 效视景分离作用。
    该软性透明基材30由一具高透光度的软性基材所构成,其光学 折射率为nS。其材料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或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改变nS与nL之间的关系,可决定最终超立体 视景分离元件的光学焦距f′。例如:
    当nS=nL时,f′=fL    (8)
    当nS>nL时,f′>fL    (9)
    当nS<nL时,f′<fL    (10)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生产方法的示意图。该 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生产方法主要利用卷对卷的生产方式100,通 过一凸版转印加工110与一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130,可将透镜元件 10与视差光栅元件20同时装置于一软性透明基材30的同一面上,达 到大量生产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目的。
    所谓卷对卷的生产方式(Roll-to-Roll Manufacturing Process,简 称R2R制程)100为一种已存在多年、具高效能、低成本的连续生产 方式,主要处理可绕曲薄膜的加工。该可绕曲薄膜收纳于圆筒状的 料卷(Roll),通过卷出(Unwind)101、加工模式(Process)102、卷入 (Rewind)103等作业,最终,将加工完成的薄膜再收纳于圆筒状的料 卷(Roll)。另外,于实际应用的需求中,该加工完成的薄膜可被直接 裁切(Cutting),而非收纳为圆筒状的料卷。
    于本发明中,应用上述R2R制程,以作为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 的生产时,对于可绕曲薄膜,例如选用PET薄膜30,对于加工模式 则采用一凸版转印加工110与一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130,所取得的 加工完成薄膜则包含一透镜元件10、一视差光栅元件20、一PET薄 膜30。其中,该透镜元件10与该视差光栅元件20分别装置于该PET 薄膜30的同一面上。
    如图8为本发明加工模式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加工模式102主 要由一凸版转印加工110与一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130所构成。
    其中,该凸版转印加工110包含有一Barrier加工滚轮(Barrier  Roller)111、一印墨滚轮112、一黑色印墨113、一传输用滚轮(Transfer  Roller)115。通过该印墨滚轮112,先将该黑色印墨113涂布于该 Barrier加工滚轮111,再经该Barrier加工滚轮111的转印,可将该视 差光栅元件20装置于该PET薄膜30的一面上。其中,该黑色印墨113 为一不透明的黑色印墨。另外,该Barrier加工滚轮111的结构如图10 所示。
    另外,该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130包含有一透镜加工滚轮(透镜 Roller)131、一传输用滚轮132、一涂布元件135、一液态紫外线树酯 136、一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137与一紫外线138。首先,通过该涂布 元件135,先将该液态紫外线树酯136涂布于该已印制有该视差光栅 元件20的PET薄膜30之上,以构成一液态紫外线树酯薄膜136’,该 薄膜136’再经该透镜加工滚轮131的压印与该紫外光138的曝光固化 后,可于该PET薄膜30与该视差光栅元件20上再装置该透镜元件10。 其中,该紫外光138由该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137所提供。另外,该 透镜加工滚轮131的结构如图10所示。
    另外,如图8所示,该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137装置于该透镜加 工滚轮131之外,其所产生的该紫外光138只能通过该视差光栅元件 20中透光元件22的透空处,对该已被压印的该液态紫外线树酯薄膜 136’作曝光固化处理,因大部分的紫外光已被遮光元件21所遮蔽, 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为提高该紫外光138曝光固化效率,如图9所示, 该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137可装置于该透镜加工滚轮131之内。所以, 该透镜加工滚轮131必须由透明圆筒状结构构成,可于其圆筒状中空 的结构中纳入装置该紫外线光源产生元件137,且其材料由例如石英 等透明材料所构成。
    如图10所示,透镜加工滚轮结构、Barrier加工滚轮结构与超立 体视景分离元件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该透镜加工滚轮131的结构,由多个透镜柱状透镜的凹槽结构 131a所构成,其中,该单个透镜柱状透镜凹槽131a的宽度为PL,其 凹槽表面经过适当脱模处理,让固化后的紫外线树酯可顺利脱离该 凹槽。另外,该凹槽结构131a为通过该透镜加工滚轮131,对该液态 紫外线树酯薄膜136’的压印,可于该凹槽结构131a中充填该液态紫 外线树酯136,该液态紫外线树酯136经该紫外光138照射固化后即形 成该透镜元件10。
    该Barrier加工滚轮111的结构由多个可印制遮光元件的凸版结 构111a所构成(以下称为遮光元件用凸版结构),其中,该单个遮光 元件用凸版结构111a的宽度为,其吸附该黑色印墨113,并将该印 墨113转印至该PET薄膜30上,以形成该些遮光元件21。另外,该相 邻遮光元件用凸版结构111a之间的凹陷结构111b(以下称为透光元 件用凹陷结构)的宽度为B,其因无法吸附该黑色印墨113而形成该些 透光元件22。
    另外,对于R2R制程机器的组装(未图示),该透镜加工滚轮131 与该Barrier加工滚轮111需做两种高精度的对位,方能产出高效能的 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1。其中的一种对位(称旋转轴心平行度的对位) 为令该透镜加工滚轮131的旋转轴心131d、与该Barrier加工滚轮111 旋转轴心111d平行;另一种对位(称结构中心点的对位)为将该透镜 柱状透镜凹槽131a的中心点131c对准于该透光元件用凹陷结构111b 的中心点处111c。轴心平行度的偏移会造成该透镜元件10与该视差 光栅元件20条状结构间的倾斜,最终导致产生鬼影。结构中心点的 偏移,则造成观赏视点中心的偏移,最终导致观赏不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 发明所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 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例如,本发明所 公开的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的生产方法,对于该凸版转印之加工与 该紫外光硬化转印加工中,所采用传输用滚轮的数目,只是用以说 明所公开的生产方法的功效,并非实际机台的构成。另外,对于该 液态紫外线树酯的涂布,亦可通过一刮刀,以控制该液态紫外线树 酯涂布的厚度。另外,于卷对卷的生产方式下,提供一紫外光硬化 转印加工,以产生透镜元件。当然,亦可于采用热压转印加工技术, 以达到同样的功效。

    关 键  词:
    一种 立体 分离 元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23318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