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滑道起飞与坡道降落的陆基海基与浮海民航空港.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5222115
  • 上传时间:2018-12-26
  • 格式:PDF
  • 页数:25
  • 大小:1.5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30903.3

    申请日:

    2014.08.24

    公开号:

    CN104554750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4F 1/02申请公布日:2015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4F 1/02申请日:20140824|||公开

    IPC分类号:

    B64F1/02; B64F1/04

    主分类号:

    B64F1/02

    申请人:

    李浩昌; 李小果

    发明人:

    李浩昌

    地址:

    400042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162-7-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崭新的飞机起降方法,及同一构思的陆基海基与定泊式浮海民航空港,和稍加增建而成的“人造海港”与快速反应型浮岛航母;旨在解决国外浮岛航母的起飞难、降落难,和运行速度畸低的难题,并解决除美国外中小航母只能靠“滑跃”起飞小型战机,不适应现代海战需要的难题:它是兴建相似公路桥面的高台,由高向低的滑道起飞重型战机和低着陆点爬陡坡消杀惯性冲力的降落方法,来跨越极其复杂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与拦阻降落的技术难关;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投资省、成本低。中等国家可自造、小国可购买。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以新式跑道起飞和降落飞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港(机场)有一条滑梯原理的起飞滑道 (10),另有一条降落坡道(2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起降方法其特征还有:滑道连接高处的起飞平台(4),下连接低处的 跃升滑道(13);降落坡道的起点在低处,往后延伸坡道越来越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飞方法,其特征还有:滑道离起飞平台19-50米处有防滑门槛(18), 起飞平台后面有绞盘(1):降落坡道后1/3起设有多具防倒滑门槛(2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降方法,其特征另有:坡道尾有助降镜(21),和绞盘(1),拽缆(11) 和挂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降方法,其特征另有:起飞飞机前轮被防滑门槛(18)顶着不会下滑, 飞机发动并加大油门后,电控防滑门槛向下缩隐,飞机开始下滑速度越来越快,最后从跃升滑道升空:降 落飞机以箭头所示的最佳航迹着“地”,并开始爬陡坡,惯性冲力耗尽即自行停下。

    6.  一种滑道起降的陆基民用航空港,其特征除权利要求1所述外还有:只占用贰块土地,一块是港 员食堂等生活区,其楼盖上是休闲活动场地,另一块是飞机起降场地条栅大甲板(38)。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基民用航空港,其特征为:起降场为钢筋砼地坪(16),其余的为水泥 地坪。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基民用空港,其特征另有:降落坡道是右低左高,中间每若干米有一对, 双柱桥墩(65),铺钢板为坡形跑道:起飞滑道构造同上但相反是右高左低,最右端连接高15米以上的起 飞平台(4),最左端则连接长30米以上可电控升高,5-10度角的跃升滑道的液压托举柱(14)。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陆基民用空港,其特征还有:坡道和滑道的宽度根据空港规格大小分别定 为宽7至10米,坡道末端之上是助降镜(21)。

    10.  一种滑道起降的海基民用空港,其特征除权利要求1和6所述外还有:在无人居住的小岛屿上 建海基空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基空港,其特征有:在峰尖露出海面的礁山(17)上,炸峯填平后建 海基空港。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基空港其特征是:在海平面下有浅海沙洲(30)的浅底建设海基空港。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基空港。其特征另有:沙洲浅底深10米以上时,用填海造地的方法 建海基空港。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基空港,其特征是:沙洲浅底深20米以上时,用钢筋砼柱(26)支 撑钢筋砼平台。

    15.  一种囤船式浮海空港,其特征除1.6.10所述外还有:条栅大甲板38,下有船形主体(40)。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囤船式浮海空港,其特征有:大甲板周边有悬吊舱(31)。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囤船式浮海空港,其特征还有:在甲板下的各方设有多个流线型浮筒 (32),筒内一半货舱,一半是浮力空舱。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囤船式浮海空港,其特征另有:流线型浮筒的井巷式支柱(33)内有燃 油管道和淡水管道,另有升降电梯输送固体物和港员。

    19.  一种快速反应的浮岛航母,其特征除1.6.10,15外还有船形主体(40),另有动力推进装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快速反应浮岛航母,其特征另有:四周是甲板边悬吊舱(31),每个开 间为多间进深,每个开间均为多层吊舱。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快速反应浮岛航母,其特征还有:前1/3圈悬吊舱另配备有防风帷幕。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快速反应的浮岛航母,其特征有:船形主体有船首舵(50)和船尾舵(51)。

    23.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快速反应浮岛航母,其特征最后还有:悬吊挡浪墙可以随需要而转动墙 面,使之不产生船体运行时的阻力,或转动成围墙而形成人造避风港。

    24.  一种江河海洋通用型链式航母,其特征除1、6、10、15、19外,还有:船形主体(40),如火 车客厢是多节串列,可增减节数,适应需要。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江河海洋通用型链式航母,其特征是可应用于链式渔轮、链式货轮、链 式客轮、链式舰艇,(如链式驱逐舰、链式护卫舰)甚至链式潜艇。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江河海洋通用型链式航母,其特征另有:其首节之首是尖削的斧口型, 而末节之尾是鸭臀形。

    27.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江河航母,其特征包括:每厢节之间是空档,有U型隔水罩凯夫拉帷幕 (70),有自动挂钩(76)。

    28.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江海航母,其特征还有:甲板大舱(43)可通行各节外,每两节间空档 另有各节连通的通道。

    29.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江河航母,其特征另有:用肋面横排或条栅停机坪代替起降大甲板(38)。

