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自动止液输液器.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5096775
  • 上传时间:2018-12-15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81.6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13526.4

    申请日:

    2017.02.28

    公开号:

    CN106860949A

    公开日:

    201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 5/14申请日:20170228|||公开

    IPC分类号:

    A61M5/14; A61M5/40

    主分类号:

    A61M5/14

    申请人:

    朱保群

    发明人:

    朱保群

    地址: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80号集体宿舍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韦肖燕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壶,它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滴壶内壁固定连接一止液装置,所述止液装置内部形成上端封闭且开口朝向滴壶输出端的空腔室,所述空腔室内有一浮球,所述止液装置内空腔室下端为漏斗状;所述止液装置外壁与滴壶内壁不贴合的部分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是相对设置的,在第二通道相对止液装置外壁面上开有进液孔,进液孔贯通空腔室。本发明在药液滴尽后,浮球隔绝空气进入连接滴壶输出端的输液管,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药液且药液液位相同,起到密封空腔室的作用,空腔室内压力增大形成负压,滴液回流压力与负压平衡时,滴液回流终止,从而起到真正防回血作用。

    权利要求书

    1.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壶(40),所述滴壶(40)具有输入口(41)和输出口(45),其特
    征在于:所述滴壶(40)内壁固定连接一止液装置(42),所述止液装置(42)内部形成上端封
    闭且开口朝向滴壶(40)输出口(45)的空腔室(47),所述空腔室(47)内有一浮球(44),所述
    止液装置(42)内空腔室(48)下端为漏斗状;
    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的一侧内陷与滴壶(40)内壁形成第一通道(420),所述第一通
    道(420)始于滴壶(40)输入口(41)止于滴壶(40)内壁底端,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的另一
    侧的中下段内陷与滴壶(40)内壁形成第二通道(421),所述第二通道始于滴壶(40)内壁底
    端止于止液装置(42)外壁另一侧中下段的阶梯面,所述第一通道(420)与第二通道(421)是
    相对设置的,在所述第二通道(421)相对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面上开有一进液孔(46),所
    述进液孔(46)贯通空腔室(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室(47)内设置一挡
    片(43),所述挡片(43)的设置高度稍低于进液孔(46)处,浮球(44)置于空腔室(47)内挡片
    (43)的下方,所述挡片(43)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浮球(4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4)的直径大于
    或者等于空腔室(47)的输出端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4)为圆球状或倒圆
    锥状浮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4)的密度低于所有
    输液所用药液的密度,或低于水的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壶(40)与止液装置(42)
    外壁的壁厚相同,且均采用不含塑化剂的PET或PP,所述滴壶(40)外壁均匀涂抹一层透明或
    半透明的防紫外线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420)或第二通
    道(421)对应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内陷的横截面为圆弧状或三角状。

    说明书

    自动止液输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静脉注射输液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防回血自动止液输液
    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病患者都经常需要进行输液,以通过输液这一治疗手段
    医治疾病。因而,需要大量的使用输液器。现在的输液器基本是一次性输液器,用于建立静
    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一次性耗材,对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使
    用这些一次性输液器存在较多问题,再加上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十分大,通常一个医护人员
    要照看多个病房内的患者输液,常常出现因医护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未能及时观察到输
    液瓶内药液已输完,不能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出输液针头的现象,导致患者血液回升到输
    液器管路内,造成多种不必要的影响:血液回流容易堵塞针头,导致药液滞停无法起到治疗
    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回流血在输液管壁形成小血栓,回输患者的体内
    可能引起栓塞;患者对于输液回血易紧张恐慌且对护理工作存在较大情绪,给医护人员带
    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前,普通医用一次性输液器在调换输液瓶和输液结束时没有自动封闭作用,即
    不具有防回血功能,于是出现了大量关于防回血作用的输液装置。防回血的申请专利也有
    多种,但是这些专利申请结构复杂,防回血效果差,有的根本就无法达到防回血的目的。当
    前有这样的设计,在输液器的滴筒内设置一个圆形浮球,其目的是滴筒内有药液时浮球可
    以浮起,随着滴筒内液面的降低浮球会下落直到堵住滴筒的出液口,但由于浮球较小而且
    较轻,下落后又不一定能正好落在滴筒的出液口上,使用中浮球不能有效封堵住滴筒的出
    液口,仍会发生回血现象,其保险性较低。

