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磨床.pdf

  • 上传人:罗明
  • 文档编号:5228765
  • 上传时间:2018-12-27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1.1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02525.7

    申请日:

    2014.06.06

    公开号:

    CN104684682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4B 5/18申请日:20140606|||公开

    IPC分类号:

    B24B5/18; B24B5/22; B24B5/24; B24B5/307; B24B7/16

    主分类号:

    B24B5/18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水浦健刚; 后藤哲也; 丸山美由纪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3-122503 2013.06.11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代理人:

    黄永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磨床,其即使在工件(W)的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上辊(12)和下辊(14)的更换作业,能够实现其通用化。构成磨床的主轴台(7)由旋转自由地支撑上辊(12)的上辊装置(13)和旋转自由地支撑下辊(14)的下辊装置(15)构成。在上辊装置(13)和下辊装置(15)的每一个上设置用于分别变更其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46)以及其中心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磨床,所述磨床具备:上辊和下辊,以从上下两侧支撑外 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工件的状态相互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使该工 件旋转;和模座,其在上下方向位于该上辊和下辊之间,使其顶端面 与前述工件的外周面抵接,从侧方支撑该工件,该磨床用于对该工件 的周面或者端面实施磨削加工,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床具备: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分别变更前述上辊和 下辊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和角度调整机构,其用于分别变更 该上辊和下辊的中心轴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下位置调整机 构和前述角度调整机构分别具备伺服马达,与前述工件的外径和母线 的倾斜形态相应地自动变更前述上辊和下辊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 置以及该上辊和下辊的中心轴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下位置调整机 构利用构成该上下位置调整机构的前述伺服马达的扭矩控制,对前述 上辊的对前述工件的推压力进行控制。

