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5144510
  • 上传时间:2018-12-19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85.6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83199.1

    申请日:

    2016.08.18

    公开号:

    CN106389007A

    公开日:

    2017.02.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13/15申请日:201608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F13/15

    主分类号:

    A61F13/15

    申请人:

    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吕庆; 吕子恒; 强海杰

    地址:

    246001 安徽省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9工业园兴业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代理人:

    翁斌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颗粒吸附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包括固定面板、大吸附轮和小吸附轮,大吸附轮上环向均布有多个用于吸附木浆绒毛浆的第一吸附窗,小吸附轮上环形均布有多个第二吸附窗;第一轴座上固定有第一扇形仓,第一扇形仓的弧形面呈开口状,且与大吸附轮内壁贴合,小吸附轮设于第一扇形仓内;第二轴座上固定有第二扇形仓,第二扇形仓的弧形面呈开口状,且与小吸附轮内壁贴合,第一扇形仓连通外部的第一负压发生器;第二扇形仓连通外部的第二负压发生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颗粒状材料的木浆棉絮在大吸附轮上等间距、非均匀精确分布;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板(1)、大吸附轮(2)
    和小吸附轮(3),所述固定面板(1)上固定有第一轴座(4)和第二轴座(5),所述第一轴座(4)
    中安装有第一转轴(6),所述大吸附轮(2)同轴安装于第一转轴(6)上;所述第二轴座(5)中
    安装有平行于第一转轴(6)的第二转轴(7),所述小吸附轮(3)同轴安装于第二转轴(7)上;
    所述大吸附轮(2)上环向均布有多个用于吸附木浆绒毛浆的第一吸附窗(8),所述小吸附轮
    (3)上环形均布有多个第二吸附窗(9);所述第一轴座(4)上固定有第一扇形仓(10),所述第
    一扇形仓(10)的弧形面呈开口状,且与大吸附轮(2)内壁贴合,所述小吸附轮(3)设于第一
    扇形仓(10)内;所述第二轴座(5)上固定有第二扇形仓(11),所述第二扇形仓(11)的弧形面
    呈开口状,且与小吸附轮(3)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扇形仓(10)通过上部的仓体通孔(1001)连
    通有负压仓(12),所述负压仓(12)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一负压发生器;所述第二扇形仓(11)
    连通有负压管(13),所述负压管(13)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二负压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一吸
    附窗(8)均为包裹透气钢丝网的模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
    二吸附窗(9)均为由多个通孔布置成的气孔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吸附窗(8)的数量为十二个,所述第二吸附窗(9)的数量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扇形仓(10)的两侧均设有压力调节仓(14),各压力调节仓(14)的弧形面呈开口状,且与大
    吸附轮(2)内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转轴(6)与大吸附轮(2)的轮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7)与小吸附轮(3)的轮底面固定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吸附窗(9)在小吸附轮(3)上的弧线边长小于第一吸附窗(8)在大吸附轮(2)上的弧线边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
    仓(12)包括底仓(1201)和螺旋通道(1202),所述底仓(1201)固定于固定面板(1)下方,所述
    第一扇形仓(10)依次通过底仓(1201)和固定面板(1)上的扇形缺口(101)与螺旋通道
    (1202)连通,所述螺旋通道(1202)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一负压发生器。

