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5194367
  • 上传时间:2018-12-25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1.3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10221.1

    申请日:

    2015.01.08

    公开号:

    CN104604605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3/00申请日:20150108|||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3/00; A01G33/00; A01N47/36; A01P13/00

    主分类号:

    A01G13/0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沈健英; 郭利利; 黄荣松; 陈侠桦; 廖谨之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代理人:

    杨元焱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是在水稻种植时同步喷施苄嘧磺隆,用化学方法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在水稻种植30-45天期间投放固氮鱼腥藻,用生物方法进一步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本发明采用化学与生物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既快速有效地抑制杂草的萌发,又通过固氮蓝藻作用控制稻田杂草的进一步萌发和生长,同时提高了作物的固氮、固碳能力,大大减少了杂草的危害,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减少了稻田除草剂的用量,避免杂草产生抗性,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保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水稻种植时同步喷施苄 嘧磺隆,用化学方法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在水稻种植30-45天期间投放固氮鱼腥 藻,用生物方法进一步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 下步骤:
    1)水稻种植时,每亩稻田同步撒施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5-25g;
    2)在水稻种植后30-45天期间,每亩稻田投放固氮鱼腥藻干藻粉2500-3000g。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撒施10%苄 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时,控制水深3-5cm,并保持3-4天。

