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伤口修复的生物医用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伤口愈合、修复性能以及透气性能的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可贴是一种常用的外医疗卫生材料,用于急性小伤口的止血、消炎及创口愈合。主要适用于切口整齐、清洁、表浅、创口较小且不需要缝合的割伤、划伤或刺伤。因此一种使用性能良好的创可贴应具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且由于创可贴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因此还应具备生物相容性。
在本发明之前,公开号为CN2037771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壳聚糖海绵垫创可贴的制作方法,该发明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海绵垫并加入芦荟提取物,以粘胶布作为外层材料制备一种能使烧伤快速愈合的创可贴。但是该创可贴生物相容性较差,且抗菌作用不明显,易使伤口发生感染。公开号为CN2034688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创可贴,该创可贴具有剥离层、敷料层、药物层和粘贴层四层结构,敷料层由生物纤维素制成,粘贴层为带孔的医用胶布。该创可贴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由于药物层与敷料层分开,药物的缓释作用及药效不甚理想。创可贴层数过多,影响了透水透气性,不利于为伤口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公开号为CN2038157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杀菌抑菌透气性材料制作的创可贴,该创可贴包括透气性胶布、药物海绵和离型膜。其药物海绵上一次有经磁控溅射形成的锌层膜、银层膜、氧化锌层膜,并含有止血杀菌药剂。该创可贴可达到良好的抗菌杀菌作用,但由于其抗菌成分是通过表面溅射形成的,因此持久性不够好,而且加大制备的复杂程度。并且,以上三种专利所述的创可贴均使用的是带有气孔的胶布作为粘贴层,首先抗过敏性不够好,其次在胶布上加孔同样增加了创可贴的制备工序,增加工艺复杂程度。公开号为CN10428882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该创可贴包括胶带和药膏,所述药膏为在药液中浸渍过的无纺布,公开号为CN10420874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聚维酮碘的抗菌创可贴的制备方法。以上两种发明前者抗菌性略差,后者促进伤口愈合效果略差,且二者所使用的药物均是通过浸渍方法附着到无纺布上,因此药物缓释效果有待提高。
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制成丝素蛋白膜之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又不易被细菌穿透,而且遇湿后更加柔软,与创面的贴附良好,再加上丝素蛋白膜光滑柔软、无刺激性,因此是极为理想的创面覆盖材料。此外,由于丝素膜本身具有特殊多孔性网状膜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吸附及缓释功能,因此丝素可成为很好的药物缓释剂,制成创可贴后,可在伤口处持续释放药物,提高药效,达到快速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创可贴产品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丝素蛋白为基本原料、具有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能力、杀菌抗感染能力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创可贴,所述的创可贴为双层结构,基布层为带胶的无纺布,创口接触层为载有抗菌止血药物的静电纺丝素蛋白膜。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如上所述的创可贴的制备方法,按现有技术将蚕丝制备成丝素膜后,再进行如下步骤的加工:
