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向婴儿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换向婴儿车.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489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1.23 CN 102248961 A *CN102248961A* (21)申请号 201010179308.9 (22)申请日 2010.05.19 B62B 9/12(2006.01) (71)申请人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香港中环永吉街 8 号诚利商业大 厦 7 楼 F 室 (72)发明人 陈旭辉 陈舜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11234 代理人 万学堂 (54) 发明名称 可换向婴儿车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换向婴儿车, 其包含分别 设于两侧的前、 后脚。
2、管及前、 后车轮座的二车轮自 动定向机构。 各车轮自动定向机构借由在前、 后车 轮座分别设一位于车轮座的转动部的定位槽、 一 位于车轮座的固定部且能与定位槽卡合的定位件 及可将定位件对定位槽偏压的一弹性组件, 并借 由连接二定位件的一制动件、 滑接于后脚管且能 连动制动件的一滑动件、 能对滑动件偏压使滑动 件复位的一复位件, 及设于手推管邻接于该脚管 的一端的一致动部, 使手推管换向时, 能驱动车轮 自动定向机构, 使其中一定位件与其对应的定位 槽卡合, 而另一定位件脱离其对应的定位槽, 当定 位件与定位槽卡合时, 就能使其对应的车轮座被 锁定, 而将车轮自动定向。 (51)Int.Cl.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0 页 CN 102248961 A1/2 页 2 1. 一种可换向婴儿车, 包含一车体框架, 该车体框架包括两对称的侧脚架, 及一相对该 侧脚架可在一朝向婴儿车后方的后向使用位置与一朝向婴儿车前方的前向使用位置之间 转动换向的手推管, 每一侧脚架包含一前脚管与一后脚管, 以及分别设置于该前脚管和后 脚管底端的前、 后车轮总成, 该前、 后车轮总成分别包括固接至该前、 后脚管的前、 后车轮座 及连接至该前、 后车轮座的前、 后车轮, 其特征在于 : 该前、 后车轮座各包括一固接至该前或 后脚管。
4、的固定部及一连接各该前、 后车轮且可分别相对固定部转动的转动部, 各该侧脚架 上还设有一车轮自动定向机构, 通过该手推管的转动换向, 会连带使该前、 后车轮座之一者 的转动部受到限制而无法相对于该固定部转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各该车轮自动定向机构分别对应一侧脚架及相连该侧脚架的前、 后车轮总成, 各该车 轮自动定向机构包括分别设于该前、 后转动部的二定位槽、 分别由该前、 后固定部向对应的 该前、 后转动部延伸且能与相对应的该定位槽卡合的二定位件、 连接该二定位件的一制动 件、 滑接于该后脚管且能连动该制动件的一滑动件, 及设于该手推管邻接于该后脚管。
5、的一 端的一致动部 ; 通过该手推管的转动换向, 该致动部会抵触该滑动件, 并推动该滑动件沿该后脚管移 动, 以连动该制动件将前、 后车轮座之一者的定位件远离相对应的定位槽, 让相应的车轮座 转动部解除定向限制而得以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各该轮自动定向机构还包括 : 分别 将该二定位件对相对应的该定位槽偏压的二弹性组件、 能对该滑动件偏压使该滑动件复位 的一复位件 ; 通过该手推管由该后向使用位置向该前向使用位置转动至该致动部抵触该滑动件时, 该致动部向该滑动件施一向上推力, 并连动该制动件朝该前车轮座移动, 且连动设于该后 车轮座的该定位件脱离该定位槽。
6、, 而设于该前车轮座的该定位件借由该弹性组件偏压进入 对应的该定位槽, 从而使该前车轮自动定向 ; 通过该手推管由该前向使用位置向该后向使 用位置转动解除对该滑动件施力, 该滑动件借由该复位件的偏压复位, 并连动该制动件朝 该后车轮座移动, 且连动设于该前车轮座的该定位件脱离该定位槽, 而设于该后车轮座的 该定位件借由该弹性组件偏压进入对应的该定位槽, 从而使该后车轮自动定向。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该前车轮的轮轴与该前转动部的 连接位置偏离该前转动部的转动轴, 且该连接位置与设于该前转动部的定位槽位于该前转 动部的转动轴的两侧 ; 该后车轮的轮轴与该后转。