    说明书

    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颗粒吸附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卫生棉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更高效的利用材料,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必
    须使材料更加精准的使用在特定的位置上。以高分子混合为例,在生产过程中,先将高分子
    颗粒与木浆绒毛浆混合后,再均匀的吸附到成型轮毂上,形成卫生棉芯。在上述的生产过程
    中,由于混合后的木浆绒毛浆均匀分布形成卫生棉芯,对于产品上需集中的吸水区域,混合
    后的木浆绒毛浆含量和其他区域并没有多大区别,导致吸水效果相不理想,吸水量底,吸水
    较慢。且在产品吸水量不大的部位,甚至不需要吸水的区域,也被均匀的吸附了混合后的木
    浆绒毛浆,这就造成了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现有的设备装置采用一个负
    压吸附轮转动吸附,还不能达到不均匀地吸附木浆绒毛浆的程度,即形成间隔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颗粒状材料的木浆棉
    絮在大吸附轮上等间距、非均匀精确分布的;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新
    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
    置,其包括固定面板、大吸附轮和小吸附轮,固定面板上固定有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第一
    轴座中安装有第一转轴,大吸附轮同轴安装于第一转轴上;第二轴座中安装有平行于第一
    转轴的第二转轴,小吸附轮同轴安装于第二转轴上;大吸附轮上环向均布有多个用于吸附
    木浆绒毛浆的第一吸附窗,小吸附轮上环形均布有多个第二吸附窗;第一轴座上固定有第
    一扇形仓,第一扇形仓的弧形面呈开口状,且与大吸附轮内壁贴合,小吸附轮设于第一扇形
    仓内;第二轴座上固定有第二扇形仓,第二扇形仓的弧形面呈开口状,且与小吸附轮内壁贴
    合,第一扇形仓通过上部的仓体通孔连通有负压仓,负压仓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一负压发生
    器;第二扇形仓连通有负压管,负压管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二负压发生器。

    本发明采用在一个大吸附轮内部的特定位置,增加一个较小的带相位的小吸附
    轮,小吸附轮的每一个相位即为第二吸附窗。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增强大
    吸附轮的吸附力,从而达到吸附更多材料的目的。可使产品在需集中的吸水区域增加木颗
    粒状材料的浆绒毛浆的量,这样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内部小吸附轮
    带相位(第二吸附窗)结构形式,通过调整,可使木浆棉絮在大吸附轮上等间距、非均匀精确
    分布,实现材料在产品上的优化分布。

    本发明中的大吸附轮和小吸附轮的负压扇形仓体部分连通不同的外部负压发生
    器,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固定面板上,不随大、小吸附轮、转动;大、小吸附轮、和其所对应的负
    压扇形仓体之间密封紧实,不漏气;小吸附轮上的负压相位吸附区域可通过传动调整,按一
    定的比率对应大吸附轮上的每一块第一吸附窗,在第一吸附窗的特定区域,实现吸气的叠
    加,增大吸附力。

    本发明在工作时,大吸附轮带动第一吸附窗逆时针转动,内部的小吸附轮也逆时
    针转动,通过传动的调节,可使小吸附轮的多个负压相位吸附区域(第二吸附窗)与大吸附
    轮的多个第一吸附窗对应起来。当小吸附轮的某一个负压相位吸附区域与大吸附轮上的某
    一块第一吸附窗在特定位置重合时,吸气叠加,第一吸附窗上该位置的吸附力增大,可吸附
    较多的材料量,即:材料非均匀吸附在第一吸附窗上。当小吸附轮的负压相位吸附区域不与
    大吸附轮上的第一吸附窗特定位置重合时,即第二扇形仓内的负压环境不与第一扇形仓连
    通,没有吸气叠加效果,第一吸附窗上该位置的吸附力与其他位置一样,可吸附的材料量一
    致,即:材料均匀吸附在第一吸附窗上。

    由于本发明采用在一个大吸附轮内部的特定位置增加一个较小的带相位(第二吸
    附窗)的小吸附轮的结构形式,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使得产品上特定区域
    可吸附更多的材料,即:产品上的材料非均匀分布。

    本发明可优化了材料在产品上的分布,形成双层卫生棉芯叠加的效果,减少材料
    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各第一吸附窗均为包裹透气钢丝网的模瓦,便于木浆绒毛浆定型。

    进一步地,各第二吸附窗均为由多个通孔布置成的气孔阵列,便于在重合区域时
    与第一扇形仓充分连通。

    优选地,第一吸附窗的数量为十二个,第二吸附窗的数量为四个;大吸附轮带动模
    瓦逆时针转动,内部的小吸附轮也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的调节,可使小吸附轮的四个负压
    相位吸附区域与大吸附轮上的十二块模瓦对应起来。