    说明书

    说明书滑道起飞与坡道降落的陆基海基与浮海民航空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崭新的飞机起降方法,及多种新型机场的概念设计。
    背景技术
    飞机发明百多年来,一直是沿平坦而笔直的跑道起飞或降落,由于载重、航程和航速的不断提高,飞机日益增重增大,跑道也必日益增长增宽,使民航空港占地越来越多,如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30年前即占地20.5KM2,而经济越发达大城市郊区土地越金贵!严重阻碍航空业的发展,日本、美国搞过填海造地筑机场的工程,皆因费用过大,已停止发展;80年代初加拿大,日本和美国皆提出过建设“浮岛航母”的设想或设计,也搞过试验,存在系列难以克服的缺陷,尚未完全解决好。
    本发明的原理 
    民航机场可不用长几千米平坦笔直的跑道而改用本发明的滑梯式短跑道,用绞盘将飞机绞升放置在起飞滑台上,发动并加大油门后,开始滑行,飞机推力再添上滑行的重力加速度,必越滑越快,达到起飞速度后,由跃升滑道升入空中自主飞行;降落飞机则在另一侧的降落坡道,飞机着陆点很低,再一路爬坡最后坡度越来越陡,消耗完降落飞机的惯性冲力后,飞机自然停下,以此(淘汰)跨越除美国外所有国家皆未完全攻克的世界最复杂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和拦阻降落的技术难关。
    附图说明
    图1飞机如何移上起飞台左视示意图
    图2飞机经滑道升空右视示意图
    图3飞机坡道降落法示意图
    图4圆形浮海民航空港前视示意图
    图5圆形浮海空港俯视示意图
    图6长方形浮岛航母侧视示意图
    图7长方形浮岛航母俯视示意图
    图8长方形浮岛航母前视示意图
    图9甲板边悬吊舱放大示意图
    图10并列挡浪板固定方法示意图
    图11圆形空港条栅大甲板构造俯视示意图
    图12长条形浮海空港侧视示意图
    图13江河海洋通用型链式航母前视示意图
    图14链式舰各节连接方法俯视示意图
    图中:1绞盘 2纵横樑 3斜撑柱 4起飞台 5红绿信号灯 6警报器 7小滑轮 8大跨度墩柱 9砼地平线 10起飞滑道 11绞缆 12起飞飞机 13跃升滑道 14液压托举柱 15海平面16坚砼地坪 17礁山石缝 18飞机防滑坎 19小片石 20大片石 21助降镜 22降落飞机23防倒滑坎 24降落坡道 25塔楼 26钢筋砼柱 27瞭望气球 28最佳降落航迹 29重彩警示面30浅海沙洲 31甲板边悬吊舱 32流线型浮筒 33浮筒井柱 34吊柱 35档浪墙板 36垂折浆37直升机泊位 38条栅大甲板 39舷伸条栅 40船形主体 41防鱼雷网 42上层建筑甲板 43甲板大舱 44驻泊飞机 45入港避风船 46照明灯 47甲板下通道 48条栅肋面 49车辆转角通道 50船首舵 51船尾舵 52着陆点 53小跨度墩柱 54中心电梯口 55停车场 56下通道口 57短突柱 58铁扁环 59长突柱 60起降方向 61T型手把 62上下客区 63上下货区 64塔底中心柱 65双柱桥墩66卸料堆场 67悬吊舱通道门 68舱间空档 69节舱底毯 70凯夫拉帷幕 71舱间通道 72永久附随水流 73扁钢横档 74接缝盖板 75防滑槽栏 76自动挂钩 77接缝空缺 78焊缝 79方形头尾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一)民航飞机的崭新起降方法
    起飞滑道的构造——它的外形和小学幼儿园常见的“滑梯”构造相似,如最左端是绞盘1,往右是红绿信号灯5、警报器6,绞盘的绞缆11经小滑轮7拉到最右和最低处是放平的跃升滑道13,其下有若干根类似翻斗汽车的液压托举柱14,滑道初始处有飞机防滑坎18。陆基和海基用钢筋砼建造而浮海空港则全部用钢件构造。
    降落坡道的构造——它恰恰相反,起点很低(飞机着陆点52)立即顺道爬坡,且坡度越来越陡。坡顶有助降镜21,亦有绞盘和绞缆,坡道的中上部有若干个防倒滑坎23,是降落飞机的轮子能滚过,但不能倒滑下坡的仿自动翻板式构件。
    飞机滑道起飞的方法——先用曳引车的钩勾住将起飞飞机12之尾,拽飞机到滑道末端放平的跃升滑道13上,再改用滑道之钩钩住机尾,开动绞盘1倒拽飞机滚上起飞台4,如图1用绞盘将要起飞的飞机,绞升并放在起飞滑台上,机头向滑道,前轮进入滑道且较低,用起飞防滑坎18(活动门坎由电操纵)拦住飞机不会自行下滑,如图2当塔楼发出起飞命令后,亮起绿起飞灯,飞行员发动喷气机,并加大油门,积足冲力后由塔楼指挥员按电纽、防滑坎即向下隐缩,飞机开始下滑,因飞机推力巨大,再添重力加速度,飞机下滑速度必然愈来愈快,自然能达到起飞速度,升空自主飞行,这样它就跨越过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以及拦阻索降落,除美国外各国未能攻克的世界级技术难关。
    飞机坡道降落的方法——如图3左为降落坡道的末端,右为降落坡道的起点,下为钢筋砼地坪,最右的重彩警示面29,是提醒飞行员其前20-40米内是规定“着陆”(或“着舰”)点52,飞机着陆不准确,助降镜没有信号,就不能熄火,应该拉升再重新降落。当飞机以最佳降落航迹28着陆,助降镜亮绿灯,飞机才能熄火,靠惯性力在坡道24爬坡,由于坡度越来越陡,消耗尽惯性冲力后自然停下,但飞机重力会使之在陡坡上急速倒滑造成事故,故坡顶一长段内有好几个“防倒滑坎”23,使飞机降落时前后轮能压坎而过,倒滑时即被阻挡,再用凯夫拉绞缆11及钩拽住机头,电控防倒滑坎隐缩缓慢放飞机倒滑回到着陆点后,再用曳引车拖飞机进入停机坪预定位置。
    本发明的空港有圆形,长条形,长方形及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用途,现分述于下:
    (二)陆基民用航空港
    陆基空港的占地及用途——无论建圆形、长条形还是长方形空港在大城市郊区只占两块地。一块用于建机场地坪,因大型飞机重几百吨,必须是最坚固的砼地坪;另外所占用一块不限地形,可方可圆要能建一至数幢楼房,上为简易大厅有顶,下面是空港所需的各种建筑如大厨房、食堂、澡堂……各建筑间有大街小巷式的通道,是港员的生活区,大厅式顶的构造是钢筋砼体,顶上面是大型运动场,场中有篮、 排、门球场,周边是体育跑道,最外周是各种体育运动器械,供旅客中途休闲活动用,它空高10米,其上有遮雨阳的有机玻璃大篷顶。前述的一块土地上则建陆基机场,空港的规模不同,这两块土地的总面积亦不同,最小的仅占0.022KM2,最大的占地1.6KM2,它比国外民航机场少占土地十几倍!
    陆基海基的滑道建设——这一块土地上要承载重几十吨乃至几百吨的飞机,故全部机坪皆用优质最坚硬的砼地坪,如图1所示,起降大甲板,在陆地机场上就是坚固砼地坪9。图1的左部是角钢等架构高10~20米的起飞滑台4,向右有倾斜的起飞滑道10,它宽7~10米,小型空港宽7米,中型宽8米,余类推,(滑道两边为折边或护栏,断面使整个滑道如槽形75,假若飞行员受伤,只要进入滑道,即使昏迷,飞机亦不会滑出槽翻落坠毁。因为降落中又滑出翻坠,会引起甲板大火、爆炸等更大的事故。)陆基及海基滑道为钢筋砼体,浮海空港为钢甲型有如高速公路,每隔10~20米陆基海基有一对钢筋砼立柱8的滑道或坡道,它是一对钢管柱,起飞滑道的末端是跃升滑道与海基一样皆为钢甲板体,浮海空港也同样为钢甲体,故应有密集的斜撑柱3。
    陆基海基的坡道建设——由上向下滑行之道称为“滑道”,例如:竹木滑道、矿石滑道等,而前低后高用来消杀飞机惯性冲力的跑道只能称为 “降落坡道”24,(跑道则是此两者的总称),陆基海基亦用钢筋砼体,浮海空港同样用钢板,凡滑道坡道空高15米以上者用大跨距立柱,每距100米,有两根并立的钢管柱8,这样超大型飞机可由曳引车牵引经过跑道(桥)下调整机位或进入起飞台或进入停泊场,凡空高10米以上为中跨度立柱,每50米1个并列柱,便于牵引中型飞机从跑道下通过,余类推;坡道末尾,设有助降镜21。降落的飞机被防倒滑坎23阻挡后,不再后退,立刻用坡顶绞盘的凯夫拉绞缆及大铁钩钩住大型和超大型飞机的机头吊环,并电控防倒滑坎隐缩,飞机沿陡坡缓慢倒滑到底(着陆点)后,再用曳引车拽大飞机移动,拖至预定泊位落坐,或拖到上下客货区域作业。
    (三)海基民用空港
    日本的浮岛军事基地——(环球时报20140515,眉题:能充当战机起降平台,可进行全球自由部署)它是用长28米,直径8米,吃水14米的128个浮筒用钢梁和柱联成整体浮于海上,每个浮筒与前后左右浮筒相距约8米,排水量约9万吨,平台面积12万平米,有指挥塔、停机坪、跑道、阻拦索等设备,平台下设有机库、电站、油库,居住舱等设备,它犹如128艘船,用层叠钢梁和柱柱林立的方式结合一起。

