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细胞催化生产氟吡啶乙酮的方法.pdf

  • 上传人:le****a
  • 文档编号:5176545
  • 上传时间:2018-12-23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27.8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94936.1

    申请日:

    2014.10.30

    公开号:

    CN104293856A

    公开日:

    2015.01.2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P 17/18申请日:20141030|||公开

    IPC分类号:

    C12P17/18; C12R1/80(2006.01)N

    主分类号:

    C12P17/18

    申请人:

    青岛科技大学

    发明人:

    刘均洪; 高鑫

    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细胞催化生产光活性苯乙醇的方法,即用青霉菌细胞生物催化制备光活性(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加入苎麻纱布调控底物、产物浓度。用青霉菌细胞进行生物催化反应,产品收率高,对映体过量率(ee%)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青霉菌细胞生物催化制备(S)-5-(1-羟乙基)氟[2,3-c]吡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为5.2,加入吸附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的苎麻纱布,使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添加量为80-90 g/L,玉米浆( 以干物质计)含量为11-13g/L,葡萄糖含量为 15-17g/L,木糖16-18g/L,吐温80含量为11-13g/L,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6-27℃时,加入湿青霉菌细胞使浓度为40-44g/L,通气比为0.15-0.16V/(V分钟),进行生物催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5-69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别滤出细胞、苎麻纱布,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萃取苎麻纱布,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蒸出乙酸乙酯,得到产物(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转化率96-98%,产品收率94-96%,对映体过量率(ee%)98-99%。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制作方法为,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用尺寸为0.5cmX0.5cm的苎麻纱布吸收,即得到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调节底物与苎麻纱布用量,使得底物与苎麻纱布的质量比率为0.24-0.26。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细胞催化生产氟吡啶乙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青霉菌细胞生物催化制备手性医药中间体(S)-5-(1-羟乙基)氟[2,3-c]吡啶的技术。
    背景技术
    手性(S)-5-(1-羟乙基)氟[2,3-c]吡啶是合成手性药物、精细化学品、农药品和其他特殊材料的重要中间体。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具有环境友好、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等优点,作为绿色高效制备羟基手性化合物的优先途径,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手性化合物。生物催化制备手性(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催化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强、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替代和拓展传统有机化学合成的重要方法。其中手性拆分和不对称合成是生物催化最具吸引力的应用领域。在作为生物催化剂的六大类酶中,水解酶能够催化动力学拆分外消旋体得到手性产品,在工业生物催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年来,氧化还原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增长。目前,采用水解酶动力学拆分法、生物催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工业制备光学活性手性化合物的比例为4:2:1。生物细胞还原法相对于动力学拆分法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理论收率可达100%,原子经济性好。然而生物还原反应需要辅酶或辅因子的参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由于辅酶依赖性的缘故,生物还原反应中多釆用整细胞作为催化剂,实现体内辅酶循环再生的同时免去了酶的分离纯化步骤。
     (S)-5-(1-羟乙基)氟[2,3-c]吡啶是合成手性药物、精细化学品、农药品的重要手性砌块,由于有2个手性中心,使得化学合成较为困难,成本高。本发明将采用生物催化制备(S)-5-(1-羟乙基)氟[2,3-c]吡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青霉菌细胞催化制备(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式如下:

