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气象信息监测功能的农作物滴灌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气象信息监测功能的农作
物滴灌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
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
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
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
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
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
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
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
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
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农业分布范围十分辽阔。地球表面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在近
1.31亿平方公里的实际陆地面积中,约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场,
31%是森林和林地。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水产业生产的场所。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很不平
衡。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经济发达国家为0.56公顷,
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仅为0.22公顷,其中亚洲仅0.16公顷(1984年)。森林
以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分布面积较大;草原面积则非洲居首位,亚洲其次;其中不同国家、地
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
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
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
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
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
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
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
门。现阶段的农业分为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两大类。土地是农业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产
资料,劳动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
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命科学和其它最新科学技术相结
合,将使世界农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基因库的建成,遗传工
程的崛起,克隆技术和生物固氮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的面貌将为之一新。
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投入大量物质和能量为标志,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但也带来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来出现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中,产生了一批新的技术群,如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
技术和海洋技术等等。这些科学技术成果正不同程度地在农业中得到应用,为解决工业化
农业带来的环境、能源和生态问题,呈现了光明的前景。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
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
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
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
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
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
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象信息监测功能的农作物滴灌系统,在进行农
作物滴灌设置时有效结合现有气象信息采集技术,同步对滴灌区内的气象信息进行采集,
方便使用者能够及时知晓其所在地的气象数据为后期农作物的布种提供参考,从而避免由
于气象原因而影响农作物的收成,采用成熟的中央控制管理模式进行数据收集、采集及设
施设备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投入。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气象信息监测功能的农作物滴灌系统,
包括气象信息监测系统、中央控制器、电磁阀控制电路、数据采集器及供水系统,所述气象
信息监测系统设置在农作物滴灌区,且气象信息监测系统连接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
器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和数据采集器相连接,所述供水系统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收集灌溉区诸如大气湿度、气压、雨量、风量、
风向、光照度等信息为布种时节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避免出现浪费或布种时节错
误影响收成的情况发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气象信息监测系统内设置有气象
数据采集器、大气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风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辐照传感器及风向传
感器,所述大气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风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辐照传感器及风向传感
器通过信号总线连接在气象数据采集器上,气象数据采集器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多点位的收集土壤湿度信息,为整个灌溉区
的滴灌强度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数据采集器上连接有至
