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5192976
  • 上传时间:2018-12-25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864.2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36762.9

    申请日:

    2015.03.26

    公开号:

    CN104706389A

    公开日:

    2015.06.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7/00申请日:201503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7/00; A61M25/01

    主分类号:

    A61B17/00

    申请人:

    诺琅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建安; 王永胜; 张庭超

    地址:

    201821上海市嘉定区福海路1011号3幢A区161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代理人:

    胡红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的两根连接杆,所述第一导管以及第二导管邻近远端部分与所述的两根连接杆围成四连杆机构,所述两根连接杆中的至少一根长度可调用以改变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间距。本发明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能够依据二尖瓣瓣环收缩距离的不同需要,调整分叉导管中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距离,达到最佳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效果,减轻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症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的两根连接杆,所述第一导管以及第二导管邻近远端部分与所述的两根连接杆围成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连接杆中的至少一根长度可调用以改变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间距。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连接杆包括:
    长度可调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
    长度固定的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一导管滑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导管连接,在第二连接杆可滑动的一端连接有牵引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为滑动套设在第一导管外部的第三导管,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滑动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导管的远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的近端设有相互配合的锁紧机构。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指示机构。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导管的近端设有用于驱动牵引件的控制机构。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活动插接配合的滑动连接杆和滑动连接管,滑动连接杆和滑动连接管分别通过连接单元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中相应的一者连接。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连接在第三导管近端且围绕第一导管的螺纹座;
    填充在螺纹座与第一导管之间的张紧垫片;
    与螺纹座螺纹配合的压盖,该压盖的一部分为延伸入螺纹座与第一导管之间用于挤压张紧垫片的轴向突出部。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指示机构包括:
    固定在第一导管上的至少两个定显影点;
    固定在第三导管上的动显影点。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导管相固定的手柄;
    与所述牵引件相固定且与手柄滑动配合的滑块组件。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管状,所述第一导管沿轴向贯穿手柄,所述第一导管与手柄尾部相固定,所述牵引件穿入手柄内且与滑块组件相固定。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设有沿轴向布置的滑道,所述滑块组件包括:
    安装在滑道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牵引件固定在第一滑块上;
    安装在滑道外的第二滑块,所述滑道的开口处带有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受夹持部;
    连接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锁紧螺栓。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指示滑块组件位置的刻度线。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
    背景技术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人群中二尖瓣反流总发病率为21.3%,根据二尖瓣反流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轻(1+)、中(2+)、中重(3+)及重度(4+),患病率分别为19.2%、1.6%、0.3%及0.2%。
