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装置及其捕鱼箱体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保护和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捕鱼装置及其捕鱼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对水产品(鱼类)的捕捞方式多为网箱捕捞。
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网箱整体上提或下降,操作过程复杂,由于上提及下降过程
中,网箱的整体重量均施加于相应的动力设备上,因此,需要增加额外的动力设备,能源消
耗较高,进而使得捕鱼成本提高;需要通过电、磁或人工驱赶等方式,将鱼类驱赶于网箱中,
进入网箱中的鱼类较少,使得捕鱼效率不高;并且,在捕捞过程中,对鱼类容易造成伤害,网
箱的拖拽很容易损伤水生物的鳞片和表皮,捕捞后的存活率很低,使得捕鱼质量不高。
因此,如何降低捕鱼成本,提高捕鱼效率及捕鱼质量,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
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鱼箱体,以降低捕鱼成本,提高捕鱼效率
及捕鱼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捕鱼箱体的捕鱼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捕鱼箱体,包括:
用于放置在过鱼水道内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具有进鱼口;
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的网孔汇总组件,所述进鱼口位于所述网孔汇总组件的上
方;
用于上浮所述网孔汇总组件的浮箱;
位于所述网孔汇总组件的汇总部位,用于放置集鱼篮的坐环。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所述网孔汇总组件包括靠近所述进鱼口的第一倾斜网
孔板及远离所述捕鱼箱体的进鱼口的第二倾斜网孔板;
所述第一倾斜网孔板及所述第二倾斜网孔板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坐
环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网孔板及所述第二倾斜网孔板之间。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下方,用于阻挡鱼类由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下部通过的下
部网孔板;
和/或,设置于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上方,用于防止鱼类由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上部逃
脱的上部网孔板。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还包括用于开启及封闭所述进鱼口的移动网孔板。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所述网孔汇总组件包括圆锥形网孔板;
所述坐环连接于所述圆锥形网孔板的中心。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圆锥形网孔板边缘上方的
上部网孔板,所述进鱼口位于所述上部网孔板;
和/或,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圆锥形网孔板边缘下方的下部网孔板。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所述网孔汇总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内。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所述浮箱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部的上部浮箱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下部的下部浮箱。
或,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单个浮箱。
优选地,上述捕鱼箱体中,所述网孔汇总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
所述浮箱包括设置于所述网孔汇总组件底端的小浮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捕鱼装置,包括集鱼篮,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捕鱼箱
体;
