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器材,尤其涉及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的承托平台。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布的申请号:201510398564.X多功能护理床,以及申请号:
201510901160.8人体与护理装置表面分离的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护理装置。上述的两项专
利技术方案中都包含一个,由若干个柔性举升托架,通过托架连接器分别与护理装置两侧
的举升支架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
由于上述的柔性举升托架不具备自动控制张紧度的功能。所以,当承托平台上承
托的人体与护理装置表面分离时,柔性举升托架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肯定会产生一定幅
度的自然下垂,这样会给人体与护理装置表面的分离带来很大的难度。一般要解决此类问
题的话,就是通过增加承托平台的举升高度,或增加充气床垫的厚度。这样会直接增加制造
成本高,也会使护理装置的结构变的复杂,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以简单的结构
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控制的自动化。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提供具有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
该方法的承托平台,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控制的自动化,减小柔性举
升托架在人体重力作用下产生下垂的幅度。
对于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来说,所述的柔性举升托架的
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与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
平台;所述的柔性举升托架与举升支架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所述的张紧气囊的一侧
与举升支架贴合,柔性举升托架沿张紧气囊另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与举升支架连
接;柔性举升托架与张紧气囊的外表面贴合,并对张紧气囊进行包绕。通过对张紧气囊进行
充气,使张紧气囊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包绕在张紧气囊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
大、使柔性举升托架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
升托架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产生绷紧;通过对张紧气囊进行泄气,使张紧
气囊的体积缩小,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包绕在张紧气囊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减小、使柔性举
升托架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的曲线长度增大,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在承托
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产生舒张。
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柔性举升托架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
上,每组柔性举升托架与举升支架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通过对每组张紧气囊单独进
行充气或泄气,使每组柔性举升托架能够独立实现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产
生绷紧或舒张;通过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张紧气囊统一进行充气或泄气,使两组或两组以
上的柔性举升托架能够统一实现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产生绷紧或舒张。
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柔性举升托架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
上,由于每组柔性举升托架相对人体的部位不相同,人体的各部位对每组柔性举升托架产
生的压力也不相同,所以每组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都需要独立控制。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在
不同状态下,对所需要的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另外,当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处于平躺状
态,需要完全与护理装置表面分离时,则应当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柔性举升托架的张紧度
实行统一控制。
对于本发明具有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来说,
所述的承托平台,包括:护理装置、举升支架、柔性举升托架、托架连接器、张紧气囊、充气装
置、张紧气囊护罩,所述的柔性举升托架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与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
的举升支架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所述的柔性举升托架与举升支架的交汇
处设置有张紧气囊;所述的张紧气囊的一侧与举升支架贴合,柔性举升托架沿张紧气囊另
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与举升支架连接;柔性举升托架与张紧气囊的外表面贴合,并
对张紧气囊进行包绕;通过对张紧气囊进行充气,使张紧气囊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
托架包绕在张紧气囊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大、使柔性举升托架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
支架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产生
绷紧;通过对张紧气囊进行泄气,使张紧气囊的体积缩小,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包绕在张紧
气囊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减小、使柔性举升托架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的曲线