    说明书

    说明书磨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床,其用于磨削构成滚动轴承的滚子、轨道圈 等具有圆柱形状、圆锥梯形状或圆筒形状的工件的周面或者端面。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构成滚动轴承的滚子(圆筒滚子、圆锥滚子)、轨道圈 等具有圆柱形状、圆锥梯形状或圆筒形状,即,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 圆形的工件的周面或者端面进行磨削的磨床,以往,已知使用辊、模 座,一面保持工件的外周面一面进行磨削作业的所谓的无心式的磨床 (参见日本特开昭62-14814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36953号公报)。 图9以及图10表示作为这样的无心式的磨床的2辊1模座型的以往构 造的一例。
    磨床1具备被配置在圆柱形状的工件W的上下两侧的上辊2和下 辊3。上辊2以及下辊3在使各自的中心轴相互大致平行且配置在水 平方向的状态下,以相互相同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以从上下两 侧支撑工件W的状态使之旋转。另外,上辊2为了使工件W的供给 以及排出容易,以未图示出的摆动中心为中心,可在上下方向摆动地 被支撑,并且,利用未图示出的弹簧的弹力,将被配置在下方的工件 W朝向下辊3推压。与此相对,下辊3仅可绕本身的中心轴旋转地被 支撑着,不可移动。在上下方向上,在上辊2和下辊3之间,在与上 辊2以及下辊3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配置模座4。模座4使其顶端 面与工件W的外周面抵接,从侧方支撑工件W。另外,在工件W的 轴方向单侧配置有衬板5,工件W的轴方向单端面碰撞衬板5。而且, 一面由上辊2、下辊3、模座4以及衬板5将工件W保持在加工位置, 一面使工件W绕被配置在水平方向的中心轴旋转。在该状态下,由被 配置在工件W的轴方向另一端侧的旋转的磨石6磨削工件W的外周 面或者端面。
    在以往构造的磨床1的情况下,以与上辊2以及下辊3的移动有 关的自由度低为起因,需要与工件W的种类相应地例如按照每个轴承 构成部件的名字号,准备多个大小、形状不同的上辊2以及下辊3。
    图11(A)~图11(C)表示使用以往构造的磨床1对三种工件 W1、W2、W3实施磨削加工的状态。工件W1是大径的圆柱形状, 工件W2是与工件W1相比为小径的圆柱形状,工件W3是与工件 W1相比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圆锥梯形状。在磨床1中,由于上辊2 仅可进行上下方向的摆动位移,下辊3不可移动地被固定,所以,不 能将图11(A)所示的适合工件W1的磨削的小径且外径在整个轴方 向上不变化的上辊2A以及下辊3A使用于工件W2以及工件W3的加 工,不能将图11(B)所示的适合工件W2的磨削的大径且外径在整 个轴方向上不变化的上辊2B以及下辊3B使用于工件W1以及工件 W3的加工,不能将图11(C)所示的适合工件W3的磨削的外径在 整个轴方向上变化(将外周面做成部分圆锥凸面状)的上辊2C以及 下辊3C使用于工件W1以及工件W2的加工。这样,在磨床1中, 需要根据每个工件W的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准备适合 各自的磨削的上辊2(2A~2C)以及下辊3(3A~3C)。因此,尤其 是在以多品种小批量的制品为对象的制造线中,无法避免用于辊更换 的作业工时以及作业时间增加。而且,由于上辊2以及下辊3被严格 地要求辊径(外径)的管理、耐磨损性等性能,所以,非常高价。因 此,按照每个工件准备专用的辊在制造成本方面也存在问题。
    另外,在以往构造的磨床1中,利用弹簧的弹力,由上辊2将被 配置在下方的工件W朝向下辊3推压。由上辊2产生的推压力根据弹 簧的弹力(弹簧的长度、线径等物理特性)而一定,因此,为了变更 由上辊2产生的推压力,需要将弹簧更换为另外的弹簧。日本特开昭 62-148147号公报记载了不需要更换弹簧而能够适宜地变更由上辊产 生的推压力的磨床。然而,在该磨床中,仅为了变更推压力就需要专 用且复杂的机构,因此,无法避免装置的大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上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48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6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以提供一种如下的磨床为目的:即 使在作为被磨削对象的工件的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下, 也实现辊的通用化,且不需要上辊以及下辊的更换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磨床与以往构造的磨床同样,具备上辊、下辊以及模座, 用于对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工件的周面(外周面或内周面)或 者端面(轴方向端面)实施磨削加工。其中,上辊和下辊以从上下两 侧支撑前述工件的状态相互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使该工件旋转。另一 方面,前述模座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前述上辊和前述下辊之间,使其顶 端面与前述工件的外周面抵接,从侧方支撑该工件。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磨床中,具备: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 分别变更前述上辊和前述下辊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角度调整 机构,其用于分别变更该上辊和下辊的中心轴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 斜角度。另外,也能够将前述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和角度调整机构设置 于前述上辊和下辊的每一个,即,能够作为装置整体分别各设置2个, 还能够使前述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和角度调整机构在前述上辊和下辊中 通用化,作为装置整体分别各设置1个。
