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pdf(6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88519.0 (22)申请日 2014.12.18 A01N 43/824(2006.01) A01N 55/10(2006.01) A01P 1/00(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N 43/653(2006.01) (71)申请人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科 园大道创新路西段 1 号 (72)发明人 刘妤玲 李现玲 张青 闭立辉 许瑞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5114 代理人 谢美萱 (54) 发明名称 含甲磺。
2、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及制剂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 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该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 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组成, 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 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 二唑, 三唑类杀菌剂选自苯醚甲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己唑醇、 四氟醚唑、 烯唑醇、 腈苯唑、 氟 硅唑、 腈菌唑、 戊菌唑、 丙环唑、 三唑醇、 联苯三唑 醇、 三唑酮、 环丙唑醇、 叶菌唑、 氟喹唑、 糠菌唑、 灭菌唑、 亚胺唑、 种菌唑、 硅氟唑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占杀菌剂的重量总含量为 0.1 -90。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复。
3、配具 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可减少制剂的使用剂量, 降低防治成本, 同时还延缓病害的抗药性。 本发明 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可有效防治各种细菌性病害和 大部分真菌性病害。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889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88910 A 1/1 页 2 1.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甲磺酰菌唑和三 唑类杀菌剂组成 ; 其中, 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 2-( 对氟苯基 )-5- 甲磺酰基 -1,3。
4、,4- 噁 二唑。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 100:1 至 1:50。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 20:1 至 1:10。 4.根据权利要求 1-3 任一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其特征 在于, 所述三唑类杀菌剂选自苯醚甲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己唑醇、 四氟醚唑、 烯唑醇、 腈苯 唑、 氟硅唑、 腈菌唑、 戊菌唑、 丙环唑、 三唑醇、 联苯三唑醇、 三唑酮、 环丙唑醇。
5、、 叶菌唑、 氟喹 唑、 糠菌唑、 灭菌唑、 亚胺唑、 种菌唑、 硅氟唑中的任意一种。 5.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 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 然后制备成防治农业病害的杀菌剂。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配 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0.1 90。 7.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配 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1 80。 8.根据权利要求 5-7 任一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其特征在于,。
6、 所 述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微乳剂、 乳油、 水乳剂、 悬浮剂或颗粒剂。 9.如权利要求 1 4 任一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中的 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88910 A 2 1/61 页 3 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复配的组合 物及制剂、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农业病害的抗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病害化学防治的延续、 农药使用 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 病菌的抗性日益严重, 产生抗性的病菌种类不断增多。 特别。
