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的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的组合物.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49647.7 (22)申请日 2014.11.17 A01N 47/24(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N 43/16(2006.01) (71)申请人 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 地址 136100 吉林省四平市南崴子镇街东 (72)发明人 孙永吉 周金辉 张荣宝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2001 代理人 马守忠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的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稻瘟酰胺 杀菌剂的组合物。其含有组分 A 丁。
2、香菌酯, 组分 B 为吡唑醚菌酯, A 与 B 的重量比为 1:40-40:1。该 组合物减弱或延缓了病原真菌对丁香菌酯产生抗 性, 避免了因此而导致的药效降低。同时, 由于不 同种类杀真菌剂形成组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 使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病害的防效有显著提高。该组 合物可以配制成常规剂型, 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 病、 稻瘟病、 小麦赤霉病、 小麦白粉病等。 本发明组 合物观察到的效力均高于使用 Colby 公式预期的 效力 80% 左右 ; 观察到的效力均高于单剂的一倍 及几倍。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
3、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889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88931 A 1/1 页 2 1.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稻瘟酰胺杀菌剂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含有活性组分组分 A 为丁香菌酯, 组分 B 为吡唑醚菌酯, A 与 B 的重量比为 1:40-40:1 ; 吡唑醚菌酯的化学名称为甲基 (N)-1-(4-氯苯) 吡唑-3基-氧-0-甲氧基-N-甲 氧氨基甲酸酯, 结构式如下 : 2.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稻瘟酰胺杀菌剂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 A 与 B 的重量比为 1:20-20:1。 3.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4、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稻瘟酰胺杀菌剂的组合物,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 A 与 B 的重量比为 1:10-10: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88931 A 2 1/8 页 3 一种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杀菌剂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杀 菌剂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丁香菌酯的化学名称为 (E)-2-(2-(3- 丁基 -4- 甲基 - 香豆素 -7- 基氧基 ) 甲 基 ) 苯基 )-3- 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结构式如下 : 丁香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 苹果树腐烂病、 稻瘟病、 番茄。
5、 叶霉病、 小麦赤霉病、 黄瓜黑星病、 番茄炭疽病、 黄瓜枯萎病、 苹果轮纹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 恶苗病、 小麦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 黄瓜霜霉病、 小麦纹枯病、 黄瓜灰霉病、 香蕉灰纹病等病 原菌具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0480020125.5) 。但是, 丁香菌酯为甲氧基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作用机理单一, 田间应用上长期重复使用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导致真菌 菌株产生选择性, 所述菌株对丁香菌酯形成适应的抗性, 导致丁香菌酯对这些真菌防效降 低甚至无效, 造成病害扩大蔓延, 作物减产, 农药浪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杀菌剂。
6、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是一种具有杀菌活性协同增效作用、 致病菌难以产生抗药性的新型农 用杀菌剂组合物, 从而避免丁香菌酯单剂使用时病菌对药剂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使药剂的 防效降低甚至无效的弊端。 0004 本发明的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其它杀菌剂的组合物, 含有活性组分 A、 B, 组分 A 为 丁香菌酯, 组分 B 为吡唑醚菌酯, A 与 B 的重量比为 1:40-40:1, 比较优选的为 1:20-20:1 ; 进一步优选的为 1:10-10:1。 0005 吡唑醚菌酯 (Pyraclostrobin ) , 化学名称为甲基 (N)-1-(4- 氯苯)吡唑 -3 基 - 氧 -0- 甲氧基。