    二尖瓣反流分为器质性二尖瓣反流(Degenerative Mitral Regurgitation,DMR)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两种类型,其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约占70%。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是因为瓣膜器质性的损害造成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主要是因为心室扩大,造成瓣叶关闭不全而引起的。
    针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外科手术特别是二尖瓣环成形术是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植入缝线或者环形物,部分或完全包围和缩小二尖瓣环,达到减少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目的。然而,许多患者因高龄、虚弱、合并多种其他疾病、既往有开胸史等不能耐受手术而不具备开胸手术条件,这部分患者就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近十几年来,人们相继研发出一系列经皮介入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二尖瓣瓣膜置换、经皮对二尖瓣瓣叶进行加紧、经皮二尖瓣瓣环成形。其中经皮二尖瓣瓣环成形原理与外科手术方式原理接近,并更加符合二尖瓣的解剖结构。
    Mitralign公司根据外科二尖瓣成形术原理研制出了Mitralign经皮二尖瓣瓣环成形系统,通过经皮介入的方式对二尖瓣后瓣瓣环进行收缩,从而 使前瓣与后瓣合拢,达到消除或者减小二尖瓣反流的目的。
    Mitralign公司的二尖瓣瓣环成形系统,主要是在二尖瓣后瓣P1和P3的位置,分别建立两个锚定点,然后通过专门的收缩装置对两个锚定点进行收缩锁紧,从而达到收缩瓣环的目的。在这个方法中,两个锚定点的距离决定了瓣环收缩的程度,需要根据反流的程度和位置进行决定,需要通过经食道超声(TEE)在术前和术中进行仔细的计算,判断得到瓣环所需的锁紧距离及锚定点位置,然后选择对应规格的分叉导管,分叉导管远端的两个Tip分别与P1或者P3位置的两个锚定点对应。通过该方法可将二尖瓣瓣环周长缩短1~3cm,从而达到消除或者减少FMR的效果。
    在上述二尖瓣经皮介入手术过程中,计算锁紧距离及定位锚定点至关重要,其影响后续手术操作及手术效果。现有技术中,锚定点的定位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定位与分叉导管技术定位。
    第一种直接定位技术是经食道超声(TEE)超声测量,根据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等状况,计算得到二尖瓣瓣环收缩距离及锚定点,采用两根相互独立的导管分别入路直接指向二尖瓣瓣环的锚定点位置。这种方式由于两根导管的远端无相互约束,操作者在导入第二根导管对准第二锚定点位置过程中,很难准确的达到要求的收缩距离,并且会因操作不便,出现多次对准操作,造成二尖瓣环多个穿刺点以及因手术时间加长造成的患者痛苦。
    第二种分叉导管定位技术是经食道超声(TEE)测量,根据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等状况,计算得到二尖瓣瓣环收缩距离及高频导丝穿刺点,采用分叉导管入路,分叉导管的两根导管之间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组成四连杆机构,位于远端的连接杆的长度决定了二尖瓣瓣环P1或者P3位置两个锚定点的收缩距离。该方式较第一种直接定位技术在操作上有了很大改进,例如使用者可根据收缩距离在术前选择好相应规格的分叉导管进行手术操作;但该方式因处在远端的连接杆为一固定长度的杆件,决定了其收缩距离应用的局限性,比如,对于二尖瓣瓣环最佳收缩距离为19mm,而分叉导管只有有限的几种规格,分别为:10mm、14mm、17mm和21mm,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只能选择分叉导管17mm或21mm,这样就会因为锁紧距离过 小或过大,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改善不明显(例如由FMR反流程度4级降为3级),或者收缩程度过大而造成二尖瓣狭窄。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操作者计算收缩距离错误,手术过程中导入了一个规格相对较大或较小的分叉导管,操作者只能将该规格分叉导管撤出后重新导入一个新规格分叉导管,造成器械的使用浪费。也可能会出现在二尖瓣瓣环修复过程中需要对两个部位进行锁紧修复,但因两个锁紧部位的锁紧距离不同,至少需要两套不同规格的分叉导管,增加患者的费用。
    针对两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需要研发设计一种既方便使用者操作,又可以根据不同二尖瓣瓣环收缩距离的需要,进行远端距离调整的分叉导管,有效减小患者的FMR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能够依据二尖瓣瓣环收缩距离的不同需要,调整分叉导管远端的距离,达到最佳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效果,减轻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症状。
    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的两根连接杆,所述第一导管以及第二导管邻近远端部分与所述的两根连接杆围成四连杆机构,所述两根连接杆中的至少一根长度可调用以改变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间距。
    分叉导管中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分别对应某一二尖瓣瓣环收缩位置的两个锚定点,两个锚定点的间距决定了二尖瓣瓣环收缩的距离,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间距可调,适应不同的二尖瓣瓣环收缩距离需要。
    所述两根连接杆包括:
    长度可调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
