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海水养殖贝类污损生物附着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贝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海水养殖贝类污损生物附着的
方法。
背景技术
污损生物是海水贝类养殖的主要生物敌害之一,大量附着时大大增加了养殖笼具
的重量而使笼具严重损坏,更严重的是能堵塞笼具的网孔因而降低笼内的溶氧和饵料浓
度,妨碍贝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能降低贝类的品质,甚至导致贝类的大量死亡。
目前,贝民应对贝类污损生物附着危害的主要策略是清贝和换笼。就珍珠贝养殖
而言,一般要求半个月清贝一次。除此之外,每年3-4月和9-11月大规模清贝4次以上并更换
贝笼。这种高频率清贝方式所带来的人力成本的大幅提高,和更换贝笼以及贝类的在养殖
区与近岸的往返运输造成的财力耗损是影响海水贝类养殖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障碍。
因此,建立一种操作简易、成本低廉、环境友好、能大规模作业的防治贝类污损生
物附着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海水养殖贝类污损生物附着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易、成本低廉,环境友好,能大规模作业的防治贝类污损生物附着。
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治海水养殖贝类污损
生物附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驱虫中草药干浸膏提取:选取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草药并粉碎,用乙醇浸泡后,
加热回流提取多次,合并滤液,将滤液经减压浓缩、低温蒸干制得流浸膏,将流浸膏低温干
燥制得驱虫中草药干浸膏,备用;
(2)养殖贝类前处理:选取贝类,表面清洗后大部分阴干待用;
(3)养殖贝类喷涂处理:选取石蜡,或石蜡和驱虫中草药干浸膏的混合物,置于喷
液设备中,调节喷液的温度为75~85℃直至喷液设备中的石蜡或石蜡和驱虫中草药干浸膏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将石蜡或石蜡和驱虫中草药干浸膏的混合液分别均匀喷洒于大部分阴
干后的贝类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然后置于贝笼中在养殖区域进行养殖。
在上述防治海水养殖贝类污损生物附着的方法中:
步骤(1)中所述的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草药优选为苦楝子、皂荚、辣蓼、蛇床子、木通
和槟榔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采用的驱虫中草药价格低廉、容易获取、安全无毒,在水环境下易分解,
不会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及产生生物体的富集现象。
步骤(1)中所述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优选为90~98%,其用量优选为中草药总质
量的12~18倍,优选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优选1~3h,20~40℃减压浓缩成流浸膏,之
后40~60℃干燥成干浸膏。
步骤(2)中选取贝类,表面清洗后大部分阴干至干燥区域占所述贝类表面总面积
的80%以上。
步骤(3)中所述石蜡为熔点优选为56~60℃的莱卡切片石蜡或58号颗粒状石蜡。
步骤(3)中所述石蜡和驱虫中草药干浸膏的质量份配比优选为40~60:1。
本发明中使用的石蜡用量非常少,不含有毒物质,而且贝壳上的大部分石蜡在海
水环境中不易掉落,可通过清理污损生物时将未脱落的喷涂液一同清理掉,不会造成环境
污染。
步骤(3)中所述喷液设备可以为市售的具有控温功能的喷液设备。
步骤(3)中所述喷液设备也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加装有温控机构的喷漆壶,所述喷
漆壶顶部设有保温输送管,所述保温输送管末端安装有保温喷漆枪,所述喷漆壶还连接有
用于给所述喷漆壶内液体加压的空气压缩机构。
步骤(3)中将石蜡或石蜡和驱虫中草药干浸膏的混合液均匀喷洒于部分阴干后的
贝类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时,优选在贝类前表面和后表面正上方20~40cm处分别喷洒液体2
~4s,每次喷液量优选为0.2~0.6g。
步骤(3)中将石蜡或石蜡和驱虫中草药干浸膏的混合液均匀喷洒于部分阴干后的
贝类的前后表面时,优选先喷洒贝类的其中一个表面,然后静置3~5min,再翻转至贝类的
另外一个表面,采用同样方式喷洒后,再静置3~5min,将喷洒好的贝类置于贝笼中在养殖
区域进行养殖。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方法能显著抑制贝类污损生物附着增长,显著降低贝类的死亡
率,大大降低清贝和换笼频率,大幅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从而提高了贝类养殖经济效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基本无残留,不含重金属化合物,安全无毒,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石