7、 -N- 甲氧氨基甲酸酯, 结构式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3 2/8 页 4 吡唑醚菌酯是多种作物病害的常用防治药剂,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病 害防治效力, 对子囊菌、 担子菌、 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均具有防治效果, 大田用药量 只为传统保护性杀菌剂的 10% 左右。上述杀菌剂在化工部农药信息总站出版的 国外农药 品种手册 或 世界农药大全 - 杀菌剂卷 中有介绍。 0006 丁香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结构新颖、 作用方式独特但致病菌容易 产生适应的抗性 ; 吡唑醚菌酯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杀菌活性高、 不易诱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的优点。两类药。
8、剂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 二者复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弱病原 物抗药性产生, 同时实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中两种不同种类杀真菌剂对病害的防治形成显 著协同增效作用。 0007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制成常规农药制剂, 如可湿性粉剂、 颗粒剂、 水分散粒剂、 悬浮 剂、 水乳剂等。这些制剂用已知的方法制备。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溶剂和 / 或载体混 合, 如果需要, 采用乳化剂和分散剂来填充, 如果用水作稀释剂, 也可以用其它的有机溶剂 作助溶剂。根据制剂类型的不同, 制剂中含有本发明组合物重量百分数为 1.0-90%, 较优选 的为 5-80%。 0008 本发明组合物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 按配方。
9、取本发明的组合物、 消泡剂、 乳化剂、 HYJ 黄原胶、 乙二醇和水混合在一起, 搅拌 15 分钟, 剪切 15 分钟, 再保持 30在砂磨机中研磨 150 分钟, 至有效成分粒径小于 3m, 即得。 0009 本发明组合物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 按配方取本发明的组合物、 湿润剂 (十二烷 基磺酸钠或类似的物质) 、 木钠 (木质素磺酸钠或同类物质) 、 NNO(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其它分 散剂) 、 白碳黑和硅藻土 (或其它填料) 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犁刀混合机中, 混合均匀, 再用 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 至有效成分粒径小于 45m, 即得。 0010 本发明组合物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 : 按配方。
10、取本发明的组合物、 湿润剂 (十二烷基 硫酸钠或类似的物质) 、 WG4(或具有相同作用的其它分散剂) 、 聚乙烯醇 (或具有相同性质的 其它粘附剂) 、 白碳黑和硅藻土 (或其它填料) , 将配方中各组分在犁刀混合混合机中混合均 匀, 经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成粉体, 得到 800 目 -1000 目的细粉, 将所得细粉与黏合剂的水 溶液加入混合器中混合均匀, 用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 在 50 -100下低温干燥, 即得。 0011 施用形式取决与不同的病害、 施用时间、 气候条件等因素,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 须 保证它们的分散系数尽可能均匀。 0012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使用, 如。
11、喷雾。 0013 本发明组合物施用剂量, 根据不同的病害、 施用时间、 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 一 般为 2-2000mg/L, 优选 20-1000mg/L。 0014 处理种子时, 组合物的使用浓度通常为 10-1000mg/L, 优选 20-400mg/L。 0015 本发明的组合物适合于防治多种有害真菌, 可以防治各种作物如果树、 谷物、 水 稻、 蔬菜、 草坪、 花卉及热带作物等多种植物的真菌病害。 特别适合防治下列植物真菌病害 : 如油菜菌核病、 苹果树腐烂病、 稻瘟病、 番茄叶霉病、 小麦赤霉病、 黄瓜黑星病、 番茄炭疽病、 黄瓜枯萎病、 苹果轮纹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恶苗病、。
12、 小麦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 黄瓜霜霉病、 小麦纹枯病、 黄瓜灰霉病、 香蕉灰纹病等。 0016 使用适合的剂量防治有害真菌, 其栖息地或要防治它们所侵染的植物体、 种子、 土 壤、 区域、 材料或空间。组合物的施用可在有害真菌侵染之前或之后进行, 重点应在侵染之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4 3/8 页 5 前或侵染初期进行施用。 0017 有益效果 : 本发明的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的组合物, 将两类具 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 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创制杀菌剂丁香菌酯与具有良好内吸传导 性的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相混合, 减弱了病原真菌对丁香菌酯产生抗性, 避免了因此而。