a.将丝素膜溶解于甲酸溶剂中,制成质量浓度为10%~20%的甲酸丝素蛋白溶液;
b.将抗菌止血药物加入到甲酸丝素蛋白溶液中,药物的质量浓度为0.5%~1.2%,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在静电纺丝收集板上收集微纳米级丝素蛋白纤维膜,得到创可贴创口接触层;
c.将粘合剂涂覆于无纺布表明,得到带胶的无纺布基布层,采用热熔点粘合工艺,将创口接触层与基布层粘合,得到一种创可贴。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抗菌止血药物包括芦荟原汁、纳米银颗粒、阿司匹林、肝素、云南白药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基布层为H形、圆弧形或蝴蝶形中的一种。
所述的粘合剂为壳聚糖、骨胶或芦荟胶。
所述的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电压8~25kv,接收距离10~20cm,溶液推注速率0.1~1.5mL/h。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丝素蛋白创可贴,主要原料为丝素蛋白材料,并加入芦荟原汁、纳米银等材料,与伤口接触部位为丝素蛋白静电纺材料,并加入具有良好促进伤口愈合和抗菌杀菌作用的芦荟原汁、纳米银颗粒,其外层基布为无纺布(如PU、PP、PET等纺粘法或其它方法制成的无纺布),两层使用生物胶(如壳聚糖)通过点粘合的粘合方式进行粘合。根据使用的不同部位,对基布层提供了不同的形状,有利于对不同部位的创口进行黏合固定,方便使用。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本发明所制备的创可贴的核心部位——创口接触层是由丝素蛋白为原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的薄膜,该膜具有纳米级纤网结构,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吸收伤口出渗出的体液、血液,保持创面洁净干燥,利于伤口恢复。
2、创可贴的无纺布基布与创口接触层通过热粘合方式中的点粘合方式粘合在一起,使用的粘合剂为生物级粘合剂。生物级粘合剂本身为天然粘合剂,生物降解性好且具有杀菌抗菌作用,而且降低皮肤过敏率。点粘合的粘合方式能减少粘合面积,从而不影响创可贴的透气性。本发明所制备的创可贴的创口接触层,其抗菌促进愈合原理为在纺丝液中直接加入纳米银、芦荟原汁及止血药物,相比于在表面喷洒药物,直接将添加剂加入到纺丝液中制成的含抗菌止血药物的丝素蛋白膜,具有更好的药物缓释性和药效持久性。
3、本创可贴的创口接触层为静电纺丝工艺所制成的丝素蛋白膜,具有超细纤网结构,因此厚度超薄,与无纺布基布结合后,不会有类似传统海绵垫创可贴那种明显突起,使创可贴能与皮肤紧密贴合,更好的提高了抗菌性。由于无纺布多孔的特性,相比于传统粘胶布,使用无纺布作为创可贴基布大大的提高了创可贴透气性。
4、根据受伤部位不同,创可贴的外设计为不同形状,方便使用。如用于指尖、指根等小关节处的蝴蝶形,用于膝盖、手肘处的圆弧形。
5、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创可贴易使皮肤发生过敏现象,防水透气性能差、抗菌能力弱且对伤口愈合无明显促进作用等问题。对医疗卫生材料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丝素蛋白创可贴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不同部位伤口的创可贴的形状示意图;
图中,1、无纺布基布层;2、创口接触层;3、胶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丝素蛋白创可贴制备步骤如下:
1、量取12L去离子水放在电磁炉上加热用铝箔纸称30g蚕丝、称取25.44g碳酸钠,水开后倒入碳酸钠,用玻璃棒搅拌,加入蚕丝,搅拌30~40min,再倒一部分去离子水,烧至人皮肤接触微热的程度,用凉水将丝素清洗五次。把洗好的丝素摊开放在铝箔纸上,放入60℃烘箱烘干24小时。