    优选构成为前述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和角度调整机构分别具备伺服 马达,与前述工件的外径以及母线的倾斜形态(有无相对于中心轴的 倾斜以及在倾斜的情况下的其角度)相应地自动变更前述上辊和下辊 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及该上辊和下辊的中心轴的相对于水平方 向的倾斜角度。
    进而,优选构成为前述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利用构成该上下位置调 整机构的前述伺服马达的扭矩控制,控制前述上辊的对前述工件的推 压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磨床,即使在成为被磨削对象的工件的外径、母线 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辊的通用化,因此,能够不需 要上辊和下辊的更换作业。
    即,本发明的磨床由于具备用于变更上辊和下辊的在上下方向上 的高度位置的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可以与工件的外径相应地适宜变更 上辊和下辊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所以,即使在工件的外径不 同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上辊和下辊的更换作业。另外,本发明的磨床 由于具备用于变更上辊和下辊的中心轴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的倾斜角度调整机构,可以与工件的母线的倾斜形态相应地适宜变更 上辊和下辊的中心轴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所以,即使在工 件的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上辊和下辊的更换作业。
    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够实现上辊和下辊的通用化,即使在工 件的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上辊和下辊的更 换作业。因此,即使在以多品种小批量的制品为对象的制造线中,也 不需要准备多个上辊和下辊,并且,能够省略辊的更换作业。因此, 因准备多个辊而造成的制造成本的上升得到抑制,并且,还可以实现 削减作业工时以及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1例的磨床的立体图。
    图2是将主轴台从图1的磨床取出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针对图2的主轴台,以从与图2不同的角度看的状态来表 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上辊装置的一部分从图1的磨床取出来表示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A)是将下辊装置从图1的磨床取出来表示的侧视图,图6 (B)是图6(A)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使用本例的磨床,分别对3种工件实施磨削加工的状 态的图。
    图8是表示使用本例的磨床,分别对工件的大径侧端面和小径侧 端面实施磨削加工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2辊1模座型的磨床的以往构造的1例的主要部分的 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B-B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以往构造的磨床,分别对3种工件实施磨削加工 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1例]
    图1~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1例。本例的磨床1a与以往 构造的磨床1同样,是2辊1模座型的磨床,具备上辊12、下辊14 以及模座4a,被用于对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工件W的周面(外 周面或内周面)或者端面(轴方向端面)实施磨削加工。其中,上辊 12以及下辊14以从上下两侧支撑工件W的状态相互向相同的方向旋 转,使工件W旋转。另一方面,模座4a在上下方向位于上辊12以及 下辊14之间,使其顶端面与工件W的外周面抵接,从侧方支撑工件 W。
    更具体地说,本例的磨床1a具备主轴台7以及磨石台8。磨石台 8具备磨削工件W的端面的杯形磨石9、旋转驱动杯形磨石9的磨石 转轴10、分别使杯形磨石9以及磨石转轴10在与工件W的轴方向平 行的X方向以及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移动的X-Y工作台11。另 外,在磨石台8上设置用于控制磨床1a的控制器66。
    主轴台7是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工件W的部件,通过将旋转自由地 支撑上辊12的上辊装置13和旋转自由地支撑下辊14的下辊装置15 相互组合而构成。在本例中,上辊12以及下辊14具有相同的形状, 分别为带阶梯的圆筒状,通过由圆圈状的台阶部18使大径圆筒部16 和小径圆筒部17连续而构成。成为工件W的支撑面的大径圆筒部16 的外周面做成外径在整个轴方向上不变化的单纯的圆筒面状。
    上辊装置13具备基台19、旋转驱动机构20、回旋角度调整机构 21、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和偏斜角调整机构23。基台19由被固定设 置在底板面上的底座部24、以相对于竖直方向略微倾斜的状态被固定 在底座部24的上表面的大致矩形框状的支撑框25构成。