13、导致 的药效降低。 同时, 由于不同种类杀真菌剂的协同增效作用, 使本发明的组合物对病害的防 效有显著提高。 对所有混合比的组合物而言, 本发明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均高于使用Colby 公式预期的效力, 效力平均提高 80% 左右。实验证明, 由表 1 可知, 防治小麦白粉病 , 丁香 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44.46 % ; 吡唑醚菌酯为34.65 % ; 由表2可知, 防治小麦 白粉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高达 85.04%, 计算的效力高达 64.37%。本发明的组 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32.11%。 防治小麦白粉病,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 力比丁香菌酯高 9。
14、1.27%, 比吡唑醚菌酯高 145.43%。 0018 由表 3 可知, 防治稻瘟病 , 丁香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 31.56% ; 吡唑 醚菌酯为 26.28 %。由表 4 可知, 防治稻瘟病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高达 80.50%, 计 算的效力达 52.25%。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 54.07%。防治稻瘟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丁香菌酯高 155.07% ; 比吡唑醚菌酯高 225.34%;。 0019 由表 5 可知, 防治稻瘟病 , 丁香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 25.95% ; 吡唑 醚菌酯为 10.00%。由表 6 可知, 防。
15、治稻瘟病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高达 75.50%, 计 算的效力达 41.77%。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 80.75%。防治稻瘟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丁香菌酯高 155.07% ; 比吡唑醚菌酯高 225.34% %。 0020 由表7可知,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丁香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33.00% ; 吡唑醚菌酯为 15.53 %。由表 8 可知,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 力高达 69.45%, 计算的效力高达 53.65%。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 54.07%。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
16、效力比丁香菌酯高 110.45% ; 比吡 唑醚菌酯高 347.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组合物制剂实施例 : 制备实施例 1 10%(w/w) 丁香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颗粒剂, 丁香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重量比为 10 : 1 ; 本发明的组合物 10.0%, 二甲苯 15.0%, 聚乙烯吡咯烷酮 2.0%, 炉灰填料 73.0%。 0022 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搅拌釜中, 溶解混合均匀, 再用喷雾式混合机进行喷雾吸附。 混合均匀, 即可。 0023 应用实施例 本发明组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通过下列实例说明, 但是本发明决非仅限于此。 0024 通过测定叶面积侵染百分数进行评价, 将这些百。
17、分数转化成效力。使用 Abbott 公 式计算效力 (W) :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5 4/8 页 6 W=(1-/)100 处理植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 ; 未处理 (空白对照) 植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 0025 效力为 “0” 表示处理植物的侵染水平与未处理对照植物的侵染水平相同 ; 效力为 “100” 表示处理植物未受侵染。 0026 组合物的预期效力使用Colby公式R.S.Colby, 杂草 (Weeds) 15,20-22(1967)确 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0027 Colby 公式 : E=x+y-xy/100 E : 使用浓度分别为 a 和 b 的化合物。
18、 A 和 B 的组合物时的预期效力, 以未处理对照的 % 表示。 0028 x 使用浓度为 a 的化合物 A 时的效力, 以未处理对照的 % 表示 ; y 使用浓度为 b 的化合物 B 时的效力, 以未处理对照的 % 表示。 0029 应用实施例 1-6 防治小麦白粉病室内盆栽试验 小麦品种为辽春 10 号。于温室中培养盆栽小麦幼苗至二叶期, 按下表中所述药剂浓 度配制组合物浓度, 使用作物喷雾机进行叶片喷雾处理, 以叶片上密布液滴但不滴落为度。 喷雾后的作物放置通风橱内晾干, 24h 后采用抖落孢子的方法接种小麦白粉病病原菌孢 子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Blumeriagraminis), 接。
