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一种连包折叠机构.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5232952
  • 上传时间:2018-12-28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624.2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47819.5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709523A

    公开日:

    2015.06.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B 63/04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B65B63/04

    主分类号:

    B65B63/04

    申请人:

    宜兰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旺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旺家; 黄津亮

    地址:

    中国台湾宜兰县苏澳镇新城路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罗满; 陕芳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包折叠机构,包括传送连包的传送部;吸盘部,其吸盘能够吸附或释放所述连包的产品袋;设于所述传送部末端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包括能够竖向移动的折叠模具,其具有若干竖向层叠排列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传送部;所述吸盘能够沿所述传送部的传送方向移动,以将吸附的所述产品袋送入所述凹槽。该折叠机构能够自动折叠连包,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包装效率,同时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连包(10)的传送部(20);
    吸盘部(30),其吸盘(31)能够吸附或释放所述连包(10)的产品袋(11);
    设于所述传送部(20)末端的折叠部(40),所述折叠部(40)包括能够竖向移动的折叠模具(41),其具有若干竖向层叠排列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传送部(20);
    所述吸盘(31)能够沿所述传送部(20)的传送方向移动,以将吸附的所述产品袋(11)送入所述凹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20)包括传送马达和由所述传送马达驱动的传送皮带(2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部(30)还包括吸盘马达和由所述吸盘马达驱动的吸盘皮带(32),所述吸盘(31)在所述吸盘皮带(32)的带动下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31)通过真空吸附固定所述产品袋(11),所述吸盘(31)通过吹气释放所述产品袋(1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40)还包括模具马达和皮带滑套,所述模具马达驱动所述皮带滑套竖向移动;所述折叠模具(41)连接于所述皮带滑套。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40)还包括支架(42)和固设于所述支架(42)的导向轴(43),所述导向轴(43)插装于所述折叠模具(41),所述折叠模具(41)可沿所述导向轴(43)竖向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折叠部(40)一侧的推出部(50),所述推出部(50)能够将位于所述折叠模具(41)内的折叠后的所述连包(10)推出所述折叠模具(4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 叠部(40)的另一侧还设有集料盘,以容纳被所述推出部(50)推出的所述连包(10)。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部(50)包括推出板(51)和推动所述推出板(51)的气缸(52),所述气缸(52)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传送部(20)的传送方向。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包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板(51)包括若干竖向排列的推出分板,所述推出分板的数目与所述凹槽的数目一致,且各所述推出分板与折叠完成后各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连包折叠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包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食品包装领域,如薯片、糖果、蚕豆等的包装通常采用不同规格的包装袋进行袋装。实际中,为方便装运和销售,袋装产品通常以连包(如五连包)的形式出现,即多个产品袋依次连接成一串。
