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救援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高空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国内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相继增多。然而,高
层建筑却不可避免的发生火灾,或是恐怖分子的袭击,高层建筑的逃生依然是一种严重的
问题。在高层建筑发生问题时由于层高较高,同时逃生不能够借助于电梯,因此在逃生过程
中若通过楼梯逃生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逃离高层建筑,这样就会对人员的人生安全造
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高层建筑的逃生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现在高空逃生有提出过如下方案,有的利用绳索、降落伞、吊篮等等,这些都存在
着各种不同的缺陷,不能够很好地实际应用。如公告号为CN104623819A的中国专利中提到
的一种进入柔性救生滑道的辅助装置,通过该装置可由待救援人员通过设在入口端处的卡
装置将该其卡在门窗四周的墙壁上后,从入口端直接进入与之连接的柔性救生滑道内顺利
逃生,有效地实现了在较高层建筑内进行安全救援的目的。然而该装置由于在实际的灾难
发生过程中救生人员将该装置安装在墙壁上会有很大的难度,因而回延误宝贵的救生时
间。
为了使得高层建筑的逃生人员更快的逃离灾难现场,特别设计一种高空救援装
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救援装置,其能够快
速的使得逃生人员从高层建筑逃生同时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救援装置,包括位于地面
的固定安装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配重块,所述固定安装座中心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
固定杆和所述固定安装座间连接有轴承,所述固定杆的顶管固定连接有工作台,且所述固
定杆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啮合连接有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固定
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
于所述固定安装座上;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高空救援的救援机构,所述救援机构
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呈倒锥台设置,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用于收纳逃生人员的开口腔,
所述开口腔的内壁面上均匀固定设置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上设置有用于稳住逃生者
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与缓冲气囊垂直设置且连通的气囊柱,所述气囊柱的顶端
连接有弹性球气囊,所述弹性球气囊与所述气囊柱连通,所述弹性球气囊内设置有若干用
于提高逃生者与弹性球气囊间阻力的弹性小球,所述弹性气囊和所述柱气囊连通处设置有
用于防止所述弹性小球落入所述柱气囊的挡网,所述缓冲气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
一连接管连接有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压气机;所述固定筒的外壁面均匀固定设置有氦
气气囊,所述氦气,所述氦气气囊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有位于所述工作
台的高压气瓶;所述固定筒的外壁均匀连接有四根固定绳,所述固定绳连接有固定在所述
工作台上的控绳机构,所述控绳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控绳电机,所述控绳电机
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绞盘,所述固定绳连接在所述绞盘上;所述固定筒的下
端还连接有将逃生者输送到地面的充气气囊管,所述充气气囊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安全气
囊,且所述固定筒的底端设置有与充气气囊管中央连通的滑道入口,所述充气气囊管内沿
着逃生者滑动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手脚缓冲机构,所述手脚缓冲机构包括均匀设置上阻
尼气囊和下阻尼气囊,所述上阻尼气囊和所述下阻尼气囊的顶端相互交叉,二者间形成用
于伸入逃生者胳膊和腿的缓冲空间,逃生者背部与充气气囊管的接触的一侧均匀设置有阻
尼条气囊,所述上阻尼气囊,所述下阻尼气囊和所述阻尼条气囊与所述充气气囊管连通,所
述充气气囊管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有位于地面的第二压气机;所述固
定筒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救援机构在空中位置的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与缓冲气囊连通
并且与地面平行,贯穿所述固定筒并指向外侧,所述调节管内设置有遥控开关,所述遥控开