7、 是真菌性病害, 抗性程度高, 抗性发展速度快 ; 同时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 细菌性病害目前 发生较严重。 上述两种病害的同时发生, 农民经常采用两种药剂随意现混现用, 不仅达不到 增效作用, 有时反而起到拮抗作用, 致使防治病害的效果下降。这种不科学用药, 农药用量 增加, 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环境污染等, 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研究开发 高效、 广谱、 低毒的复配组合物。 0003 为此, 贵州大学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 “一类防治作物细菌 病害的噁二唑砜类化合物 ( 专利号为 ZL201110314246.2)” , 其结构式为 : 0004 0005 该化。
8、合物的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 : 0006 (1) 不同取代酸甲酯中间体的制备 : 以不同的有机酸和无水甲醇为原料, 在浓硫 酸催化下回流反应 6-10 小时, 减压脱甲醇, 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 ph 7 后分液得到不同 的甲酸甲酯 ; 0007 (2) 不同取代的甲酰肼中间体的制备 : 以不同的甲酸甲酯溶于甲醇, 然后缓慢加 40 -80水合肼, 回流反应完全为止, 冷却后析出不同取代的甲酰肼 ; 0008 (3)2- 巯基 -5- 取代 -1, 3, 4- 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 : 以上述制备的甲酰肼和 KOH、 二硫化碳为原料, 乙醇为溶剂, 回流反应完全, 脱乙醇, 调 PH 5 得到 2。
9、- 巯基 -5- 取代 -1, 3, 4- 噁二唑 ; 0009 (4)2- 硫醚 -5- 取代 -1, 3, 4- 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 : 以上述 2- 巯基 -5- 取代 -1, 3, 4-噁二唑为原料, 加氢氧化钠水溶解后, 与1-2被摩尔量的硫酸二甲(乙)酯或卤代烃等 反应得到相应的硫醚化合物 ; 0010 (5)2- 甲基 ( 乙基 ) 磺酰基 -5- 取代 -1, 3, 4- 噁二唑的制备。 0011 以相应的硫醚为原料, 溶解于冰醋酸中, 2 -7高锰酸钾水溶液或者 30双氧 水氧化得到相应的砜类化合物。 发明内容 0012 对于噁二唑砜类化合物, 申请人进一步研发, 当 Rn 。
10、选自卤原子中的氟, R2选 C1-C5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3 2/61 页 4 烷基的甲基即得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 0013 0014 其化学名称为 2-( 对氟苯基 )-5- 甲磺酰基 -1,3,4- 噁二唑, 简称甲磺酰菌唑。 0015 化合物甲磺酰菌唑的具体制备路线如下 : 0016 (1) 对氟苯甲酰肼的合成 0017 (2)2- 巯基 -5- 对氟苯基 -1,3,4- 噁二唑的合成 0018 (3)2- 甲基硫醚 -5- 对氟苯基 -1,3,4- 噁二唑的合成 0019 (4) 制备 2-( 对氟苯基 )-5- 甲磺酰基 -1,3,4- 噁二唑目标化合。
11、物 0020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 甲磺酰菌唑对细菌性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抑制 作用, 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 细条病、 烟草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等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甲磺 酰菌唑具有高效、 广谱、 使用安全的特点, 是具有开发为大吨位产品的潜质的杀菌剂。但因 一种新的杀菌剂单独使用, 易产生抗药性, 药效降低, 因此, 申请人经过大量的试验, 发现甲 磺酰菌唑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效果突出, 三唑类杀菌剂选自苯醚甲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己唑醇、 四氟醚唑、 烯唑醇、 腈苯唑、 氟硅唑、 腈菌唑、 戊菌唑、 丙环唑、 三唑醇、 联苯三唑醇、 三唑酮、 环丙唑醇、 叶菌唑、 氟喹唑、 。
12、糠菌唑、 灭菌唑、 亚胺唑、 种菌唑、 硅氟唑中的一种。 本发 明中所提及的三唑类杀菌剂都是已知且被公开的农药品种。 0021 苯 醚 甲 环 唑 (difenoconazole) : CAS 号 119446-68-3,化 学 名 称 为 顺, 反 -3- 氯 -4-4- 甲基 -2-1H-1,2,4- 三唑 -1- 基甲基 )-1,3- 二哑戊烷 -2- 基 ) 苯基 4- 氯 苯基醚, 内吸性杀菌, 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0022 氟环唑 (epoxiconazole) : CAS 号 106325-08-0, 化学名称为 (2RS, 3RS)-1-3-(2 一氯苯基 )-2, 3 一环氧。