蜡的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不含有毒成分,所用的驱虫植物中草药提取物本身安全无毒,在
水环境下易分解,不会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及产生生物体的富集现象,另外,贝壳上的喷涂液
量非常少,而且贝壳上的大部分喷涂液在海水环境中不易掉落,可通过清理污损生物时将
未脱落的喷涂液一同清理掉;
(2)本发明方法中石蜡不溶于水,在贝类的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层,由于表面光滑
而使污损生物不容易附着,另一方面,石蜡本身散发的气味以及驱虫中草药的气味也能在
一定时间内有效驱赶污损生物附着;
(3)本发明方法可有效降低贝类的死亡率,延缓污损生物附着效果明显,能显著减
少贝类的污损生物重量,减轻贝类的负担,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
(4)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操作环境要求低,能大规模地进行批量作业,推广应用
潜力大,对防治各种养殖贝类污损生物附着具有良好的前景,所需的材料容易获得且成本
低廉,显著降低清除贝笼和贝类污损生物的频率,减少清笼和清贝所带来的人力成本,提高
贝类养殖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下述各实施例中被给予了具体的说明。这些实施例都是说明性的,并不
在任何方面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
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治海水养殖贝类污损生物附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珍珠贝贝壳表面的污损生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其分散摆放,阴干40min,直至
贝壳上出现大部分干燥区域为止,将珍珠贝分为12组,每组30只,并对每个珍珠贝进行标记
以测定其污损生物附着量;
(2)选取熔点为58℃的莱卡切片石蜡1000g,加入到喷漆壶中,盖上壶盖后将温控
箱的温度调至80℃,直至壶内物质完全溶解,将其中6组珍珠贝进行喷蜡处理。调节将喷漆
枪温度至80℃,调节枪的出液量,应用空气压缩机给喷漆壶加压,扣动喷漆枪的扳机将石蜡
均匀喷洒于阴干后的贝壳表面,在一个贝壳正上方20~40cm处喷洒液体2~4s,液体质量在
0.2~0.6g左右即可,喷涂好的贝壳面室温下静置3min,然后将所有贝壳翻转到另一面并平
摊放置,用上述同样方式向贝壳表面喷洒石蜡;
(3)喷涂好的珍珠贝室温下静置5min后,将喷涂好的6组珍珠贝石蜡喷涂组和未作
任何处理的6组珍珠贝对照组分别装入清理干净的贝笼中,每组装1笼,然后将贝笼放回到
养殖区域进行养殖,在放养后的12天、18天、24天、30天、45天、60天分别各采1笼石蜡喷涂组
和对照组,对珍珠贝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将其晾干后对每个珍珠贝的污损生物附着量进行
记录。
实施例2
(1)在中药材市场购买苦楝子干品,将干品进行粉碎,制成苦楝子粗粉,称取粗粉
200g,用15倍体积(3L)95%乙醇浸泡1h,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2次的滤液、减压浓
缩,20~40℃蒸干制成流浸膏,40~60℃干燥得干浸膏,获得苦楝子干浸膏21g。
(2)将珍珠贝贝壳表面的污损生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其分散摆放,风扇吹干,直至
贝壳上出现大部分干燥区域为止(占总表面积的80%以上,大约80~90%),将珍珠贝分为6
组,每组30只,并对每个珍珠贝进行标记以测定其污损生物附着量;
(3)将58号颗粒状石蜡1000g、苦楝子干浸膏21g同时加入到喷漆壶中,盖上壶盖后
将温控箱的温度调至82℃,直至壶内物质完全溶解,将6组珍珠贝进行喷液处理。调节将喷
漆枪温度至82℃,调节枪的出液量,应用空气压缩机给喷漆壶加压,扣动喷漆枪的扳机将石
蜡苦楝子混合液均匀喷洒于阴干后的贝壳表面,在一个贝壳正上方20~40cm处喷洒液体2
~4s,液体质量在0.2~0.6g左右即可,喷涂好的贝壳面室温下静置4min,然后将所有贝壳
翻转到另一面并平摊放置,用上述同样方式向贝壳表面喷洒石蜡苦楝子混合液;
(4)喷涂好的珍珠贝室温下静置5min后,将喷涂好的6组珍珠贝苦楝子喷涂组分别
装入清理干净的贝笼中,每组装1笼,然后将贝笼放回到养殖区域进行养殖。在放养后的12
天、18天、24天、30天、45天、60天分别采1笼苦楝子喷涂组,对珍珠贝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将
其晾干后对每个珍珠贝的污损生物附着量进行记录。
实施例3
(1)在中药材市场购买皂荚干品,将干品进行粉碎,制成皂荚粗粉,称取粗粉200g,
用15倍体积(3L)95%乙醇浸泡1h,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2次的滤液、减压浓缩、低
温蒸干制成流浸膏,低温干燥得干浸膏,获得皂荚干浸膏38g;
(2)将珍珠贝贝壳表面的污损生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其分散摆放,风扇吹干,直至
贝壳上出现大部分干燥区域为止,将珍珠贝分为6组,每组30只,并对每个珍珠贝进行标记
以测定其污损生物附着量;
(3)将58号颗粒状石蜡1000g、皂荚干浸膏38g同时加入到喷漆壶中,盖上壶盖后将
温控箱的温度调至85℃,直至壶内物质完全溶解,将6组珍珠贝进行喷液处理。调节将喷漆