所述捕鱼装置包括一个所述捕鱼箱体;或,所述捕鱼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捕鱼箱体,
多个所述捕鱼箱体串联、并联或混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捕鱼箱体,捕鱼箱体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外界条
件要求较低,捕鱼箱体结构简单且运行不需要额外动力支持,操作及维护简单,仅需对集鱼
篮的提升或下降操作即可完成捕鱼操作,有效降低了捕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了捕鱼
成本;并且,鱼类通过网孔汇总组件汇总到集鱼篮中,有效提高了捕鱼效率,避免了鱼类拖
拽的操作,有效提高了捕捞后鱼类的存活率,提高了捕鱼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多个第一种捕鱼箱体串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捕鱼箱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捕鱼箱体的网孔汇总组件及坐环的结
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捕鱼箱体的支撑架及浮箱的主视结构
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捕鱼箱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多个第三种捕鱼箱体串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第一状态结构示
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第二状态结构示
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捕鱼箱体与集鱼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捕鱼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捕鱼箱体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捕鱼箱体,以降低捕鱼成本,提高捕鱼效率及捕鱼质
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捕鱼箱体的捕鱼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捕鱼箱体,包括:支撑架、浮箱、网孔汇
总组件及坐环。支撑架用于放置在过鱼水道A内,支撑架上具有进鱼口;浮箱用于上浮网孔
汇总组件;网孔汇总组件设置于支撑架内,并且,进鱼口位于网孔汇总组件的上方;坐环3位
于网孔汇总组件的汇总部位,用于放置集鱼篮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捕鱼箱体,捕鱼箱体在浮箱的作用下浮于一定深度的过鱼水
道A之上,当集鱼篮1放入坐环3后,由于网孔汇总组件受到集鱼篮1的重力影响和集鱼篮1共
同下沉,下沉至一定深度后停止,此时,支撑架的进鱼口位于过鱼水道A内,进入捕鱼的准备
阶段。过鱼水道A中的鱼由进鱼口进入支撑架,并在网孔汇总组件的上方游动。开始捕鱼时,
缓慢提起集鱼篮1,随着集鱼篮1的提起,捕鱼箱体受到的向下的重力降低,网孔汇总组件在
浮箱的作用下向上缓慢浮动。由于坐环3位于网孔汇总组件的汇总部位,在网孔汇总组件上
浮过程中,捕鱼箱体内水(网孔汇总组件上方的水)通过网孔汇总组件的网孔结构漏出,鱼
类通过网孔汇总组件汇总至坐环3内的集鱼篮1中。当浮箱上升到一定位置不再上浮后,集
鱼篮1脱离坐环3,完成抓捕进入流转过程。
其中,过鱼水道A可以是天然水道,也可以是人为制造水道。在人为制造水道中,过
鱼水道A可以是固定在地理环境中的部分,如依附于当地地形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或固定
于当地地形条件下的整体框架等。也可以是相对于地理环境移动的便携式可移动的部分,
如悬浮于水中的移动水道。在过鱼水道A是人为制造水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人为制造水道
沿地理环境设置,以便于水流自动流过人为制造水道,如将人为制造水道(如移动水道)至
于一个湍急的河流上,将多个人为制造水道连接起来,通过河流的自身流动将水流引流至
过鱼水道A的内部;也可以采用外置机构使水流流过人为制造水道,如通过水泵将过鱼水道
A外部的水流引流至过鱼水道A的内部,产生通过过鱼水道A的水流。可以了解的是,上述多
种过鱼水道A中,仅需确保该水道能够携带鱼类流动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捕鱼箱体,捕鱼箱体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外界条件要求较
低,捕鱼箱体结构简单且运行不需要额外动力支持,操作及维护简单,仅需对集鱼篮1的提