    具体地,第一扇形仓的两侧均设有压力调节仓,各压力调节仓的弧形面呈开口状,
    且与大吸附轮内壁贴合,便于两侧压力调节及产品吸附的颗粒状材料的木浆绒毛浆良好过
    渡。

    具体地,第一转轴与大吸附轮的轮底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与小吸附轮的轮底面
    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吸附窗在小吸附轮上的弧线边长小于第一吸附窗在大吸附轮上的
    弧线边长。其尺寸可根据产品需要而定,便于产品两边形成过渡的坡面,吸水效果好。

    具体地,负压仓包括底仓和螺旋通道,底仓固定于固定面板下方,第一扇形仓依次
    通过底仓和固定面板上的扇形缺口与螺旋通道连通,螺旋通道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一负压发
    生器,底仓可同时固定下部的结构,结构稳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通过采用一个大吸附轮内部的特定位置增加一个较小的带相
    位的小吸附轮,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增强大吸附轮的吸附力,从而达到吸
    附更多材料的目的。内部小吸附轮带相位的结构形式,可实现木浆棉絮在大吸附轮上等间
    距、非均匀精确分布的目的;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增强大吸附轮的吸附
    力,在需集中的吸水区域增加木颗粒状材料的浆绒毛浆的量,这样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
    少浪费,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通过采用
    一个大吸附轮内部的特定位置增加一个较小的带相位的小吸附轮,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
    复吸气的方式,增强大吸附轮的吸附力,从而达到吸附更多材料的目的。内部小吸附轮带相
    位的结构形式,可实现木浆棉絮在大吸附轮上等间距、非均匀精确分布的目的;通过在相位
    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增强大吸附轮的吸附力,在需集中的吸水区域增加木颗粒状材
    料的浆绒毛浆的量,这样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剖视图;

    图2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大吸附轮和小吸附轮的安装
    示意简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大吸附轮和小吸附轮的布
    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大吸附轮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小吸附轮的三维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第二吸附窗与第一吸附窗
    重合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第二吸附窗与第一吸附窗
    不重合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产品效果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产品效果的俯视图。

    其中:1.固定面板,101.扇形缺口;2.大吸附轮;3.小吸附轮;4.第一轴座;5.第二
    轴座;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一吸附窗;9.第二吸附窗;10.第一扇形仓,1001.仓体
    通孔;11.第二扇形仓;12.负压仓,1201.底仓,1202.螺旋通道;13.负压管;14.压力调节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的具体实施例,
    其包括固定面板1、大吸附轮2和小吸附轮3,固定面板1上固定有第一轴座4和第二轴座5,第
    一轴座4中安装有第一转轴6,大吸附轮2同轴安装于第一转轴6上;第二轴座5中安装有平行
    于第一转轴6的第二转轴7,小吸附轮3同轴安装于第二转轴7上;大吸附轮2上环向均布有多
    个用于吸附木浆绒毛浆的第一吸附窗8,小吸附轮3上环形均布有多个第二吸附窗9;第一轴
    座4上固定有第一扇形仓10,第一扇形仓10的弧形面呈开口状,且与大吸附轮2内壁贴合,小
    吸附轮3设于第一扇形仓10内;第二轴座5上固定有第二扇形仓11,第二扇形仓11的弧形面
    呈开口状,且与小吸附轮3内壁贴合,第一扇形仓10通过上部的仓体通孔1001连通有负压仓
    12,负压仓12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一负压发生器;第二扇形仓11连通有负压管13,负压管13用
    于连通外部的第二负压发生器。

    本实施例采用在一个大吸附轮2内部的特定位置,增加一个较小的带相位的小吸
    附轮3,小吸附轮3的每一个相位即为第二吸附窗9。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
    增强大吸附轮2的吸附力,从而达到吸附更多材料的目的。可使产品在需集中的吸水区域增
    加木颗粒状材料的浆绒毛浆的量,这样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内部小
    吸附轮3带相位(第二吸附窗9)结构形式,通过调整,可使木浆棉絮在大吸附轮2上等间距、
    非均匀精确分布,实现材料在产品上的优化分布。