    下面简介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浮海空港。
    防盐雾腐蚀罩简介——它有三种发明方案,皆用厚塑料膜制成方形蚊帐式防腐罩,下部罩墙剪开成三大块,可将飞机罩好后,像收扎口袋一样,将它分别把飞机前轮脚柱和左右后轮脚柱扎紧,自然能隔绝盐雾腐蚀,这样舰载飞机可全部驻泊在甲板上,勿需再占全舰舱容1/4,且体积缩小1/4,意味着大大缩小被弹面,提高我航母的生存力,意义极其重大,详见与本案同日申请的“防盐雾腐蚀罩”。
    三种海基空港的建设——在无人居住的小岛屿上,只要有几万平米潮面露出的陆地就可建港,不再重复述及礁峯常年露出海面的礁山、炸峯填平,再筑堤垒石(大片石30、小片石29)浇注混凝土成基础,只要高于最高潮水位一米以上,面积三万平米以上亦可建海基空港。海平面下深不足20米的沙洲,用打桩法或浇注密集钢筋砼立柱8,其上再建钢筋砼平台16之法,同样可建稳固的海基航空港,所有这些又可使之成为海上警备基地(下面再分述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垂折浆直升机——由于旋浆直径太大,直升机航母的载机量都很小,如日本的日向号满载排水量18000吨,却只能载14架;如果按图4所示,一根浆叶折为两段,中间用强固绞链(如门窗合页)连接,停泊时两端浆叶因重力原故自行垂折36,就缩小一半长度(圆面积至少缩小四倍),这样该舰就可载56架,至少也可载42架,当直升机37起飞时浆叶旋转离心力必使浆叶自动伸展平直,又因向下推力使浆叶飞行中不可能向下弯曲,只要绞链联结牢固就不会出问题。
    防鱼雷网的布设——现在很多国家的港湾或停泊场已有防鱼雷网,以拦阻鱼雷或漂雷进入,但世界各国海军尚无设于舰体周围的防鱼雷网,本人发明的此种网是用凯夫拉细缆结为网,网目25cm,连最小鱼雷也不可能越网进入舰艇水下腹底周围,造成爆炸;本发明所述的防鱼雷网,很轻能浮于海面,但有系列小坠铁即能使它形成垂直网状,并连有底网,以便拦阻鱼雷靠近舰体8米以内:因网丝极细小直径仅约两豪米,又因蹼浆推力大于螺旋浆多倍,绝不会使舰艇航速大降,本发明要解决的难点是:今后另案申请时再细述一艘数千乃至上万吨的大舰,如何简便有效地罩上防鱼雷网,及今后的维修问题。
    (四)浮海民航空港
    未来航母什么样?——《百年航母》174页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界讨论,最具代表性的“浮岛式航母”方案认为:排水量可达50万吨,长900米,宽90米,高60米,载机300-500架,航速6节,造价只有12亿美元,飞行甲板面积比尼米兹级大2-3倍,原意是“浮动式海上基地”既可作海上前进基地又可作舰船飞机的运补和维修基地,C130之类大型运输机皆可起飞而勿需弹射和阻降设备。它比超级航母在A.建造标准低,浮力好,勿需花更多钱解决“不沉性”;B.航速要求6节即可,不搞核动力自然大省造价;C.甲板特大,可直接起降,勿需如超级航母有四套技术最复杂,花钱最多,也是最危险的飞机弹射和阻降系统。(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几种更简单的浮岛航母与上述观点颇多近似之处)
    A、圆形民航浮海空港
    圆形浮海空港的构造——暂只叙述大型,如图5它的直径1000米,大甲板总面积785400m2,甲板下船形主体40长375米,宽38米,吃水7米,同样有船首舵50和船尾舵51,同样有6-10个流线型浮筒32,总排水量估计12万吨,代号“A”是客机使用的长降落坡道,全长约940米。代号“C”是运输机使用的长仅约460米的短降落坡道,代号“B”和“D”是长和短的起飞滑道,这四者之间的长方形大甲板面积有26万m2足够驻泊大型和超大型(最大起飞总重100-600吨的)客机和货机;图中“A”降落坡道终点有助降镜处是最高点,而图中“B”起飞滑道的起飞台也是最高点,两者高度均在10米以上。
    圆形浮海空港的应用——铁路或公路平面上,联结直线和圆曲线的一条半径渐变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设置此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机车车辆进出曲线时,离心力的猝然发生和消失,使乘客不适;而飞机起降时速度比火车快几倍,乘客会更感难受,所以图5右上角的“h”它左和左下角之“h”之右是开始由平直线转入坡道的转折点,平直线约有100米长,使起飞和降落变换曲线时有一个缓和的瞬间,以减少乘客的难受度。又请看图5的左下角,C、B线交叉点往左即是跃升滑道13,只有起飞的瞬时由电控液压托举柱14使之翘起,飞机跃升入空后立即又恢复成平面,故方形虚线半框内300多平方大多时间都是平坦的,它有一弧线双箭头49表示各种车辆可经比转角,到达大方框周边的两个小半圆场地(一个用作加油车装卸货车、灭火车、救护车、曳引车等的停车场,另一个作货物临时堆码场)66,又可到达两个大半圆场地(A以上场地是直升机起降场,无人机和小型飞机的驻泊场,B以下是中型和大型客机运输机驻泊场)。船形主体塔台及浮筒前已述及不再重复。
    圆形浮海空港的管理——客机在A坡道降落又向右退回着陆区后,曳引车立即将其拖到上下客口62,乘客在该处下飞机后有多辆客车接乘客到中心电梯口54,下到甲板大舱休息或活动或换乘渡船离港上岸,而该客机则由曳引车按斜角直箭头方向,拖超大客机到中间方框中心停机坪,加油、检查,留待下 次起飞;若是大型客机则曳引车从62上下客口把该机拖动沿曲线箭头方向向下拖到右下角起飞台4旁再转角到B大半圆场地驻泊。登机乘客从甲板大舱的中心电梯口54登上大甲板后,又有若干辆客车接送到图5左下角的62上下客口登上客机,其目的是不准乘客散乱地在大甲板自由奔跑,以防发生暴恐事件,运输机则在右上角63上下货口把货装好后,由曳引车拖该机到“D”滑道在放平的右上角跃升滑道上,挂好绞缆和钩后,由绞盘拽升上起飞台4再滑行升空。下一章(长方形浮岛航母)所讲的问题本章已讲到的不再重复,悉按此所述办理,总之要做到有条不紊。不论是圆形,长方形或长条形空港,其条栅甲板的中心部位都有一个船形主体40。
    中途检修,保证安全——跨洲越洋飞行常连续飞一天,飞机狭小无地方活动,超长途乘客下飞机时身躯僵硬,有的眼黑,不适而摔倒,用此圆形空港为各国越洋飞机服务,每次飞3-5小时,即降落一次,加油和乘客活动半小时,乘客一定满意,飞机中途几次加油,少载燃油数十吨,可多载货,多增货运收入,航空公司也满意,空港提供多种服务多增加收入更满意,特别是中途几次加油,发现机械隐患,可趁停泊加油作检修,或作为紧急迫降的最佳场地,保证安全是最最重要的。我国可利用此发明,在全球开展航空中继港服务,既为各国航空事业增大安全服务,促进各国与我友好交往,又可通过此业务为我国大赚硬通货。
    空港的起降大甲板——是全空港最大钢构件,它有大型、中型、小型三种,以下凡并列三个数字皆为大、中、小三型的尺寸等数字;它直径1000米,500米、300米,甲板总面积785400平方,196250m2、70686m2。大甲板中心是全港办公和指挥中心的塔楼25高约6-8层是椭圆形大楼,故从图3看要大些,但从前后看则很狭窄,目的是为了战争期间减小目标缩小被弹面,甲板上并非坦荡无物,而是如图5有方城似的四座桥式建筑,实际是两条起飞滑道和两条降落坡道,一个是供轻型、一个是供重型飞机起飞用和降落用。
    条栅停机坪代替起降大甲板——日本浮岛航母大甲板面积仅12万平米,就必须有128个大浮筒及众多的纵横梁和柱来支撑。但水阻力特大作全球部署,特别是战时常需再移动就极为困难,而本发明之圆形浮港面积比日本的要大6.5倍,按日本方案将需832个同等浮筒,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故应改变大甲板为条栅停机坪,充分利用钢材性能大大增强其自身刚度,以减少钢材用量,大减自身重量,有诸多优点,内行一看即知毋须侈言。
    条栅甲板的构造——如图11,用厚5mm宽30-40mm的扁钢,全部作肋形排列,即肋面48朝上,扁平面与水面垂直,每相距40mm(以下凡未注明厘米或米者,均指mm或毫米,恕不一一注明)电焊一块扁钢,其中两块扁钢之间空隙为35,人的脚掌宽约90,每次移步脚掌皆会踏到三根扁钢的肋面,人在条栅上走动就绝不会崴了脚。如图所示:圆形的中心甲板正是船形主体的桅杆,由中心向周边辐射状的每一根线条,皆是受力最大最易断之点,用肋条扁钢的构造代替大甲板,其刚度特大,自然能够大大减少纵横樑和柱,达到大省钢材大减重量的目的。而长方形、长条形甲板都应改为条栅甲板,且应按图14,所有肋形扁钢一律作横排焊结才能发挥最大刚性作用。
    条栅甲板的焊制方法——圆形浮海空港如图11所示的许多线条,都代表每根线条是一根扁钢的肋面,它像石磨的各组齿纹一样,每条纹路都对着圆心,这样才能使条栅代替大甲板获得最大刚度;长方形和长条形及链式航母,条栅甲板的肋面一律如图14作横式焊结,而每组扁钢的肋面每相距100-150距离应横焊一根规格较小,宽20厚3-4的联结扁钢,是扁平面朝上,这样既不会阻绊人脚走动,又能固定肋面扁钢不移动倾倒,它又可起增大曳引车轮子滚动的粘滞作用,肋面再制成如锉刀的糙面可以避免车轮打滑。用这种刚度极强的条栅停机坪来代替大甲板自然可大省钢材大减重量,勿需832个大浮筒,只需几十个浮筒即可,浮筒宁大,总表面积减少,水阻力也大减,利于战时该浮岛航母的快速运动。