长度增大,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之间产生舒张。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张紧气囊重叠设置在柔性举升托架与举升支架的交汇处;所
述的柔性举升托架与张紧气囊之间设置有张紧气囊护罩。
为了使柔性举升托架的张紧度能够获得较大的调节范围,在柔性举升托架与举升
支架的交汇处重叠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张紧气囊。
为了使张紧气囊在体积膨大时,对柔性举升托架的受力更均匀,也为了减少张紧
气囊与柔性举升托架之间的磨损,在柔性举升托架与张紧气囊之间设置有张紧气囊护罩。
所述的承托平台安装在护理装置上设置的背板上;所述的承托平台安装在护理装
置上设置的座板上;所述的承托平台安装在护理装置上设置的曲腿板上;所述的承托平台
能够随背板的折叠或展开,实现起背或平躺功能;所述的承托平台能够随曲腿板的折叠或
展开,实现曲腿或平躺功能。
所述的承托平台安装在由轮子、扶手、椅背、支架组成的轮椅上。
所述的承托平台安装在由轮子、童车扶手、支架组成的童车上。
所述的承托平台的下方安装有充气床垫,通过对充气床垫进行泄气,使充气床垫
的厚度降低。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充气床垫之间的分离。
所述的承托平台的下方连接有举升装置,通过举升装置向上举升,使承托平台向
上提升高度,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床垫之间的分离。
所述的承托平台由吊带与提升横梁上安装的提升装置连接;通过提升装置带动吊
带向上提升,使承托平台向上提升高度,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床垫之间的分离,所述的提升横
梁设置在床头的上方。
采用上述的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的技术方
案,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承托平台上设置的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控制的自动化。实现承托
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护理装置表面分离的自动化,实现自动洗浴、自动更换尿布或床单清
洁护理功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被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
该方法的承托平台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第一种实
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第一种实
施方式中,承托平台随护理床的背板、曲腿板折叠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单
组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自动控制的方框图。
图5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其中张紧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
于舒张状态,充气床垫处于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充气床垫处于贴合状态。
图6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其中张紧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
于绷紧状态,充气床垫处于泄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充气床垫处于分离状态。
图7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其中张紧气囊处于泄气状态,充气浴盆处于充
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在充气浴盆中处于舒张状态。
图8是图5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第二种实
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沿图9中B——B线的剖视图,其中张紧气囊处于泄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
于舒张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床垫处于贴合状态。
图12是沿图9中B——B线的剖视图,其中张紧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
于绷紧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床垫处于分离状态。
图13是本发明柔性举升张紧托架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与由床
头、床腿和护栏组成的护理装置组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第三种
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第四种
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第五种
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9是沿图18中C——C线的剖视图,其中举升支架处于降落状态,张紧气囊处于
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于舒张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床垫处于贴合状态。
图20是是沿图18中C——C线的剖视图,其中举升支架处于举升状态,张紧气囊处
于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于绷紧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床垫处于分离状态。
图21是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台第六种
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2是沿图21中D——D线的剖视图,其中举升支架处于降落状态,张紧气囊处于
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于舒张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床垫处于贴合状态。
图23是沿图21中D——D线的剖视图,其中举升支架处于提升状态,张紧气囊处于
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处于绷紧状态,柔性举升托架与床垫处于分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8所示的是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
承托平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护理装置、承托平台、控制单元组成。
所示的护理装置,由床头1、床体8、背板6、座板7、曲腿板9组成。床体8靠外侧的一
端与床头1连接,座板7设置在床体8上方的中间部位,座板7的一端与背板6连接,座板7的另
一端依次与两块曲腿板9连接,曲腿板9靠外侧的一端与床头1连接。所示的背板6可以向上
折叠或向下展开,实现起背或平躺功能;曲腿板9可以向上或向下折叠,也可以水平展开,实
现上曲腿或下曲腿功能,或平躺功能。