    目前,在生产中,连包从包装机输出后,一直由人工折叠整理,即将连包中的产品袋依次堆叠,折叠后的连包再经过外包装设备进行外包装。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上述人工折叠连包的方式,折叠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高,且人工成本高。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连包折叠机构,能够实现连包的自动折叠,提高包装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包折叠机构,能够实现连包的自动折叠,提高包装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包折叠机构,包括:
    传送连包的传送部;
    吸盘部,其吸盘能够吸附或释放所述连包的产品袋;
    设于所述传送部末端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包括能够竖向移动的折叠模具,其具有若干竖向层叠排列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传送部;
    所述吸盘能够沿所述传送部的传送方向移动,以将吸附的所述产品袋送入所述凹槽。
    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机构能够自动折叠连包。具体地,本方案中,连包通过传送部传送,吸盘部的吸盘可吸附住连包的第一个产品袋,并沿传送部的传送方向送入传送部末端的折叠模具的第一个凹槽内,之后吸盘退回;折叠模具上移,使其第二个凹槽的底面与传送带处于同一水平面,吸盘再吸附住连包的第三个产品袋,将其送入第二个凹槽内,在此过程中,第一个产品袋随第一个凹槽上移时,带动第二个产品袋翻转,吸盘在送入第三个产品袋时,进一步带动第二个产品袋翻转,使之与第一个产品袋折叠,并使得第三个产品袋与第二个产品袋折叠,最后,第二个产品袋与第三个产品袋同时位于第二个凹槽内,之后,吸盘再退回,折叠模具上移,如此往复,实现整个连包的折叠。
    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折叠连包相比,该折叠机构实现了连包的自动折叠,生产自动化程度高,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连包的折叠效率,整体上提高了包装效率,同时,还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可选地,所述传送部包括传送马达和由所述传送马达驱动的传送皮带。
    可选地,所述吸盘部还包括吸盘马达和由所述吸盘马达驱动的吸盘皮带,所述吸盘在所述吸盘皮带的带动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吸盘通过真空吸附固定所述产品袋,所述吸盘通过吹气释放所述产品袋。
    可选地,所述折叠部还包括模具马达和皮带滑套,所述模具马达驱动所述皮带滑套竖向移动;所述折叠模具连接于所述皮带滑套。
    可选地,所述折叠部还包括支架和固设于所述支架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插装于所述折叠模具,所述折叠模具可沿所述导向轴竖向移动。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折叠部一侧的推出部,所述推出部能够将位于所述折叠模具内的折叠后的所述连包推出所述折叠模具。
    可选地,所述折叠部的另一侧还设有集料盘,以容纳被所述推出部推出的所述连包。
    可选地,所述推出部包括推出板和推动所述推出板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传送部的传送方向。
    可选地,所述推出板包括若干竖向排列的推出分板,所述推出分板的数目与所述凹槽的数目一致,且各所述推出分板与折叠完成后各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连包折叠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9示出了采用图1所示折叠机构自动折叠五连包的过程;
    图10-图11示出了利用推出部将折叠后的连包推出折叠机构的过程。
    图1-11中:
    连包10,产品袋11;
    传送部20,传送皮带21;
    吸盘部30,吸盘31,吸盘皮带32;
    折叠部40,折叠模具41,第一凹槽41a,第二凹槽41b,第三凹槽41c,支架42,导向轴43;
    推出部50,推出板51,第一推出分板51a,第二推出分板51b,第三推出分板51c,气缸5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连包折叠机构,能够实现连包的自动折叠,提高包装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由于实际生产中,连包多为五连包的形式,即由五个产品袋依次连接而成,所以下文以五连包为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机构的结构及折叠过程。可以理解,对于其他数目的连包,折叠机构的结构和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连包折叠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传送部20、吸盘部30以及设于传送部20末端的折叠部40。
    其中,传送部20用于传送连包10。
    具体的方案中,传送部20包括传送马达和传送皮带21,传送皮带21在传送马达的驱动下可将置于其上的连包10朝折叠部40的方向传送。
    吸盘部30的吸盘31能够吸附或释放连包10的单个产品袋11,并且吸盘31可沿传送皮带21的传送方向来回移动。
    显然,吸盘31位于传送皮带21的上方。
    具体的方案中,吸盘部30还包括吸盘马达和吸盘皮带32,吸盘皮带32上设置有安装架,吸盘31固设于该安装架;吸盘皮带32在吸盘马达的驱动下可沿传送皮带21的传送方向来回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安装架并吸盘沿传送皮带21的传送方向来回移动。
    具体的方案中,吸盘31通过真空吸附固定产品袋11,通过吹气释放产品袋11。
