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用于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法.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5043125
  • 上传时间:2018-12-07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08.2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93692.7

    申请日:

    2011.12.01

    公开号:

    CN102492614A

    公开日:

    2012.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12M 1/16申请公布日:201206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M 1/16申请日:20111201|||公开

    IPC分类号:

    C12M1/16; C12M1/12; C12M1/04; C12N1/14

    主分类号:

    C12M1/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发明人:

    陈洪章; 贺芹; 王玉美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法,通过一套透析固态发酵装置实现。该装置为一圆柱形无菌发酵罐,内置多个透析装置,透析装置材料为透析袋、中空纤维膜、玻璃纸、陶瓷等多孔材料,内部装液态培养基,菌体接种在透析材料外表面,不与培养基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渗透吸收透析装置内液态培养基营养成分;发酵过程菌体的生长、反应以气相为连续相,属于广义的固态发酵。这种发酵方式有利于菌体与基质、发酵液分离,缩短菌体生长的延滞期,增加菌体的有效发酵面积,而且易于放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法, 通过透析固态发酵装置实现, 所述透析固态发酵装 置为一内置多个透析装置的圆柱形无菌发酵罐, 罐体侧面上部、 下部分别安装一个接种窗, 为透析装置多点接种, 罐盖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 罐底设有出料口和进气口, 进料口为发酵 前进料和不同发酵时间补料入口 ; 同时在不同发酵时间向发酵罐中通气以维持菌体生长所 需氧气, 整个装置实现间歇补料固态发酵。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发酵过程中, 固相与液相分相, 固相提供菌 体附着与生长空间, 液相提供营养物质, 实现物质交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透析装置的材料为透析袋、 中空纤维膜、 玻 璃纸、 陶瓷等多孔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不同发酵时间向发酵罐中通气, 无菌空气 以脉动式通入。

    说明书


    一种用于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用于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法, 特别 涉及透析原理与固态发酵结合的透析固态发酵方式。
         背景技术 固态发酵经历了由传统固态发酵方式到现代固态发酵方式的发展, 广义上固态发 酵是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 既包括固态基质悬浮在液体中 的深层发酵, 也包括在没有 ( 或几乎没有 ) 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 是一种典型的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式。但发酵结束后微生物与固态基质分离困难, 不适 于以菌体或胞内产物为目的的发酵 ; 产物的后续分离、 提取困难, 成本高。
         透析培养法最早被发明用于培养细菌生产外毒素等, 其原理是利用透析膜将培养 物和培养基分开, 而细菌仍接种在液态培养基中, 并没有离开富营养理论, 也称为过剩营 养, 培养基比培养物为 10 ∶ 1, 甚至更高, 这使得原料极大浪费。 同时, 虽然菌体排泄物或发 酵产物可透过透析袋进入培养基室, 能延长微生物生长期, 但液态发酵完成后得到的发酵 液, 实际上是目的产物与培养基残液、 各种代谢废物和杂质的混合物, 从中分离、 纯化目的 产物的成本高, 占整个发酵生产过程的 60%以上。有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些新的微生物 透析培养装置, 如中国专利 85203531 和中国专利 200810243971.3, 但培养室内部只填充单 个透析培养膜, 装置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装料系数低, 且其所用材料和容器的限制使得放大 困难, 并且菌体的生长、 发酵均没有离开富营养理论。
         借 鉴 透 析 培 养 细 菌 的 思 路, 将 透 析 原 理 用 于 培 养 真 菌, 如发明专利 200410046776.3 中所述的用于培养微生物超大致密菌团的透析培养装置, 该装置能方便地 配制、 灭菌、 消毒和传输培养基, 补充水分、 养料等, 而且微生物始终保持自然生长状态, 不 与培养基相混合, 大大简化了发酵的后处理工作, 但是该装置中多个透析反应器数量上的 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加菌体的有效生长面积。而且该专利只是针对获得超大致密菌团。
         为解决固态发酵基质与菌体分离困难的问题, 并结合透析原理为微生物提供液态 培养基营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的透析固态发酵方法, 透析材料 内部装液态培养基, 菌体接种在透析材料外表面, 不与培养基直接接触, 而是通过渗透吸收 透析材料内液态培养基营养成分 ; 发酵结束后菌体与透析材料可直接分离, 发酵液可直接 收集, 最终实现了易于微生物发酵和产物分离的固液分相发酵方式。该方法的核心是一套 透析固态发酵装置, 为一个内置多个透析装置的圆柱形无菌发酵罐。透析装置为由透析材 料制成的圆柱型, 发酵罐罐体侧面上部、 下部分布安装一个接种窗, 为透析装置多点接种, 同时可以随时观察罐内菌体的生长情况。罐盖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 罐底设有出料口和进 气口, 进料口为发酵前进料和发酵后期的补料入口, 在不同发酵时间向发酵罐中通气以维 持菌体生长所需氧气。整个装置实现间歇补料固态发酵。发酵后期的补料一是为了满足菌 体生长的营养, 二是为了保持固液界面的水活度。
         对于胞内产物的发酵, 这种发酵方式有利于菌体与基质分离, 直接获得菌体 ; 而对
         于胞外产物的发酵, 微生物直接将发酵产物分泌、 渗透到培养液中, 可直接获得发酵液, 无 需分离菌体。该固液分相发酵方式很好的实现了发酵微生物与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有利于 产物的后续提取、 精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发酵, 利于菌体与基质、 菌体与发酵液分离的新型 固液分相发酵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法, 通过透析固态发酵装置实现, 所述透析固态发酵 装置为一内置多个透析装置的圆柱形无菌发酵罐, 罐体侧面上部、 下部分别安装一个接种 窗, 为透析装置多点接种, 罐盖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 罐底设有出料口和进气口, 进料口为 发酵前进料和不同发酵时间补料入口 ; 同时在不同发酵时间向发酵罐中通气以维持菌体生 长所需氧气, 整个装置实现间歇补料固态发酵。
         所述发酵过程中, 固相与液相分相, 固相提供菌体附着与生长空间, 液相提供营养 物质, 实现物质交换。
         所述透析装置的材料为透析袋、 中空纤维膜、 玻璃纸、 陶瓷等多孔材料。
         本发明在不同发酵时间向发酵罐中通气, 无菌空气以脉动式通入。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 : 1- 透析袋 2- 接种窗 3- 排气口 4- 进料口 5- 出料口 6- 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圆柱状发酵罐罐体内径为 6cm, 内部布置七个透析袋 1, 圆心处一个, 其余六个平 均分布在其周围, 发酵罐体的有效发酵体积利用率达 50%。 罐体上部、 下部分别安装一个接 种窗 2, 为透析袋多点接种。罐体上部装有进料口 4 和排气口 3, 下部设有出料口 5 和进气 口 6, 进料口 4 为发酵前进料和不同发酵时间补料入口 ; 同时在不同发酵时间向发酵罐中通 气以维持菌体生长所需氧气, 整个装置实现间歇补料固态发酵。
         采用 MD44 型号的透析袋, 发酵拟茎点霉属菌株 Phomopsis sp.B29 培养 6d 后透析 固态发酵培养时菌丝生长旺盛, 生物量达到 26.4g/L, 较静止固态发酵提高 73.68%, 较液 态静置发酵提高 57.1%。

    关 键  词:
    一种 用于 固液分相 微生物 发酵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用于固液分相微生物发酵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04312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