13、 -2-(4 一氟苯基 ) 丙基 一 1 氢一 1, 2, 4 一三唑, 由德国巴斯夫公 司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 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0023 戊 唑 醇 (tebuconazole) : CAS 号 107534-96-3,化 学 名 称 为 RS)-1-(4- 氯 苯 基 )-4,4- 二甲基 -3-(1H-1,2,4 三唑 -1- 基甲基 ) 戊 -3- 醇, 是一种高效、 广谱、 内吸性三 唑类杀菌剂, 具有保护、 治疗、 铲除三大功能, 杀菌谱广、 持效期长。 0024 己唑醇 (hexaconazole) : CAS 号 79983-71-4, 化学名称为 (RS)-2-(2,4。
14、- 二氯苯 基 )-1-(1H-1, 2, 4- 三唑 -1- 基 )- 己 -2- 醇, 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 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0025 四氟醚唑 (tetraconazole) : CAS 号 112281-77-3, 化学名称为 2-(2,4- 二氯苯 基 )-3-(1H-1,2,4- 三唑 -1- 基 ) 丙基 1,1,2,2,- 四氟乙基醚, 分子结构中含氟, 活性高, 杀 菌谱广、 高效、 持效期长, 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 0026 烯唑醇 (diniconazole) : CAS 号 83657-24-3, 化学名称为 (E)-(RS)-1-(2。
15、,4- 二氯 苯基 )-4,4- 二甲基 -2-(1H-1,2,4- 三唑 -1- 基 ) 戊 -1 烯 -3- 醇, 具有保护、 治疗、 铲除作 用的广谱性杀菌剂。 0027 腈苯唑 (fenbuconazole) : CAS 号 114369-43-6, 化学名称为 4-(4- 氯苯基 )-2- 苯 基 o-2-(1H-1, 2, 4- 三唑 -1- 基甲基 ) 丁腈, 三唑类内吸杀菌剂, 能阻止已发芽的病菌孢子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4 3/61 页 5 侵入作物组织, 抑制菌丝的伸长。 0028 氟硅唑 (flusilazole) : CAS 号 85509-19-。
16、9, 化学名称为双 (4 一氟苯基 ) 甲基 (1H-1, 2, 4-唑-l-基亚甲撑)硅烷, 具有内吸、 保护和治疗作用, 渗透性强, 可防治子囊菌、 担子菌及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0029 腈 菌 唑 (myclobutanil) : CAS 号 88671-89-0,化 学 名 称 为 2-(4- 氯 苯 基 )-2-(1H,1,2,4- 三唑 -1- 甲基 ) 己腈, 具有强内吸性、 药效高。 0030 戊菌唑(penconazole) : CAS号66246-88-6, 化学名称为1-2-(2, 4-二氯苯基)戊 基 -1H-1,2,4- 三唑, 兼具保护、 治疗和铲除作用。 00。
17、31 丙环唑 (propiconazole) : CAS 号 60207-90-1, 化学名称为 1-2-(2,4- 二氯苯 基 )-4- 丙基 -1,3- 二氧戊环 -2- 甲基 -1 氢 -1,2,4 三唑, 一种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 的内吸性三唑类新型广谱性杀菌剂。 0032 三 唑 醇 (triadimenol) : CAS 号 55219-65-3,化 学 名 称 为 1-(4- 氯 苯 氧 基 )-1(1H-1,2,4- 三唑 )-3- 二甲基 -2- 丁醇, 具有内吸、 保护和治疗作用。 0033 联苯三唑醇 (bitertanol) : CAS 号 55179-31-2, 化。
18、学名称为 1- 联苯氧基 -3,3- 二 甲基 -1-(1H-1,2,4- 三唑 -1- 基 )- 丁醇, 广谱、 高效、 内吸杀菌剂。 0034 三唑酮 (triadimefon) : CAS 号 43121-43-3, 化学名称为 1 一 (4 一氯苯氧基 ) 一 3,3 一二甲基一 1 一 (1H-1,2,4 一三唑 -l- 基 )- 丁酮, 一种高效、 低毒、 低残留、 持效期 长、 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 0035 环丙唑醇(cyproconazol) : CAS号113096-99-4, 化学名称为2-(4-氯苯基)-3-环 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
19、, 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 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0036 叶 菌 唑 (cyclopentanol) : CAS 号 125116-23-6,化 学 名 称 为 (IRS,5RS ; IRS,55SR)-5-(4- 氯苄基 )-2,2- 二甲基 -1-(1H-1,2,4- 三唑 -1- 基甲基 ) 环戊醇, 杀真菌 谱非常广泛, 且活性极佳, 由日本吴羽化学公司开发。 0037 氟喹唑 (fluquinconazole) : CAS 号 136426-54-5, 化学名称为 3-(2, 4- 二氯苯 基 )-6- 氟 -2-(1H-1, 2, 4- 三唑 -1- 基 ) 喹唑啉 -4-(3H。
