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56959.8 (22)申请日 2014.12.10 A61K 36/9064(2006.01) A61P 1/04(2006.01) A61K 35/618(2015.01) (71)申请人 青岛市市立医院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海中路 5 号 (72)发明人 曲海霞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具 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
2、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 由以下中药原料 制备而成 : 海螵蛸2030份、 蒲公英1520份、 黄连2030份、 黄芩2030份、 白茅根1520 份、 豆蔻 15 20 份、 党参 10 15 份、 砂仁 10 15 份、 红花 10 15 份、 佛手 5 10 份、 川芎 3 5 份、 枸杞 3 5 份、 茯苓 3 5 份和甘草 2 3 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药物安全可靠。 诸药相和具有 抗胃溃疡、 胃炎等功效, 具有扶正祛邪, 有止血止 痛的作用, 对胃肠功能失调, 促进胃动力, 使胃肠 恢复正常功能。 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疗效确切、。
3、 见效 快、 治愈率高、 无副作用等特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166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91668 A 1/1 页 2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 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 而成 : 海螵蛸 20 30 份、 蒲公英 15 20 份、 黄连 20 30 份、 黄芩 20 30 份、 白茅根 15 20 份、 豆蔻 15 20 份、 党参 10 15 份、 砂仁 10 15 份、 红花 10 15。
4、 份、 佛手 5 10 份、 川芎 3 5 份、 枸杞 3 5 份、 茯苓 3 5 份和甘草 2 3 份。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 计, 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 海螵蛸25份、 蒲公英18份、 黄连25份、 黄芩25份、 白茅根18 份、 豆蔻 18 份、 党参 12 份、 砂仁 12 份、 红花 12 份、 佛手 8 份、 川芎 4 份、 枸杞 4 份、 茯苓 4 份 和甘草 2 份。 3.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 方法制备 : 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 加水漫过药。
5、面浸泡 10 20 分钟, 再加 水没过药面 3 5 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 20 30 分钟, 取滤液 ; 然后再 加水没过药面 3 5 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 15 20 分钟, 然后去渣取滤 液, 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91668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 是一种常见病, 其发病 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
6、内镜广泛应用以来, 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 表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 常累及贲门, 伴有 G 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 也可累及胃体, 伴有泌酸腺的丧失, 导致胃酸, 胃蛋白酶和内 源性因子的减少。 0003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 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 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 食欲减退、 餐后饱胀、 反酸等。慢性 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 消瘦、 舌炎、 腹泻等, 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 并可 有出血, 如呕血、 黑便。 症状常常反复发作, 无规律性腹痛, 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
7、过程中或餐 后, 多数位于上腹部、 脐周、 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 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 严重者为剧烈绞 痛。 0004 西医西药的防治慢性胃炎手段, 主要集中在制酸、 修复胃粘膜、 调节胃肠动力、 杀 灭幽门螺杆菌中的某一方面, 因而不能给予慢性胃炎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 ; 同时, 其潜在的 耐药性问题也极大限制了其发展。相比而言, 中医药依据理法方药的精神, 参照四诊所见, 确定胃病的具体证型, 施予相应方药, 从改善患者胃肠病理状况以及恢复胃肠功能两方面 着手治疗慢性胃炎, 在治疗中已取得一定成效, 尤其是对病理学改变如炎症, 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 中医药更有优势。 发明。
8、内容 0005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 法, 其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无毒副作用,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000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按照质量份数计, 由以下中药原料 制备而成 : 海螵蛸 20 30 份、 蒲公英 15 20 份、 黄连 20 30 份、 黄芩 20 30 份、 白茅 根 15 20 份、 豆蔻 15 20 份、 党参 10 15 份、 砂仁 10 15 份、 红花 10 15 份、 佛手 5 10 份、 川芎 3 5 份、 枸杞 3 5 份、 茯苓 3 5 份和甘草 2 3 份。 0007 其中。
9、, 优选方案如下 : 0008 按照质量份数计, 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 海螵蛸 25 份、 蒲公英 18 份、 黄连 25 份、 黄芩 25 份、 白茅根 18 份、 豆蔻 18 份、 党参 12 份、 砂仁 12 份、 红花 12 份、 佛手 8 份、 川芎 4 份、 枸杞 4 份、 茯苓 4 份和甘草 2 份。 0009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 按 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 加水漫过药面浸泡 10 20 分钟, 再加水没过药面 说 明 书 CN 104491668 A 3 2/3 页 4 3 5 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
10、用文火煎煮 20 30 分钟, 取滤液 ; 然后再加水没过药 面 3 5 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 15 20 分钟, 然后去渣取滤液, 两次滤 液合并即可。 0010 服用时, 每次 300ml, 一日两次。 0011 药理分析 : 0012 海螵蛸 : 除湿, 制酸, 止血, 敛疮。 治胃痛吞酸, 吐、 衄、 呕血, 便血, 崩漏带下, 血枯经 闭, 腹痛症瘕, 虚疟泻痢, 阴蚀烂疮。收敛止血, 涩精止带, 用于胃痛吞酸, 吐血衄血, 崩漏便 血, 遗精滑精, 赤白带下 ; 溃疡病。外治损伤出血, 疮多脓汁。 0013 蒲公英 : 清热解毒, 利尿散结。 治急性乳腺炎, 淋巴。