关配设有相应的遥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座上设置配重块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通
过在固定座上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工作台进行转动,因此能够在救援装置升
空后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防止固定绳相互缠绕的现象出现;固定筒的内壁上设置缓冲
气囊,同时缓冲气囊上设置控制机构,由于气囊柱,弹性球气囊与缓冲气囊连通,因此当逃
生者跳下时被缓冲,同时由于逃生者会被相邻的气囊柱和弹性球气囊限制住移动,因而逃
生或不会被弹起,更加安全,弹性小球的设置能够增大摩擦力更好的限制逃生者在跳下好
的被动位移,通过第一压气机,能够控制气囊内气量的大小,并进行调节,以使得救援装置
处于最佳状态;设置在固定筒外壁的氦气气囊由于能够为装置提供很大的浮力,因此能够
为整个装置提供上升的动力,通过控制高压气瓶能够控制提供的浮力的大小。通过控绳电
机和绞盘,能够通过控制绳子的高度控制救援装置的大小,同时在有风的状态下我们可以
通过控制四根固定绳的高度使得救援装置处于略微倾斜的状态,从而与风的阻力想成一个
力的平衡,进而保障救援装置的稳定性;由于充气气囊管内设置手脚缓冲机构,手脚缓冲机
构由交错设置的上阻尼气囊和下阻尼气囊形成,由于上阻尼气囊和下阻尼气囊与充气气囊
管连通,由于压力的关系,阻尼气囊充气后会深入到上阻尼气囊和下阻尼气囊间的胳膊和
腿提供阻力从而减缓人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从而保障逃生者安全下落到安全气囊中,位
于逃生者与充气气囊管的接触的一侧设置的阻尼条气囊能够进一步提供阻力,同时在逃生
者下落过程中与阻尼条气囊接触能够提高舒适度,通过第二压气机能够很好的控制充气气
囊管的内部压力;为了能够对空中的救援装置的位置进行微调,通过遥控装置控制遥控开
关,由于调节管与缓冲气囊连通,因此当遥控开关打开后,由于气体的反冲作用会使得救援
装置产生相对的位移,由于遥控开关均匀设置,因此能够控制使得救援装置向任意方向移
动;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使得逃生者跳入到安全的地方,并且保障逃生者的安全,之后通
过救生滑道使得逃生者快速到达地面,整个过程不仅能够保障逃生者的安全而且快速可
靠,同时该装置适用有风天气,能够方便调节易于适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控制机构的距离为10cm到3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两个所述控制机构的距离设置成10cm到30cm能够
更好的对跳入的逃生者产生定位效果,保障逃生者的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阻尼气囊和所述下阻尼气囊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弹性
阻尼球,所述弹性阻尼球与所述上阻尼气囊或所述下阻尼气囊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阻尼球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力,保障逃生者在
下落过程中速度不会太快。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在逃生者跳入救生架内时对逃
生者提供缓冲和定位,从而使得逃生者安全落入救生架,同时通过救生滑道,将逃生者快速
送达地面,从而实现了对于救生者快速安全进行救生的效果,同时该装置适用有风天气,能
够方便调节易于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控制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充气气囊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5位实施例中控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安装座;2、配重块;3、固定杆;4、轴承;5、工作台;6、第一传动齿;7、第
二传动齿;8、驱动轴;9、驱动电机;10、固定筒;11、开口腔;12、缓冲气囊;13、气囊柱;14、弹
性球气囊;15、弹性小球;16、挡网;17、第一连接管;18、第一压气机;19、氦气气囊;20、高压
气瓶;21、第二连接管;22、固定绳;23、控绳电机;24、输出轴;25、绞盘;26、充气气囊管;27、
上阻尼气囊;28、下阻尼气囊;29、阻尼条气囊;30、弹性阻尼球;31、安全气囊;32、第三连接
管;33、第二压气机;34、调节管;35、遥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高空救援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位于地面的固定安装座1,固
定座上设置有配重块2。在固定座上设置配重块2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固定安装座1中心转动连接有固定杆3,固定杆3和固定安装座1间连接有轴承4,固
定杆3的顶管固定连接有工作台5,且固定杆3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6,第一传动齿6啮合连接
有第二传动齿7,第二传动齿7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传动齿7的驱动轴8,驱动轴8连接有
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位于固定安装座1上。通过在固定座上安装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能