少两个土壤湿度传感器,且土壤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农作物滴灌区的土壤内,且土壤湿度传
感器距土壤表层20~50cm处。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将水源地的水体运送到滴灌区内进行滴灌,
并做到合理的调节水压,从而避免由于水压原因影响滴灌效果,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
所述供水系统上设置有水泵、主水管、过滤器、高压阀及电磁阀,所述水泵通过主水管与过
滤器相连接,所述过滤器通过主水管与电磁阀相连接,所述高压阀设置在过滤器与电磁阀
之间的主水管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与电磁阀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大面积的多节点控制滴灌系统的支管水流通
断,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电磁阀至少有2个。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采用多种阀门协同工作的模式,可以使得整个滴
灌系统在管理调节及灌溉效果上表现更佳,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水泵与过滤器
之间的主水管上依次设置有逆止阀、压力表、水表、主控制阀、水流调节阀及大小头,所述逆
止阀近水泵设置,所述大小头的大头与过滤器相连通的主水管相连接,大小头的小头与水
流调节阀相连接的主水管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进行农作物滴灌设置时有效结合现有气象信息采集技术,同步对滴灌区
内的气象信息进行采集,方便使用者能够及时知晓其所在地的气象数据为后期农作物的布
种提供参考,从而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而影响农作物的收成,采用成熟的中央控制管理模式
进行数据收集、采集及设施设备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投入。
本发明采用多种阀门协同工作的模式,可以使得整个滴灌系统在管理调节及灌溉
效果上表现更佳。
本发明能够及时知晓滴灌区内的土壤湿度信息,从而为合理调节滴灌强度提供数
据依据,进而避免旱涝情况而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泵,2-逆止阀,3-压力表,4-水表,5-主控制阀,6-水流调节阀,7-大小
头,8-过滤器,9-高压阀,10-电磁阀,11-土壤湿度传感器,12-电磁阀控制电路,13-数据采
集器,14-中央控制器,15-气象数据采集器,16-大气湿度传感器,17-雨量传感器,18-风量
传感器,19-气压传感器,20-辐照传感器,21-风向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应用到软件程序,但申请人
在此声明,该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所应用的软件程序皆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不涉及
到软件程序的更改及保护,只是对为实现发明目的而设计的硬件架构的保护。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气象信息监测功能的农作物滴灌系统,在进行农作物滴灌设置时有效结
合现有气象信息采集技术,同步对滴灌区内的气象信息进行采集,方便使用者能够及时知
晓其所在地的气象数据为后期农作物的布种提供参考,从而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而影响农作
物的收成,采用成熟的中央控制管理模式进行数据收集、采集及设施设备的控制,从而降低
成本投入,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包括气象信息监测系统、中央控制器14、电
磁阀控制电路12、数据采集器13及供水系统,所述气象信息监测系统设置在农作物滴灌区,
且气象信息监测系统连接中央控制器14,所述中央控制器14分别与电磁阀控制电路12和数
据采集器13相连接,所述供水系统与电磁阀控制电路12相连接。
所述气象信息监测系统用于对滴灌区内的气象信息进行采集;所述中央控制器14
为整个农作物滴灌系统的控制核心,用于对供水系统、电磁阀控制电路12及数据采集器13
进行控制管理;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12在中央控制器14的管理控制作用下,对连接骑上的
电磁阀进行管理控制;所述数据采集器13用于对连接其上的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
能够收集灌溉区诸如大气湿度、气压、雨量、风量、风向、光照度等信息为布种时节的选择提
供科学的依据,从而避免出现浪费或布种时节错误影响收成的情况发生,如图1所示,特别
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气象信息监测系统内设置有气象数据采集器15、大气湿度传感
器16、雨量传感器17、风量传感器18、气压传感器19、辐照传感器20及风向传感器21,所述大
气湿度传感器16、雨量传感器17、风量传感器18、气压传感器19、辐照传感器20及风向传感
器21通过信号总线连接在气象数据采集器15上,气象数据采集器15与中央控制器14相连
接。
气象数据采集器15分别与大气湿度传感器16、雨量传感器17、风量传感器18、气压
传感器19、辐照传感器20及风向传感器21通过信号总线进行连接,以便收集大气湿度数据、
雨量数据、风量数据、气压数据、辐照度数据及风向数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
明,能够多点位的收集土壤湿度信息,为整个灌溉区的滴灌强度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如图
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数据采集器13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土壤湿度传感器
11,且土壤湿度传感器11设置在农作物滴灌区的土壤内,且土壤湿度传感器11距土壤表层
20~50cm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
明,能够将水源地的水体运送到滴灌区内进行滴灌,并做到合理的调节水压,从而避免由于
水压原因影响滴灌效果,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供水系统上设置有水
泵1、主水管、过滤器8、高压阀9及电磁阀10,所述水泵通过主水管与过滤器8相连接,所述过
滤器8通过主水管与电磁阀10相连接,所述高压阀9设置在过滤器8与电磁阀10之间的主水
管上,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12与电磁阀10相连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
明,能够大面积的多节点控制滴灌系统的支管水流通断,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
构:所述电磁阀10至少有2个。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
明,采用多种阀门协同工作的模式,可以使得整个滴灌系统在管理调节及灌溉效果上表现
更佳,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水泵1与过滤器8之间的主水管上依次设
置有逆止阀2、压力表3、水表4、主控制阀5、水流调节阀6及大小头7,所述逆止阀2近水泵1设
置,所述大小头7的大头与过滤器8相连通的主水管相连接,大小头7的小头与水流调节阀6
相连接的主水管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