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大师****2
  • 文档编号:5056650
  • 上传时间:2018-12-1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2.5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50611.3

    申请日:

    2013.12.31

    公开号:

    CN103698926A

    公开日:

    2014.04.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3申请日:20131231|||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3; G02B27/22; G06F3/044

    主分类号:

    G02F1/1333

    申请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甜; 柳皓笛; 李凡; 邱云

    地址: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黄灿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3D光栅和触摸检测单元。所述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并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检测单元。由于只需增加一张衬底基板即可实现集触摸检测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轻薄化和低成本的需求。同时,将触摸检测单元做在3D光栅内,只需将所述衬底基板与显示面板进行组合贴装,减少了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3D光栅,用于实现3D显示;
    触摸检测单元,用于实现触摸检测,其特征在于,
    所述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
    所述3D光栅的光栅结构,以及所述触摸检测单元均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栅为液晶快门狭缝光栅;
    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对盒设置;
    所述3D光栅包括:
    所述衬底基板;
    填充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
    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平行的条状电极,显示面板上间隔的像素单元与所述条状电极一一对应;
    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的板状电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检测单元包括多条列分布的驱动电极和多条行分布的感应电极;
    所述条状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由同一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形成,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在所述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中;
    所述驱动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组成;所述感应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极沿列方向延伸;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绝缘层、多个第一搭桥和多个第二搭桥;
    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窗口,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和一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之间;
    所述第一搭桥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由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形成,用于电性连接组成所述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
    所述第二搭桥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形成;所述第二搭桥的两端分别对应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狭缝电极条,通过对应的绝缘层窗口电性连接组成所述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显示面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
    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上偏光片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切换施加到所述板状电极的电压,并对所述条状电极施加接地信号;
    在2D显示模式下,对所述板状电极施加接地信号,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对应的区域透光;
    在3D显示模式下,对所述板状电极施加高电平信号,所述条状电极所在的区域不透光,所述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所在的区域透光。

