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佛肚竹的种植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草种植领域,特别是一种佛肚竹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佛肚竹(学名: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
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
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
箨舌极短。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
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室内盆栽。观叶类,秆形奇特,古朴典雅,在
园林中自成一景。于庭院、公园、水滨等处种植,与假山、崖石等配置,更显优雅。
佛肚竹作为观赏类植物深受喜爱,主要因为其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但是种植过
程中容易出现枝叶徒长的现象,导致佛肚竹的姿态和普通竹子别无二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佛肚竹的竹节短小畸形
的种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佛肚竹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基质
将园土、河沙、腐熟基肥按重量比4∶2∶1混合,得到基质,将基质用辛硫磷1000倍液
消毒后,装入8x12cm的育苗袋内,每个育苗袋装9成满,并用啤酒将基质浇透;
2)扦插
选2年以上生母竹,将母竹上带有气根的竹枝从基部带根剥离,操作过程中保持竹
枝基部完整,不开裂,并保持气根完好,将竹枝带叶部分剪去,保留基部以上18-22cm,将所
采集到的竹枝放在水中泡浸24小时后捞出,清洗;
将泡浸后的竹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5-8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并用75%的
遮光网覆盖,每天浇3次水,待长出新根;长出新根后每隔20-25天施一次腐熟有机肥,待有
根长出育苗袋并抽生两次叶子后移栽到园地或花盆中;
3)养护管理
移栽到园地或花盆中后,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在新竹抽出,竹笋刚露出土面时,
停止浇水;当竹叶轻度萎蔫时,先在叶面喷水,50-70分钟后再浇透水,反复数次,待新竹长
到35-45cm,恢复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
当竹笋长到25-30cm时,把竹笋基部的箨剥掉1-2片,以后每周再各剥一片,操作时
避免碰伤笋干和侧芽,剥箨可使侧枝生长,促佛肚竹矮化,节间变短变粗;
将干细、节长的新竹剪除,保留节短、肚大的新竹,干细、节长的新竹若不及时剪除
会消耗营养;
4)施肥
每隔2-3个月施一次腐熟稀薄液肥,不施肥的月份用啤酒浇透土壤一次,冬季停止
施肥,停止用啤酒浇灌,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使枝叶陡长,影响美观。
优选地,用于浸泡竹枝的水为纯净水。
优选地,所述腐熟稀薄液肥为稀释10-15倍的腐熟液肥。
优选地,放于花盆中在室内种植的佛肚竹,每隔两个月移至室外养护5-7天,接受
自然的阳光雨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严格控制佛肚竹种植过程中的肥水管理,并及时修剪干细、节
长的枝叶,就能得到竹节短小肥胖状如佛肚的佛肚竹;在扦插和种植过程中使用啤酒浇透
基质和土壤,啤酒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是各种植物及花卉进行新陈代谢不
可缺少的物质,促使枝叶翠绿,而且啤酒中含有糖、蛋白质、氨基酸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有
利于佛肚竹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佛肚竹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基质
将园土、河沙、腐熟基肥按重量比4∶2∶1混合,得到基质,将基质用辛硫磷1000倍液
消毒后,装入8x12cm的育苗袋内,每个育苗袋装9成满,并用啤酒将基质浇透;
2)扦插
选2年以上生母竹,将母竹上带有气根的竹枝从基部带根剥离,操作过程中保持竹
枝基部完整,不开裂,并保持气根完好,将竹枝带叶部分剪去,保留基部以上20cm,将所采集
到的竹枝放在纯净水中泡浸24小时后捞出,清洗;
将泡浸后的竹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5-8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并用75%的
遮光网覆盖,每天浇3次水,待长出新根;长出新根后每隔20-25天施一次腐熟有机肥,待有
根长出育苗袋并抽生两次叶子后移栽到园地中;
3)养护管理
移栽到园地中后,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在新竹抽出,竹笋刚露出土面时,停止浇
水;当竹叶轻度萎蔫时,先在叶面喷水,50-70分钟后再浇透水,反复数次,待新竹长到40cm,
恢复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
当竹笋长到25cm时,把竹笋基部的箨剥掉2片,以后每周再各剥一片,操作时避免
碰伤笋干和侧芽,剥箨可使侧枝生长,促佛肚竹矮化,节间变短变粗;
将干细、节长的新竹剪除,保留节短、肚大的新竹,干细、节长的新竹若不及时剪除
会消耗营养;
4)施肥
每隔2-3个月施一次腐熟稀薄液肥,不施肥的月份用啤酒浇透土壤一次,冬季停止
施肥,停止用啤酒浇灌,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使枝叶陡长,影响美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凡属于
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