    长度固定的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一导管滑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导管连接,在第二连接杆可滑动的一端连接有牵引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杆相比第二连接杆更靠近远端。这样设置时,更便于调节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距离。
    所述牵引件为滑动套设在第一导管外部的第三导管,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滑动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导管的远端。
    牵引件牵引第三导管沿第一导管滑动,第二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上的投影长度改变,第一连接杆调整长度以适应第二连接杆的位置变动,最终达到改变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间距的目的。
    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间距调整完毕后,需要对位置进行锁定,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的近端设有相互配合的锁紧机构。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连接在第三导管近端且围绕第一导管的螺纹座;
    填充在螺纹座与第一导管之间的张紧垫片;
    与螺纹座螺纹配合的压盖,该压盖的一部分为延伸入螺纹座与第一导管之间用于挤压张紧垫片的轴向突出部。所述压盖带有处在螺纹座外缘的翻边,该翻边设有与螺纹座配合的螺纹。
    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间距调整完毕后,旋转压盖,轴向突出部挤压张紧垫片,使张紧垫片形变后填满螺纹座和第一导管的间隙,阻止螺纹座和第一导管之间的轴向滑动。
    为了指示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间距大小,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指示机构。
    所述定位指示机构包括:
    固定在第一导管上的至少两个定显影点;
    固定在第三导管上的动显影点。
    所述定显影点沿第一导管的轴向排布,依据需要设置定显影点的间距,所述动显影点固定在第三导管的远端。通过动显影点与定显影点的相对位置指示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间距。
    对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相对位置的指示以及相对位置的锁定,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叉导管的近端设有用于驱动牵引件的控制机构。
    当所述牵引件为滑动套设在第一导管外部的第三导管时,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管的近端,用于牵引第三导管。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导管相固定的手柄;
    与所述牵引件相固定且与手柄滑动配合的滑块组件。
    滑动组件相对手柄滑动,带动牵引件相对第一导管滑动(所述牵引件为滑动套设在第一导管外部的第三导管时,即带动第三导管相对第一导管滑动),调整第二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方向上的投影距离,第一连接杆相应改变长度,达到调整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远端间距的目的。
    所述手柄为管状,所述第一导管沿轴向贯穿手柄,所述第一导管与手柄尾部相固定,所述牵引件穿入手柄内且与滑块组件相固定。所述手柄设有沿轴向布置的滑道,所述滑块组件包括:
    安装在滑道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牵引件固定在第一滑块上;
    安装在滑道外的第二滑块,所述滑道的开口处带有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受夹持部;
    连接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锁紧螺栓。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指示滑块组件位置的刻度线。
    需要控制牵引件相对第一导管滑动时(所述牵引件为滑动套设在第一导管外部的第三导管时,即控制第三导管相对第一导管滑动),拨动第二滑块即可,手柄上的刻度线用于指示第二滑块的位置,当第二滑块移动至所需要的刻度时,即表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间距调整到位,旋转锁紧螺栓,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夹紧受夹持部,实现位置锁定。
    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活动插接配合的滑动连接杆和滑动连接管,滑动连接杆和滑动连接管分别通过连接单元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中相应的一者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单元与第一导管和第三导管摆动连接。
    所述连接单元为固定在第一导管或第二导管上的环形箍,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与对应的环形箍之间固定连接。