20、)- 酮, 兼有保护、 治疗及内吸性, 且 对作物非常安全。 0038 糠菌唑 (bromuconazole) : CAS 号 116255-48-2, 化学名称为 1-(2RS, 4RS ; 2RS, 4SR)-4-溴-2(2, 4-二氯苯基)四氢糠基-1H-1, 2, 4-唑, 可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 有害生物 ( 害虫、 害螨、 线虫、 病原菌、 杂草及鼠类 ) 和调节植物生长。 0039 灭菌唑 (triticonazole) : CAS 号 131983-72-7, 化学名称为 (RS)-(E)-5-(4- 氯亚 苄基 )-2,2- 二甲基 -1(1H-1,2,4- 三唑 -1。
21、- 基甲基 ) 环戊醇, 可用作种子处理剂、 也可茎叶 喷雾, 对种传病害有特效。 0040 亚胺唑 (imibenconazole) : CAS 号 86598-92-7, 化学名称为 4- 氯苄基 -N-2,4- 二 氯苯基 -2-(1H-1,2,4- 三唑 -1- 基 ) 硫代乙酰胺酯, 是叶面内吸性杀菌剂, 土壤施药不能被 根吸收。 0041 种 菌 唑 (ipconazole) : CAS 号 125225-28-7,化 学 名 称 为 (1RS,2SR,5RS ; 1RS,2SR,5SR)-2-(4-氯苄基)-5-异丙基-1-(1H-1, 2, 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 为日。
22、本 吴羽化学公司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发的新款三唑类杀菌剂。 0042 硅 氟 唑 (simeconazole) : CAS 号 14950-90-7,化 学 名 称 为 (RS)-2-(4- 氟 苯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5 4/61 页 6 基 )-1-(1H-1, 2, 4- 三唑 -1- 基 )-3- 三甲基硅基丙烷 -2- 醇, 是系日本三共公司 ( 现为三 共 Agro 公司 ) 于 1991 年开发的含硅三唑类杀菌剂, 是一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0043 本发明涉及的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国内外未见报道。 0044 有鉴于此, 。
23、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该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可有效防治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 病害, 降低农药的使用剂量, 减少防治成本、 在提高杀菌活性的同时还延缓病害的抗药性。 0045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 0046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该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菌 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组成 ; 其中, 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 2-( 对氟苯基 )-5- 甲磺酰 基 -1,3,4- 噁二唑。 0047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为了保证复配组合物 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效作用, 。
24、作为优选, 甲磺酰菌唑与三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 100:1 至 1:50。 0048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进一步优选, 甲磺酰菌 唑与三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 20:1 至 1:10。 0049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作为优选, 三唑类杀菌 剂选自苯醚甲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己唑醇、 四氟醚唑、 烯唑醇、 腈苯唑、 氟硅唑、 腈菌唑、 戊 菌唑、 丙环唑、 三唑醇、 联苯三唑醇、 三唑酮、 环丙唑醇、 叶菌唑、 氟喹唑、 糠菌唑、 灭菌唑、 亚 胺唑、 种菌唑、 硅氟唑中的一种。 0050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
25、复配组合物, 优选地, 三唑类杀菌剂 选自苯醚甲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己唑醇、 丙环唑、 四氟醚唑中的一种 0051 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 更优选地, 三唑类杀菌 剂选自苯醚甲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己唑醇中的一种。 005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包括本发明以上提供 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然后制备成防治农业病害的杀菌剂。 0053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优选地, 复配组合物占所述杀菌 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0.1 90。 0054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更优选地,。