枪温度至85℃,调节枪的出液量,应用空气压缩机给喷漆壶加压,扣动喷漆枪的扳机将石蜡
皂荚混合液均匀喷洒于阴干后的贝壳表面。在一个贝壳正上方20~40cm处喷洒液体2~4s,
液体质量在0.2~0.6g左右即可,喷涂好的贝壳面室温下静置4min,然后将所有贝壳翻转到
另一面并平摊放置,用上述同样方式向贝壳表面喷洒石蜡皂荚混合液;
(4)喷涂好的珍珠贝室温下静置5min后,将喷涂好的6组珍珠贝皂荚喷涂组分别装
入清理干净的贝笼中,每组装1笼,然后将贝笼放回到养殖区域进行养殖。在放养后的12天、
18天、24天、30天、45天、60天分别采1笼皂荚喷涂组,对珍珠贝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将其晾干
后对每个珍珠贝的污损生物附着量进行记录。
实施例4防治效果验证
按照上述的实施例1-3,采用卡方检验方法,比较石蜡组(实施例1)、苦楝子组(实
施例2)、皂荚组(实施例3)和对照组在放养后的12天、18天、24天、30天、45天、60天珍珠贝死
亡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显著差异水平设为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石蜡
组、苦楝子组、皂荚组和对照组在放养后的12天、18天、24天、30天、45天、60天污损生物附着
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显著差异水平设为0.05,上述检验均应用SPSS Statistics 19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
表1不同放养时间的4个实验组的珍珠贝死亡率统计情况
表1列出了不同放养时间的4个实验组的珍珠贝死亡率统计情况,结果中不同字母
代表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放养后12天、18天、24天珍珠贝的死亡率在对照组和处
理组(石蜡组、苦楝子组、皂荚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在放养后30天、45天珍珠贝
的处理组死亡率为10%~16.67%,对照组死亡率为40%~53.33%,处理组死亡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在放养后60天对照组和处理组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
上述结果说明经过喷涂处理的珍珠贝在放养30~45天后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
经济损失,但是在45天后处理组的效果已并不显著。
表2列出了放养后不同时间段4个实验组的珍珠贝污损生物附着量的变化情况,结
果中的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n=30)表示,不同字母代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显
示,处理组(石蜡组、苦楝子组、皂荚组)的珍珠贝污损生物附着量为3.35±1.10g~4.44±
1.63g,对照组的附着量为8.53±2.70g,处理组的珍珠贝污损生物附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这说明经过喷涂处理后,石蜡、苦楝子、皂荚等物质明显起到抑制污损生物附着
的效果,对照组的珍珠贝污损生物附着量在放养24天前不断显著增长,24天后至45天时污
损生物附着量缓慢增长,但增长不显著,放养60天时比45天的污损附着量略有下降,但下降
不显著,实验组的珍珠贝污损生物附着量在放养18天时均出现显著增长,但是石蜡组在放
养18天至45天时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不显著,均维持在4.07±1.42g以下,苦楝子组和皂荚
组与石蜡组的污损生物量变化情况相似。这说明处理组能显著地抑制珍珠贝污损生物附
着,在放养45天内能有效延缓污损生物附着。这种延缓珍珠贝污损生物附着的方法能有效
降低清贝、清笼以及换笼等带来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能降低珍珠贝的死亡率,减轻贝类的
负担,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
表2放养后6个时间段4个实验组珍珠贝的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情况
本发明中的上述效果是与传统15天必须清理一次来做比较,贝类从养殖到收获一
般需要1~2年,但是从时间上讲,一年中只有在4~5月,8~11月才有附着生物困扰,这段时
间内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进行防治就可以了。而且,若效果已不明显了,则可重复实施本发
明方法,按照传统方法一般清理需要3次,采用本发明方法则通常情况下仅只需清理1次即
可,而且清理起来较常规方法容易。
上面列举一部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具体实
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代表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其他人根据本发明
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修改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