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746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03 CN 104174692 A (21)申请号 201410408473.5 (22)申请日 2014.08.19 B21C 37/08(2006.01) B23K 37/053(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振光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212121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镇 荣公路 19km 处 (72)发明人 贾红宝 黄国焕 李代君 蒋胜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1258 代理人 季萍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5。
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 构, 在压辊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压辊, 第二压辊及第 三压辊, 第一压辊位于压辊固定座的顶部中间位 置 ; 两个第二压辊位于压辊固定座的顶部两侧位 置, 第二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a 为 45 度 ; 第 一圆形滚轮宽度 L1 与所述第二圆形滚轮宽度 L2 之比为 7:6 ; 两个第三压辊位于压辊固定座两侧 底部位置, 第三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b 为 17 度, 所述第三压辊包括辊轮排及承接支架, 承接支 架底部凹槽内设有多个压合辊轮, 压合辊轮通过 两个圆台滚轮设置, 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 ; 第三 压辊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 ; 从多个角度,。
3、 采用 多种压合辊进行压合, 可有效避免钢管压合变形, 提高压合效果, 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74692 A CN 104174692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包括压辊固定座, 其特征在于, 压辊固定座的为开口 的截面形状为八边形的结构框架, 所述压辊固定座上设有多个压辊, 包括第一压辊, 第二压 辊及第三压辊, 所述第一压辊位于压辊固定座的顶部中间位置, 。
4、所述第一压辊底部设置的 第一辊轮排由六个第一圆形滚轮并排组成, 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 ; 所述第二压辊的数量为 两个, 分别位于压辊固定座的顶部两侧位置, 以第一压辊为对称轴, 两个第二压辊呈轴对称 设置, 所述第二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a 为 45 度, 所述第二压辊底部设置的第二辊轮排 由六个第二圆形滚轮并排组成, 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 ; 所述第一圆形滚轮宽度 L1 与所述第 二圆形滚轮宽度 L2 之比为 7:6 ; 所述第三压辊数量为两个, 分别位于压辊固定座两侧底部 位置, 以第一压辊为对称轴, 两个第三压辊呈轴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 角b为17度, 所述第三压辊包括。
5、辊轮排及承接支架, 所述承接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承接 支架顶部与底部均设有方形凹槽, 其截面呈 H 型结构 ; 所述承接支架底部凹槽内设有多个 压合辊轮, 所述压合辊轮数量为 6 个, 在凹槽内呈并排设置形成滚轮排, 所述压合辊轮中心 设有轴承, 中心轴承两端与承接支架底部凹槽两侧连接 ; 所述压合辊轮为一体式结构, 包括 两个圆台滚轮和连接轴, 所述两个圆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两侧, 以连接轴为对称 中心呈对称设置, 所述两个圆台滚轮通过连接轴承连接为一体, 所述压合辊轮通过两个圆 台滚轮设置, 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 ; 所述承接支架顶部凹槽两侧间设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 上固定有支撑。
6、杆, 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辊通 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实现固定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辊通 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实现固定连接。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压辊通 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实现固定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74692 A 2 1/3 页 3 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合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背景技术 000。
7、2 目前, 大口径的钢管绝大部分采用单张钢板单支制造, 在形成圆筒后需要点焊固 定, 为焊接工序做好准备。 点焊前, 由于钢管卷筒时留有中缝, 需要对钢管的缝隙进行合缝。 现阶段的合缝机在对钢管进行合缝时, 大多采用压合辊从上、 左、 右三个方向进行压合, 在 使用过程中发现, 仅从三个方向进行压合, 会导致钢管受力不均, 压合的过程可能会造成钢 管变形, 其压合效果不佳, 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弊端提供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从多个角度, 采用多种压合辊进行压合, 可有效避免钢管压合变形, 提高压合效果, 大大提 高企业生产效率。。
8、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包括压辊固定座, 其中, 压辊固定座的为开口的截 面形状为八边形的结构框架, 所述压辊固定座上设有多个压辊, 包括第一压辊, 第二压辊及 第三压辊, 所述第一压辊位于压辊固定座的顶部中间位置, 所述第一压辊底部设置的第一 辊轮排由六个第一圆形滚轮并排组成, 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 ; 所述第二压 辊的数量为两 个, 分别位于压辊固定座的顶部两侧位置, 以第一压辊为对称轴, 两个第二压辊呈轴对称设 置, 所述第二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a 为 45 度, 所述第二压辊底部设置的第二辊轮排由 六个第二圆形。
9、滚轮并排组成, 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 ; 所述第一圆形滚轮宽度 L1 与所述第二 圆形滚轮宽度 L2 之比为 7:6 ; 所述第三压辊数量为两个, 分别位于压辊固定座两侧底部位 置, 以第一压辊为对称轴, 两个第三压辊呈轴对称设置, 所述第三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b 为 17 度, 所述第三压辊包括辊轮排及承接支架, 所述承接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承接支 架顶部与底部均设有方形凹槽, 其截面呈 H 型结构 ; 所述承接支架底部凹槽内设有多个压 合辊轮, 所述压合辊轮数量为 6 个, 在凹槽内呈并排设置形成滚轮排, 所述压合辊轮中心设 有轴承, 中心轴承两端与承接支架底部凹槽两侧连接 ; 所述。