2、取出烘干的丝素,称质量为20.46g,加入76ml9.3mol/L的溴化锂溶解丝素。溶解时先倒一些溴化锂溶液于烧杯中,放丝素蛋白,再倒溴化锂溶液,再放丝素蛋白,循环至丝素蛋白放完,然后用塑料膜密封,放入60℃烘箱烘干4~5小时,每隔30min摇晃一次。
3、用纤维素膜为透析材料,将所得的丝素蛋白混合溶液用去离子水透析,去除溴化锂等杂质,得到纯的丝素蛋白溶液,调节丝素蛋白溶液质量浓度为3%。
5、用注射器吸入丝素溶液,将其缓慢注射至培养皿上。注射完毕后,在通风橱内烘干24h,烘干成膜
6、将制得的丝素蛋白膜粉碎后得到丝素蛋白粉末。用电子天平称取丝素碎末1.2g,溶于8.8g甲酸中,然后搅拌溶解3~4小时,制成浓度为12%的甲酸丝素蛋白纺丝液。
7、将纳米银粉、芦荟原液和阿司匹林粉末各0.02g加入到已配制好的纺丝液中,磁力搅拌10h。
8、将步骤7中已混好药物的静电纺丝溶液装入静电设备的注射装置中,选择静电纺电压15千伏,注射装置推注速率0.5毫升/小时,极距12厘米。在静电纺丝收集板上收集丝素蛋白膜。
9、将丝素蛋白膜裁剪成一定大小的长方形,以壳聚糖为粘合剂,在无纺布基布层上涂覆胶合层,并采用点粘合的粘合方式将丝素蛋白膜与无纺布基布结合在一起。
参见附图1,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丝素蛋白创可贴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创可贴的结构为:在无纺布基布层1上涂覆胶合层3,创口接触层3为载有抗菌止血药物的静电纺丝素蛋白膜,通过胶合层3与基布层1胶合在一起。无纺布基布层的外形为普通长方形。
实施例2:
1、将1公斤茧壳放入50升质量浓度为0.5%的中性皂溶液中,于98~100℃处理2小时,使茧壳脱胶,充分洗涤后得到纯丝素(即丝素蛋白)。将晾干后的纯丝素,用5升9.3摩尔/升的溴化锂水溶液,在65+2℃搅拌溶解成丝素蛋白混合溶液。
2、用纤维素膜为透析材料,将所得的丝素蛋白混合溶液用去离子水透析,去除溴化锂等杂质,得到纯的丝素蛋白溶液,调节丝素蛋白溶液质量浓度为3%。
3、将丝素蛋白溶液倒入聚乙烯器皿中,常温晾干,得到丝素蛋白膜,将其粉碎后得到丝素蛋白粉末。
4、用电子天平称取丝素碎末1.5g,溶于8.5g甲酸中,然后搅拌溶解3~4小时,制成浓度为15%的甲酸丝素蛋白纺丝液。
5、将纳米银粉、芦荟原液和云南白药粉末各0.04g加入到已配制好的纺丝液中,磁力搅拌10h
6、将步骤5中已混好药物的15%的静电纺丝溶液装入静电设备的注射装置中,选择静电纺电压15千伏,注射装置推注速率1毫升/小时,极距20厘米。在静电纺丝收集板上收集丝素蛋白膜。
7、将丝素蛋白膜裁剪成一定大小的圆形,以芦荟胶为粘合剂,使用点粘合的粘合方式将丝素蛋白膜与无纺布基布结合在一起。创可贴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
参见附图2,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不同部位伤口的创可贴的形状示意图;其中,(a)为H形;(b)为圆弧形,适用于膝盖、手肘处;(c)为蝴蝶形,适用于指尖、指根等小关节处。
实施例3:
1、将200克蚕丝放入10升质量浓度为0.3%的碳酸钠水溶液中,于98~100℃处理2小时,使茧壳脱胶,充分洗涤后得到纯丝素(即丝素蛋白)。将晾干后的纯丝素,用100毫升9.3摩尔/升的溴化锂水溶液,在65+2℃下搅拌溶解成丝素蛋白混合溶液。
2、用纤维素膜为透析材料,将所得的丝素蛋白混合溶液用去离子水透析,去除溴化锂等杂质,得到纯的丝素蛋白溶液,调节丝素蛋白溶液质量浓度为6%。
3、将丝素蛋白溶液倒入聚乙烯器皿中,常温晾干,得到丝素蛋白膜,将其粉碎后得到丝素蛋白粉末。
4、将制得的丝素蛋白膜粉碎后得到丝素蛋白粉末。用电子天平称取丝素碎末1.8g,溶于7.2g甲酸中,然后搅拌溶解3~4小时,制成浓度为20%的甲酸丝素蛋白纺丝液。
5、将纳米银粉、芦荟原液和肝素粉末各0.035g加入到已配制好的纺丝液中,磁力搅拌10h
6、将步骤5中已混好药物的18%的静电纺丝溶液装入静电设备的注射装置中,选择静电纺电压20千伏,注射装置推注速率0.5毫升/小时,极距20厘米。在静电纺丝收集板上收集丝素蛋白膜。
7、将丝素蛋白膜裁剪成一定大小的长方形,以骨胶为粘合剂,使用点粘合的粘合方式将丝素蛋白膜与无纺布基布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