26、 复配组合物占所述杀 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1 80。 0055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可制成多种 剂型, 如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 微乳剂、 水乳剂、 水分散粒剂、 颗粒剂、 种衣剂、 可溶性粉剂、 可 溶性液剂、 悬乳剂、 干悬浮剂、 超低容量液剂等。 0056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 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颗粒剂、 水分散粒 剂、 微乳剂、 悬浮剂、 乳油、 水乳剂。 0057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 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为固体载体、 液体载体中的一种 与助剂的混合物。 0058 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固体制剂时, 所使用的固体载体选自白炭。
27、黑、 高岭土、 陶土、 膨润土、 硅藻土、 泥土粉、 轻质碳酸钙、 尿素、 河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9 所述杀菌剂的剂型液体制剂, 所使用的液体载体包括二甲苯、 油酸甲酯、 溶剂油、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6 5/61 页 7 乙醇、 异丙醇、 甲基萘、 环己酮、 桉叶油、 N- 甲基吡咯烷酮、 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0060 作为优选, 本发明所述液体载体为、 N- 甲基吡咯烷酮、 环己酮、 油酸甲酯、 中一种或 几种。 0061 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 润湿分散剂, 必要时还可加入防冻剂、 增稠剂、 稳定剂、 消泡 剂、 崩解剂、 成膜剂等其他常规功能性助剂。 0062。
28、 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烷基酚与 环氧乙烷缩合物、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 烯 - 聚氧丙烯嵌段型聚醚、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或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其中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包括 T-20、 T-40、 T-60、 T-80、 T-85 ; 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包括 AEO-9、 OS-15、 JFC ; 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包括 OP-10、 OP-15、 OP-18、 OP-20 ;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包括 NP-10、 NP-15、 NP-18、 NP-20 ; 苯乙烯基苯酚甲。
29、醛树脂聚氧乙 烯 - 聚氧丙烯嵌段型聚醚包括 33#、 34#、 36#、 37# ;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包括 601#、 602#、 603# ; 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包括 604#、 605#、 606#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 钙 (500#)。 0063 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 简称 K12)、 烷基苯磺酸盐。 0064 分散剂选自二异丁基萘磺酸 ( 简称拉开粉 )、 亚甲基双荼磺酸 ( 简称 NNO)、 丙烯酸 与丙酰胺共聚物(简称DA)、 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简称MF)聚丙烯酸(简称DC)、 脱糖并分 级的木质素磺酸 ( 简称 M-9)、 脱糖缩合改性的木质素。
30、磺酸 ( 简称 M-10)、 木质素磺酸盐 ( 简 称 M-11)、 聚羧酸衍生物 ( 简称 CF)、 木质素磺酸 ( 简称 M-14) 中一种或几种。 0065 增稠剂选自黄原胶、 硅酸镁铝、 阿拉伯胶、 果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66 防冻剂选自丙三醇、 丙二醇、 乙二醇、 异丙醇、 尿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67 崩解剂选自 : 氯化钾、 氯化钠、 氯化铵、 磷酸钠、 磷酸钾、 磷酸铵、 硫酸钾、 硫酸铵、 硫 酸钠、 碳酸钾、 碳酸铵、 碳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68 粘结剂 : 聚乙烯醇、 硅酸铝镁、 乙基纤维素、 聚乙烯吡咯烷酮、 蔗糖、 阿拉伯胶、 淀 粉、 羧甲基。
