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苯酞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5098969
  • 上传时间:2018-12-15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374.9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08631.7

    申请日:

    2016.01.04

    公开号:

    CN106913569A

    公开日:

    2017.07.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365申请日:20160104|||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365; A61P31/04

    主分类号:

    A61K31/365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发明人:

    郑俊霞; 郅慧; 王珊; 时伟朋; 黄鹏; 李鹏举; 徐怀双; 张焜; 赵肃清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代理人:

    张晓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苯酞类化合物抗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用途,实验结果显示了苯酞类化合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具有与阳性药物类似甚至更好的抑制效果,从而发挥其抑制抗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有助于避免抗生素耐药问题。

    权利要求书

    1.苯酞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优选的,铜绿假单胞菌为耐药铜绿假单胞
    菌。
    3.根据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苯酞类化合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或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发挥抗铜绿假单胞菌和/或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酞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
    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后制备
    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为口服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制剂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说明书

    苯酞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苯酞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微生物的耐药强度越来越高、耐药谱越来越广,耐药性形
    成的速度与抗菌素灭菌能力成比例上升。耐药性一旦产生,将会保持下去。抗生素的继续使
    用,只会为高耐药菌株继续提供选择压力,促进其复制、组构及共同享用耐药基因,导致多
    重耐药菌株的加快形成。目前,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因其不良反
    应死亡。因为,不论疾患轻重、手术大小,都在使用抗生素、并且倾向于高效价抗生素和经常
    大量盲目长时间联合用药、个别甚至在短期内用到4种以上的抗生素而导致新的耐药菌株
    不断出现。有专家预言,我国可能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时
    代。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药用植物近万种,为新药发现提供了
    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来源。而且,用中成药替代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具有不良反应及副作
    用相对较小、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另一方面,世界医学界已有40年的时间里没有真正意义
    上的新型抗生素诞生。因此,许多科研工作者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集中在天然药材“抗生素”
    上。从传统中药资源中找到同样有抗菌消炎疗效的抗生素替代性产品,将能很好地解决抗
    生素耐药性这一世界难题。

    近年来,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已成为研究新型抗耐药菌药物
    的重要靶标。QS是细菌细胞内或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一种方式,通过监控某些信号分子(又称
    自体诱导分子)如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的浓度,来控制并协调整
    个细菌群体行为,共同对周围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极大增强了整个细菌群体的生存能力。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具有很强的在组织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并且其
    QS系统研究得也最为透彻,因此铜绿假单胞菌被选做本项目研究的模式菌。铜绿假单胞菌
    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常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被认为
    是病人在医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第三大致病菌,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铜绿假单胞
    菌高的内在抗药性与其群体感应系统密不可分,该QS系统控制着包括生物膜、外毒素、弹性
    蛋白酶、溶血素、绿脓菌素等几乎所有致病因子的表达。这些致病因子决定了铜绿假单胞菌
    对宿主的致病能力。其中,生物膜的形成和扩散是造成P.aeruginosa多重耐药的一个重要
    机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指出,人类微生物感染有超过
    80%是通过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介导的。BF作为一种细菌群体行为,其分化与发育
    与细菌群体感应密切相关。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完整的细菌可以形成发育和分化正常的、典
    型的能对抗杀菌剂的生物膜,而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残缺的的细菌则不能形成典型的生物
    膜,对抗生素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并且容易被冲洗掉以及对杀菌剂敏感。因此,通过猝灭控
    制细菌生物膜形成和病原菌毒力因子表达的QS系统,因不直接抑制细菌生长、不会对细菌
    产生选择性压力,将很有希望获得作用于新靶点、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群感抑制剂(QS
    inhibitors,QSI)。

    当归为伞形科藁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茎,味甘,
    性辛、温,归肝、心、脾经,具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
    药效独特,历来是医家珍品,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当归提取物中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如苯
    酞类的东当归酞内酯、正丁基苯酞、亚丁基苯酞、蛇床酞内酯等,系统查阅当归的文献发现,
    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也表明当归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但是没有发现当归提取物中的
    苯酞类化合物抗耐药菌及其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苯酞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具体的
    本发明涉及苯酞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苯酞类化合物通
    过抑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发挥抗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

    所述的苯酞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耐药菌药物组合物,其包括10%-90%的苯酞
    类化合物及10%-90%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口服药物,进一步的所述
    的口服药物组合物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苯酞类化合物的一种新的用途,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苯酞类化合
    物均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9027、铜绿假单胞菌27853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显示
    了本发明苯酞类化合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更突出的是本发明的苯酞类化合物
    对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同样显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非抗生素类的抗耐药
    菌药物,并有助于避免抗生素耐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进一步的来举例说明本发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要
    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并非对这些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
    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

    实施例1:苯酞类化合物的生物膜抑制实验

    测试化合物:以呋喃酮化合物(Z)-4-溴-5-(溴亚甲基)-2(5H)-呋喃酮为阳性对
    照,以DMSO为阴性对照,将阳性药物及本发明的式I-式X的苯酞类化合物分别配制成32、64、
    128μg/mL。

    实验方法:往孔板中分别加入100μL所准备的待测试化合物,接种100μL菌液。设置
    空白对照组(LB培养基200μL)和阴性对照组(LB培养基及菌液各100μL)。置于37摄氏度温箱
    中孵化。20h后,吸取孔内表层菌液,蒸馏水洗涤三次,洗去浮游细菌。干燥或者烘箱烘干后,
    加入220ul浓度为1%的结晶紫,室温放置30min,然后蒸馏水小心洗涤3次;加入230ul 95%
    乙醇溶解生物膜-结晶紫复合物,酶标仪630nm波长处测定孔板吸光度值,平行测定三次。

    表1苯酞类化合物对于三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三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了本发明的苯酞类化合物对于三
    种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均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又以式I、式II、式III对于ATCC 9027具有
    更加突出的抑制效果,式V、式VI、式IV、式VIII、式IX、式I对于ATCC 27853具有突出的抑制
    效果,本发明的苯酞类化合物除式VI外对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均具有与阳性药物
    呋喃酮化合物相当或者更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又以式V、式IV、式VIII、式IX、式I、式X、式III
    的抑制效果更为突出,表明了本发明苯酞类化合物对于绿假单胞菌和耐药绿假单胞菌均具
    有抑制效果。

    实施例2抗铜绿假单胞菌胶囊剂


    抗铜绿假单胞菌胶囊剂的制备步骤为:

    (1)式I化合物首先与乳糖混合10-15分钟;

    (2)再加入微晶纤维素后混合10-15分钟;

    (3)再加入滑石粉后混合3-5分钟;

    (4)混合物装入明胶胶囊壳,即得本发明抗铜绿假单胞菌胶囊。

    实施例3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片剂


    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片剂的制备步骤为:

    (1)式III化合物首先与乳糖混合10-15分钟;

    (2)加入10%淀粉浆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后干燥,过12目筛整粒;

    (3)然后加入交联聚维酮和硬脂酸镁,混合3-5分钟;

    (4)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本发明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片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料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苯酞类 化合物 制备 耐药 药物 中的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苯酞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0989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