    圆形大甲板的半月形场地——共有四块,图左有上下两块,上一块是直升机泊位。图左下一块 半月形场地是飞机卸料堆场66、加油车、曳引车、救护车、救火车等的停车场。图右上下两块半月形场地是小型客机的驻泊场地,飞机降落后大型飞机用曳引车从降落平台拖入方框预定场地停泊后,开始下客下货,由图右上角的下穿道梯口56,有港员引导乘客从下穿道进入主船体休息或再转机或乘船离港去目的地,飞机加满油后,或转乘另外飞机乘客由港员带领从主船体经下穿道梯口上甲板再登机而去,这是专供乘客用的甲板通道。
    定泊式船形主体的作用——就是一艘囤船或特大圆形浮体均可,如日本浮岛有相当128艘船的浮筒,要运行上万公里以上到全球部署极为困难,因为它阻力太大,舰船拖行时速难达5公里,而本发明的无动力船形主体完全是流线型船体,流线型浮筒也不产生强大阻力,用船舰拖行,完全可达到时速20公里的经济速度,也可多船拖行时速达40公里以上进行全球快速部署此种防御型航母。
    附注:有关“图4”的重要说明:这是本人所发明的浮岛航母系列中最大的一种,直径1000米,而申请专利的附图纸限定25×17厘米,若强行按比例绘制,则诸多细节无法表示,现只好按直径200米绘制,实施时请再按1000米直径绘制,另外它也可作一种小圆形浮岛航母的设计参考,并与另一种即长方形浮岛航母作比较由使用方选择,发明人认为要建立远洋海空港,成为海上物流基地,还是应该选用直径千米的至少是直径500米方案才好。
    B、长方形快速反应浮岛航母
    流线型浮筒的特殊作用——每个浮筒分上下两层有隔层楼板,下舱是空的产生浮力,上舱是储藏舱,和平时储存燃油或淡水,战时则可储存弹药武器等,每个浮筒有前后两个管柱式井巷33,一个是管道输油或输水,一个是井巷有电梯、可储运武器弹药或人员上下,万一发生战争它的好处是把燃油和弹药武器分散在八个浮筒,避免一爆全毁,人员全部牺牲。
    长方形浮岛航母的构造——如图6、7、8,它是全钢结构完全按民用商船标准建造,它的船型主体长198米,宽16米,吃水10米,干舷10米,排水量1.9万吨。另有图上所述的流线型浮筒共8-10个,每个浮筒排水量2000吨,船体加浮筒,总共排水量3.5至3.9万吨。甲板长300米宽100米总面积30000m2,比美国超级航母甲板大四千多平米(载机量可达60~80架),上层建筑甲板上有100米大跨度立柱约57根,顶住条栅大甲板38,而首尾各有4根长斜撑柱3和左右舷各12根短斜撑柱3,以防立柱偏倒和大甲板错动,两层甲板之间的甲板大舱43(长198米,宽16米,空高10米,总面积3100m2),同样是休闲运动场。
    长方形浮岛航母的军用——1981年起除了加拿大、日本和美国外,其他国家也在研究浮岛航母, 且都是军民两用军用优先,本发明也不例外。如图7,AB及AD是两个短降落坡道、CF和ED是两个短起飞滑道。此两者皆供40吨以下小型战机起降用,而BC长降落坡道和EF长起飞滑道是专供起飞总重100-300吨的加油机、轰炸机、电子战机和预警机及战场监视机等起降专用,降落坡道的着陆点B和滑道的跃升起点均与大甲板持平,这样才便于曳引车送起飞飞机上起飞台和降落飞机曳引到驻泊点。
    防撞机的措施——图7的长方形大甲板有转角处的两个滑道或坡道的交叉D,犹如铁、公路交道口只要管理严密就不会发生互撞大事故,例如图7的B点,是AB和BC两个降落坡道共用的着陆区(低平地段),只要指挥台严格错开几秒钟就不会撞机;具体说,小战机从C方向飞来如实线箭头向A降落,塔楼又指挥从A向C的大飞机缓几秒钟以虚线箭头向C飞来并在B处着陆后再向C滑停,自然不会碰撞,另外大飞机很稀少,一次海空战最多只起飞几架上述大飞机,起降最多的还是40吨以下的战机,它们另有四条起降专用道,并非特别拥挤也不可能发生碰撞。
    长方形浮岛航母的其他用途——它同样可以作水产渔业、石油开发、海底施工平台或用作沿岸警备基地、作潜艇和水面舰艇的中途停泊加油站,甚至成过往舰船淡水、果蔬和粮食供应站,更是海上飞机紧急迫降的理想机场:现代气象科学发达海浪预报准确,48小时后的狂风恶浪皆可预知,在远海的小货 船渔船皆必须匆忙赶回母港避风,有了本发明虽然浮岛不大排水量仅3万多吨,但因有浮筒的稳定作用可大减纵横摇,远海小船皆可聚拢避风如图8之右下角,把500吨以下的小船为第一排,500-1000吨的作第二排,1000吨以上的作第三排……像渔港避风一样都是各船整齐排列,密集结扎,人员登岛休息,小船不会出大事,这样可避免成群小船千里迢迢赶回母港躲避风暴,风暴过后又千里迢迢赶回作业区;图中甲板上的大箭头表示风向,小船必须与船形主体的舷面垂直,避风效果才更好。
    本发明浮岛航母的不沉性——日本浮岛航母前面每排4个共32排128个浮筒支撑12万平米的大甲板,若战时可用机枪机炮小炮集中打其前面20个浮筒,因漏水而失浮力,甲板严重纵倾必然失去起降作用,再打浮筒很快会使之沉没;而本发明甭说防鱼雷网的作用,即使被鱼雷击中,船形主体完全下沉,则大甲板周边悬吊舱有240个开间,每开间进深3间,面积33m2三层,即使只淹1层,总共亦有19800吨的浮力,绝不会沉没,可继续战斗等待救援,这是多国正在设计和研制中的浮岛航母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
    瞭望气球27的作用——现代战争人们常说:“只要被发现,即将被歼灭”,可见侦察之重要;雷达电磁波反映在荧光屏上是许多光点,组成被侦知对象的大致图形,但距离太远就难判断是一艘商船还是军舰?距离近些也只能认定是一艘军舰但仍难认定是巡洋还是驱逐舰,更难认定是哪一个国家的军舰;只有目视、电视、全息、摄影是根据目标可见光反映的形状,光线深浅、色彩来呈现目标的外貌,一目了然地知晓它的舰种、国别等等;如果把可见光观测设备装在一个气球的吊篮中,云层高可在云层下暸望,若云层低可放绞盘和缆绳,使气球升到1千米以上高度,侦察一切敌情,作用极其巨大!
    机械撑篙和蹼桨推进——本发明的长方形、长条形及链式航母都属于快速运动型,皆可靠此种推进方式。两舷管篙作交替,间歇,跳跃式地移动前进,其撑推河底是直接反作用力,较蹼桨推进效果更好,此时蹼桨仍如划水般推进实为同步空推,并不产生多大的前进阻力,当行于篙不及底的深水时,管篙撑力落空,机械动力又自然转变为蹼桨划水;若只提升一侧管篙另侧继续撑船,能增强舵效改进操纵性,能更灵活地急转航向;空球与篙头用螺纹连结便于拆换,故进入拦河坝库区和深水湖泊以及下海越洋必用蹼桨推进外,江河航母在内河航行时都可用机械撑篙推进。
    C、长条形快速反应浮岛航母
    大甲板周边的栏杆——起降大甲板38周围应有高1.2米的栏杆,任何最小的飞机,其机翼高度均在1.5米以上,不会撞栏杆,机翼伸出栏杆,重心仍在甲板上,绝不会翻落入海,这样犹扩大了甲板面积,增大了载机量。
    空港船形主体的构造——船形主体40的水下舱(吃水)是轮机、储油、储水及食物等固体物舱室、水上舱(干舷)同样分多层是厨房、食堂、商场、影剧场、棋牌室等公共场所,上层建筑甲板42与起降大甲板38之间空高相当吃水,是全船最大舱室,面积为主甲板面积,除若干根立柱顶住塔楼外是舱面积最大的甲板大舱43,中间因地制宜设立非标准的篮、排、门球场,周边是健身跑道,最外圈是单双杠平衡木、鞍马、吊环等各种健身器械,供港员及飞机加油或换乘乘客下飞机休闲活动的风雨活动场,它的周边全是立柱和栏球网,没有墙体,空气极端流敞;除立柱外周边还有许多斜撑柱3,共同顶托大甲板。
    甲板边悬吊舱及下通道的作用——如图4和5,不论圆形或方形,大甲板边缘的下方有正方形悬吊舱31,每3.3米为一个开间,每开间有内外三间,进深共10米,且是悬吊的三层楼,内二间均为港员寝室,每开间三层共住24人。日本既可把浮岛作为军事基地,我国在战时亦可作海陆空军联合作战堡垒,如小型空港圆周为904米,共为274开间总共可住3290人,每个开间的外间也有三层,上层是各种对空武器,中层是各种远射火炮,下层布置各种步兵火器,防敌步兵围攻和登上港站。甲板下另有一套下通道47是港员从寝室到主船体吃饭、娱乐、活动的通道,非当班时间港员也不能在甲板逗留。
    长条形浮海空港的必要性——长方形浮岛航母的起飞滑道和降落坡道皆长仅300米,由零速度突然到起飞速度,以及升降角的突然变化,使乘客心理和生理都承受不了,甚至可能发生人身意外,故此改为如图12的形状并称为“长条形浮海民航空港”。
    改进的要点——起飞滑道和降落坡道均加长为600米,大甲板宽仍为100米,总面积60000平米,为超级航母的两倍多,它的甲板下同样有船形主体,但有所变化,即:大甲板长600米皆为整体,而其下的船体共分为六节,每节长90米,宽12米,吃水5米,干舷5米,甲板大舱高度改为5米,仍作运动休闲场用;船形主体第1节有尖削的船首以减兴波阻力,末节尾为鸭臀形以减涡旋阻力,中间四节为长方形(如火车客厢首尾为方形79),只有甲板大舱是连通的。
    各节舱之间的通道——各舱之间人员走动均经甲板大舱作通道可到其他各舱,为防万一,另外每两节之间还有舱间通道71,可通行各舱。
    分节船体间空档的作用——每两节船体之间有10米空档68,用“U”型凯夫拉帆布套70作两节间的连接,使海水能浸入“U”型套内成为永久性附随水流72,其作用是消除每节方型船首的兴波阻力,及方型船尾的涡旋阻力,只有全列末节之尾用鸭臀形,以消除全列的涡旋阻力。全列A、8、C、D、E、F共六节,图中BE中间省略了C、D、E各节;假设大浪顶拱全列中间,因甲板宽100米,自然不会断裂,但若大浪顶拱全列两头,则底部会产生极大拉力,底舱钢板可能拉破,进水沉没,故用强度大于钢8-12倍的凯夫拉毯绷紧粘在舱底可保舱底钢板不会拉断。世界实测到的最大浪,波高15米波长300米,而波高10米波长200米的大浪经常会遭遇:600米长的船身世界没有,有也必早就断裂,用本案分节船体的办法,目的是允许各节之间的空档有细微的拉伸,但用最强的凯夫拉的一定延伸性(弹性)来杜绝船底被拉断进水而沉没之虞。(长条形浮海民航空港,就只有图12以示意,其前视和图8相似,俯视与图7相似故省略)。
    D、江河海洋通用型链式航母