所示的承托平台,由举升支架4、柔性举升托架2、托架连接器5、张紧气囊3组成。所
示的举升支架4安装在护理装置上设置的背板6的两侧;所示的举升支架4安装在护理装置
上设置的座板7的两侧;所示的举升支架4安装在护理装置上设置的两块曲腿板9的两侧。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安装在背板6两侧的举升支架
4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
安装在座板7两侧的举升支架4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
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安装在曲腿板9两侧的举升支架4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
承托平台。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3;所示的张紧气囊3
的一侧与举升支架4贴合,柔性举升托架2沿张紧气囊3另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5与举
升支架4连接,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的外表面贴合,并对张紧气囊3进行包绕。
通过对张紧气囊3进行充气,使张紧气囊3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
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大、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
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绷
紧;通过对张紧气囊3进行泄气,使张紧气囊3的体积缩小,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张
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减小、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
的曲线长度增大,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舒张。
所示的承托平台安装在护理装置上设置的背板6上;所示的承托平台安装在护理
装置上设置的座板7上;所示的承托平台安装在护理装置上设置的曲腿板9上;所示的承托
平台能够随背板6的折叠或展开,实现起背或平躺功能;所示的承托平台能够随曲腿板9的
折叠或展开,实现曲腿或平躺功能。
所示的控制单元,由控制键盘19、中央处理器18、充气装置15、张紧气囊充气电磁
阀16、气囊压力传感器38、张紧气囊泄气电磁阀17、举升支架4、张紧气囊3、柔性举升托架2
组成。
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柔性举升托架2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
4上,每组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3;通过对每组张紧气囊3单
独进行充气或泄气,使每组柔性举升托架2能够独立实现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
之间产生绷紧或舒张;通过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张紧气囊3统一进行充气或泄气,使两组或
两组以上的柔性举升托架2能够统一实现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绷紧
或舒张。
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柔性举升托架2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
4上,由于每组柔性举升托架2相对人体的部位不相同,人体的各部位对每组柔性举升托架2
产生的压力也不相同,所以每组柔性举升托架2张紧度都需要独立控制。这样才能满足人体
在不同状态下,对所需要的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另外,当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处于平躺
状态,需要完全与护理装置表面分离时,则应当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柔性举升托架2的张紧
度实行统一控制。
所示的承托平台的下方安装有充气床垫10,通过对充气床垫10进行泄气,使充气
床垫10的厚度降低。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充气床垫10之间的分离;通过对充气床垫10进行充
气,使充气床垫10的体积膨大,厚度增高。并承托在承托平台上的人体。
当安装在背板6上的承托平台随背板6向上折叠,安装在曲腿板9上的承托平台随
曲腿板9向下折叠,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呈坐姿状态时,通过操作控制键盘19经中央处理
器18命令张紧气囊充气电磁阀16打开,充气装置15只单独对安装在座板7上的承托平台中
的张紧气囊3进行充气,使张紧气囊3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张紧气囊3
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大、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的曲线长
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绷紧;减小柔性
举升托架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垂的幅度。再由中央处理器18命令充气床垫泄气电磁
阀36打开,对安装在承托平台与座板7之间的充气床垫10进行泄气,使充气床垫10的体积缩
小,厚度降低。使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泄气后的充气床垫10之间分离一定间隙,来实现
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护理装置表面的分离。这时可以通过柔性举升托架2上设置的便
孔11,进行大小便收集处理。(与本发明无关的功能图中未示出)
当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由充气床垫10来承托,并长时间的躺卧在气床垫10上方
时。为了不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这时的柔性举升托架2即不能绷紧,又不能过度的舒张。如果
柔性举升托架2产生绷紧状态,会对人体产生压迫感;如果柔性举升托架2产生过度舒张状
态,在人体位移时会产生皱褶,这样都会影响人体的舒适感。
当人体某个部位对承托平台上的柔性举升托架2产生压力过大时,张紧气囊3的内
部压力也会随之增高,由气囊压力传感器38将信号传给中央处理器18,由中央处理器18命
令张紧气囊泄气电磁阀17,对张紧气囊3进行泄气,使张紧气囊3的体积缩小,来带动柔性举
升托架2包绕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减小、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
的举升支架4之间的曲线长度增大,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
4之间自动产生舒张。当张紧气囊3的内部压力降低时,由气囊压力传感器38将信号传给中
央处理器18,中央处理器18命令张紧气囊充气电磁阀16打开,充气装置15对张紧气囊3进行
