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低水溶性结晶Ⅰ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5051555
  • 上传时间:2018-12-10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54.8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62891.7

    申请日:

    2011.06.16

    公开号:

    CN102259843A

    公开日:

    2011.11.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1B 25/40申请日:20110616授权公告日:20130213终止日期:201306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1B 25/40申请日:20110616|||公开

    IPC分类号:

    C01B25/40

    主分类号:

    C01B25/40

    申请人:

    华东理工大学

    发明人:

    刘够生; 赵桂新; 于建国

    地址: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在捏合机中加入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0.5~1.0)∶(0.1~0.5),加热至200~300℃,维持5~50min,通入氨气,氨气分压0.01~0.1MPa,氨气流量0.1~5.0L/min,保温反应1~4小时,之后经固化、冷却、破碎,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在捏合机中加入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加热至200~300℃,
    维持5~50min,通入氨气,保温反应1~4小时,之后冷却,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
    型聚磷酸铵。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0.5~1.0)∶(0.1~0.5)。
    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通入的氨气,氨气分压0.01~0.1Mpa,氨气流量0~5.0L/min。

    说明书

    一种低水溶性结晶Ⅰ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磷酸铵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
    磷酸铵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磷酸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燃剂,其分子中同时含有磷、氮两种元素,
    在阻燃过程中磷、氮具有协同阻燃效应,聚磷酸铵水溶性大小及热稳定性直接
    影响到其阻燃性能。

    制备聚磷酸铵的方法很多,目前常见的生产方法有磷酸与尿素缩合法、磷
    酸二氢铵与尿素缩合法、聚磷酸氨化法、P2O5-NH3-H2O高温气相反应法、正磷
    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在聚磷酸铵晶种存在下的磷酸与氨化缩合剂聚合法、
    磷酸二氢铵五氧化二磷和氨气缩合法、磷酸和氨气缩合法等。除前两种外,其
    他几种都需要在密闭体系中完成,而磷酸尿素缩合法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一种
    方法,该方法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

    传统工艺制备的结晶I型聚磷酸铵水溶性较高,热稳定性低,主要应用于防
    火涂料。用三聚氰胺对聚磷酸铵进行包裹处理,相对于简单的掺混阻燃剂而言,
    残炭率更高,失重速率峰值更低,阻燃性好(曹堃,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7,23(4):136-139)。本发明有别于三聚氰胺对聚磷酸铵的包裹处理,是以三聚
    氰胺为缩合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以制备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磷酸氢二铵和五氧化二磷为主要原料,以三聚氰胺
    为缩合剂,以制备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法是:

    在捏合机中加入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和三聚氰胺,加热至200~300℃,
    维持5~50min,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0.5~1.0)∶
    (0.1~0.5),通入氨气,氨气分压0.01~0.1Mpa,氨气流量0.1~5.0L/min,保温反
    应1~4小时,之后冷却,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具体步骤为:

    (1)在捏合机中加入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加热至
    200~300℃,维持5~50min;

    (2)磷酸氢二铵∶五氧化二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0.5~1.0)∶(0.1~0.5);

    (3)通入氨气,氨气分压0.01~0.1Mpa,氨气流量0.1~5.0L/min,保温反应
    1~4小时;

    (4)冷却出料,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采用X射线衍射,对聚磷酸铵晶型进行检测,所用的仪器为D/MAX 2550
    VB/PC型转靶X射线多晶衍射仪Cu Kα检测,每分钟2-4°扫描速度,在扫描
    仪10-80°内采集衍射数据;采用热分析仪SDT Q600 V5.0 Build 63测量物质的
    质量随温度和时间变化情况,升温速率10℃/min,氮气气氛,升温区间从常温
    至800℃;水溶性测试按化工行业标准《工业聚磷酸铵》HG/T 2770-2008。

    从X射线衍射图来看,本发明所制备的聚磷酸铵与标准结晶I型聚磷酸铵
    完全一致,说明本发明所制备的低水溶性聚磷酸铵确实是结晶I型聚磷酸铵。从
    热重分析图来看,工业品结晶I型聚磷酸铵(工业品APP-I)的1%热分解温度
    为122℃,而本发明的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自制品APP-I)的1%热分解
    温度为285℃,说明本发明的自制品APP-I稳定性优于工业品APP-I。从水溶性
    分析来看,工业品APP-I的平均水溶性为8.386g/100ml水,而本发明的自制品
    APP-I的平均水溶性为0.137g/100ml水,说明本发明的自制品APP-I的水溶性
    远低于工业品APP-I。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制备结晶I
    型聚磷酸铵的方法,且与常规的结晶I型聚磷酸铵在水溶性、热稳定性方面有显
    著的差别。

    【附图说明】

    图1工业品APP-I和自制品APP-I的X射线衍射图。

    图2工业品APP-I和自制品APP-I热重曲线。

    表1工业品APP-I和自制品APP-I的水溶性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捏合机中加入,加入1kg磷酸氢二铵,500g五氧化二磷,130g三聚氰胺,
    加热至280℃,通入氨气,氨气分压0.02Mpa,氨气流量4L/min,保温反应3小
    时,之后经固化、冷却、破碎、得到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实施例2

    在捏合机中加入1kg磷酸氢二铵,800g五氧化二磷,150g三聚氰胺,加热
    至270℃,通入氨气,氨气分压0.01Mpa,氨气流量2L/min,保温反应2小时,
    之后经固化、冷却、破碎、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实施例3

    在捏合机中加入1kg磷酸氢二铵,800g五氧化二磷,180g三聚氰胺,加热
    至250℃,通入氨气,氨气分压0.02Mpa,氨气流量1L/min,保温反应2小时,
    之后经固化、冷却、破碎、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实施例4

    在捏合机中加入1kg磷酸氢二铵,500g五氧化二磷,200g三聚氰胺,加热
    至240℃,维持2h,不用通入氨气保温反应2小时,之后经固化、冷却、破碎、
    得到低水溶性结晶I型聚磷酸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水溶性 结晶 磷酸铵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低水溶性结晶Ⅰ型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05155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