    发展江海型浮岛航母的必要性——它是土地较广大国家自卫战争必要的防御措施,因为陆上机场位置固定,面积庞大,目标明显,很易遭受敌机、巡航导弹及其他精确武器的打击。一些国家在高速公路选择路段,预设起降辅助设备作为战时应急机场,它比固定机场好,但仍存在诸多缺陷,如(1)路面太宽阔,难于隐蔽或伪装;(2)高速公路短则数十公里长则数百公里的白色路面,是招引攻击的最大目标;(3)过往车辆多,战时难予临时封闭作机场用;(4)现代战争规模大、消耗大、时间短,对高速公路依赖更大,一旦被炸中断,军工停产,支前中断,生活必需品断供,市场混乱,前方无后勤必败……
    江海通用航母的优越性——(1)江河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发展此种航母可在大中型江河运动作战。比依赖陆路交通要方便得多;(2)两千年来海战一直在水面单维进行,两百年前发明潜艇,扩展为水面上 和下双维进行;近百年飞机上舰又拓展到海空,美国大搞海空一体战;而江海航母出现,又将使海战延伸到陆海空(江河属于陆地)使航母有了更广阔的战场,对保卫我国安全将起重大作用。(3)陆地机场无法伪装隐蔽,江河航母只要甲板漆成水绿色就容易隐蔽;(4)高速公路临时作机场,位置是固定的,而江河航母可以每天移动几次,每次移动几十公里,敌方很难发现和准确攻击;(5)进入江河可以最小吃水航行,它可不带淡水、食物、燃油和弹药,这些都另有小船,随时可得到补充;(6)形势需要,所有江河航母皆可满载进入远海大洋作战。
    江海链式航母扩大军事用途——战列舰已淘汰20多年巡洋舰也即将完全淘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已降为航母的“副将”,只起保卫主帅的作用,航母已成为现代海战的主力,哪里有航母哪里就有战争阴影,哪里有海战,哪里必然有航母。发明江河航母的目的是把航母从海上移植到陆上(比坦克有更多优点),将能代替坦克成为陆战的主力,应该成为主宰陆上战场的战略武器;世界大多数大中城市皆紧靠江河,所以前述江河航母就是夺取和控制大中城市的利器,但没有能在山溪小河通航的航母就难于控制广大农村,也就不能巩固城市,所以必须发展最小型的侏儒航母(以后在另项发明中再细述)。
    链式船舰的抗风浪效果——众所周知,船舰迎风或顺风航行时,会出现“纵摇”,而航船纵摇严重时又会出现可怕的“抨击”对船体、机械仪表和人体都会产生损害,甚至危及安全,但链式船舰的每一节,前后都受另一节上翘时压制,下坠时托举,这样互相掣肘,就不会出现巨大的纵摇:而单体舰横风航行又会出现巨烈横摇,它是造成船舰侧翻沉没的元凶;但链式舰若稍作左右偏摆的“蛇行”,就可完全消除横摇,这二者是链式舰队或船队独具的优异性能;建议我国各种舰艇和商船都改造成链式,船首加舵,螺浆推进改为蹼推进桨能大大提高战力,和舰船的速度及平稳性。