    本发明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能够依据二尖瓣瓣环收缩距离的不同需要,调整分叉导管中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远端距离,达到最佳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效果,减轻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症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图2a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和图5为图1中的分叉导管应用于二尖瓣手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a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b为图7a中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图6中的分叉导管应用于二尖瓣手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文中所述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位置的一端,所述远端为远离操作者位置的一端。以下采用本发明应用于经皮二尖瓣修复术为例来阐述分叉导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该分叉导管用于经皮二尖瓣修复术仅用作举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分叉导管,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二尖瓣修复术、三尖瓣修复术、房间隔修复术以及卵圆孔未闭修复术。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叉导管1000包括导鞘管组件1100、连接组件1200以及锁紧机构1300,导鞘管组件1100与连接组件1200在导鞘管组件1100远端组成四边形结构,锁紧机构1300位于导鞘管组件1100近端。
    导鞘管组件1100包括第一导管1110、第二导管1120、第三导管1130以及鞘管1140。导鞘管组件1100的各部件都具有近端、远端及从近端延伸至远端的细长管腔。
    第一导管1110与第二导管1120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外径、内径、长度(即外径、内径、长度中的任意一者都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三导管1130内径大于第一导管1110外径,第三导管1130长度小于第一导管1110长度。鞘管 1140内径大于第二导管1120外径与第三导管1130外径之和,鞘管1140长度小于第一导管1110、第二导管1120、第三导管1130的长度。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管1110、第二导管1120具有相同的规格,外径为0.85mm,内径为0.5mm,长度为1500mm;第三导管1130外径为1.23mm,内径为0.88mm,长度为1000mm;鞘管1140外径为2.9mm,内径为2.6mm,长度为600mm。
    第一导管1110装在第三导管1130管腔中,第三导管1130与第二导管1120装在鞘管1140管腔中,导鞘管组件1100的各部件之间可以沿轴向相对运动,各部件具有良好的柔顺性能,例如,可采用pebax材料经高温热熔定型而成。
    连接组件1200包括第一连接杆1210、第二连接杆1220以及与第一导管1110固定连接的连接单元1231、与第三导管1130固定连接的连接单元1232、分别与第二导管1120固定连接的连接单元1233和连接单元1234,连接单元1233相比连接单元1234更靠近第二导管1120的远端。
    第一连接杆1210的两端通过连接单元1231和连接单元1233分别与第一导管1110远端、第二导管1120远端连接;第二连接杆1220两端通过连接单元1232和连接单元1234分别与第三导管1130远端、第二导管1120距离远端一段长度位置连接在一起。
    如图2a所示,第一连接杆1210包括插接配合的滑动连接杆1211和滑动连接管1212,以及固定连接杆1213;滑动连接杆1211外径小于滑动连接管1212内径;滑动连接杆1211一端通过连接单元1231与第一导管1110连接在一起,其余部分装在滑动连接管1212中,滑动连接杆1211和滑动连接管1212的轴向间可以相对运动;固定连接杆1213一端与滑动连接管1212固定在一起(例如,如图2b所示,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连接单元1233与第二导管1120连接在一起。
    连接组件1200采用高强度、高弹性材料加工制作而成,例如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杆1211、第二连接杆1220、固定连接杆1213均采用直径为0.4mm的镍钛丝,滑动连接管1212采用内径为0.5mm的不锈钢管;第二连接杆1220长度为20mm,滑动连接杆1211长度为10mm,滑动连接管1212的长度 为7mm,固定连接杆1213长度为3mm。
    如图1所示,连接单元1233与连接单元1234之间的距离为10mm,连接单元1231、连接单元1232、连接单元1233、连接单元1234与导鞘管组件、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高强度医用胶粘剂。
    如图1所示,第一导管1110远端部分包含有数个定显影点(每个定显影点为一个marker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含有4个,分别为1、2、3、4,四个定显影点非等距排列,间距可依据需要进行调整;第三导管1130远端端部含有1个动显影点(一个定显影点为一个marker环),即0。Marker环起到显影定位,精确调节第一连接杆1210张开距离的作用,可选用黄金、钽等显影性能良好的材料,本实施例选用钽。本实施例中marker环0分别对齐marker环1、2、3、4,可使得第一连接杆1210的张开距离分别为10mm、14mm、17mm、20mm,即一件器械实现4种距离的调节。
    如图3所示,第三导管1130近端连接有锁紧机构1300,锁紧机构1300包括螺纹座1310、压盖1320以及张紧垫片1330,张紧垫片1330位于螺纹座1310与压盖1320之间,锁紧机构各部件设有轴向贯通的内孔,第一导管1110穿过该内孔。
    张紧垫片1330采用超弹性易变形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橡胶材料。螺纹座1310远端与第三导管1130近端固连接在一起,比如可采用高强度医用胶粘结。