31、纤维素。 006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 中的应用。 0070 上述复配组合物可用于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和大部分真菌性病害。 0071 所述的细菌性病害可以是斑点型细菌病害、 叶枯型细菌病害、 青枯型细菌病害、 枯 萎型细菌病害、 溃疡型细菌病害、 腐烂型细菌病害或畸型细菌病害。 0072 上述斑点型细菌病害是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 病、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番茄斑疹病、 白菜叶斑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菜豆细菌性疫病或玉米细菌 性叶。
32、疫病。 0073 上述叶枯型细菌病害是水稻白叶枯病、 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魔芋细菌性叶枯病或 黄瓜叶枯病。 0074 上述青枯型细菌病害是烟草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马铃薯青枯病、 革莓青枯病、 辣 椒青枯病或茄子青枯病。 0075 上述枯萎型细菌病害是马铃薯枯萎病。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7 6/61 页 8 0076 上述溃疡型细菌病害是柑桔溃疡病、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番茄溃疡病, 番茄疮痂 病、 细菌性斑疹病或辣椒疮痂病。 0077 上述腐烂型细菌病害是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 水稻基腐病、 白菜软 腐病、 辣椒软腐病、 甘蓝软腐病、 甘蓝黑腐病、 马铃薯环。
33、腐病或马铃薯软腐病。 0078 所述的真菌性病害可以是斑点类真菌病害、 萎蔫类真菌病害、 腐烂类、 粉孢类真菌 病害。 0079 上述霉斑类真菌病害可以是香蕉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 豆类蔬菜叶斑病、 豆类蔬菜 炭疽病、 花生褐斑病、 花生黑斑病、 番茄早疫病、 水稻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 水稻稻瘟病、 水稻 胡麻叶斑病、 芒果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 西瓜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 烟草炭疽病、 番茄灰霉病、 菜豆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 油菜菌核病、 葡萄黑痘病、 梨树黑星病、 茄子褐纹病、 番茄叶霉病、 烟草赤星病、 黄瓜黑星病、 柑橘疮痂病或火龙果疮痂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 。
34、病、 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或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 0080 上述萎蔫类真菌病害可以是瓜类枯萎病、 豆类枯萎病、 茄子黄萎病、 番茄枯萎病、 马铃薯枯萎病、 花生立枯病、 瓜类立枯病、 茄科蔬菜立枯病、 豆科蔬菜立枯病、 十字花科蔬菜 立枯病、 瓜类猝倒病、 茄科蔬菜猝倒病、 十字花科蔬菜猝倒病或西瓜蔓枯病。 0081 上述腐烂类真菌病害可以是苹果树腐烂病、 花生根腐病、 黄瓜根腐病、 辣椒根腐 病、 辣椒茎基腐病、 茄子茎基腐病、 花生茎腐病、 花生白绢病、 烟草黑胫病、 水稻鞘腐败病、 水 稻穗腐病、 茄子棉疫病、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或菜豆根腐病。 0082 上述粉孢类真菌病害可以是大豆锈病、。
35、 花生锈病、 玉米锈病、 梨树锈病、 豆科蔬菜 锈病、 菜豆白粉病、 番茄白粉病、 瓜类白粉病、 稻曲病、 甘蔗黑穗病、 玉米黑粉病或玉米黑穗 病。 0083 但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的防治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0084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柑橘溃疡病、 白菜软腐病、 水稻纹枯病、 辣椒炭疽病。 0085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可以按普通方法施用, 如喷雾茎叶处理, 也可土壤处理, 比如 固体根部撒施或液体灌根, 还能拌种、 浸种或种子包衣使用。 0086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 0087 1、 本发。
36、明的复配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甲磺酰菌唑与三唑类杀菌剂在 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共毒系数大于120。 经过大田药效试验验证, 在有效成分用药量比单剂少 的情况下, 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纹枯病、 柑橘溃疡病、 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单剂 高 17 -75, 降低了用药成本。 0088 2、 杀菌谱广、 适应性强。 本发明组合物不管对细菌还是对真菌, 都有很好的协同增 效作用。 大田药效结果表明, 不仅对各种细菌性病害高效, 还对大部门真菌病害也有很好的 效果。甲磺酰菌唑与三唑类杀菌剂, 两者作用机理不同, 复配后起到互补, 便于抵御或延缓 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89 下面通过实施。