    折叠部40包括折叠模具41,该折叠模具41具有三个竖向层叠排列的凹槽,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凹槽41a、第二凹槽41b和第三凹槽41c(标示于图2-图9中),各凹槽的开口朝向传送部20。
    其中,折叠模具41可竖向移动,以便调整各凹槽与传送皮带21的相对位置,使得吸盘31可将吸附住的产品袋11送入凹槽内。
    具体的方案中,折叠部40还包括模具马达和皮带滑套,折叠模具41连接于所述皮带滑套,所述模具马达驱动所述皮带滑套竖向移动,以带动折叠模具41竖向移动。其中,折叠模具41竖向移动的距 离可以通过控制模具马达来调节。
    更具体的方案中,折叠部40还包括支架42和固设于支架42的导向轴43,导向轴43插装于折叠模具41,折叠模具41沿导向轴43竖向移动。导向轴43的设置可以为折叠模具41的移动提供导向,确保所述凹槽能够移动至所需位置。
    为了确保折叠模具41在竖向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可以设置多根导向轴43,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下面具体介绍该折叠机构如何实现对连包10的自动折叠。图2-9示出了采用图1所示折叠机构自动折叠五连包的过程。
    如图2所示,初始,折叠模具41的第一凹槽41a的槽底面与传送皮带21平齐,即处于同一水平面。
    从包装机(图中未示出)中封包完成的连包10掉出,进入传送部20,传送皮带21带动连包10向折叠部40的方向移动。
    当连包10的第一个产品袋11移动至吸盘31的下方,吸盘31吸住第一个产品袋11,如图3所示;在吸盘皮带32的带动下,吸盘31将第一个产品袋11送入折叠模具41的第一凹槽41a内,如图4所示;之后,吸盘31释放第一个产品袋11,并退回。
    此处,第一个产品袋11是指,连包10传送时最靠近折叠部40的产品袋,后续依次称为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产品袋。可以理解,该序数词只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并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吸盘31退回后吸附住第三个产品袋11,如图5所示;同时,折叠模具41竖向上移一段距离,使其第二凹槽41b的槽底面与传送皮带21平齐,吸盘31再将第三个产品袋11送入第二凹槽41b内;折叠模具41竖向上移时,第一个产品袋随之上移,带动第二个产品袋沿两者的连接处翻转,在吸盘31送入第三个产品袋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第二个产品袋翻转,使之与第一个产品袋折叠,并使得第三个产品袋与第二个产品袋折叠,最后,第二个产品袋与第三个产品袋同时位于第二凹槽41b内,如图6所示。之后,吸盘31释放第三个产品袋11, 并退回。
    吸盘31退回后吸附住第五个产品袋11,如图7所示;同时,折叠模具41竖向上移一段距离,使其第三凹槽41c的槽底面与传送皮带21平齐,吸盘31再将第五个产品袋11送入第三凹槽41c内;与前述类似,折叠模具41竖向上移时,第一个、第二个及第三个产品袋随之上移,带动第四个产品袋沿其与第三个产品袋的连接处翻转,在吸盘31送入第五个产品袋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第四个产品袋翻转,使之与第三个产品袋折叠,并使第五个产品袋与第四个产品袋折叠,最后,第四个产品袋与第五个产品袋同时位于第三凹槽41c内,如图8所示。
    之后,吸盘31释放第五个产品袋并退回,五连包完成折叠,位于折叠模具41内,如图9所示。
    将折叠模具41内的折叠后的连包移出后,即可开始下一个连包10的折叠。
    进一步地,该折叠机构还设置有推出部50,位于折叠部40的一侧,以便折叠好的连包10推出折叠模具41,方便后续外包装。
    具体地,推出部50包括推出板51和气缸52,气缸52可带动推出板51伸缩,气缸52的伸缩方向垂直于传送部20的传送方向。
    更具体地,推出板51包括三个竖向排列的推出分板,即第一推出分板51a、第二推出分板51b和第三推出分板51c(标示于图1中),分别与折叠完成后,第一凹槽41a、第二凹槽41b和第三凹槽41c的位置对应。
    请参考图10-11,其示出了利用推出部将折叠后的连包推出折叠机构的过程。
    推出连包10前,推出板51位于折叠模具41的侧面,如图10所示;在气缸52的带动下,第一推出分板51a、第二推出分板51b和第三推出分板51c同时动作,将折叠好的连包10推出折叠模具41,如图11所示。
    具体设置时,为便于推出,各推出分板的形状可与各凹槽的横截面对应,当然,各推出分板的大小应小于各凹槽的横截面,以便推出 分板能够通过凹槽。
    进一步地,在折叠部40的另一侧(与推出部50相反的一侧)还设有集料盘,以容纳被推出部50推出的连包10,防止折叠好的连包10推出后松散。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机构能够实现连包10的自动折叠,与现有技术中人工折叠连包相比,该折叠机构的设置使得生产更加自动化,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连包的折叠效率,整体上提高了包装效率,同时,可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折叠机构所包含的部件较多,各部件的结构较为复杂,文中未尽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结合上述原理及现有技术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连包折叠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折叠 机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连包折叠机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23295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