    例如中国专利一种微孔防回血输液器(专利号:201110126833.9),它的封闭膜若
    薄的话,由于周边没有受力,薄膜无法成形;若能成形就有一定的厚度,由于工艺和结构所
    限,两个刚性面不可能绝对密封死,所残存液很快就会流完,达不到缓释而防止一定时间的
    回血。另外一些方案采用有过滤膜来降低药液的速度,实际上无法达到防回血的作用,若过
    滤膜在较长的流液或浓度较大的流液中,膜孔容易堵塞,当下一瓶再继续输液时,输液就不
    流畅,流速产生困难,这样对缓释防回血也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中国专利一种防回血输液瓶(专利号:201520048866.X ),具有浮力的薄片,
    薄片四周边缘设有若干引脚,引脚位于瓶口内壁与瓶塞之间,所述瓶塞插入瓶体的瓶口中
    时引脚固定于瓶口内壁与瓶塞之间,输液平瓶中有液体时,薄片漂浮在液体中,当液位下降
    到薄片正常漂浮的位置时,随着液位的下降,薄片也会跟随液位一起下降,直至液位低于输
    液器的穿刺器时,薄片随即将穿刺器头部包裹贴合,将输液器与空气隔绝,达到防回血的目
    的。该专利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当患者需要输多瓶以上的输液瓶时,此时需要每一输液瓶上
    都需要安装该装置,存在浪费也难统一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止液输液器,在药液
    滴尽后,浮球隔绝空腔室内开口端的空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药液,且
    这两通道药液的液位相同,空气无法从第二通道进入第一通道再进入滴壶输入端,从而起
    到双重防护,从根本上起到防回血作用,安全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壶,所述滴壶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壶内
    壁固定连接一止液装置,所述止液装置内部形成上端封闭且开口朝向滴壶输出端的空腔
    室,所述空腔室内有一浮球,所述止液装置内空腔室下端为漏斗状;

    所述止液装置外壁的一侧内陷与滴壶内壁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始于滴壶输入
    口止于滴壶内壁底端,所述止液装置外壁的另一侧的中下段内陷与滴壶内壁形成第二通
    道,所述第二通道始于滴壶内壁底端止于止液装置外壁另一侧中下段的阶梯面,所述第一
    通道与第二通道是相对设置的,在所述第二通道相对所述止液装置外壁面上开有一进液
    孔,所述进液孔贯通空腔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空腔室内设置一挡片,所述挡片的设置高度
    稍低于进液孔处,浮球置于空腔室内挡片的下方,所述挡片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
    直径小于浮球的直径。挡片的设计,是为了控制浮球不能漂浮至空腔上部其他位置,更好的
    限制浮球浮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空腔室的输出端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为圆球状或倒圆锥状浮球。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密度低于所有输液所用药液的密度,或低于水的密度。利于浮
    球能漂浮于液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滴壶与止液装置外壁的壁厚相同,且均采用不含塑化剂的PET或
    PP,所述滴壶外壁均匀涂抹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防紫外线层。采用的材质有效防止塑化剂
    等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侵害,降低药物的吸附性,利于病人健康和输液安全;滴壶外壁涂层能
    有效满足药物需求的避光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对应所述止液装置外壁内陷的横截面为圆弧
    状或三角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药液滴尽后,进液孔无法再进入药液,浮球为第一层防护,浮球随着空腔室内
    的液面下落,堵住空腔室内的开口端,从而将滴壶输出口以下的通道全部封闭,空气无法进
    入滴壶输出口连接的输液管,第二层防护是若浮球无法堵住出现药液回流现象,滴壶内的
    止液装置形成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中剩余药液的液位始终保持相同且低于进液孔,此时
    空腔室内压力增大形成负压,药液回流压力与负压平衡时,滴液回流终止,达到真正的防回
    血效果以及输液过程的安全。由于设置了止液装置,能有效阻止空气进入输液管道,使得医
    护人员对结束输液或更换药液的时间安排更加灵活,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自动止液输液器中滴壶的俯视剖面图;

    图3是图2自动止液输液器中滴壶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3自动止液输液器中滴壶内持续滴入药液的示意图;

