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草复合添加剂及其应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善卷烟抽吸质量的烟草复合添加剂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焦油是由于烟叶中的物质不充分燃烧后产生的。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卷烟燃吸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烟气中的某些化学成份,如CO、氢氰酸、巴豆醛、苯并芘、二苯并蒽、亚硝胺类物质及某些氮杂环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因此,减少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关键在于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我国卷烟以传统的烤烟为主,烤烟的含糖量较高,降低卷烟产品的焦油量是烟草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对卷烟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低焦油卷烟产品的研发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卷烟降焦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提高卷烟的稀释率或滤棒吸阻来实现;化学法主要是在烟草中或卷烟材料中添加化学制剂进行化学降焦,其作用包括吸附、助燃和催化等作用,在降低焦油的同时,烟气中的香气物质也相应降低,从而降低卷烟的抽吸质量。
由于低焦油卷烟中焦油和烟碱的含量较低,导致卷烟香味变淡,刺激性增大,烟气变粗糙。香味补偿问题己显得较为突出,尤其是对于我国烤烟型卷烟占95%以上的烟草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对卷烟进行香味补偿的烟草添加剂,通过在烟丝、卷烟纸、造纸法烟草薄片或其它辅助材料中加入该烟草添加剂,可以有效地补偿低焦油卷烟的香味损失,进而提高卷烟的抽吸质量。对卷烟进行香味补偿的添加剂要求较高,既要无异味,又要能够起到掩盖木质气、增浓烟香、协调烟气酸碱平衡的作用。
卷烟加香需要调香研究者熟知每一种香原料的属性及相互之间的配伍性,以及长期的评吸实战经验积累。长期以来,烟草制品添加剂领域主要研究集中在卷烟产品中的烟丝上,对卷烟纸加香方面的研究甚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卷烟抽吸质量的烟草添加剂,其有效协调烟气酸碱平衡,掩盖木质气,减少刺激,增加香气质和香气量,提高卷烟抽吸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烟草复合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计算的组分组成:5%~10%吸味调节物质和90%~95%燃烧调节剂;所述吸味调节物质为蔗糖八乙酸酯与氨基酸组合,所述氨基酸选自天冬酰胺、丙氨酸、脯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燃烧调节剂为乳酸镁、乳酸钾、乙酸镁、乙酸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所述吸味调节物质为蔗糖八乙酸酯、天冬酰胺、丙氨酸、脯氨酸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所述吸味调节物质是一种潜香物质,它本身没有香味或对香味影响不大,但在燃烧的过程中却能热解产生重要的致香物质,如吡嗪类、麦芽酚类等致香物质,以及可改善卷烟吸味的香气碎片,其具有某些特殊香气、能与烟香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香气特征并综合提高卷烟抽吸品质。
本发明所述燃烧调节剂为乳酸镁、乳酸钾、乙酸镁、乙酸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所述燃烧调节剂能有效调节卷烟的燃烧速率,进而改变卷烟烟气化学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卷烟的感官质量。
优选地,所述吸味调节物质为蔗糖八乙酸酯与天冬酰胺、丙氨酸、脯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更优选地,在所述吸味调节物质中,所述蔗糖八乙酸酯的质量百分数为50~60%。
优选地,由以下质量百分比计算的组分组成:5%吸味调节物质和95%燃烧调节剂。
本发明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应用范围广泛,既可应用于卷烟纸上,也可应用于卷烟烟丝或造纸法烟草薄片中。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将烟草复合添加剂应用于卷烟纸与卷烟烟丝中。
在卷烟纸中的应用为:按照卷烟纸现有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进行配浆,抄纸。在卷烟纸涂布施胶过程中,将该烟草复合添加剂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30%~50%的水溶液,将该水溶液涂布在卷烟纸上,添加方式根据产品类型选取涂布或浸渍的方式进行单面或双面施胶,然后再按照造纸常规工艺要求烘干后分切为卷烟纸。
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占卷烟纸干重的0.5%~5.0%,优选地,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的质量为卷烟纸干重的0.8%~2.5%。
在制备卷烟烟丝的应用中,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在卷烟烟丝中的比例为卷烟烟丝干重的0.5%~8.0%。优选地,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在卷烟烟丝中的比例为卷烟烟丝干重的1.0%~3.0%。
本发明烟草复合添加剂应用在卷烟纸与卷烟烟丝上能有效提升卷烟的抽吸质量,对添加了本发明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的卷烟进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品相比,卷烟抽吸风格无变化,香气量明显增加,烟气细腻柔和程度有所提高,杂气变小,刺激程度降低,口腔舒适度明显提高。