    链式航母在江河的掉头问题——大型链式航母两节全长220米,选择宽250米的河段,首节用十多人同时向上游,另十多人在尾节向下游撑篙,全列可缓慢作180度原地掉头,若在250米以下的狭窄河段,只能使两节之间的自动挂钩76脱钩,用撑篙法使两节各自调头后,再使自动挂钩钩牢后行进,而中型是四节,小型是六节,并不是每一节都要掉头,只要首节和末节掉头并首移为尾,尾移为首再挂上自动挂钩就可以了。
    矮桥不阻江河航母之法——《百年航母》中说到:日本初期航母因受大烟囱所阻,而改为起降时将大烟囱一个个地放倒,起降完再一个个拉起来,以后又进步为直通甲板;如果很快发生东海南海大决战,我国数以千计的矮桥修建大船过桥闸坝已来不及,只能改用放倒舰艇钢塔,和商船桅杆之法(其下皆增设有枢轴),过了桥后再用电动绞盘将其拉起来。
    江河航母参加海上大决战——它有超越一切中小型舰船的抗纵摇和横摇的能力,若全列弯曲成“C,,形,首尾用凯夫拉缆系连,即使滔天大浪也难使其沉没。6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和8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都不能在两大国际运河通过,必须绕道好望角合恩角,而江海通用链式航母,大型的甲板宽度也仅60米,可很快经过国际运河跨洋作战。众所周知:纵横摇使武器超过发射角就不能发射,完全丧失战斗力,故大国舰队往往在狂涛大浪时发动海战,乘敌方小舰艇因纵横摇巨烈,武器不能发射丧失战斗力时将其打败。理论推测(将来实施也能证明)链式小舰即使每节仅千吨以下,而战时在狂涛大浪中它的平稳性将超过敌方五千吨级的大舰,我链式小舰反而可以乘狂风大浪在敌舰难发扬火力时发动海战,使敌失败。
    江海通用航母的尺寸——如图12,它的船形主体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以下每项有三个数字,分别是大中小三者的尺寸:每列大型至少是两节,中型四节,小型六节;每节船长100米、70米、40米,宽20米、14米、8米,型深7米、5米、3米,舱层空高(大型2.2米,中型2.1米,小型2米);最小吃水1.5米、1米、0.5米,标准吃水3米、2米、1米,标准排水量全列10,000吨、7.056吨、1.728吨,全列最小吃水排水量4500吨、3200吨、780吨,条栅停机坪(相当甲板),大型长110米,两节宽60米,全列面积13200m2,甲板大舱空高3米、2.5米、2米。长宽同主甲板。中型长78米,宽42米,四节共13104m2,小型长46米,宽24米,六节面积共6624m2。
    江海通用航母的构造——它是全钢结构,按商船标准常规建造;它虽然和前述的长条形航母相同(即船型主体)分为多节船体,但不同的是前者为整体甲板,而江河型是分段的条栅大甲板;和前者一样有船首舵50和尖削的船首以减兴波阻力,全列最后一节的船尾是鸭臀形以减涡旋阻力,每两节之间的船体呈方头方尾形,相似列车客厢79,中间空档有凯夫拉U型联结罩70,其下同样为永久附随水流72,但两节之间增加自动挂钩76,大型的塔楼25是三层,每层空高2.3米,中型两层每层高2.2米,小型两层空高各2.1米。
    江海航母的民用——空港建在远离滨海城市的海上,或建在远离江河城市的江河泊驻的江河航母上,都一样可大省地价和大减噪音对城市的恶劣影响;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猛,现在很多县市已迫切需要建机场发展航空运输,中等城市郊区土地也越来越金贵,而改建在江河航母上,地价、交通拥挤和噪音等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