    旋转驱动机构20具有绕被配置在大致水平方向(包括因回旋角度 调整机构21的动作而从水平方向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状态)的中心轴 Ol2旋转驱动上辊12的功能。旋转驱动机构20如图5所示,具备作为 伺服马达的旋转驱动马达26、被固定在旋转驱动马达26的输出轴上 的驱动侧皮带轮27、在与驱动侧皮带轮27之间架设了未图示出的皮 带的被驱动侧皮带轮28、将被驱动侧皮带轮28固定在轴方向单端部 且由多条螺栓29在轴方向另一端部固定了上辊12的旋转转轴30。旋 转转轴30经多个滚动轴承旋转自由地被支撑在可动壳体31内。旋转 驱动机构20经驱动侧皮带轮27以及被驱动侧皮带轮28,将旋转驱动 马达26的旋转力向旋转转轴30传递,使上辊12以规定速度在规定方 向上旋转。
    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具有通过使上辊12的中心轴O12以被配置 在与上辊12的中心轴O12正交的位置上的回旋轴33为中心回旋,来 变更上辊12的中心轴O12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功能,其一 部分被配置在支撑框25的内侧。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具备作为伺服 马达的回旋角度调整马达32、将回旋角度调整马达32的旋转力减速 且将扭矩增大的未图示出的减速机、被该减速机旋转驱动的回旋轴 33、实现回旋轴33的在圆周方向的定位的未图示出的夹紧装置。回旋 轴33经多个滚动轴承被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壳体34内,在其顶端部经 被折曲成大致L字形的安装板35以及偏斜轴42支撑着构成旋转驱动 机构20的可动壳体31。另外,夹紧装置利用空气压力将回旋轴33紧 固,防止回旋轴33旋转。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通过使回旋角度调整 马达32旋转,使回旋轴33旋转规定角度的量,由此可在例如最大±20 度左右的范围调整上辊12的中心轴O12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 度。
    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具有调节上辊12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 置的功能,具备被支撑在支撑框25的上部的作为伺服马达的上下位置 调整马达36、被固定在上下位置调整马达36的输出轴上的驱动侧皮 带轮37、在与驱动侧皮带轮37之间架设了未图示出的皮带的被驱动 侧皮带轮38、将被驱动侧皮带轮38固定在轴方向单端部的滚珠丝杆 轴39和具有拧合于滚珠丝杆轴39的未图示出的丝杆螺母的滑板40。 滚珠丝杆轴39经未图示出的多个滚动轴承被仅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 框25的上部。另外,滑板40由被设置在构成支撑框25的1对立壁部 的侧边之间的线性导向器41仅可进行作为滚珠丝杆轴39的轴方向的 上下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向)的移动地被支撑于支撑 框25。滑板40为大致矩形板状,在形成在其大致中央部的未图示出 的贯通孔内内嵌支撑着构成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的壳体34。上下位 置调整机构22通过使上下位置调整用马达33旋转,可在例如±数十厘 米左右的范围内调整上辊12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另外,由于 没有在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上设置夹紧装置,所以,不存在上辊12 的上下位置因夹紧而被固定的情况。因此,在将工件W保持在上辊 12和下辊14之间的状态下,总是向工件W施加从上辊12朝向下方 的推压力。因此,在磨削加工中,通过上下位置调整用马达33的扭矩 控制,调整推压力的大小。另外,为了向工件W付与朝向下方的推压 力,也可以利用上辊12的自重或利用另行设置的气缸等。
    偏斜角调整机构23具备:偏斜轴42,在其中间部可旋转地被支 撑于安装板35的上板部的状态下,其顶端部被固定在构成旋转驱动机 构20的可动壳体31的上部;用于旋转驱动偏斜轴42的未图示出的偏 斜角调整马达(伺服马达);和未图示出的减速机,其将偏斜角调整马 达的旋转力减速且将扭矩增大。偏斜轴42在与上辊12的中心轴O12 正交的方向上,即,与滚珠丝杆轴39平行地被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 通过使偏斜角调整马达旋转,例如可在±10°左右的范围内调整上辊12 的绕偏斜轴42的中心轴的偏斜角。在本例的情况下,即使在使偏斜角 调整马达旋转的情况下,也不存在使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以及上下位 置调整机构22旋转(位移)的情况。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由具有这 样的结构的偏斜角度调整机构23调整上辊12的偏斜角,对于工件W 产生朝向衬板5a侧的规定大小的推力,实现工件W的在轴方向的定 位。另外,在本例的偏斜角调整机构23中,还能够省略偏斜角调整马 达以及减速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业者通过直接使偏斜轴42旋转来调 整上辊12的偏斜角。
    下辊装置15具备以在竖直方向竖立设置的状态被固定设置在底 板面上的大致矩形框状的基台43、旋转驱动机构44、回旋角度调整机 构45、上下位置调整机构46和安装臂部47,但是,与上辊装置13 不同,不具备偏斜角调整机构。下辊装置15在被上辊装置13支撑的 上辊12的下方支撑下辊14。
    旋转驱动机构44具有绕被配置在大致水平方向(包括因回旋角度 调整机构45的动作而从水平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的中心轴Ol4旋转驱动下辊14的功能。旋转驱动机构44如图6(A)所示,具备作 为伺服马达的旋转驱动马达48、被固定在旋转驱动马达48的输出轴 上的驱动侧皮带轮49、在与驱动侧皮带轮49之间架设了未图示出的 皮带的被驱动侧皮带轮50、和将被驱动侧皮带轮50固定在轴方向单 端部且由多根螺栓29将下辊14固定在轴方向另一端部的旋转转轴 51。旋转转轴51经多个滚动轴承旋转自由地被支撑在可动壳体52内。 旋转驱动机构44经驱动侧皮带轮49以及被驱动侧皮带轮50将旋转驱 动马达48的旋转力向旋转转轴51传递,使下辊14以相同的速度向与 上辊12相同的方向旋转。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用于使下辊14旋转 的旋转驱动马达48和用于使上辊12旋转的旋转驱动马达26被分别地 设置,所以,需要防止在上辊12和下辊14之间产生旋转速度差,因 此,使旋转驱动马达26、48为伺服马达,进行同步控制。