11、腺炎, 瘰疬, 疔毒疮肿, 急性结膜 炎, 感冒发热,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支气管炎, 胃炎, 肝炎, 胆囊炎, 尿路感染。 0014 黄连 :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 呕吐吞酸, 泻痢, 黄疸, 高热神昏, 心火 亢盛, 心烦不寐, 血热吐衄, 目赤, 牙痛, 消渴, 痈肿疔疮 ; 外治湿疹, 湿疮, 耳道流脓。酒黄连 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 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 湿热中阻, 痞满呕 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 呕吐吞酸。 0015 黄芩 : 黄芩的根入药, 味苦、 性寒, 能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等功效。主治 温热病、 上呼吸道。
12、感染、 肺热咳嗽、 湿热黄胆、 肺炎、 痢疾、 咳血、 目赤、 胎动不安、 高血压、 痈 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 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0016 白茅根 : 甘, 寒。归肺、 胃、 膀胱经。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 衄血, 尿 血, 热病烦渴, 黄疸, 水肿, 热淋涩痛 ; 急性肾炎水肿。 0017 豆蔻 : 辛, 温。归肺、 脾、 胃经。化湿消痞, 行气温中, 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 不 思饮食, 湿温初起, 胸闷不饥, 寒湿呕逆, 胸腹胀痛, 食积不消。 0018 党参 : 甘, 平。归脾、 肺经。补中益气, 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 气短心悸, 食少便 溏, 。
13、虚喘咳嗽, 内热消渴。 0019 砂仁 : 辛, 温。归脾、 胃、 肾经。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 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 脘 痞不饥, 脾胃虚寒, 呕吐泄泻, 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0020 红花 : 辛, 温。归心、 肝经。活血通经, 散瘀止痛。用于经闭, 痛经, 恶露不行, 症瘕 痞块, 跌扑损伤, 疮疡肿痛。 0021 佛手 : 辛、 苦、 酸, 温。归肝、 脾、 肺经。舒肝理气, 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 胸胁胀 痛, 胃脘痞满, 食少呕吐。 0022 川芎 :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 常用于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川芎辛温香燥, 走而不 守, 既能行散, 上行可达巅顶 ; 又入血分。
14、, 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 适宜瘀血阻滞 各种病症 ; 祛风止痛, 效用甚佳, 可治头风头痛、 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 殆言其寓辛散、 解郁、 通达、 止痛等功能。本品辛温升散, 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 用 ; 月经过多、 孕妇亦忌用。 0023 枸杞 : 甘, 平。归肝、 肾经。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 腰膝酸痛, 眩晕耳 鸣, 阳萎遗精, 内热消渴, 血虚萎黄, 目昏不明。 0024 茯苓 : 甘、 淡, 平。归心、 肺、 脾、 肾经。利水渗湿, 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 悸, 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 0025 甘。
15、草 :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清咽利嗓,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 说 明 书 CN 104491668 A 4 3/3 页 5 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2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药物安全可靠。 诸药相和具有抗胃溃疡、 胃炎等功效, 具有扶正祛邪, 有止血止痛的作用, 对胃肠功能失调, 促进胃动力, 使胃肠恢复正常功能。 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疗效确切、 见效快、 治愈率高、 无副作 用等特点。 0027 疗效判断 : 0028 选取慢性胃炎患者 60 例,。
16、 男 35 例, 女 25 例 ; 年龄 18 70 岁, 平均 46.5 岁 ; 病程 10 周 2 年, 平均 1.65 年。服用本发明药物, 每次 300ml, 一天两次。 0029 诊断标准简介 :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 “慢 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 辨证和疗效标准” ( 试行方案 ) 辨证为脾胃湿热型。临床表现 : 上 腹部或胃脘痞满灼热、 胀痛, 嗳气, 或泛酸, 口苦, 口臭, 舌红, 苔黄厚或腻。 胃镜检查 : 内镜下 见胃黏膜明显水肿、 充血、 糜烂。 0030 疗效判定标准 : 参照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 辨证和疗效标准” ( 试行方案。
17、 ), 临床痊愈 : 临床主要症状均消失, 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 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 : 临床主要症状消失, 次症基本消失, 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 慢性炎症好转。 有效 : 主 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 1/2 以上, 炎症有所减轻。无效 : 症状无改 变, 胃镜检查达不到有效标准, 也无恶化者。 0031 结果 : 显效 42 例, 有效 15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5。 0032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 0033 1、 徐某, 女, 56 岁, 山东青岛人, 病历 6 年, 症状胃脘部灼热隐痛 6 年, 口苦, 咽干, 大便干结难解, 3 5 天。
18、 1 行, 舌红, 苔黄腻, 医院门诊间断就诊, 胃镜检查示 : 慢性糜烂性胃 炎。经本发明药物施治, 治疗 14 天后症状明显缓解,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0034 2、 黄某, 男, 36 岁, 山东青岛人, 病历 1 年, 症状胃脘痞满胀痛, 嗳气, 口臭, 舌红, 苔 黄厚。当地医院门诊间断就诊, 胃镜检查示 : 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本发明药物施治, 治疗 7 天后症状明显缓解, 随访 1 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36 实施例 1 : 0037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按照质量份数计, 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 海螵 蛸 25。
19、 份、 蒲公英 18 份、 黄连 25 份、 黄芩 25 份、 白茅根 18 份、 豆蔻 18 份、 党参 12 份、 砂仁 12 份、 红花 12 份、 佛手 8 份、 川芎 4 份、 枸杞 4 份、 茯苓 4 份和甘草 2 份。 0038 实施例 2 : 0039 按照实施例 1 的配方,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 按照配方称 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 加水漫过药面浸泡20分钟, 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 用武火煎 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 取滤液 ; 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 再改用文火煎煮 15 分钟, 然后去渣取滤液, 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0040 服用时, 每次 300ml, 一日两次。 说 明 书 CN 104491668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