37、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仅仅是用 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所使用的甲磺酰菌唑原药由贵州大学提供,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8 7/61 页 9 其他使用的原药及制剂均为市购。本申请中如无特别说明, 均折百计算。 0090 制剂制备实施例 : 0091 为统一起见, 以下所列制备实施例, 分散剂和乳化剂均采用简称或商品代号。 0092 一、 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0093 将甲磺酰菌唑、 三唑类杀菌剂、 分散剂、 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白炭黑、 填料混合 均匀, 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 搅拌 30min, 得到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可湿。
38、性粉剂。 0094 含甲磺酰菌唑与苯醚甲环唑的可湿性粉剂 0095 0096 0097 含甲磺酰菌唑与氟环唑的可湿性粉剂 0098 0099 含甲磺酰菌唑与戊唑醇的可湿性粉剂 0100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9 8/61 页 10 0101 含甲磺酰菌唑与己唑醇的可湿性粉剂 0102 0103 含甲磺酰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可湿性粉剂 0104 0105 含甲磺酰菌唑与烯唑醇的可湿性粉剂 0106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0 9/61 页 11 0107 含甲磺酰菌唑与腈苯唑的可湿性粉剂 0108 0109 含甲磺酰菌唑与氟硅唑的可湿性粉剂 0110 0111。
39、 含甲磺酰菌唑与腈菌唑的可湿性粉剂 0112 0113 含甲磺酰菌唑与戊菌唑的可湿性粉剂 0114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1 10/61 页 12 0115 含甲磺酰菌唑与丙环唑的可湿性粉剂 0116 0117 含甲磺酰菌唑与三唑醇的可湿性粉剂 0118 0119 含甲磺酰菌唑与联苯三唑醇的可湿性粉剂 0120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2 11/61 页 13 0121 含甲磺酰菌唑与三唑酮的可湿性粉剂 0122 0123 含甲磺酰菌唑与环丙唑醇的可湿性粉剂 0124 0125 含甲磺酰菌唑与叶菌唑的可湿性粉剂 0126 0127 含甲磺酰菌唑与氟喹唑。
40、的可湿性粉剂 0128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3 12/61 页 14 0129 含甲磺酰菌唑与糠菌唑的可湿性粉剂 0130 0131 含甲磺酰菌唑与灭菌唑的可湿性粉剂 0132 0133 含甲磺酰菌唑与亚胺唑的可湿性粉剂 0134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4 13/61 页 15 0135 含甲磺酰菌唑与种菌唑的可湿性粉剂 0136 0137 含甲磺酰菌唑与硅氟唑的可湿性粉剂 0138 0139 二、 水分散粒剂的配制 0140 将甲磺酰菌唑、 三唑类杀菌剂、 分散剂、 润湿剂、 白炭黑、 填料混合均匀, 经气流粉 碎机粉碎后, 搅拌 30min, 。
41、用水捏合, 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 干燥、 得到本发 明所述杀菌剂的水分散粒剂。 0141 含甲磺酰菌唑与硅氟唑的水分散粒剂 0142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5 14/61 页 16 0143 0144 含甲磺酰菌唑与苯醚甲环唑的水分散粒剂 0145 0146 含甲磺酰菌唑与氟环唑的水分散粒剂 0147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6 15/61 页 17 0148 含甲磺酰菌唑与戊唑醇的水分散粒剂 0149 0150 含甲磺酰菌唑与己唑醇的水分散粒剂 0151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7 16/61 页 18 0152 含。
42、甲磺酰菌唑与四氟醚唑的水分散粒剂 0153 0154 含甲磺酰菌唑与烯唑醇的水分散粒剂 0155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8 17/61 页 19 0156 含甲磺酰菌唑与氟硅唑的水分散粒剂 0157 0158 0159 含甲磺酰菌唑与腈菌唑的水分散粒剂 0160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19 18/61 页 20 0161 含甲磺酰菌唑与戊菌唑的水分散粒剂 0162 0163 含甲磺酰菌唑与丙环唑的水分散粒剂 0164 0165 0166 含甲磺酰菌唑与三唑醇的水分散粒剂 0167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20 19/61 页 21 0。
43、168 含甲磺酰菌唑与联苯三唑醇的水分散粒剂 0169 0170 含甲磺酰菌唑与三唑酮的水分散粒剂 0171 0172 含甲磺酰菌唑与环丙唑醇的水分散粒剂 0173 0174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21 20/61 页 22 0175 含甲磺酰菌唑与叶菌唑的水分散粒剂 0176 0177 含甲磺酰菌唑与氟喹唑的水分散粒剂 0178 0179 含甲磺酰菌唑与糠菌唑的水分散粒剂 0180 0181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22 21/61 页 23 0182 含甲磺酰菌唑与腈苯唑的水分散粒剂 0183 0184 含甲磺酰菌唑与灭菌唑的水分散粒剂 0185 01。