    说明书

    说明书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
    技术背景
    稻田杂草是稻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稻竞争光照、水分、土壤营养 等多种资源,又因其种类多、繁殖快、生长旺盛、较难治理与根除等特点,极易导 致作物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是影响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每年导致作物减 产12.3%-16.5%,有效的稻田杂草田间控制和治理对于稻田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除草剂是农田系统中去除杂草的常用方法,因其省时、省工、见效快、高效等 除草功效,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给生态 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产 生杂草抗性、加剧土壤侵蚀、退化等,也使人畜健康和粮食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固氮蓝藻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类单细胞原核藻类,是我国农田中较为丰富 的优质植物资源,其在生物固氮、固碳、减排作用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它能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并合成各种氮化物,固氮量高达10-51N kg/ha;固氮蓝藻 生长繁殖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铺满水面而抑制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从而减少除 草剂使用频率,减少环境污染;藻体沉入土壤后作为营养源供作物利用,又可改善 土壤结构和肥力。
    我国水稻种植地域广阔,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固氮蓝藻适宜生长温度为 28-32℃,而水稻种植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环境温度不利于固氮蓝藻的 生长,无法起到很好的控草效果。如何发挥除草剂和固氮蓝藻在稻田中的双重优势, 二者互相取长补短,继而实现优质资源利用的价值问题等相关研究目前仍未见报 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稻田杂草的复 合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杂草的复合控 制方法,是在水稻种植时同步喷施苄嘧磺隆,用化学方法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在 水稻种植30-45天期间投放固氮鱼腥藻,用生物方法进一步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
    上述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种植时,每亩稻田同步撒施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5-25g;
    2)在水稻种植后30-45天期间,每亩稻田投放固氮鱼腥藻干藻粉2500-3000g。
    撒施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时,控制水深3-5cm,并保持3-4天。
    本发明通过在水稻种植前期喷施苄嘧磺隆对杂草进行封杀,在水稻生长中后期 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杂草进行控制,采用化学与生物除草相结合的复合方法,既快速 有效地抑制杂草的萌发,又通过固氮蓝藻作用控制稻田杂草的进一步萌发和生长, 同时提高了作物的固氮、固碳能力,大大减少了杂草的危害,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 长,减少了稻田除草剂的用量,避免杂草产生抗性,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 保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施用不同浓度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细胞数的影响;
    图2为施用不同浓度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图3是施用不同浓度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干重的影响;
    图4是在水稻种植当天喷施苄嘧磺隆并投放固氮鱼腥藻后,对稻田杂草总密度 的影响;
    图5是在水稻种植当天喷施苄嘧磺隆并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固氮能力的影 响;
    图6是在水稻种植当天喷施苄嘧磺隆并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固碳能力的影 响;
    图7是在水稻种植当天喷施苄嘧磺隆并投放固氮鱼腥藻后,对水稻公顷产量的 影响;
    图8是在水稻种植30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稻田杂草总密度的影响;
    图9是在水稻种植30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固氮能力的影响;
    图10是在水稻种植30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固碳能力的影响;
    图11是在水稻种植30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公顷产量的影响;
    图12是在水稻种植45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稻田杂草总密度的影响;
    图13是在水稻种植45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固氮能力的影响;
    图14是在水稻种植45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固碳能力的影响;
    图15是在水稻种植45天后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公顷产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是在水稻种植时同步喷施苄嘧磺隆,用化学 方法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在水稻种植30-45天期间投放固氮鱼腥藻,用生物方法 进一步控制稻田杂草的生长。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实施时间:2014年6月到2014年10月。
    实施地点: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
    试验方案:采用3种处理方式,分别为空白对照CK(不做任何除草行为)、 常规CR(依据常规田间管理,定时人工除草)、试验(A1、A2、A3、A4、A5、 A6)。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
    1)水稻种植当天,分别向A1、A2、A3、A4、A5、A6试验区块喷施0.0025、 0.025、0.25、2.5、25、250g/亩浓度的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并保水3-5cm,保持 3-4天。