够驱动工作台5进行转动,便于进行控制。
工作台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高空救援的救援机构,救援机构包括固定筒10,固定筒
10呈倒锥台设置,固定筒10内设置有用于收纳逃生人员的开口腔11,开口腔11的内壁面上
均匀固定设置有缓冲气囊12,缓冲气囊12上设置有用于稳住逃生者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
包括与缓冲气囊12垂直设置且连通的气囊柱13,气囊柱13的顶端连接有弹性球气囊14,弹
性球气囊14与气囊柱13连通,弹性球气囊14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提高逃生者与弹性球气囊14
间阻力的弹性小球15,弹性气囊和柱气囊连通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弹性小球15落入柱气囊的
挡网16,缓冲气囊12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7,第一连接管17连接有位于工作台5上的第一压气
机18。
固定筒10的内壁上设置缓冲气囊12,同时缓冲气囊12上设置控制机构,由于气囊
柱13,弹性球气囊14与缓冲气囊12连通,因此当逃生者跳下时被缓冲,同时由于逃生者会被
相邻的气囊柱13和弹性球气囊14限制住移动,因而逃生或不会被弹起,更加安全,弹性小球
15的设置能够增大摩擦力更好的限制逃生者在跳下好的被动位移,通过第一压气机18,能
够控制气囊内气量的大小,并进行调节,以使得救援装置处于最佳状态。
将相邻两个控制机构的的距离设置成10cm到30cm能够更好的对跳入的逃生者产
生定位效果,保障逃生者的安全。
固定筒10的外壁面均匀固定设置有氦气气囊19,氦气气囊19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21,第二连接管21连接有位于工作台5的高压气瓶20。设置在固定筒10外壁的氦气气囊19由
于能够为装置提供很大的浮力,因此能够为整个装置提供上升的动力,通过控制高压气瓶
20能够控制提供的浮力的大小。
固定筒10的外壁均匀连接有四根固定绳22,固定绳22连接有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控
绳机构,控绳机构包括固定在工作台5上的控绳电机23,控绳电机23包括输出轴24,输出轴
24固定连接有绞盘25,固定绳22连接在绞盘25上。通过控绳电机23和绞盘25,能够通过控制
绳子的高度控制救援装置的大小,同时在有风的状态下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四根固定绳22的
高度使得救援装置处于略微倾斜的状态,从而与风的阻力想成一个力的平衡,进而保障救
援装置的稳定性。
固定筒10的下端还连接有将逃生者输送到地面的充气气囊管26,充气气囊管26的
正下方设置有安全气囊31,且固定筒10的底端设置有与充气气囊管26中央连通的滑道入
口,充气气囊管26内沿着逃生者滑动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手脚缓冲机构,手脚缓冲机构
包括均匀设置上阻尼气囊27和下阻尼气囊28,上阻尼气囊27和下阻尼气囊28的顶端相互交
叉,二者间形成用于伸入逃生者胳膊和腿的缓冲空间,逃生者背部与充气气囊管26的接触
的一侧均匀设置有阻尼条气囊29,上阻尼气囊27,下阻尼气囊28和阻尼条气囊29与充气气
囊管26连通,充气气囊管26连接有第三连接管32,第三连接管32连接有位于地面的第二压
气机33。
由于充气气囊管26内设置手脚缓冲机构,手脚缓冲机构由交错设置的上阻尼气囊
27和下阻尼气囊28形成,由于上阻尼气囊27和下阻尼气囊28与充气气囊管26连通,由于压
力的关系,阻尼气囊充气后会深入到上阻尼气囊27和下阻尼气囊28间的胳膊和腿提供阻力
从而减缓人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从而保障逃生者安全下落到安全气囊31中,位于逃生者
与充气气囊管26的接触的一侧设置的阻尼条气囊29能够进一步提供阻力,同时在逃生者下
落过程中与阻尼条气囊29接触能够提高舒适度,通过第二压气机33能够很好的控制充气气
囊管26的内部压力。
上阻尼气囊27和下阻尼气囊28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弹性阻尼球30,弹性阻尼球30与
上阻尼气囊27或所述下阻尼气囊28连通。通过阻尼球的阻力的作用能够更好对人体进行缓
冲,防止在下落的过程中,逃生者速度过快。
固定筒10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救援机构在空中位置的调节管34,调节管34与缓冲
气囊12连通并且与地面平行,贯穿固定筒10并指向外侧,调节管34内设置有遥控开关35,遥
控开关35配设有相应的遥控装置。通过遥控装置控制遥控开关35,由于调节管34与缓冲气
囊12连通,因此当遥控开关35打开后,由于气体的反冲作用会使得救援装置产生相对的位
移,由于遥控开关35均匀设置,因此能够控制使得救援装置向任意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对空
中的救援装置的位置进行微调。
该装置在使用过程时,首先,调整固定座的位置使其位于逃生者的正下方;其次,
打开第一压气机18和第二压气机33使得缓冲气囊12和充气气囊管26处于充气状态,并通过
高压气瓶20对氩气气囊内充气,当浮力到达一定程度,通过控绳机构使得救援装置缓慢上
升,上升过程中若是救援装置出现旋转可以通过驱动驱动电机9,从而防止固定绳22缠绕;
上升完毕后若是需要调节救援装置的微小位移可以通过遥控装置完成;在有风的状态下我
们可以通过控制四根固定绳22的高度使得救援装置处于略微倾斜的状态,从而与风的阻力
想成一个力的平衡,进而保障救援装置的稳定性;最后,逃生者可以跳入到开口腔11内进行
逃生,并通过滑道下落到安全气囊31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