    压盖1320带有处在螺纹座1310外缘的翻边,翻边设有与螺纹座1310配合的螺纹,旋转压盖1320,可挤压张紧垫片1330变形,使张紧垫片1330填充螺纹座1310与第一导管1110之间的空隙,由间隙配合变为过盈配合,使第一导管1110与第三导管1130之间不能相对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叉导管用于二尖瓣修复过程中瓣环锚定点(锁紧点)P1、P2位置的定位,如图4所示,首先沿经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主动脉瓣-左心室建立轨道,第一电极导丝100通过其他辅助器械施加高频电流击穿二尖瓣环10的P1点,第一电极导丝100从左心室进入左心房;将第一导管1110、第二导管1120、第三导管1130及其连接组件1200沿轴线方向一并拢入鞘管1140(连接单元1231处于最远端)(由 于连接组件1200采用高强度、高弹性材料加工制作而成,在拢入鞘管1140的过程中,各连接点处的摆动依靠材料自身的形变即可满足,例如第一连接杆1210相对于第一导管110的摆动,依靠连接单元1231的形变满足),并将连接单元1232近端部分收入鞘管1140中,然后,第一电极导丝100近端穿过第一导管1110远端内腔,分叉导管沿着第一电极导丝100及辅助导引鞘管推送进入左心室二尖瓣环10的P1位置;固定第一导管1110、鞘管1140,往前推动第二导管1120,使得连接组件1200张开,直到连接单元1233靠近二尖瓣环10位置。若术前通过TEE计算测得瓣环锁紧距离(即P1与P2之间距离)为10mm,往前推动第三导管1130并固定其他导鞘管组件,使得marker环0对齐marker环1,第二连接杆1220在第一连接杆1210轴向方向投影距离增加,靠张力使得第二导管1120远离第一导管1110,同时滑动连接杆1211相对滑动连接管1212产生轴向运动使得张开距离为10mm,微调第二导管1120使得其近端连接单元1233靠近二尖瓣环10的P2点;然后利用锁紧机构1300,使得第一导管1110与第三导管1130之间不能相对运动;固定导鞘管组件,从第二导管1120近端内腔穿入第二电极导丝200至二尖瓣环10的P2点处,第二电极导丝200近端接通高频电流击穿二尖瓣环10,第二电极导丝200从左心室进入左心房。若术前通过TEE计算测得瓣环锁紧距离为14mm、17mm、20mm,可采用前述同样的方法,将marker环0分别对齐marker环2、3、4,使得第一连接杆1210伸长,利用锁紧机构1300,使得第一连接杆1210的张开距离分别为14mm、17mm、20mm。
    图5为调节使得marker环0对齐marker环3,瓣环锁紧距离为17mm时的示意图。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叉导管2000包括导鞘管组件2100、连接组件2200以及锁紧机构230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锁紧机构1300由定显影点和动显影点之间的相互匹配,确定第一连接杆1210的展开距离,从而实现定位锁紧功能,而本实施例锁紧机构2300采用带有连续刻度的手柄来调 节分叉导管远端第一连接杆2210的展开距离,实现距离的连续调整,更有利于使用者的操作。
    如对于二尖瓣瓣环最佳锁紧距离为19mm,利用实施例1所述锁紧机构1300时,含有四个marker环,可调节获得的锁紧距离为17mm或20mm,这样就会因为锁紧距离过小或过大,造成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改善不明显(例如由FMR反流程度4级降为2级)或二尖瓣狭窄;而通过本实施例锁紧机构2300可精确定位实现二尖瓣瓣环锁紧距离19mm,从而使得FMR反流程度由4级降为1级。
    如图7a、图7b所示,锁紧机构2300包括:与第一导管2110相固定的手柄2310以及与第三导管2130相固定的滑块组件2320。手柄2310为管状,第一导管2110沿轴向贯穿手柄2310,第一导管2110与手柄2310尾部相固定,第三导管2130穿入手柄2310内且与滑块组件2320相固定。
    手柄2310上沿轴向设有11条非均匀分布的刻度线,10-20整数排列。
    手柄2310设有沿轴向布置的滑道,滑块组件2320沿滑道滑动,滑块组件2320包括第一滑块2321、第二滑块2322和锁紧螺栓2323;第一滑块2321布置在手柄2310的滑道中,第一滑块2321具有内空腔,第三导管2130伸入该空腔中,第一滑块2321与第三导管2130的近端固连在一起,例如可采用高粘结强度医用胶水粘结。
    第二滑块2322布置在手柄2310的滑道外,滑道的开口处带有位于第一滑块2321和第二滑块2322之间的受夹持部,旋紧螺栓2323可使第一滑块2321和第二滑块2322夹紧手柄2310的夹持部,使第一滑块2321、第二滑块2322和手柄2310之间不能相对运动。
    手柄2310近端通过配合件2340与第一导管2110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可采用高粘结强度医用胶水粘结;手柄2310远端通过配合件2330与第三导管2130连接在一起,手柄2310与配合件2330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导管2130可在配合件2330中沿轴线方向来回顺畅移动。
    当第二滑块2322远端面与刻度10对齐时,可实现分叉导管远端分叉距离为10mm;同理,当第二滑块2322远端面与刻度11、12…20对齐时,可实现分叉导管远端分叉距离为11mm、12mm……20mm。
    如图8所示,为图6所示分叉导管用于二尖瓣修复过程中,瓣环锁紧点P1、P2位置的定位过程;若术前通过TEE计算测得瓣环锁紧距离为19mm(即P1与P2之间距离),同实施例1操作方法,将第一电极导丝100及第一导管2110预先置入到P1位置,固定手柄2310、鞘管2140,旋松锁紧螺栓2323,往前推动第二导管2120,使得连接组件2200张开,直到连接单元2233靠近二尖瓣环10位置。推动第二滑块2322并固定其他导鞘管,使得第二滑块2322远端面对齐手柄2310的刻度19,第二连接杆2220在第一连接杆2210方向投影距离增加,靠张力使得第二导管2120背离第一导管2110,同时滑动连接杆相对滑动连接管产生轴向运动距离为19mm,微调第二导管2120使得其远端2233靠近二尖瓣环P2点;然后旋紧锁紧螺栓2323,使得第一导管2110与第三导管2130之间不能相对运动;然后固定导鞘管组件2100远端部分,从第二导管2120近端内腔穿入第二电极导丝200至二尖瓣环10的P2点处,第二电极导丝200近端接通高频电流击穿二尖瓣环10,第二电极导丝200从左心室进入左心房。

    关 键  词:
    一种 远端 距离 可调 分叉 导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远端距离可调的分叉导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19297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