    回旋角度调整机构45具有通过使下辊14的中心轴014以被配置在 与下辊14的中心轴O14正交的位置上的回旋轴55为中心回旋,来变 更下辊14的中心轴O1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功能,其一部 分被配置在基台43的内侧。这样的回旋角度调整机构45具备作为伺 服马达的回旋角度调整马达53、将回旋角度调整马达53的旋转力减 速且将扭矩增大的减速机54、被减速机54旋转驱动的回旋轴55、和 实现回旋轴55的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的夹紧装置56。回旋轴55经多 个滚动轴承旋转自由地被支撑在壳体57内,在其顶端部经安装板58 支撑着构成旋转驱动机构44的可动壳体52。夹紧装置56利用空气压 力将回旋轴55紧固,防止回旋轴55旋转。回旋角度调整机构45通过 使回旋角度调整马达53旋转,使回旋轴55旋转规定角度的量,例如 可在最大20度左右的范围内调整下辊14的中心轴O14的相对于水平 方向的倾斜角度。
    上下位置调整机构46具有调节下辊1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 置的功能,具备被支撑在基台43的上部的作为伺服马达的上下位置调 整马达59、被固定在上下位置调整马达59的输出轴上的驱动侧皮带 轮60、在与驱动侧皮带轮60之间架设了皮带61的被驱动侧皮带轮62、 将被驱动侧皮带轮62固定在轴方向单端部的滚珠丝杆轴63、具有拧 合于滚珠丝杆轴63的未图示出的丝杆螺母的滑板64、实现滑板64的 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的未图示出的导向夹紧装置。滚珠丝杆轴63经多 个滚动轴承仅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基台43的上部。滑板64由被设置在 构成基台43的1对立壁部的侧边之间的线性导向器65,仅可进行作 为滚珠丝杆轴63的轴方向的上下方向(竖直方向)的移动地被支撑于 基台43。滑板64为大致矩形板状,在形成在其靠下方的部分的贯通 孔67内内嵌支撑着对构成回旋角度调整机构45的回旋轴55进行支撑 的壳体57。上下位置调整机构46通过使上下位置调整马达59旋转, 例如可在±数十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调整下辊14的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位 置。
    安装臂部47被固定在构成基台43的立壁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以在水平方向朝向上辊装置13侧延伸的状态被设置。在安装臂部47 的顶端部固定用于对工件W的轴方向端面进行支撑的衬板5a,在安 装臂部47的中间部支撑着用于从侧方支撑工件W的模座4a。
    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上辊装置13的旋转驱动机构20、回旋角 度调整机构21、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偏斜角调整机构23以及构成 下辊装置15的旋转驱动机构44、回旋角度调整机构45、上下位置调 整机构46均由控制器66控制。具体地说,由控制器66控制构成旋转 驱动机构20、44的旋转驱动马达26、48,据此,可使上辊12和下辊 14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一致。另外,通过向控制器66输入工件 W的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有无相对于中心轴的倾斜以及在倾斜的 情况下的其角度),可以与之相应地使构成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46 的上下位置调整马达36、59以及构成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45的回 旋角度调整马达32、53分别向规定方向旋转规定量,自动地调整上辊 12以及下辊1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及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 中心轴O12、Ol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而,通过向控制器 66输入工件W对衬板5a的推压力,可使构成偏斜角调整机构23的 偏斜角调整马达向规定方向旋转规定量,自动地调整上辊12的偏斜 角。
    为了使用本例的磨床1a进行磨削作业,预先向控制器66中按照 多种工件W的每一个,输入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推压力的大小等 必要的信息。而且,在磨削作业开始前,调出与工件W的种类相应的 程序,自动地调整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及 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中心轴Ol2、Ol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偏斜角。接着,由未图示出的工件供给构件自动地向由上辊12以及下 辊14、模座4a、衬板5a包围的加工位置供给工件W。而且,一面在 将工件W保持在加工位置的状态下使之旋转,一面通过上下位置调整 马达36的扭矩控制,对上辊12的上下位置进行微调整,据此,调整 上辊12的对工件W的推压力。另外,通过使X-Y工作台11移动, 一面使杯形磨石9旋转,一面使之挨近工件W,对工件W的端面(或 者周面)进行磨削。
