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折叠的躺椅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躺椅领域,特别是能折叠的躺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能折叠的躺椅,通常将承受重量的布料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能折叠的支架
上。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0980480Y、专利名称为具有改良型连接结构的午休
床,其支架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成本高;且收折时占用空间大;同时,布料与人体的贴合
度不高,造成舒适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能折叠的躺椅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
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能折叠的躺椅结构,它包括能折叠的支架(100)和与支架(100)相连接的布料
(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0)包括:
一上枢接座(110)和一下枢接座(120);
若干撑杆(130),其转动连接在上枢接座(110)且在打开位置和收折位置之间转
动;
若干连杆(140),其二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下枢接座(120)和撑杆(130)上;
若干支杆(150),其转动连接在下枢接座(120);以及,
若干用于限制支杆(150)与撑杆(130)之相对位置的连接件,其一端连接支杆
(150),其另一端连接撑杆(13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连接件为拉绳(160)、拉带或者链条。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撑杆(130)和支杆(150)为横向交错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布料(200)在其撑开时其纵向截面为圆弧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上枢接座(110)设有转动槽(111),所述撑杆(130)之一端
转动装接在转动槽(111),撑杆(130)之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上枢接座(110)还设有用于在
支杆(150)转动时对其进行让位的让位槽(112)。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转动槽(111)和让位槽(112)为环形间隔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上枢接座(110)还设有用于在撑杆(130)位于打开位置时
进行限位的限位部(113),该限位部(113)与转动槽(111)一一对应且位于转动槽(111)之顶
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下枢接座(120)包括底座(121)和装接在底座(121)上的
连接座(122),所述底座(121)开设有第一枢接槽(123),所述支杆(150)转动装接在第一枢
接槽(123);所述连接座(122)开设有与第一枢接槽(123)横向交错布置的第二枢接槽
(124),所述连杆(140)之一端铰接连接在第二枢接槽(124),所述连杆(140)之另一端铰接
连接在撑杆(130)之中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布料(200)能装拆地装接在支架(100)上;所述支杆
(150)、撑杆(130)和连杆(140)为各四根。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支架(100)还包括导向杆(170),导向杆(170)之一端与下
枢接座(120)相连接,导向杆(170)之另一端活动套接在上枢接座(110)上。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躺椅结构中的支架仅通过一个上枢接座和一个下枢接座便能将撑杆、支杆、
连杆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且紧凑,制作成本低,收折时占用空间小;且,巧妙的利用上枢接
座与下枢接座的互为反向的力的作用,使整个产品达到稳定,并在不需要任何其他固定装
置的情况下实现每个受力方向的平衡,从而使产品以非常简单的打开方式后即可使用,便
捷与轻巧;同时,上枢接座和下枢接座为上下布置,相当于利用一个支撑点即可支撑整个产
品的各个方向的受力,这在户外家具类行业中属于前所未有的创新。
2、连接件为拉绳、拉带或链条,不仅在收折时不占用空间,且对人体不会造成伤
害。
3、布料在其撑开时其纵向截面为圆弧形,该形状与人体背部更加贴合,舒适度更
高。
4、上枢接座设有用于在撑杆位于打开位置时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使得当人体坐卧
于布料时撑杆能更好的受力。
5、下枢接座包括底座和装接在底座上的连接座,且支杆与底座相连,连杆与连接
座相连,使得支架结构更加紧凑。
6、布料能装拆地装接在支架,使得布料的装拆更加容易。
7、导向杆之一端与下枢接座相连接,导向杆之另一端活动套接在上枢接座上,使
得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能保持在同一轴心位置,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能折叠的躺椅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能折叠的躺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能折叠的躺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下枢接座与支杆和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8,能折叠的躺椅结构,它包括能折叠的支架100和与支架100相连接
的布料200。
所述支架100包括一上枢接座110、一下枢接座120、若干撑杆130、若干连杆140、若
干支杆150和若干连接件。
所述上枢接座110设有转动槽111,所述上枢接座110还设有用于在支杆150转动时
对其进行让位的让位槽112。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槽111和让位槽112为环形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枢接座110还设有用于在撑杆130位于打开位置时进行限位的
限位部113,该限位部113与转动槽111一一对应且位于转动槽111之顶部。上枢接座设有用
于在撑杆位于打开位置时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使得当人体坐卧于布料时撑杆能更好的受
力。
所述下枢接座120包括底座121和装接在底座121上的连接座122,所述底座121开
设有第一枢接槽123,所述连接座122开设有与第一枢接槽123横向交错布置的第二枢接槽
124。
所述撑杆130,其转动连接在上枢接座110且在打开位置和收折位置之间转动。本
实施例中,所述撑杆130之一端转动装接在转动槽111,撑杆130之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实施
例中,所述撑杆130根数设为四根,也可根据需要设为五根、六根不等。
所述连杆140,其二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下枢接座120和撑杆130上。本实施例中,所
述连杆140之一端铰接连接在第二枢接槽124,所述连杆140之另一端铰接连接在撑杆130之
中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140根数设为四根,也可根据需要设为五根、六根不等,该连杆
140根数与撑杆根数一一对应。
所述支杆150,其转动连接在下枢接座12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杆150转动装接在
第一枢接槽12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杆150根数设为四根,也可根据需要设为五根、六根不
等。下枢接座包括底座和装接在底座上的连接座,且支杆与底座相连,连杆与连接座相连,
使得支架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中,所述撑杆130和支杆150为横向交错布置。
所述连接件用于限制支杆150与撑杆130之相对位置,其一端连接支杆150,其另一
端连接撑杆130。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拉绳160,根据需要,也可将连接件设为拉带或者链条
等带状物或条状物。连接件为拉绳、拉带或链条,不仅在收折时不占用空间,且对人体不会
造成伤害。
本实施例中,该拉绳160采用四根,每根拉绳160之一端固定在支杆150上,该拉绳
160之另一端穿过与该支杆150相邻的撑杆130并固定在与该支杆150相邻的另一根支杆150
上,与此类推。或者,也可将拉绳160设置为八根,同一撑杆130上固定两根拉绳160,该两根
拉绳160之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支杆15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料200在其撑开时其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如图2所示,该圆弧形
与图2的圆弧形210为同一形状。布料在其撑开时其纵向截面为圆弧形,该形状与人体背部
更加贴合,舒适度更高。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料200能装拆地装接在支架100上,使得布料的
装拆更加容易,方便清洗。也即,布料200可通过挂钩或者拉绳、卡扣等方式固定在撑杆130
之自由端和支杆150之自由端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0还包括导向杆170,导向杆170之一端与下枢接座120相
连接,导向杆170之另一端活动套接在上枢接座110上。导向杆之一端与下枢接座相连接,导
向杆之另一端活动套接在上枢接座上,使得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能保持在同一轴心位置,
稳定性更好。
该躺椅结构中的支架仅通过一个上枢接座和一个下枢接座便能将撑杆、支杆、连
杆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且紧凑,制作成本低,收折时占用空间小;且,巧妙的利用上枢接座
与下枢接座的互为反向的力的作用,使整个产品达到稳定,并在不需要任何其他固定装置
的情况下实现每个受力方向的平衡,从而使产品以非常简单的打开方式后即可使用,便捷
与轻巧;同时,上枢接座和下枢接座为上下布置,相当于利用一个支撑点即可支撑整个产品
的各个方向的受力,这在户外家具类行业中属于前所未有的创新。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
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