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方平衡保健茶,以开发我国中草药资源增加茶类品种,克服现有保健茶不能经常饮用的缺点,为增强人民体质,延长人民寿命贡献一份力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祖国医学气血不足、气虚血损不能荣贯全身则致衰老的理论,将玉竹、菊花、枸杞、茯苓中草药经浸析泡制而成,其配比是(重量):
玉竹10-50%、菊花10-50%、红花0-30%、枸杞10-40%、五加皮0-40%、茯苓10-40%、调味料20-40%。
其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制备、混配、浸提、调味、烘干、粉碎、消毒灭菌、包装工序,混配是在带搅拌器的容器内,烘干是在烘干房或烘干箱内,烘干温度为150-300℃,灭菌是在高温柜中,其温度为150-25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中草药制成,资源丰富;(2)微甜可口,老幼皆益;(3)纯天然本草复方,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4.62克,脂肪和糖1.04克,氨基酸1525毫克,微量元素含有锌、铁、锰、硒、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C含量为26毫克/100克;(4)性甘平和、不寒不燥,可常期饮用,没有付作用;(5)日,月常饮用。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之功效。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例:以玉竹为主要成份,其配比是(重量)
玉竹50%,菊花10%、枸杞10%、茯苓10%、调味料20%。
调味料是指:蜂蜜、丁香、地黄。
其生产工艺是:原料制备→混配→浸提→调味→烘干→粉碎→消毒灭菌→包装。
工序说明:
1、原料制备:
①将玉竹浸入水中浸泡30-50小时,然后洗净,上蒸笼蒸制7-12小时,冷后用切片机切碎;
②将枸杞洗净按构杞∶薄荷∶水=100∶10-15∶200-500的比例放入砂锅内,用猛火煎煮5-10分钟,端下备用;
③将茯苓用40-70℃的温度浸泡,待软后捞出上锅蒸3-6小时,等冷后用片机切碎备用;
④将菊花拣净,放入高温柜中消毒灭菌,温度为150-250℃,保持5-10分钟,然后取出备用;
⑤中性液制备:(重量比)取霍香2-10份、丁香1-10份,生熟地0-10份,陈皮1-5份、薏仁0-20份、加水3-6倍,将生熟地、薏仁放入锅中加水煎煮30-40分钟,然后放入霍香和丁香、陈皮再煎煮15-30分钟后端下备用。
2、混配:将加工好的玉竹、枸杞、菊花、茯苓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内搅匀;
3、浸提:将制备的中性液倒入容器内,与混配好的料一起搅拌浸提25-32小时。
4、调味:是在容器内加入浸提料,然后加蜂蜜、丁香或地黄
20%,充分搅拌后,浸闷28-32小时,味感微甜即成。
5、烘干:将调配好的半成品放入烘干房或烘干箱内烘干,烘干温度为150-300℃;
6、粉碎:将烘干好的半成品用粉碎机粉碎成粉粒状;
7、消毒灭菌:将粉碎好的料放入高温柜中消毒灭菌,灭菌温度为150-250℃;
8、包装:采用颗粒包装机将灭菌料包成0.2-0.35的小袋,然后装盒入库。
9、五加坡制备与茯苓制备工艺相同;红花制备与菊花制备工艺相同。
以上配比保健茶,具有滋阴明目,生津养胃,消渴强心,玉容抗衰老之功效。
例2是以茯苓为主要成份,其配比是:
茯苓40%、玉竹10%、菊花20%、构杞10%、调味料20%。
其生产工艺与例一相同。
此茶具有滋补肝肾,利水参湿,安神明目,降压降脂,乌发轻身之功效。
由以上实例可看出,只要改变主要成份含量或者增减成份,就可增加一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