充气,使张紧气囊3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
增大、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
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自动产生适度绷紧。上述的柔性举升托
架2的张紧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或设定张紧气囊3内部压力参数值,来实现自动
控制;也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控制键盘19经中央处理器18,实现手动控制。
当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处于平躺状态,需要完全与护理装置表面分离时,通过
操作控制键盘19经中央处理器18命令张紧气囊充气电磁阀16打开,充气装置15对安装在背
板6、座板7、曲腿板9上的承托平台中的张紧气囊3同时进行充气,使上述的张紧气囊3体积
同时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大、使柔性举升托
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
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绷紧;减小柔性举升托架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
垂的幅度。由中央处理器18命令充气床垫泄气电磁阀36打开,对充气床垫10进行泄气,使充
气床垫10的体积缩小,厚度降低。使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泄气后的充气床垫10之间分
离一定间隙,来实现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护理装置表面的分离。
当实现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护理装置表面的分离后,可以将未充气的充气浴
盆14在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泄气后的充气床垫10之间分离的间隙中展开铺平,由中央
处理器18命令张紧气囊泄气电磁阀17打开,对设置在背板6、座板7、曲腿板9上的承托平台
中的张紧气囊3同时进行泄气,使上述张紧气囊3的体积缩小,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
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减小、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
间的曲线长度增大,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舒
张。由于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舒张,承托平台上承托
的人体降落在未充气的充气浴盆14的上方,然后,对充气浴盆14进行充气,使充气浴盆14形
成一个可以盛水的池子,人体可以在该池子中进行洗浴,柔性举升托架2与充气浴盆14的内
壁贴合,不会影响人体在洗浴时的舒适感。
洗浴结束后,对充气浴盆14进行泄气,由中央处理器18命令张紧气囊充气电磁阀
16打开,充气装置15对设置在背板6、座板7、曲腿板9上的承托平台中的张紧气囊3同时进行
充气,使上述张紧气囊3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
长度增大、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
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绷紧;减小柔性举升托架在人
体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垂的幅度。使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与泄气后的充气浴盆14之间分
离一定间隙,然后,将泄气后充气浴盆14从上述的间隙中移除。再由中央处理器18命令充气
床垫充气气电磁阀35打开,对充气床垫10进行充气,使充气床垫10的体积膨大,厚度增高。
并承托在承托平台上的人体。
为了使承托平台上承托的人体的舒适感不受影响,由中央处理器18命令张紧气囊
泄气电磁阀17打开,对张紧气囊3进行泄气,使张紧气囊3处于充气状态,柔性举升托架2处
于舒张状态,柔性举升托架2与充气床垫10处于贴合状态。
图9至图13所示的是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
承托平台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包括:护理装置、举升支架4、柔性举升托架2、托架连接器5、张
紧气囊3、张紧气囊护罩13组成。
所示的护理装置,由床床头1、床体8、护栏23组成
所示的承托平台为框型结构,承托平台的两侧为举升支架4,两端由平台横梁连
接。承托平台的底部连接有托板20,托板20的上方设置有床垫21。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为网状结构,柔性举升托架2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
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4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张紧气囊3重叠设置在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
处;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之间设置有张紧气囊护罩13。
为了使柔性举升托架2的张紧度能够获得较大的调节范围,在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
升支架4的交汇处重叠设置两个张紧气囊3;所示的两个张紧气囊3重叠设置在承托平台两
侧的举升支架4凹槽内,张紧气囊3的一侧与举升支架4贴合,柔性举升托架2沿张紧气囊3另
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5与举升支架4连接,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的外表面贴
合,并对张紧气囊3进行包绕。
为了使张紧气囊3在体积膨大时,对柔性举升托架2的受力更均匀,也为了减少张
紧气囊3与柔性举升托架2之间的磨损,在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之间设置有张紧气囊
护罩13。
当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4凹槽内,重叠设置的两个张紧气囊3处于泄气状态
时,护罩13处于降落状态,柔性举升托架2处于舒张状态,柔性举升托架2与床垫21处于贴合
状态。
当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4凹槽内,重叠设置的两个张紧气囊3处于充气状态
时,张紧气囊3的体积膨大带动护罩13沿举升支架4凹槽向上举升,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
绕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大、使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
4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
绷紧;同时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向上举升一定高度、并使柔性举升托架2绷紧,使承托平台与
床垫21之间的分离。