44、86 含甲磺酰菌唑与亚胺唑的水分散粒剂 0187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23 22/61 页 24 0188 0189 含甲磺酰菌唑与种菌唑的水分散粒剂 0190 0191 三、 颗粒剂 0192 将甲磺酰菌唑、 三唑类杀菌剂、 分散剂、 崩解剂、 粘结剂、 填料混合均匀, 粉碎, 加水 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 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 干燥后过筛, 即得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颗 粒剂。 0193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24 23/61 页 25 0194 0195 四、 微乳剂 0196 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加入有机溶剂中, 搅拌均匀后得到透明的混合液 。
45、; 向 上述混合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搅拌至表面活性剂完全溶解 ; 在 50r/min 的搅拌速度下, 将 水加入到上述溶解有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液中, 在室温条件下, 搅拌 30min, 再加入防冻剂, 搅 拌均匀, 得到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的微乳剂。 0197 0198 五、 悬浮剂的配制 0199 将表面活性剂、 防冻剂、 增稠剂、 水混合, 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 依次加入甲磺酰菌 唑、 三唑类杀菌剂, 在磨球机中磨球 2 3 小时, 制得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悬浮剂。 0200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25 24/61 页 26 0201 六、 乳油的配制 0202 将甲磺酰菌。
46、唑和三唑类杀菌剂加入液体载体和表面活性剂中, 搅拌均匀后得到透 明的混合液, 即制得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乳油 0203 0204 七、 水乳剂的配制 0205 将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 表面活性剂、 液体载体混合, 溶解成均匀的油相 ; 将部分水、 防冻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 ; 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 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 并加入剩余的水补足, 剪切约半小时, 形成水乳剂。即制得本发 明所述杀菌剂的水乳剂。 0206 说 明 书 CN 104488910 A 26 25/61 页 27 0207 生物活性实施例 0208 为了明确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单用和混用时。
47、对几种细菌性病害及真菌性 病害的防治效果, 我们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0209 室内毒力测定 : 0210 以下室内生测试验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 (CTC) 来评价混用效果。 0211 毒力指数 TI(B) ( 标准剂 A 的 EC50B 剂的 EC50)100 0212 实际毒力指数 ATI(AB) (A 的 EC50AB 的 EC50)100 0213 理论毒力指数 TTI(AB) TI(A)A 在混剂中的百分数 +TI(B)B 在混剂中的百 分数 0214 实测毒力指数 (ATI) ( 标准药剂 EC50 供试药剂 EC50)100 0215 理论毒力指数 (TTI) 。
48、A 药剂毒力指数 混剂中 A 的百分含量 +B 药剂毒力指 数 混剂中 B 的百分含量 0216 共毒系数 (CTC)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TI)100 0217 评价标准为 : 共毒系数 120 表现为增效作用 ; 共毒系数 80 表现为拮抗作用 ; 80 共毒系数 120 表现为相加作用。 0218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一 : 0219 以下是甲磺酰菌唑分别与苯醚甲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己唑醇、 四氟醚唑、 烯唑 醇、 腈苯唑、 氟硅唑复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0220 菌液制备 : 将试管中培养好的菌种靠近酒精灯处拔出试管棉塞, 倒入 10ml 无菌 水, 用灭菌接种针把斜面上病菌轻轻刮动, 使孢子悬浮, 再将该孢子悬浮液倒入事先装有数 粒玻璃球的灭菌三角瓶内, 摇动 5min 后用灭菌纱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