    根据本例的磨床1a,即使在成为被磨削对象的工件W的外径、 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不需要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 更换作业,能够实现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通用化。即,本例的磨床 1a由于设置了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46,所以,能够与工件W的外 径相应地适宜变更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 如图7(A)所示,在由上辊12以及下辊14保持大径且为圆柱形状的 工件W1进行磨削作业后,使上辊12向与保持了工件W1的位置相比 的下方移动,并且,使下辊14向上方移动,据此,能够保持图7(B) 所示那样的与工件W1相比为小径且为圆柱形状的工件W2。这样, 在本例中,即使在工件W的外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不需要上辊 12以及下辊14的更换作业。
    本例的磨床1a由于设置了回旋角度调整机构21、45,所以,能 够与工件W的母线的倾斜形态相应地适宜变更上辊12以及下辊14 的中心轴Ol2、Ol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如图7(A)所示, 在由上辊12以及下辊14保持大径且为圆柱形状的工件W1进行磨削 作业后,通过从保持了工件W1的位置开始,以回旋轴33、55为中心, 沿上辊12和下辊14相互离开的方向,变更中心轴O12以及中心轴O1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能够像图7(C)所示那样,保持圆锥 梯形状的工件W3。另外,如图8所示,即使在对圆锥梯形状的工件 W3的大径侧端面和小径侧端面进行磨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分别 变更中心轴O12以及中心轴O1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来保持 工件W3。这样,在本例中,即使在工件W的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 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更换作业。
    在本例中,因为不需要与工件W的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相应地 准备多个上辊以及下辊,能够实现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通用化,所 以,即使在工件W的外径、母线的倾斜形态不同的情况下,也不需要 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更换作业。因此,在本例中,即使在以多品种 小批量的制品为对象的制造线中,也能够省略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 更换作业。因此,与削减需要的上辊以及下辊的量相应地,使得制造 成本得到抑制,且能够实现削减作业工时以及作业时间。
    另外,由于能够均利用伺服马达自动地变更上辊12以及下辊14 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及上辊12以及下辊14的中心轴O12、O1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所以,还能够实现削减作业者的作业 负担以及作业时间。再有,能够利用构成上辊装置13的上下位置调整 机构22的上下位置调整马达36的扭矩控制,对上辊12的对工件W 的推压力进行控制。因此,为了变更推压力,不需要弹簧的更换作业, 并且也不需要设置仅用于变更推压力的专用的机构。因此,能够防止 磨床1a的大型化,且能够抑制成本的上升。
    再有,上辊12和下辊14在使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46动作时, 分别朝向相反方向移动。因此,若在上辊装置13和下辊装置15中使 用引导方向不同的滚珠丝杆轴,则还能够使用1个伺服马达,进行上 辊12和下辊14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变更。另外,就在上辊 装置13和下辊装置15中使用的皮带轮装置(驱动侧皮带轮和被驱动 侧皮带轮和皮带)以及减速机而言,也能够相互代替性地使用。此外, 就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2、46而言,替代由滚珠丝杠轴和丝杆螺母构成 的滚珠丝杆机构,也可以使用齿条和小齿轮式的直接运动机构。另外, 上辊12的偏斜角也可以通过使偏斜轴42旋转来手动调整。就其它的 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而言,与以往构造的情况相同。
    附图标记说明
    W、W1~W3:工件;1、1a:磨床;2、2A~2C:上辊;3、3A~ 3C:下辊;4、4a:模座;5、5a:衬板;6:磨石;7:主轴台;8: 磨石台;9:杯形磨石;10:磨石转轴;11:X-Y工作台;12:上辊; 13:上辊装置;14:下辊;15:下辊装置;16:大径圆筒部;17:小 径圆筒部;18:连续部;19:基台;20:旋转驱动机构;21:回旋角 度调整机构;22:上下位置调整机构;23:偏斜角调整机构;24:底 座部;25:支撑框;26:旋转驱动马达;27:驱动侧皮带轮;28:被 驱动侧皮带轮;29:螺栓;30:旋转转轴;31:可动壳体;32:回旋 角度调整马达;33:回旋轴;34:壳体;35:安装板;36:上下位置 调整马达;37:驱动侧皮带轮;38:被驱动侧皮带轮;39:滚珠丝杆 轴;40:滑板;41:线性导向器;42:偏斜轴;43:基台;44:旋转 驱动机构;45:回旋角度调整机构;46:上下位置调整机构;47:安 装臂部;48:旋转驱动马达;49:驱动侧皮带轮;50:被驱动侧皮带 轮;51:旋转转轴;52:可动壳体;53:回旋角度调整马达;54:减 速机;55:回旋轴;56:夹紧装置;57:壳体;58:安装板;59:上 下位置调整马达;60:驱动侧皮带轮;61:皮带;62:被驱动侧皮带 轮;63:滚珠丝杆轴;64:滑板;65:线性导向器;66:控制器;67: 贯通孔。

    关 键  词:
    磨床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磨床.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22876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