7、动部的连接位置偏离该后转动部的转动 轴, 且该连接位置与设于该后转动部的定位槽位于该后转动部的转动轴的两侧。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设于该前、 后固定部的定位件分别 位于该前、 后脚管的相对侧。 6.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该滑动件具有一设于该后脚管内 且与该制动件连接的滑块, 一套设于该后脚管外且与该滑块连接的套管部, 及一自该套管 部延伸并与该致动部相配合的凸耳。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该后脚管的管壁上开设一对长槽 孔且该滑动件的滑块通过该一对长槽孔铆接至该套管部。 8. 如权利要求。
8、 2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该制动件为钢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48961 A2/2 页 3 9.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该滑动件的凸耳朝向该手推管延 伸, 致使该手推管换向时, 该致动件能旋转地与该凸耳接触。 10. 如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该滑动件具有一引导路径, 致使该手推管换向时, 该致动件与该滑动件的接触点能沿着该引导路径移动, 并推动该滑 动件沿着该后脚管移动。 11.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该滑动件移动的距离与该定位件移动的距离 相当。 12. 如权利要求 1-9。
9、 任一项所述的可换向婴儿车, 其特征在于 : 该前车轮座还包括 : 一 设于该前固定部的手动定位件, 且该手动定位件与设于该前固定部的该定位件相对于该前 脚管分别位于相反两侧 ; 该后车轮座还包括 : 一设于该后固定部的手动定位件, 且该手动 定位件与设于该后固定部的该定位件相对于该后脚管分别位于相反两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48961 A1/4 页 4 可换向婴儿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手可换向婴儿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推手换向后, 沿移动方向的 后侧车轮可自动定向的可换向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可换向婴儿车的设计, 其手推管可以在一朝向婴儿车后方的后。
10、向使用位置与 一朝向婴儿车前方的前向使用位置之间转动换向。当手推管在后向使用位置推动婴儿车 时, 在婴儿车上的婴幼儿可以面对前方移动, 使婴幼儿可以观赏前方的景物 ; 当手推管在前 向使用位置推动婴儿车时, 在婴儿车上的婴幼儿背对前方移动, 但是可以面对在婴儿车后 方的照护者, 方便照护者与婴幼儿互动。 因此, 照护者可依据使用需求选择手推管位于后向 使用位置或前向使用位置。 0003 然而, 一般可换向婴儿车通常具有四个轮组, 包括对称的两个前轮组及两个后轮 组, 当婴儿车移动的时候, 沿着移动方向, 位于前侧的车轮可以控制婴儿车转弯的方向, 而 位于后侧的车轮若没有定向使其沿一直线运动, 。
11、会使婴儿车不容易沿着所欲移动的方向移 动, 也就是不容易控制婴儿车的移动方向。 所以当婴儿车的手推管在后向使用位置时, 须将 婴儿车的后轮组的车轮定向, 才容易控制婴儿车的移动方向 ; 当婴儿车的手推管在前向使 用位置时, 须将婴儿车的前轮组的车轮定向, 才容易控制婴儿车的移动方向。因此, 如何在 婴儿车换向使用时, 自动将前轮组或后轮组的车轮定向, 仍存在一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婴儿车换向使用时, 其车轮可自动定向的可换向婴儿 车。 0005 本发明可换向婴儿车, 包含 : 一车体框架, 该车体框架包括两对称的侧脚架, 及一 相对该侧脚架可在一朝向婴儿车后方的后。
12、向使用位置与一朝向婴儿车前方的前向使用位 置之间转动换向的手推管, 每一侧脚架包含一前脚管与一后脚管, 以及分别设置于该前脚 管和后脚管底端的前、 后车轮总成, 该前、 后车轮总成分别包括固接至该前、 后脚管的前、 后 车轮座及连接至该前、 后车轮座的前、 后车轮, 该前、 后车轮座各包括一固接至该前或后脚 管的固定部及一连接各该前、 后车轮且可分别相对固定部转动的转动部, 各该侧脚架上还 设有一车轮自动定向机构, 通过该手推管的转动换向, 会连带使该前、 后车轮座之一者的转 动部受到限制而无法相对于该固定部转动。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借由手推管换向时驱动车轮定向机构, 实现前。