升或下降操作即可完成捕鱼操作,有效降低了捕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了捕鱼成本;并
且,鱼类通过网孔汇总组件汇总到集鱼篮1中,有效提高了捕鱼效率,避免了鱼类拖拽的操
作,有效提高了捕捞后鱼类的存活率,提高了捕鱼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鱼类趋水性,捕鱼箱体放置在过鱼水道A内时,进鱼口朝向水
流方向(下游方向),以便于鱼类在趋水性的作用下由进鱼口主动进入捕鱼箱体。在捕鱼及
装鱼过程中无需通过电、磁或人工驱赶的方式,降低了抓捕过程中对鱼类的身体和生理机
能影响。过鱼水道A与捕鱼箱体的结构相匹配,当捕鱼箱体为矩形时,过鱼水道A为矩形;当
捕鱼箱体为圆形时,过鱼水道A为圆形。
坐环3可以是圆的、方的或其他形状,仅需确保架设集鱼篮1即可。
如图1-图9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网孔汇总组件包括靠近进鱼口的第一倾斜网
孔板4及远离捕鱼箱体的进鱼口的第二倾斜网孔板7;第一倾斜网孔板4及第二倾斜网孔板7
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向下倾斜,坐环3连接于第一倾斜网孔板4及第二倾斜网孔板7之间。在网
孔汇总组件上浮过程中,鱼类沿第一倾斜网孔板4及第二倾斜网孔板7汇总到坐环3处,并进
入集鱼篮1中。
为了避免鱼类逃脱,捕鱼箱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下方,用于阻挡鱼
类由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下部通过的下部网孔板5;和/或,设置于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上方,用
于防止鱼类由所述网孔汇总组件上部逃脱的上部网孔板6。
在本实施例中,下部网孔板5位于第一倾斜网孔板4远离第二倾斜网孔板7的一端,
并且向下延伸;通过设置下部网孔板5,有效避免了鱼类由网孔汇总组件的下端通过捕鱼箱
体的情况。
上部网孔板6位于第二倾斜网孔板7远离第一倾斜网孔板4的一端,并且向上延伸。
通过设置上部网孔板6,避免了鱼类由第二倾斜网孔板7远离第一倾斜网孔板4的一端逃出
捕鱼箱体。
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倾斜网孔板4或第二倾斜网孔板7,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捕鱼箱体还包括用于开启及封闭进鱼
口的移动网孔板11。即,在捕鱼过程中,移动网孔板11封闭进鱼口以便于进一步避免了鱼类
由进鱼口逃出捕鱼箱体。
在本实施例中,网孔汇总组件固定于支撑架8内。因此,捕鱼过程中,网孔汇总组件
及支撑架8在浮箱的作用下可以共同在过鱼水道A内上下浮动,完成捕鱼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处于稳定性的考虑,浮箱包括:设置于支撑架8上部的上部浮箱2;
设置于支撑架8下部的下部浮箱10。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捕鱼箱体浮于过鱼水道A内。
当然,也可以仅设置单个浮箱,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单个浮箱,使其可以完成支撑
架的上浮及下沉即可。
还可以在支撑架上设置三个以上浮箱,在此不再一一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9,避免支撑架8变形,提高了捕鱼箱体的结构稳定
性。
如图10-图16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采用轻量化设计,即,网孔汇总组件可移动
地设置于支撑架8内;浮箱包括设置于网孔汇总组件底端的小浮箱13,即,网孔汇总组件底
端具有小浮箱13。通过小浮箱13带动网孔汇总组件上浮。
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支撑架8相当于过鱼水道A中的人为制造水道,即,支
撑架8自身内部形成供鱼类流过的水道,并且,在支撑架8外具有浮箱的实施例中,支撑架8
可以作为移动水道应用。当然,上述支撑架8也可以设置为可以是固定在地理环境中的过鱼
水道A,即,支撑架8作为固定水道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设置,支撑架8上还设置有上部浮箱2及下部浮箱10,使得
支撑架8稳定漂浮于水中;小浮箱13带动网孔汇总组件上下浮动,完成网孔汇总组件汇总鱼
类到集鱼篮1的操作。
也可以不设置上部浮箱2及下部浮箱10,支撑架8固定设置于过鱼水道A中。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网孔汇总组件的重量,上部网孔板6固定于支撑架8上,下部网
孔板5包括固定下网孔板51及移动下网孔板52,固定下网孔板51固定于支撑架8上,形成进
鱼口B,移动下网孔板52位于网孔汇总组件靠近进鱼口B的一侧,移动下网孔板52与固定下
网孔板51的内壁(固定下网孔板51朝向上部网孔板6的壁面)滑动接触,以避免鱼类游到网