    2)在水稻种植并喷施苄嘧磺隆的当天,向稻田中投放固氮鱼腥藻干藻粉,投 放密度为2600g/亩。
    3)如图4所示,不同苄嘧磺隆处理条件下投放固氮鱼腥藻对稻田杂草总密度 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CK处理的稻田杂草总密度显著高于CR和A组。试验结果 表明,CK处理杂草总密度高达545株/㎡,与CK处理组相比,A1、A2、A3、A4、 A5、A6和AR各组控草效果达6.05%、7.34%、8.26%、33.58%、43.12%、57.43%、 83.67%。如图5所示,常规CR(按照常规田间管理,定期除草)、试验A(投放 固氮鱼腥藻后不再做任何除草行为)、空白对照CK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植株 固氮能力的影响差异显著,在投放固氮鱼腥藻30天后,对水稻植株氮积累量进行 测定得出,与CK相比,试验A1、A2、A3、A4、A5、A6和CR各小区水稻植株 的氮积累量分别为3.3%、6.7%、4.2%、21.7%、35%、1.7%和18.3%。如图6所示, 不同苄嘧磺隆处理下,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植株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也略有不同, 与对照相比,A1,A2,A3,A4,A5、A6和CR中水稻有机质含量达4.3%、6.2%、 7.2%、30.8%、38.8%、3.8%和17.5%;而不同浓度的苄嘧磺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也不尽相同。如图7所示,在水稻收获后对水稻公顷产量进行计算得出,A1、A2、 A3分别减产5.7%、2.5%和2.4%,A4与A5分别增产8.3%和12.3%。由此可见, 在喷施苄嘧磺隆之后即刻投放固氮鱼腥藻,未起到明显的促藻控草效果。
    实施例2
    实施时间:2014年6月到2014年10月
    实施地点: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
    试验方案:采用3种处理方式,分别为空白对照CK(不做任何除草行为)、 常规CR(依据常规田间管理,定时除草)、试验(A1、A2、A3、A4、A5、A6)。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
    1)水稻种植当天,分别向A1、A2、A3、A4、A5、A6试验区块喷施0.0025、 0.025、0.25、2.5、25、250g/亩浓度的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并保水3-5cm,保持 3-4天。
    2)在水稻种植并喷施苄嘧磺隆后30天时,向稻田中投放固氮鱼腥藻干藻粉, 投放密度为2600g/亩。
    3)如图8所示,不同苄嘧磺隆处理条件下投放固氮鱼腥藻对稻田杂草总密度 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CK处理的稻田杂草总密度显著高于CR和A组。试验结果 表明,与CK处理组相比,A1、A2、A3、A4、A5、A6和AR各组控草效果达8.18%、 9.82%、11.09%、89.64%、92.73%、95.27%、84.55%,A4、A5、A6控草效果显著。 如图9所示,常规CR(按照常规田间管理,定期除草)、试验A(投放固氮鱼腥 藻后不再做任何除草行为)、空白对照CK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植株固氮能力 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投放固氮鱼腥藻30天后,对水稻植株氮积累量进行测定得出, 与CK相比,试验A1、A2、A3、A4、A5、A6和CR各小区水稻植株的氮积累量 分别为4.8%、11.3%、10.5%、32.2%、41.9%、1.6%和19.3%。如图10所示,不 同苄嘧磺隆处理下,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植株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也略有不同,与 对照相比,A1,A2,A3,A4,A5、A6和CR中水稻有机质含量达7.4%、9.6%、 7.8%、37.8%、49.6%、6.1%和15.7%。如图11所示,不同浓度的苄嘧磺隆对水稻 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水稻收获后对水稻公顷产量进行计算得出,A1、A2、 A3分别增产1.5%、1.8%和1.9%,A4与A5分别增产22.2%和31.4%,水稻产量 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喷施苄嘧磺隆之后30天投放固氮鱼腥藻,能起到明显的 促藻控草效果且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实施例3
    实施时间:2014年6月到2014年10月
    实施地点: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
    试验方案:采用3种处理方式,分别为空白对照CK(不做任何除草行为)、 常规CR(依据常规田间管理,定时除草)、试验(A1、A2、A3、A4、A5、A6)。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
    1)水稻种植当天,分别向A1、A2、A3、A4、A5、A6试验区块喷施0.0025、 0.025、0.25、2.5、25、250g/亩浓度的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并保水3-5cm,保持 3-4天。
    2)在水稻种植并喷施苄嘧磺隆后的45天时,向稻田中投放固氮鱼腥藻干藻粉, 投放密度为2600g/亩。
    3)如图12所示,不同苄嘧磺隆处理条件下投放固氮鱼腥藻对稻田杂草总密度 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K处理的稻田杂草总密度显著高于CR和A组。试验 结果表明,CK处理杂草总密度高达553株/㎡,与CK处理组相比,A1、A2、A3、 A4、A5、A6和AR各组控草效果达7.78%、9.58%、9.04%、75.22%、81.01%、86.62%、 84.09%。如图13所示,常规CR(按照常规田间管理,定期除草)、试验A(投放 固氮鱼腥藻后不再做任何除草行为)、空白对照CK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植株 固氮能力的影响差异显著,在投放固氮鱼腥藻30天后,对水稻植株氮积累量进行 测定得出,与CK相比,试验A1、A2、A3、A4、A5、A6和CR各小区水稻植株 的氮积累量分别为4.1%、8.5%、5.4%、23.9%、40%、1.6%和18.5%。如图14所 示,不同苄嘧磺隆处理下,投放固氮鱼腥藻对水稻植株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大 差异,与对照相比,A1,A2,A3,A4,A5、A6和CR中水稻有机质含量达6.7%、 8.6%、7.5%、34.3%、44.2%、5.5%和18%;而施用不同浓度的苄嘧磺隆对水稻产 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图15所示,在水稻收获后对水稻公顷产量进行计算得出, A1、A2、A3、A4、A5、A6分别增产0.23%、0.66%、0.65%、14.84%、23.83%、 4.88%和10.55%。由此可见,在喷施苄嘧磺隆之后45天投放固氮鱼腥藻,能起到 一定的促藻控草效果。
    图1是施用不同浓度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细胞数的影响;图2为施用不同浓 度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图3是施用不同浓度苄嘧磺隆对固氮鱼 腥藻干重的影响。

    关 键  词:
    稻田 杂草 复合 控制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1943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