对添加本发明烟草复合添加剂的卷烟纸进行热裂解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主要裂解产物为醛酮、呋喃类、稠环芳烃类化合物。与对比样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卷烟纸在高温下裂解的巴豆醛、醛类、苯类、茚类及稠环芳烃类等有害物质减少,酮类、呋喃类、酚类增加,糠醇、内酯等致香物质含量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通过合理搭配吸味调节物质和燃烧调节剂,可有效协调烟气酸碱平衡,掩盖木质气,减少刺激,增加香气质和香气量,提高卷烟抽吸质量。将所述烟草复合添加剂运用到卷烟纸或卷烟烟丝中,可提升卷烟的香气量和香气浓度,丰富烟香,减少杂气,调节卷烟燃烧速率,有效提升卷烟的感官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可以在本发明权利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所用烟丝均相同为双喜经典烟丝,购自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于卷烟的感官评价,烟丝为主要贡献因素,复合添加剂能在对烟丝的贡献的基础上,带来提升。因此,不同的烟丝之间的感官评价不存在比较意义。
对比例
取1000kg纸浆(含填料),搅拌均匀后,按照卷烟纸常规生产工艺制得卷烟纸成品,卷烟纸定量为30.1g/m2,卷烟纸透气度为51.3CU。
实施例1
取1000kg纸浆(含填料),搅拌均匀后,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配浆抄纸。在卷烟纸施胶阶段,取蔗糖八乙酸酯0.5kg、天冬酰胺0.3kg、脯氨酸0.2kg、乳酸镁2kg、乳酸钾5kg、乙酸钾2kg,溶于100kg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形成澄清溶液,采用涂布方式进行单面施胶添加。施胶后进行烘干,按照卷烟纸常规生产工艺制得卷烟纸成品,卷烟纸定量为30.2g/m2,卷烟纸透气度为50.6CU。
实施例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八乙酸酯0.5kg、天冬酰胺0.3kg、丙氨酸0.2kg、乳酸镁2.5kg、乳酸钾5kg、乙酸钾1.5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实施例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八乙酸酯0.6kg、天冬酰胺0.2kg、丙氨酸0.2kg、乳酸镁3kg、乳酸钾6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实施例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八乙酸酯0.5kg、天冬酰胺0.25kg、丙氨酸0.25kg、乙酸钾5kg、乙酸镁4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实施例5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八乙酸酯0.2kg、天冬酰胺0.1kg、脯氨酸0.2kg、乳酸钾6.5kg、乳酸镁2.5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实施例6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八乙酸酯0.3kg、天冬酰胺0.1kg、脯氨酸0.1kg、乳酸钾5.5kg、乳酸镁2.5kg、乙酸钾1.0k。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实施例7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八乙酸酯0.5kg、天冬酰胺0.3kg、脯氨酸0.3kg、乳酸镁2kg、乳酸钾5kg、乙酸钾2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实施例8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八乙酸酯0.7kg、天冬酰胺0.5kg、丙氨酸0.3kg、乙酸钾5kg、乙酸镁4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对比例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蔗糖0.5kg、天冬酰胺0.2kg、烟酰胺0.1kg、脯氨酸0.2kg、乳酸镁2kg、乳酸钾5kg、乙酸钾2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对比例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葡萄糖酯0.5kg、天冬酰胺0.2kg、烟酰胺0.1kg、脯氨酸0.2kg、乳酸镁2kg、乳酸钾5kg、乙酸钾2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对比例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维生素B60.2kg、烟酸0.1kg、脯氨酸0.2kg、柠檬酸钾6.5kg、乙酸钾2.5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对比例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添加剂的组分为:烟酸0.15kg、脯氨酸0.25kg、乳酸钾6.5kg、乙酸钾2.5kg。所制得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
取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备的卷烟纸与未添加本发明添加剂的卷烟纸为对比样,各卷烟纸的技术参数见表1。在烟丝与其它卷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将卷烟纸制成相同规格的卷烟成品。
表1卷烟纸技术参数及烟支规格
评吸方法参照烟草行业标准YC/T138—1998《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的评价方法,对上述卷烟进行感官评吸,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与对照样品相比,卷烟风格特征无变化,香气量明显增加,烟气细腻柔和程度有所提高,杂气变小,刺激程度降低,口腔舒适度明显提高,卷烟感官综合得分提升明显。
表2卷烟感官评吸得分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