19、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 (温度 : 昼 22、 夜 18, 相对湿度 : 70%) 培养 1d, 然后移至温室。待空白对照充分发病后, 采用目测法, 调查每 株小麦第一张叶片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 计算各活性化合物和本发明组合物的观察效力以 及预期效力。 0030 表 2 本发明的组合物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6 5/8 页 7 注 : * 为使用 Colby 公式计算的效力。 - 同表 1 由表 1 可知, 防治小麦白粉病 , 丁香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 44.46 % ; 吡唑 醚菌酯为 34.65 %。 0031 由表2可知, 防治小麦白粉病,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
20、效力高达85.04%, 计算的 效力达 64.37%。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 32.11%。 0032 防治小麦白粉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丁香菌酯高 91.27% ; 比吡唑醚 菌酯高 145.43%。 0033 应用实施例 7- 12 防治稻瘟病室内盆栽试验 水稻品种为 “越光” , 于温室中种植水稻幼苗至二叶期, 按照如下所述药剂浓度, 使用作 物喷雾机对水稻幼苗进行叶片喷雾处理, 以叶片上密布液滴但不滴落为度。处理后的幼苗 放置阴凉处将植株表面药液晾干。24h 后使用稻瘟病病原菌 (Pyricularia grisea) 孢子 悬浮液对叶片进行接种处理, 。
21、然后将盆栽幼苗放置于人工气候室中 (温度 : 24-28, 相对湿 度 : 95%) 培养 9d。待空白对照充分发病后, 采用目测法, 调查叶片上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 计算各活性化合物和本发明组合物的观察效力以及预期效力。 0034 表 3 单独的活性化合物 表 4 本发明组合物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7 6/8 页 8 注 : * 为使用 Colby 公式计算的效力。 - 同表 1。 0035 由表 3 可知, 防治稻瘟病 , 丁香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 31.56% ; 吡唑 醚菌酯为 26.28 %。 0036 由表 4 可知, 防治稻瘟病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
22、的效力高达 80.50%, 计算的效力 达 52.25%。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 54.07%。 0037 防治稻瘟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丁香菌酯高 155.07% ; 比吡唑醚菌 酯高 225.34%。 0038 应用实施例 3 防治小麦赤霉病室内盆栽试验 小麦品种为辽春 10 号。于温室中培养盆栽小麦幼苗, 待抽穗后, 剪取麦穗。对麦穗进 行药剂喷雾处理, 按下表中所述药剂浓度配制组合物浓度, 使用手动喉管喷雾进行麦穗喷 雾处理, 以麦穗上密布液滴但不滴落为度。喷雾后的作物放置通风橱内晾干, 24h 后用针刺 法接种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 禾本镰孢 (F。
23、usarium graminearum), 接种后放置 人工气候室 (温度 : 昼 22、 夜 18, 相对湿度 : 70%) 培养 1d, 然后移至温室。待空白对照充 分发病后, 调查每个麦穗的小穗总数和发病小穗数, 计算发病率, 计算各活性化合物和本发 明组合物的观察效力以及预期效力。 0039 表 5 单独的活性化合物 表 6 本发明组合物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8 7/8 页 9 注 : * 为使用 Colby 公式计算的效力。 - 同表 1。 0040 由表 5 可知, 防治稻瘟病 , 丁香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 25.95% ; 吡唑 醚菌酯为 10.0。
24、0%。 0041 由表 6 可知, 防治稻瘟病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高达 75.50%, 计算的效力 达 41.77%。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 80.75%。 0042 防治稻瘟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丁香菌酯高 155.07% ; 比吡唑醚菌 酯高 225.34%。 0043 应用实施例 19-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室内试验 由田间截取相同树龄的苹果树枝条, 使用打孔器在苹果树枝条上打孔, 将苹果树腐烂 病病菌 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mandshurica 菌片放置于枝条打孔处, 用保鲜膜固定。然 后放置培养箱中 (温度 : 25) 培养 3 d。3 d。
25、 后, 在不同供试药剂溶液中浸 10s 后晾干, 放 置培养箱中 (温度 : 25) 培养 15d, 调查结果以枝条上被侵染面积大小计算各活性化合物 和本发明组合物的观察效力以及预期效力。 0044 表 7 单独的活性化合物 由表 7 可知,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 丁香菌酯观察到的效力丁香菌酯最高为 33.00% ; 吡 唑醚菌酯为 15.53 %。 0045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高达 69.45%, 计算的效力达 53.65%。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计算的效力高 54.07%。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9 8/8 页 10 0046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 本发明的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比丁香菌酯高 110.45% ; 比吡 唑醚菌酯高 347.20%。 0047 试验结果表明对所有混合比的组合物而言, 对本发明组合物观察到的效力均高于 使用 Colby 公式预期的效力。 说 明 书 CN 104488931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