孔汇总组件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网孔汇总组件也由第一倾斜网孔板4及第二倾斜网孔板7组成,当
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可以使网孔汇总组件包括圆锥形网孔板;坐环连接于圆锥形网孔板
的中心。其中,浮箱包括设置于圆锥形网孔板底端的小浮箱,即,圆锥形网孔板底端具有小
浮箱。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圆锥形网孔板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以便于鱼类在重力作用下
汇总到坐环上的集鱼篮1内。为了与圆锥形网孔板相匹配,以便于使网孔汇总组件可移动地
设置于支撑架内,优选将支撑架的内壁设置为圆形,以便于与圆锥形网孔板的大端配合。
如图17-图24所示,在第三种实施例中,网孔汇总组件包括圆锥形网孔板4’;坐环
3’连接于圆锥形网孔板4’的中心。可以理解的是,圆锥形网孔板4’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以
便于鱼类在网孔汇总组件上浮过程中汇总到坐环3’上的集鱼篮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下部环形网孔板5’与上部环形网孔板6’成了支撑架;上部环形网
孔板6’设置于圆锥形网孔板4’边缘上方,用于防止鱼类由圆锥形网孔板4’上部逃脱。下部
环形网孔板5’设置于圆锥形网孔板4’边缘下方,用于阻挡鱼类由圆锥形网孔板4’下部通
过。如图23所示,下部环形网孔板5’与上部环形网孔板6’均为沿圆锥形网孔板4’的边缘设
置的环形网孔板,进鱼口B位于上部环形网孔板6’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捕鱼箱体整体为
圆形结构,使得捕鱼箱体可以在过鱼水道A中旋转,可以采用过鱼水道A的内壁封闭进鱼口
B。当然,也可以在进鱼口B设置用于开启及关闭的移动网孔板。
在本实施例中,网孔汇总组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上部浮箱2’设置为环形结构,与
上部环形网孔板6’的上端连接,下部浮箱10’位于下部环形网孔板5’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捕鱼装置,包括集鱼篮1,还包括如上述任一种捕鱼箱
体。其中,捕鱼装置包括一个捕鱼箱体;或,捕鱼装置包括多个捕鱼箱体,多个捕鱼箱体串
联、并联或混联。其中,多个捕鱼箱体混联为多个捕鱼箱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捕鱼箱体串联、并联或混联的结构中,部分捕鱼箱体的下部网
孔板可以取消。
需要说明的是,集鱼篮1可以采用任意一种鱼篮,仅需保证其能够承装鱼类即可。
优选地,将集鱼篮1设置为自卸式集鱼装置,以便于使集鱼篮1完成自卸功能,便于
清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降低维护成本。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集鱼篮1为圆柱形结构,包括柱形起吊支承架及
翻转球壳,柱形起吊支承架是集鱼篮1的支承结构,下部与翻转球壳铰接,使翻转球壳能自
由360°旋转;上部设有吊钩连接器,以便于将柱形起吊支承架与起吊装置连接,方便集鱼篮
1起吊操作。翻转球壳内部具有内浮箱,翻转球壳设置有内浮箱的同侧设置有配重块,翻转
球壳空置时上开口倾斜,入水后翻转球壳是开口逐渐平正朝上,满水时翻转球壳的开口平
正,进入水后上开口开始倾斜,没入水中后翻转180度,至脱离水面前保持翻转状态,完全出
水后翻转回原始倾斜状态。通过上述设置,完成控制翻转球壳的翻转运动,进而完成集鱼篮
1中鱼类的转运操作。
为了进一步精确操作控制,也可以额外设置机械传动或机电设备,通过机械传动
或机电设备对翻转球壳的进一步控制操作,提高了翻转球壳的翻转运动精度。
其中,柱形起吊支承架上具有至少一个通道门,以便于鱼类进入集鱼篮1。
集鱼篮1空置时,由于设置有配重块,翻转球壳的上部开口倾斜;由于同侧设置有
内浮箱,入水后翻转球壳逐渐向平正方向旋转,满水时翻转球壳的上部开口朝上,翻转球壳
处于平正状态,进入水中后继续翻转,全部入水后翻转180度,直至脱离水面前保持翻转状
态,完全出水后翻转回原始倾斜状态。
图10及图11所示,集鱼篮1还包括护罩12,护罩12是上下开口的桶装结构,柱形起
吊支承架滑动设置于护罩12内,通过护罩12相对于柱形起吊支承架的滑动实现柱形起吊支
承架上的通道门的打开和关闭的功能,在集鱼篮1转运过程中保证集鱼篮1少漏水。
起吊装置将集鱼篮1放入捕鱼箱体,捕鱼箱体和集鱼篮1同时下沉至相对浮箱位
置,下沉过程中集鱼篮1内部的翻转球壳接触到捕鱼箱体的坐环3的内圈,坐环3的内圈阻止
集鱼篮1的翻转球壳转动,使得翻转球壳的上部开口朝上,翻转球壳处于平正状态。集鱼篮1
的护罩12打开,柱形起吊支承架的通道门与过鱼水道A连通,以便于鱼类在网孔汇总组件的
作用下汇总到集鱼篮1中。起吊装置将集鱼篮1提出捕鱼箱体时,捕鱼箱体和集鱼篮1同时上
浮,至集鱼篮1提离捕鱼箱体。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