    本实施例中的大吸附轮2和小吸附轮3的负压扇形仓体部分连通不同的外部负压
    发生器,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固定面板1上,不随大、小吸附轮2、3转动;大、小吸附轮2、3和其
    所对应的负压扇形仓体之间密封紧实,不漏气;小吸附轮3上的负压相位吸附区域可通过传
    动调整,按一定的比率对应大吸附轮2上的每一块第一吸附窗8,在第一吸附窗8的特定区
    域,实现吸气的叠加,增大吸附力。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如图5所示,大吸附轮2带动第一吸附窗8逆时针转动,内部的
    小吸附轮3也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的调节,可使小吸附轮3的多个负压相位吸附区域(第二
    吸附窗9)与大吸附轮2的多个第一吸附窗8对应起来。当小吸附轮3的某一个负压相位吸附
    区域与大吸附轮2上的某一块第一吸附窗8在特定位置重合时,吸气叠加,第一吸附窗8上该
    位置的吸附力增大,可吸附较多的材料量,即:材料非均匀吸附在第一吸附窗8上。当小吸附
    轮3的负压相位吸附区域不与大吸附轮2上的第一吸附窗8特定位置重合时,即第二扇形仓
    11内的负压环境不与第一扇形仓10连通,没有吸气叠加效果,第一吸附窗8上该位置的吸附
    力与其他位置一样,可吸附的材料量一致,即:材料均匀吸附在第一吸附窗8上,如图6图示。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在一个大吸附轮2内部的特定位置增加一个较小的带相位(第
    二吸附窗9)的小吸附轮3的结构形式,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使得产品上特
    定区域可吸附更多的材料,即:产品上的材料非均匀分布,如图8和图9所示。

    本实施例可优化了材料在产品上的分布,形成双层卫生棉芯叠加的效果,减少材
    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各第一吸附窗8均为包裹透气钢丝网的模瓦,便于木浆绒毛浆定型。

    进一步地,各第二吸附窗9均为由多个通孔布置成的气孔阵列,便于在重合区域时
    与第一扇形仓10充分连通。

    优选地,第一吸附窗8的数量为十二个,第二吸附窗9的数量为四个;大吸附轮2带
    动模瓦逆时针转动,内部的小吸附轮3也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的调节,可使小吸附轮3的四
    个负压相位吸附区域与大吸附轮2上的十二块模瓦对应起来。

    具体地,第一扇形仓10的两侧均设有压力调节仓14,各压力调节仓14的弧形面呈
    开口状,且与大吸附轮2内壁贴合,便于两侧压力调节及产品吸附的颗粒状材料的木浆绒毛
    浆良好过渡。

    具体地,第一转轴6与大吸附轮2的轮底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7与小吸附轮3的轮
    底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吸附窗9在小吸附轮3上的弧线边长小于第一吸附窗8在大吸附轮2
    上的弧线边长。其尺寸可根据产品需要而定,便于产品两边形成过渡的坡面,吸水效果好。

    具体地,负压仓12包括底仓1201和螺旋通道1202,底仓1201固定于固定面板1下
    方,第一扇形仓10依次通过底仓1201和固定面板1上的扇形缺口101与螺旋通道1202连通,
    螺旋通道1202用于连通外部的第一负压发生器,底仓1201可同时固定下部的结构,结构稳
    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可通过采用一个大吸附轮2内部的特定位置增加一个较小的
    带相位的小吸附轮3,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增强大吸附轮2的吸附力,从而
    达到吸附更多材料的目的。内部小吸附轮3带相位的结构形式,可实现木浆棉絮在大吸附轮
    上等间距、非均匀精确分布的目的;通过在相位时间段内重复吸气的方式,增强大吸附轮2
    的吸附力,在需集中的吸水区域增加木颗粒状材料的浆绒毛浆的量,这样可以提高材料利
    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
    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关 键  词:
    一种 新型 颗粒状 材料 混合 施加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型的颗粒状材料混合施加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14451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