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羊垫料圈养装置及其圈养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山羊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羊垫料圈养装置及其圈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是利用谷壳、锯木屑、秸秆及畜禽粪污等混合后,通过有益微生物
菌群发酵,实现粪污零排放环保养殖与畜禽高效生产的一种养殖方法,目前在猪、鸡、鸭等
畜禽养殖中广泛使用。
一般而言,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的关键是垫料按照既定程序正常发酵。为了保证
垫料的正常发酵,在生产中垫料和畜禽粪便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铺设的垫料保证一
定的厚度(30~100cm),以保证发酵过程中垫料的热能不流失;②垫料的含水量为60%左右,
为发酵微生物的繁衍提供基本条件;③畜禽粪便的碳氮比小于25:1,用于补充垫料发酵系
统的营养(氮)。
比较猪、鸡、鸭等畜禽而言,山羊耐高温、高湿的能力差很多。因此,直接利用猪、鸡
鸭等常规发酵床垫料进行山羊的圈养容易造成以下负面影响:①发酵垫料表面的温度过高
造成的种公羊无精、羊只采食量减少、拉稀等疾病的产生;②羊蹄长期处于含水量较高的垫
料之中,容易引起羊只腐蹄病的发生,影响生产;③由于羊只粪尿少,且粪便碳氮比大于25:
1(约为29:1),不能为垫料发酵系统的继续发酵提供营养(氮),还需要额外添加玉米粉等碳
氮比小于25:1的营养物质,增加垫料和养殖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羊垫料圈养装置及其圈养方法,设计合理,不仅有助于
山羊的正常生长,而且大大降低养殖人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山羊垫料圈养装置,包括养
殖池体,所述养殖池体的底部铺设有垫料,所述养殖池体的底部分布有若干与供水源连通
的补水管,所述养殖池体的顶部设有以利于向养殖池体内补充垫料的垫料补充槽,所述垫
料补充槽与养殖池体的顶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体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端设有驱动
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接有用于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
所述滑块与垫料补充槽固联。
进一步的,所述垫料补充槽为上端呈倒锥形状,垫料补充槽的下端开设有一长条
状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边缘向下铰接有一出料盖。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体呈矩形槽体状,养殖池体的高度为60~100cm,所述养殖
池体的底部与补水管的出水口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0~40cm,所述养殖池体的底部与出料口
之间的垂直高度为60~150cm。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管呈矩阵分布。
一种山羊垫料圈养装置的圈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养殖池体的底部铺设混合好的且含水量不超过15%的垫料,垫料的铺设厚度为5
~10cm,将山羊赶入养殖池体内饲养;
(2)每间隔30~90天,移动垫料补充槽,在养殖池体的底部补充1次混合好的且含水量
不超过15%的垫料,每次补充的垫料厚度为1~10cm;
(3)当养殖池体内垫料的厚度累积达到40~60cm时打开补水管,补水至养殖池体内垫
料的总含水量为45%~55%;
(4)移动垫料补充槽,在养殖池体的底部补充混合好的且含水量不超过15%的垫料,补
充的垫料厚度为10~20cm;
(5)继续养殖30~90天,将养殖池体内的垫料全部清除,完成养殖周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为羊只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羊只羊蹄接触的垫料温度接近室温,有效避免了常规山
羊发酵床垫料养殖过程中发酵垫料表面温度过高造成的种公羊无精、羊只采食量减少、拉
稀等疾病的产生;
(2)保证羊只羊蹄接触的垫料湿度较低,有效控制了羊只腐蹄病的发生;
(3)本发明所采用的垫料仅为常规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的1/5-1/3,且不需要玉米粉等
营养型垫料的加入,大大减少了垫料的成本,有效提高养殖收益;
(4)不需要常规发酵床养殖过程中定期翻耕垫料的工艺步骤,大大减少了养殖人工成
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中:
1-养殖池体;2-垫料;3-补水管;4-垫料补充槽;5-驱动电机;6-滑轨;7-丝杆;8-滑块;
9-出料口;10-出料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山羊垫料圈养装置,包括养殖池体1,所述养殖池体1的
底部铺设有垫料2,所述养殖池体1的底部分布有若干与外部供水源连通的补水管3,所述养
殖池体1的顶部设有以利向养殖池体内补充垫料的垫料补充槽4,所述垫料补充槽4与养殖
池体1的顶部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体1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6,所述滑轨6的一端设有
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上螺接有用于与滑轨6滑动连
接的滑块8,所述滑块8与垫料补充槽4固联;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5驱动滑块8沿着丝杆7滑
动,进而推动垫料补充槽4沿着养殖池体1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料补充槽4为上端呈倒锥形状,垫料补充槽4的下端开设有一
长条状的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的边缘向下铰接有一出料盖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体1为长×宽×高为1000cm×600cm×80cm的矩形槽体,
所述养殖池体1的底部与补水管的出水口之间的垂直高度为20cm,所述养殖池体1的底部与
出料口9之间的垂直高度为90cm,垫料补充槽4的长度为50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水管3的数量为10个,补水管呈2×5矩阵分布,以便对养殖池
体内的垫料进行均匀的补水。
一种山羊垫料圈养装置的圈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养殖池体的底部铺设混合好的且含水量不超过15%的垫料,垫料的铺设厚度为
5cm,将30只山羊只赶入养殖池体内饲养;
(2)每间隔60天,移动垫料补充槽,在养殖池体的底部补充1次混合好的且含水量不超
过15%的垫料,每次补充的垫料厚度为3cm;
(3)当养殖池体内垫料的厚度累积达到50cm时打开补水管,补水至养殖池体内垫料的
总含水量为50%;
(4)移动垫料补充槽,在养殖池体的底部补充混合好的且含水量不超过15%的垫料,补
充的垫料厚度为10~20cm;
(5)继续养殖60天,将养殖池体内的垫料全部清除,完成养殖周期。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料为将含水量不超过15%的锯末和谷壳按照体重比5:5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