    7.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制备显示面板、3D光栅以及触摸检测单元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
    所述制备3D光栅和触摸检测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检测单元。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膜层;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平行的条状电极的图案,其中,显示面板上间隔的像素单元与所述条状电极一一对应;
    在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板状电极;
    对盒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填充液晶分子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检测单元包括多条列分布的驱动电极和多条行分布的感应电极;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进行的构图工艺,还用于形成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图案;
    其中,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在所述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中;
    所述驱动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组成;所述感应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极沿列方向延伸;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进行的构图工艺,还用于形成多个第一搭桥,且所述第一搭桥位于非显示区域,用于电性连接组成所述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
    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并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第二搭桥;
    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之间形成绝缘层,并对所述绝缘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搭桥位于显示区域,其两端对应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狭缝电极条,通过对应的绝缘层窗口电性连接组成所述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显示面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
    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上偏光片之间。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容式触摸屏显示器因其具有易于使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良好的体现感等优点而逐渐遍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裸眼3D显示技术作为影像行业最新、前沿的高新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平面图像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疲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触摸屏显示器,其显示器和电容式触摸屏是独立的,后续将他们进行贴合组装完成的,工艺较繁琐,厚度较大。而现有的3D显示技术中,一般通过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设置视差挡板(即狭缝光栅)来实现3D显示的。而传统的裸眼3D显示器需要4张玻璃基板,同样存在工艺较繁琐,厚度较大的问题。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商家逐渐将目光转移到集触摸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但是,如果将独立的电容式触摸屏和视差挡板均通过贴合组装的方式与显示器装配在一起,势必会导致显示器的厚度非常大,工艺也很繁琐,显然与显示装置轻薄化和低成本化的趋势相背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将独立的电容式触摸屏和视差挡板均通过贴合组装的方式与显示器装配在一起,实现集触摸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厚度很大、工艺也很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3D光栅,用于实现3D显示;
    触摸检测单元,用于实现触摸检测,其中,
    所述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对面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
    所述3D光栅的光栅结构,以及所述触摸检测单元均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制备显示面板、3D光栅以及触摸检测单元的步骤,其中,所述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对面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
    所述制备3D光栅和触摸检测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检测单元。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并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检测单元。所述3D光栅用于实现3D显示,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实现触摸检测。由于只需增加一张衬底基板即可实现集触摸检测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轻薄化和低成本的需求。同时,将触摸检测单元做在3D光栅内,只需将所述衬底基板与显示面板进行组合贴装,减少了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衬底基板上各图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衬底基板上各图案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5表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触摸检测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结合图1、2和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3D光栅和触摸检测单元。显示面板100用于实现画面显示,所述3D光栅用于实现3D显示,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实现触摸检测。
    所述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1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显示画面的一侧。所述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感测单元均设置在衬底基板10和显示面板100之间。由于只需增加一张衬底基板10即可实现集触摸检测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轻薄化和低成本的需求。同时,将触摸检测单元做在3D光栅内,只需将衬底基板10和显示面板100进行组合贴装,减少了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为了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衬底基板10选择具有高透光率的基板,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有机树脂基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并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检测单元。所述3D光栅用于实现3D显示,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实现触摸检测。由于只需增加一张衬底基板即可实现集触摸检测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轻薄化和低成本的需求。同时,将触摸检测单元做在3D光栅内,只需将所述衬底基板与显示面板进行组合贴装,减少了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3D显示技术中的裸眼3D显示技术,因其不需要3D眼镜,更容易实现3D显示技术的普及。目前常见的裸眼3D显示装置,大致分为视差挡板法(即狭缝光栅法)和透镜光栅法两种实现方法。裸眼3D显示最基本的实现方法是将画面分割成适合左、右眼观看的影像,经过狭缝光栅或透镜光栅的作用,呈现给用户多个相互间隔的左视区和右视区。当用户左眼位于左视区,右眼位于右视区时,用户左眼能看到对应的左眼图像,右眼能看到对应的右眼图像,用 户大脑就可以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融合成3D画面,实现3D显示。
    对于狭缝光栅,其光栅结构包括不透光的光栅片以及形成在光栅片之间的狭缝。对于透镜光栅,其光栅结构为多个透镜。其中,狭缝光栅因其工艺比较简单,技术难度低,而被广泛应用在裸眼3D显示技术中。
    随着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种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切换,液晶快门狭缝光栅是最常用的技术,其既能够实现2D显示,又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液晶快门狭缝光栅是一种TN模式的液晶面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对盒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下偏光片,以及填充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其中,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同。在上基板靠近液晶分子层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的条状电极,且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距离符合裸眼三维显示用的狭缝光栅条件。在下基板靠近液晶层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板状电极。将条状电极和板状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端电性连接,并设置开关来控制对条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电压。具体的工作原理为,2D显示时,打开开关,不给条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电压,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光线经过液晶快门狭缝光栅后仍为面光源,实现2D显示;3D显示时,闭合开关,给条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电压,与条状电极位置对应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此处的光线不能通过,光线仅能从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通过,实现3D显示。
    本实施例中的3D光栅即选择液晶快门狭缝光栅。相应地,需要对盒设置衬底基板10和显示面板100,以在衬底基板10和显示面板100形成一定的空间,用于填充液晶分子层20,如图1所示。并在衬底基板10靠近显示面板100一侧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平行的条状电极1,显示面板100上间隔的像素单元与条状电极1一一对应,则条状电极1之间的狭缝宽度等于显示面板100上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符合裸眼3D显示用的狭缝光栅条件。在显示面板100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的板状电极4。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上,在此不再赘述。
    当所述触摸检测单元为电容式触摸检测单元时,其包括多条列分布的驱动电极和多条行分布的感应电极,在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交叉处形成检测电容矩阵,通过检测电容矩阵的信号变化,可以实现触摸检测。本实施例中,设置 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与3D光栅的条状电极1由同一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形成,可以减少构图工艺次数,降低成本。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在条状电极1之间的狭缝中。
    进一步地,由于触摸检测的精度较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宽度一般跨越多个像素单元,因此,还需要设置驱动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2组成;感应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组成,如图2所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搭桥来电性连接组成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2,以及组成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具体的,在衬底基板10靠近显示面板100一侧的表面上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之间形成绝缘层101,其中,绝缘层101具有多个窗口7。当条状电极1沿列方向延伸,即平行于驱动电极时,组成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同行分布。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还用于形成多个第一搭桥5,且第一搭桥5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用于电性连接组成所述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2,如图2所示。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用于形成多个第二搭桥6,且第二搭桥6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其两端分别对应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并通过对应的窗口7电性连接组成所述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如图5所示。