    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1)经青霉菌催化反应,得到产物(S)-5-(1-羟乙基)氟[2,3-c]吡啶(2)。有多种微生物可以催化此反应,经过大量实验筛选,最终确定采用青霉菌作为催化剂,因为其催化1反应的效果最好,反应收率、对映体过量率(ee%)均很高。
    许多青霉菌都可以进行生物催化本反应,然而,其效果不同,相差很大,经实验,本发明选用青霉菌菌株为ATCC 204054,其催化本反应效果最佳。
    培养介质:
    1、 培养液成份:玉米浆( 以干物质计)含量为35-45g/L, 酵母浸膏8-10 g/L,葡萄糖18-22 g/L,麦芽浸膏25-30 g,硫酸铵0.5-0.7g/L,硫酸镁0.3-0.4g/L,磷酸二氧钾1.8-2.3g/L,碳酸钙 0.7 g/L,硫酸亚铁 0.18 g/L,硫酸锰 0.025 g/L;pH 4.7-4.9。
    2、固体培养基成份: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粉。
    青霉菌细胞制备。青霉菌经斜面、摇瓶、种子罐培养得到种子液;发酵罐加入培养液,装料系数为0.6-0.7,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5-26℃,将青霉菌ATCC 204054种子液接种至发酵罐,接种比例为10-15%,通气比为0.5-1V/(V分钟),即每分钟通气量为0.5-1倍发酵液体积,25-26℃培养32-40小时,用过滤式离心机离心得到湿青霉菌细胞,用作生物催化反应催化剂。湿细胞制取技术为成熟技术。
    由于底物、产物均对青霉菌细胞有抑制作用,为了减少底物、产物对细胞的抑制,本发明采用苎麻纱布吸附底物,反应中,当底物被细胞催化反应,浓度降低时,底物从苎麻纱布溶出,补充反应消耗的底物。同时,产物被苎麻纱布吸附,减少了其在水中的浓度,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底物、产物对细胞的抑制。底物与苎麻纱布的比率,决定了反应液中底物、产物的浓度,而且,浓度还与反应温度、反应液成份有关。不同细胞对底物、产物的敏感度不同,所以,要进行大量实验,才能确定最佳的底物与苎麻纱布的比率。实验表明,对于本发明的菌株、反应液成份、反应温度,最佳的底物与苎麻纱布的比率为0.24-0.26。具体吸附时,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用尺寸为0.5cmX0.5cm的苎麻纱布吸收,即得到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调节底物与苎麻纱布用量,使得底物与苎麻纱布的质量比率为0.24-0.26。所用苎麻纱布为普通苎麻纱布,从市场上购买后,切成0.5cmX0.5cm小块,灭菌,无菌保存待用。
    底部通气搅拌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为5.2,加入吸附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的苎麻纱布,使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添加量为80-90 g/L,玉米浆( 以干物质计)含量为11-13g/L,葡萄糖含量为 15-17g/L,木糖16-18g/L,吐温80含量为11-13g/L,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6-27℃时,加入湿青霉菌细胞使浓度为40-44g/L,通气比为0.15-0.16V/(V分钟),即每分钟通气量为0.15-0.16倍反应液体积,进行生物催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5-69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别滤出细胞、苎麻纱布,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萃取苎麻纱布,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蒸出乙酸乙酯,得到产物(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转化率96-98%,产品收率94-96%,对映体过量率(ee%)98-99%。
    本发明所开展工作包括菌株选择(从近百个菌株中选择)、催化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温度、通气量、pH)、反应介质选择和浓度优化(底物浓度、葡萄糖含量、木糖含量、表面活性剂种类(20多种选1)及浓度、其它多种成份选择排除),采用固体吸附控制底物产物浓度,从而减少对细胞的抑制,试验了白土、硅藻土、棉纱布、苎麻纱布、大孔树酯等多种固体材料,还曾进行了水-有机溶剂2相体系试验。由于试验量很大,尽管采用了响应面优化设计试验,大幅度减少了试验量,试验量仍然很大,全部试验进行2年多才完成,达成目前的技术方案。对于光活性产物而言,当反应转化率96-98%,产品收率94-96%时,对映体过量率(ee%)仍然高达98-99%,是非常不易的,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
    实施例1 
      用常规方法制取湿青霉菌ATCC 204054细胞,用作生物催化反应催化剂。
    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制作方法为,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用尺寸为0.5cmX0.5cm的苎麻纱布吸收,即得到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调节底物与苎麻纱布用量,使得底物与苎麻纱布的质量比率为0.24。所用苎麻纱布为普通苎麻纱布,从市场上购买后,切成0.5cmX0.5cm小块,灭菌,无菌保存待用,其它实施例苎麻纱布处理相同。
    15L底部通气搅拌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为5.2,加入吸附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的苎麻纱布,使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添加量为80 g/L,玉米浆( 以干物质计)含量为11g/L,葡萄糖含量为 15g/L,木糖16g/L,吐温80含量为11g/L,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6℃时,加入湿青霉菌细胞使浓度为40g/L,通气比为0.15V/(V分钟),即每分钟通气量为0.15倍反应液体积,进行生物催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5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别滤出细胞、苎麻纱布,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萃取苎麻纱布,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蒸出乙酸乙酯,得到产物(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转化率96%,产品收率94%,对映体过量率(ee%)99%。