    各型江海航母的吃水变化——如图13所示,各型江河航母在标准排水量时,浮筒底只触及水面,并不产生浮力,只有出海参加大海战时,取最大吃水(如大型吃水由3米增至4米时),仍不可能有任何危险因素,因各型江河航母皆有甲板边悬吊舱而增载的淡水、食物、燃油等都会消耗使吃水又逐渐减小,当江河航母进入江河改用最小吃水,以便扩大航行和作战范围,如大型江河航母进入江河只能是吃水1.5 米,意味着无葛洲坝及三峡大坝前,从上海可直达宜宾,纵深3000公里内对入侵之敌作战。

    江海航母的甲板构造——如图14大型江河航母的条栅甲板中心线长110米,从中点到两边有一个2度的夹角,使左右边长各为107米,大型每节甲板面积为6150m2,两节共1.3万m2,大于超级航母之半,左右角甲板各有一个底宽2米的三角形接缝空缺77,当海上大横浪侧航行舰身横摇大,必须左右稍作偏摆航行才能消除颇大的横摇,而该空缺之上有一块厚5-10长相当舰宽,宽为5米的接缝盖板74,前节后边有焊缝78使它永不脱落,而后甲板另一边不焊,使它可自身挫动,保证多节航母能微作弯曲地航行;甲板接头下是舱间空档68,有凯夫拉帷幕,中心有自动挂钩76。
    江海航母飞机的起降——它与前述虽有大同但也有小异,如大中小型江河航母是两节或两节以上,前节全是条栅甲板38,降落飞机从前节条栅甲板着陆后滚过接缝盖板才开始上坡道爬坡,起飞飞机滑完滑道也要滚过接缝盖板在末程才能滑跃起飞,接缝盖板必须如图13下之左侧小图,该盖板必须左右两边皆是斜面,飞机轮高速从上滚过才不至于有巨烈跳动出事故。
    大中小型起降各不相同——大型两节降落飞机是从前节左侧着陆向后节末端滑行爬坡到止降,而起飞飞机是从后节末尾右侧起飞台向前节滑行起飞;中型四节,第一和第二节和大型一样起降,但三和四两节则颠倒过来,降落飞机从四节末尾向三节滑行止降,起飞飞机是从三节之首向第四节滑行跃升起飞;小型六节,第一二节起降和大型一样,而第五节六节降落则和中型的三和四节一样,中间的第三四两节,是直升机专用的起降场。
    增大江海航母战力之法——它受江河宽度所限,如大型已不能再加宽都可增加为四节或六节,起降方法可参考上一节,如大型由两节增为四节甚至六节,可大增载机量。
    各型江海航母的性能和任务——海空或陆空一体战,除了能起降30-40吨重的中小型战机外,必须能起降100吨以上的轰炸机、加油机,特别是电子战飞机、预警机和战场监视机,我战机若无后三种百吨以上的战机的辅助则我中小型飞机在空中只能成为敌方的靶子,而大型江海航母就可起飞这种大型飞机,同时也可起降中小型战机,对下属中小型航母的飞机起作战支援作用,中型前两节同上述,其长度仅70米,只能起飞40吨以下的中小战机;而小型长仅40米,只能起飞小型无人战机和武装直升机,且都在大型预警机等的辅助下,才能起很好的战斗作用。
    E、空港增建为人造海港
    海洋大国的基础——要能够保护我国的海权,才能称得上是海洋大国,它离不开远洋海军,更离不开远洋基地和战略空军;所以本发明的超大型浮海空港将可能是建设和平时期的远洋海空商港,战争时期是远洋海陆空军联合基地的首选。