10、压合辊轮为一体式结构, 包括两 个圆台滚轮和连接轴, 所述两个圆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两侧, 以连接轴为对称中 心呈对称设置, 所述两个圆台滚轮通过连接轴承连接为一体, 所述压合辊轮通过两个圆台 滚轮设置, 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 ; 所述承接支架顶部凹槽两侧间设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上 固定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 0006 上述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其中, 所述第一压辊通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 实现固定连接。 0007 上述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其中, 所述第二压辊通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 实现固定连接。 说 明 书 CN 104174692 A 3 2/3 页。
11、 4 0008 上述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其中, 所述第三压辊通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 实现固定连接。 0009 有益效果 ; 0010 1、 本发明通过从 5 个方向, 采用三种压合辊进行压合, 可有效避免钢管压合变形, 提高压合效果, 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0011 2、 经过上万次科学试验表明, 当第二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a 为 45 度, 第二压 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b 为 17 度, 且第一圆形滚轮宽度 L1 与第二圆形滚轮宽度 L2 之比为 7:6 时, 钢管在压合过程中受力最为均匀, 最大幅度降低钢管因受力不均二导致变形的可 能。 0012 3、 当压合辊轮数量为 6。
12、 个时, 压合效果最佳的同时, 不影响压合工序进程, 操作简 便, 流程简单 ; 若压合辊轮数量小于 6 个, 则压合效果力度不够, 不能达到最佳压合效果 ; 若 压合辊轮数量大于 6 个时, 压合辊轮排长度过长, 钢管压合时操作不便。 0013 4、 第三压辊独特设计的压合辊轮通过两个圆台滚轮设置, 特殊的对称圆台滚轮结 构, 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 , 可有效贴合钢管侧面, 做到压合均匀准确。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图。 0015 图 2 为第三压辊示意图。 0016 图 3 为第三压辊 A 向示意图。 0017 图 4 为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
13、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 0020 如图所示, 一种用于钢管合缝的压合机构, 包括压辊固定座 1, 其中, 压辊固定座 1 的为开口的截面形状为八边形的结构框架, 所述压辊固定座 1 上设有多个压辊, 包括第一 压辊 2, 第二压辊 3 及第三压辊 4, 所述第一压辊 2 位于压辊固定座 1 的顶部中间位置, 第一 压辊 2 底部设置的第一辊轮排由六个第一圆形滚轮 5 并排组成, 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 7 ; 所 述第二压辊 3 的数量为两个, 分别位于压辊固定座 1 的顶部两侧位置, 以第一压辊 2 为对称 轴, 两个第二压辊 3 呈轴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压。
14、辊 3 与水平线 A-A 所成夹角 a 为 45 度, 所述 第二压辊 3 底部设置的第二辊轮排由六个第二圆形滚轮 6 并排组成, 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 7 ; 所述第一圆形滚轮 5 宽度 L1 与所述第二圆形滚轮 6 宽度 L2 之比为 7:6 ; 所述第三压辊 4 数量为两个, 分别位于压辊固定座 1 两侧底部位置, 以第一压辊 2 为对称轴, 两个第三压 辊 4 呈轴对称设置, 所述第三压辊与水平线 A-A 所成夹角 b 为 17 度, 所述第三压辊 4 包括 辊轮排 41 及承接支架 42, 其中, 所述承接支架 42 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承接支架 42 顶部与 底部均设有方形凹槽 42。
15、1、 422, 其截面呈 H 型结构 ; 所述承接支架 42 底部凹槽 422 内设有 多个压合辊轮 43, 所述压合辊轮 43 数量为 6 个, 在底部凹槽 422 内呈并排设置形成辊轮排 41, 所述压合辊轮 43 中心设有轴承 44, 中心轴承 44 两端与承接支架底部凹槽 422 两侧连 接 ; 所述压合辊轮 43 为一体式结构, 包括两个圆台滚轮 431 和连接轴 432, 所述两个圆台滚 说 明 书 CN 104174692 A 4 3/3 页 5 轮 431 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轴 432 两侧, 以连接轴 432 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 所述两个圆 台滚轮 431 通过连接轴 4。
16、32 承连接为一体, 所述压合辊轮 43 通过两个圆台滚轮 431 设置, 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 ; 所述承接支架 42 顶部凹槽 421 两侧间设有连接杆 5, 所述连接杆 45 上 固定有支撑杆 46, 所述支撑杆 46 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 7。所述第一压辊 2 通过螺栓 与压辊固定座 1 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辊 3 通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 1 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压辊 4 通过螺栓与压辊固定座 1 实现固定连接。 0021 有益效果 ; 0022 1、 本发明通过从 5 个方向, 采用三种压合辊进行压合, 可有效避免钢管压合变形, 提高压合效果, 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0023 。
17、2、 经过上万次科学试验表明, 当第二压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a 为 45 度, 第二压 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 b 为 17 度, 且第一圆形滚轮宽度 L1 与第二圆形滚轮宽度 L2 之比为 7:6 时, 钢管在压合过程中受力最为均匀, 最大幅度降低钢管因受力不均二导致变形的可 能。 0024 3、 当压合辊轮数量为 6 个时, 压合效果最佳的同时, 不影响压合工序进程, 操作简 便, 流程简单 ; 若压合辊轮数量小于 6 个, 则压合效果力度不够, 不能达到最佳压合效果 ; 若 压合辊轮数量大于 6 个时, 压合辊轮排长度过长, 钢管压合时操作不便。 0025 4、 第三压辊独特设计的压合辊。
18、轮通过两个圆台滚轮设置, 特殊的对称圆台滚轮结 构, 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 , 可有效贴合钢管侧面, 做到压合均匀准确。 0026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为准。 说 明 书 CN 104174692 A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74692 A 6 2/3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74692 A 7 3/3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74692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