    图5是图3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壶内药液滴尽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瓶塞穿刺器、20-输液管、30-三通接头、40-滴壶、50-流量调节器、60-药
    液过滤器、70-静脉输液针、80-进气管、90-空气过滤器、41-输入口、42-止液装置、420-第一
    通道、421-第二通道、43-挡片、44-浮球、45-输出口、46-进液孔、47、空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所有附图中相同
    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说明书中的附图为简化形式,仅供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瓶塞穿刺器10、输液
    管20、三通接头30、滴壶40、流量调节器50、药液过滤器60、静脉输液针70、进气管80、空气过
    滤器90,滴壶40具有输入口41和输出口45,三通接头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加药口,三通接
    头30的输出端连接滴壶40的输入41,滴壶40的输出口45连接一根输液管20。

    滴壶40内壁固定连接一止液装置42,所述止液装置42内部形成上端封闭且开口朝
    向滴壶40输出口45的空腔室47,所述空腔室47内有一浮球44,所述止液装置42内空腔室47
    下端为漏斗状;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的一侧内陷与滴壶40内壁形成第一通道420,所述第一
    通道420始于滴壶40输入口止于滴壶40内壁底端,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的另一侧的中下段
    内陷与滴壶40内壁形成第二通道421,所述第二通道421始于滴壶40内壁底端止于止液装置
    42外壁另一侧中下段的阶梯面,所述第一通道420与第二通道421是相对设置的,在所述第
    二通道421相对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面上开有一进液46,所述进液孔46贯通空腔室47。

    在空腔室47内设置一挡片43,挡片43的设置高度稍低于进液孔46处,浮球44置于
    空腔室47内挡片的下方,挡片43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浮球的直径。挡片
    43的设计,是为了控制浮球44不能漂浮至空腔上部其他位置,更好的限制浮球44浮动范围。

    浮球44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空腔室的开口端直径。当药液滴尽,浮球能在压力作
    用下吸住空腔室的开口端,避免空气继续进入。

    浮球44为圆球状或倒圆锥状浮球。

    如图4、图5所示,浮球44密度低于所有输液所用药液的密度,或低于水的密度,即
    可满足要求,利于浮球44能漂浮于药液液面上,当药液滴尽时,浮球能顺利将空腔室开口端
    堵住。

    滴壶40与止液装置42外壁的壁厚相同,且均采用不含塑化剂的PET或PP,所述滴壶
    40外壁均匀涂抹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防紫外线层。采用的材质有效防止塑化剂等有毒物质
    对人体的危害,降低药物的吸附性,利于病人健康和输液安全;滴壶40外壁涂层能有效满足
    药物需求的避光效果。

    第一通道420或第二通道421对应止液装置42外壁内陷的横截面为圆弧状或三角
    状。

    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发明的自动止液输液器,是在传统输液器的基础上,对滴
    壶进行改进,在滴壶内设置止液装置,止液装置42内部形成上端封闭且开口朝向滴壶40输
    出口45的空腔室47,所述空腔室47内有一浮球44,所述止液装置42内空腔室47下端为漏斗
    状;止液装置42外壁与滴壶40内壁不贴合的部分形成第一通道420和第二通道421,所述第
    一通道420与第二通道421是相对设置的,在所述第二通道421相对所述止液装置42外壁面
    上开有一进液孔46,所述进液孔46贯通空腔室47。患者正常输液时,第一通道420的液面始
    终高于第二通道421的液面且高于进液孔46,浮球44始终浮于药液液面上,当药袋或药瓶药
    液滴尽时,浮球随着液面下落,堵住空腔室的开口端即滴液输出口45,隔绝空气再进入滴壶
    40输出口连接的输液管20,输液管20以下形成负压,达到自动止液的作用;若浮球44无法堵
    住空腔室47开口端,出现药液回流特殊现象时,由于第一通道420与第二通道421中剩余药
    液的液位始终保持相同且低于进液孔46,起到密封空腔室47的作用,此时空腔室47内压力
    增大形成负压,滴液回流压力与负压平衡时,滴液回流终止,达到真正的防回血效果以及输
    液过程的安全。由于负压的作用,当再次换药液时,将瓶塞穿刺器10插入药液后,空腔室47
    内有药液进入,由于药液的浮力,浮球44缓慢浮于药液液面上,药液顺利进入滴壶40输出口
    45连接的输液管20,从而进行正常输液,无需再进行任何人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
    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由于设置了止液装置42,能有效阻止空气进入输液管
    道,使得医护人员对结束输液或更换药液的时间安排更加灵活,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
    率。

    关 键  词:
    自动 输液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动止液输液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09677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