    兼作海港的改造——两个半岛岛尖相对有缺口并拦有一湾海水可成渔船避风的小港,随着经济发展渔港逐渐发展为海上货场和货物转运的海港;而把本空港稍加改造使之兼具海港功能则相得益彰,对促 进世界经济大发展起重大作用。
    人造海港的形成——当超大空港甲板下都装上挡浪墙板35,只留10块不装就形成宽33米的缺口成为人造港大门,条栅大甲板下的水面直径1000米,面积785,400m2,比一些小渔港还大,足可停泊数以百计的我国小船舰和渔轮躲避风暴,就不必千里迢迢赶回大陆母港躲避风暴。也可接纳各国过往小舰船入港避风,或维修或补给,实行收费。只要竭诚服务更能促进各国友谊,这种甲板上为空港,下为海港,更利于促进空海联运,拓展全球空海运输服务新领域。
    改为兼作海港的具体方法——如图4、5、6所示,仅以直径1000米的为例,其甲板边悬吊舱是大环形,和大甲板圆周一样有3141米,共有951个开间,每个开间的底层外间的楼钣面挖洞,设一根空管柱34,下面焊装一块厚5mm以上的长10米(水上、水下各半)宽3.3米的钢板作挡浪墙板35、空管顶有“T”型手把61,使墙板悬吊于楼板,且楼板上有两个刻度,只要准确操纵手把端对准特定两个之一的刻度,就使挡浪墙起所需要的作用。
    运行减阻的操作——超大空港常需用船拖行万里乃至更远去部署全球,就要大减挡浪墙造成的巨大水阻力,如图5左为前方,空港被拖行必然会因淹于水下5米的952块挡浪墙板的强大阻力而寸步难行,可将每个挡浪墙顶的手把61端(如图9所示)调移对准A刻度,则每个挡浪墙如图5右上角一样,墙平面与前进的水流(如右上角箭头)平行基本就不会产生极其强大的阻力。
    空港定泊与挡浪墙锁定——空港经远程拖移到新海域定泊点后,若不能抛锚,则用浮锚定泊之,并将各块挡浪墙的手把调移对准B刻度,则各个挡浪板相互之间接近平行,如图10,左右两块皆挡浪墙钣,每块中间有一根管柱34,而每块两边皆有一排短突柱57焊在钣上,另有铁扁环58,定泊后港员乘救生艇沿甲板内侧划动,艇上有捆绑好的单梯,一人坐梯上负责给水上的两个短突柱各套上一个扁环,另一人站在船边,每个扁环皆有一个小链系焊在突柱根部,而水下三个扁环,一个最长的小链,先套上长突柱59,因重力而落到底,第二个小链稍短使扁环套上长突柱后落到中间不再落下,第三个小链更短套上长突柱即被小链拽住不再下落;突柱和铁环皆用Φ30-40mm圆钢制作,每两扇挡浪墙皆有五个铁柱铁环锁定,即能抗御强力风暴不致冲坏挡浪墙板。空港若需再次迁移,取掉短环调整挡板角度……如上相反动作不必重复。
    人造海港与躲避风灾——太平洋台风大西洋的飓风都是世界最强大的风灾,定泊式空海港,虽有高出海面5米的挡浪墙板,而该板之上还有15米开敞高度并环甲板一周,对人造海港内通风采光有好处,但遭遇上述大风灾,港内同样海浪汹涌,不能使小舰船获得庇护就失去人造海港的意义。船帆都有若干根横竿,收紧帆绳,帆即以竿为轴卷捆成帆卷,这里也一样用许多张帆,各用塑料管代替竹竿,用凯夫拉布作帆布,每张帆宽4米,连续挂在甲板圆周1/3的面上,挂约200多张帆,并与每3.3米一根的挡浪板吊柱间用尼龙绳扎紧,即可防风浪袭入港区;最根本的,还是应把空海港定泊点选择在大风灾肆虐区之外。

    关 键  词:
    滑道 起飞 坡道 降落 陆基海基 民航 空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滑道起飞与坡道降落的陆基海基与浮海民航空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22211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