    由于液晶快门狭缝光栅的条状电极1与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由同一透明导电膜层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触摸检测,需要设置条状电极1接地。则通过切换施加到板状电极4上的电压,即可切换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还需设置一控制装置,用于切换施加到板状电极4的电压,并对条状电极1施加接地信号。具体的,在2D显示模式下,对板状电极4施加接地信号,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对应的区域透光;在3D显示模式下,对板状电极4施加高电平信号,条状电极1所在的区域不透光,条状电极1之间的狭缝所在的区域透光。
    当然,液晶快门狭缝光栅的条状电极1与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也可以由不同膜层形成,且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位于条状电极1远离显示 面板100的一侧,以不对触摸检测产生影响。
    当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102、显示面板100和下偏光片103,上偏光片102位于显示面板100显示画面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设置衬底基板10位于显示面板100和上偏光片102之间,从而液晶快门狭缝光栅可以与显示面板100共用一组上偏光片102和下偏光片103,进一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3D光栅并不局限于液晶快门狭缝光栅,触摸检测单元也不局限于电容式触摸检测单元,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他3D光栅的制备过程和结构,在不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在3D光栅内形成触摸检测单元,其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制备实施例一中的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制备显示面板、3D光栅以及触摸检测单元的步骤。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实现画面显示,所述显示面板用于实现画面显示,所述3D光栅用于实现3D显示,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实现触摸检测。对于画面显示、3D显示和触摸检测,现有技术中均已有很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所述制备3D光栅以及触摸检测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衬底基板选择具有高透光率的基板,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有机树脂基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3D光栅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并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3D光栅的光栅结构和触摸检测单元,所述狭缝光栅用于实现3D显示,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实现触摸检测。由于只需增加一张衬底基板即可实现集触摸检测和3D显示为一体的显示装置,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轻薄化和低成本的需求。同时,将触摸检测单元做在3D光栅内,只需将所述衬底基板与显示面板进行组合贴装,减少了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对于液晶快门狭缝光栅,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光栅结构的 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膜层;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平行的条状电极的图案,其中,显示面板上间隔的像素单元与所述条状电极一一对应;
    在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板状电极;
    对盒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填充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的材料可以选择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锡。
    由于显示面板上间隔的像素单元与所述条状电极一一对应,则所述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宽度等于显示面板上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符合裸眼3D显示用的狭缝光栅条件,能够实现3D显示。
    通过控制施加到条状电极和板状电极上的电压,可以实现可切换二维和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具体的,2D显示时,不给条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电压,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光线经过液晶快门狭缝光栅后仍为面光源,实现2D显示;3D显示时,给条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电压,与条状电极位置对应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此处的光线不能通过,光线仅能从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通过,实现3D显示。
    进一步地,当触摸检测单元为电容式触摸检测单元时,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进行的构图工艺,还用于形成多条列分布的驱动电极和多条行分布的感应电极的图案。即3D光栅的条状电极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由同一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形成,可以减少构图工艺次数,降低成本。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在所述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中。
    由于触摸检测的精度较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宽度一般跨越多个像素单元,因此,还需要设置所述驱动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组成;所述感应电极由形成在所述狭缝中,且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组成。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搭桥来电性连接组成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以及组成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具体的:
    所述条状电极沿列方向延伸;组成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同行分 布;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进行的构图工艺,还用于形成多个第一搭桥,且所述第一搭桥位于非显示区域,用于电性连接组成所述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
    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并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第二搭桥;
    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之间形成绝缘层,并对所述绝缘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搭桥位于显示区域,其两端对应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狭缝电极条,通过对应的窗口电性连接组成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
    通过上述步骤形成的第一搭桥和第二搭桥,实现了横纵交叉分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检测电容矩阵,能够实现对触摸的检测。
    由于液晶快门狭缝光栅的条状电极与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由同一透明导电膜层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触摸检测,需要设置条状电极接地。则通过切换施加到板状电极上的电压,即可切换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当然,液晶快门狭缝光栅的条状电极与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也可以由不同膜层形成,且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位于条状电极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以不对触摸检测产生影响。
    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显示面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一侧。3D光栅的衬底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上偏光片之间。从而液晶快门狭缝光栅可以与显示面板共用一组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进一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下面以液晶快门狭缝光栅和电容式触摸检测单元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光栅结构,以及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过程,包括:
    步骤a、如图3所示,首先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其它成膜方法在衬底基板10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并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进行构图工艺 (该构图工艺包括光刻胶的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工艺,如无特殊声明,以下内容中的构图工艺均包括上述工艺过程),形成3D光栅的条状电极1、组成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2、组成触摸检测单元的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以及第一搭桥5,结合图2所示。其中,显示面板上间隔的像素单元与条状电极1一一对应。条状电极1沿列方向延伸,平行于驱动电极,组成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同行分布。第一搭桥5位于非显示区域,用于连接组成驱动电极的多个第一狭缝电极条2。
    步骤b、如图4所示,然后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PECVD或其它成膜方法在完成步骤a的衬底基板10上形成绝缘层101,其中,绝缘层101的材料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具体地,绝缘层101可以是SiNx,SiOx或Si(ON)x。绝缘层101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采用氮化硅和氧化硅构成的两层结构。并对绝缘层101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窗口7。
    步骤c、如图5所示,最后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PECVD或其它成膜方法在完成步骤b的衬底基板10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并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多个第二搭桥6。其中,第二搭桥6位于显示区域,其两端对应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通过对应的绝缘层窗口7电性连接组成感应电极的多个第二狭缝电极条3,结合图2所示。
    通过上述步骤a-c即可制作出本实施例的液晶快门狭缝光栅以及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对同一透明导电膜层的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液晶快门狭缝光栅的条状电极,以及触摸检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能够减少构图工艺的次数,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显示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0566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