    实施例2 
      用常规方法制取湿青霉菌ATCC 204054细胞,用作生物催化反应催化剂。
    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制作方法为,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用尺寸为0.5cmX0.5cm的苎麻纱布吸收,即得到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调节底物与苎麻纱布用量,使得底物与苎麻纱布的质量比率为0.24-0.26。
    100L底部通气搅拌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为5.2,加入吸附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的苎麻纱布,使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添加量为90 g/L,玉米浆( 以干物质计)含量为13g/L,葡萄糖含量为17g/L,木糖18g/L,吐温80含量为13g/L,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7℃时,加入湿青霉菌细胞使浓度为44g/L,通气比为0.16V/(V分钟),即每分钟通气量为0.16倍反应液体积,进行生物催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9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别滤出细胞、苎麻纱布,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萃取苎麻纱布,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蒸出乙酸乙酯,得到产物(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转化率98%,产品收率96%,对映体过量率(ee%)98%。
    实施例3 
      用常规方法制取湿青霉菌ATCC 204054细胞,用作生物催化反应催化剂。
    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制作方法为,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用尺寸为0.5cmX0.5cm的苎麻纱布吸收,即得到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调节底物与苎麻纱布用量,使得底物与苎麻纱布的质量比率为0.25。
    500L底部通气搅拌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为5.2,加入吸附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的苎麻纱布,使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添加量为85 g/L,玉米浆( 以干物质计)含量为12g/L,葡萄糖含量为 16g/L,木糖17g/L,吐温80含量为12g/L,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6-27℃时,加入湿青霉菌细胞使浓度为42g/L,通气比为0.155V/(V分钟),即每分钟通气量为0.155倍反应液体积,进行生物催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7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别滤出细胞、苎麻纱布,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萃取苎麻纱布,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蒸出乙酸乙酯,得到产物(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转化率97.2%,产品收率95.1%,对映体过量率(ee%)98.4%。
    实施例4 
      用常规方法制取湿青霉菌ATCC 204054细胞,用作生物催化反应催化剂。
    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制作方法为,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用尺寸为0.5cmX0.5cm的苎麻纱布吸收,即得到吸附了底物的苎麻纱布,调节底物与苎麻纱布用量,使得底物与苎麻纱布的质量比率为0.26。
    1000L底部通气搅拌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为5.2,加入吸附了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的苎麻纱布,使底物1-(5-(氟[2,3-c]吡啶基))乙酮添加量为89 g/L,玉米浆( 以干物质计)含量为12g/L,葡萄糖含量为 16g/L,木糖18g/L,吐温80含量为13g/L,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7℃时,加入湿青霉菌细胞使浓度为44g/L,通气比为0.16V/(V分钟),即每分钟通气量为0.16倍反应液体积,进行生物催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9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别滤出细胞、苎麻纱布,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萃取苎麻纱布,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蒸出乙酸乙酯,得到产物(S)-5-(1-羟乙基)氟[2,3-c]吡啶,反应转化率98%,产品收率95.7%,对映体过量率(ee%)98.5%。

    关 键  词:
    一种 细胞 催化 生产 吡啶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细胞催化生产氟吡啶乙酮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17654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