所示的承托平台可以与由床头1、床体8、护栏23组成的护理装置组合使用,特别适
合婴幼儿的使用,夜间将本发明柔性举升张紧托架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承托平
台,放置在双人床上,方便父母对婴幼儿的照料,白天将承托平台与由床床头1、床体8、护栏
23组成的护理装置组合。
图14至图15所示的是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
的承托平台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包括:护理装置、举升支架4、柔性举升托架2、托架连接器5、
张紧气囊3组成。
所示的护理装置,由轮子26、扶手25、椅背24、支架28组成的轮椅。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
支架4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3;所示的张紧气囊3
的一侧与举升支架4贴合,柔性举升托架2沿张紧气囊3另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5与举
升支架4连接,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的外表面贴合,并对张紧气囊3进行包绕。
所示的承托平台的底部连接有托板20,托板20的上方设置有垫子27。柔性举升托
架2上设置有便孔11。
所示的承托平台安装在由轮子26、扶手25、椅背24、支架28组成的轮椅上。
图16至图17所示的是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
的承托平台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包括:护理装置、举升支架4、柔性举升托架2、托架连接器5、
张紧气囊3组成。
所示的护理装置,由轮子26、童车扶手29、支架28组成的童车。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设置在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
支架4连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3;所示的张紧气囊3
的一侧与举升支架4贴合,柔性举升托架2沿张紧气囊3另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5与举
升支架4连接,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的外表面贴合,并对张紧气囊3进行包绕。
所示的承托平台的底部连接有托板20,托板20的上方设置有垫子27。柔性举升托
架2上设置有便孔11。
所示的承托平台安装在由轮子26、童车扶手29、支架28组成的童车上。
图18至图20所示的是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
的承托平台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包括:护理装置、举升支架4、柔性举升托架2、托架连接器5、
张紧气囊3、举升装置30组成。
所示的护理装置,由床体8的两端设置有床腿31、床体8的上方设置有床垫21组成
的护理床。
所示的承托平台为框型结构,承托平台的两侧为举升支架4,两端由平台横梁连
接。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4连
接,构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3;所示的张紧气囊3
的一侧与举升支架4贴合,柔性举升托架2沿张紧气囊3另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5与举
升支架4连接,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的外表面贴合,并对张紧气囊3进行包绕。
所示的承托平台的下方连接有举升装置30,所示的举升装置30安装在床腿31的空
腔中。通过举升装置30向上举升,使承托平台向上提升高度,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床垫21之间
分离。
当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的张紧气囊3处于泄气状态时,举升
装置30处于降落状态,承托平台处于降落状态,柔性举升托架2处于舒张状态,柔性举升托
架2与床垫21处于贴合状态。
当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的张紧气囊3处于充气状态时,张紧
气囊3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大、使柔性
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
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绷紧;举升装置30处于向上举升状态,带动承托
平台向上提升高度,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床垫21之间分离。
图21至图23所示的是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
的承托平台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包括:护理装置、举升支架4、柔性举升托架2、托架连接器5、
张紧气囊3、提升装置33组成。
所示的护理装置,由床体8的两端设置有床头1、床头1的上方设置有提升横梁32,
床体8的上方设置有床垫21组成的护理床。
所示的承托平台为框型结构,承托平台的两侧为举升支架4,两端由平台横梁连
接。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的两端分别由托架连接器5与承托平台两侧的举升支架4连接,构
成可以承托人体的承托平台。
所示的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有张紧气囊3;所示的张紧气囊3
的一侧与举升支架4贴合,柔性举升托架2沿张紧气囊3另一侧的外表面由托架连接器5与举
升支架4连接,柔性举升托架2与张紧气囊3的外表面贴合,并对张紧气囊3进行包绕。
所示的承托平台由吊带34与提升横梁32上安装的提升装置33连接;通过提升装置
33带动吊带34向上提升,使承托平台向上提升高度,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床垫21之间的分离。
所示的提升横梁32设置在床头1的上方。
当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的张紧气囊3处于泄气状态时,提升
装置33处于降落状态,承托平台处于降落状态,柔性举升托架2处于舒张状态,柔性举升托
架2与床垫21处于贴合状态。
当柔性举升托架2与举升支架4的交汇处设置的张紧气囊3处于充气状态时,张紧
气囊3的体积膨大,来带动柔性举升托架2包绕在张紧气囊3外表面的曲线长度增大、使柔性
举升托架2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的曲线长度减小,来实现柔性举升托架2
在承托平台两侧设置的举升支架4之间产生绷紧;提升装置33带动吊带34向上提升,同时带
动承托平台向上提升高度,来实现承托平台与床垫21之间的分离。
上述的实施例中所示的采用本发明柔性举升托架张紧度的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
法的承托平台也可以安装在没有轮子的椅子上,上述的设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
品形状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该视为不
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