13、车轮或后 车轮自动定向, 而能在推动婴儿车时容易控制婴儿车的移动方向, 方便使用者操控婴儿车。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是一说明本发明可换向婴儿车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8 图 2 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手推管位于前向使用位置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2248961 A2/4 页 5 0009 图 3 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轮自动定向机构的部分构件的部分剖视图。 0010 图 4 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车轮总成与该车轮自动定向机构的另一部 分构件的剖视图。 0011 图 5 是一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车轮总成与该车轮自动定向机构的另一部 分构件的剖视图。
14、。 0012 图 6 是一说明该车轮自动定向机构的一致动部与一滑动件的局部放大图。 0013 图 7 是一说明该车轮自动定向机构的该致动部与该滑动件的作用关系的局部放 大图。 0014 图 8 是一类似图 4 的视图, 说明该车轮自动定向机构的一定位件脱离一定位槽。 0015 图 9 是一说明本发明可换向婴儿车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 图 10 是一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致动部与一滑动件的局部放大图。 0017 图 11 是一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前车轮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 明进行详细说。
15、明 : 0019 参阅图1, 本发明可换向婴儿车1之第一较佳实施例, 包含一车体框架100, 车体框 架100包括两对称的侧脚架10, 及一手推管20, 手推管20相对侧脚架10可在一朝向婴儿车 1 后方的后向使用位置 ( 如图 1 所示的位置 ) 与一朝向婴儿车 1 前方的前向使用位置 ( 如 图 2 所示的位置 ) 之间转动换向, 前向使用位置即手推管 20 沿图 1 中箭头所示方向枢转后 的位置。每一侧脚架 10 包含一前脚管 11 与一后脚管 12, 以及分别设置于前脚管 11 底端的 前车轮总成 2 和后脚管 12 底端的后车轮总成 3。前车轮总成 2 包括固接至前脚管 11 的前 。
16、车轮座 21 及连接至前车轮座 21 的前车轮 22, 前车轮座 21 包括 : 一固接至前脚管 11 的前 固定部 211 及一连接前车轮 22 的前转动部 212。后车轮总成 3 包括固接至后脚管 12 的后 车轮座 31 及连接至后车轮座 31 的后车轮 32, 该车轮座 31 包括 : 一固接至后脚管 12 的后 固定部 311 及一连接后车轮 32 的后转动部 312。 0020 参阅图 1、 图 3、 图 4 及图 5, 婴儿车 1 还包含两对称的车轮自动定向机构 4, 各车轮 自动定向机构 4 分别对应一侧脚架 10 及相连侧脚架 10 的前、 后车轮总成 2、 3。各车轮自 动。
17、定向机构 4 包括分别设于前、 后转动部 212、 312 的二定位槽 41、 41 、 分别由前、 后固定部 211、 311 向对应的前、 后转动部 212、 312 延伸且能与相对应的定位槽 41、 41 卡合的二定位 件 42、 42 、 分别将二定位件 42、 42 对相对应的定位槽 41、 41 偏压的二弹性组件 43、 43 、 连接二定位件 42、 42 的一制动件 44、 滑接于后脚管 12 且能连动制动件 44 的一滑动件 45、 能对滑动件 45 偏压使滑动件 45 复位的一复位件 46, 及设于手推管 20 邻接于后脚管 12 的 一端的一致动部 47。参阅图 4, 前。
18、车轮 22 的轮轴 221 与前转动部 212 的连接位置 23 偏离 前转动部 212 的转动轴 I, 且连接位置 23 与设于前转动部 212 的定位槽 41 位于前转动部 212 的转动轴 I 的两侧 ; 同样地, 参阅图 5, 后车轮 32 的轮轴 321 与后转动部 312 的连接位 置 33 偏离后转动部 312 的转动轴 II, 且连接位置 33 与设于后转动部 312 的定位槽 41 位 于后转动部 312 的转动轴 II 的两侧。再参阅图 1, 设于前、 后固定部 211、 311 的定位件 42、 42 分别位于前、 后脚管 11、 12 的相对侧。 说 明 书 CN 10。
19、2248961 A3/4 页 6 0021 参阅图 1 与图 3, 滑动件 45 具有一设于后脚管 12 内且与制动件 44 连接的滑块 451, 一套设于后脚管 12 外且与滑块 451 连接的套管部 452, 及一自套管部 452 延伸并与致 动部 47 相配合的凸耳 453。参阅图 3、 图 6 与图 7, 滑动件 45 的凸耳 453 朝向手推管 20 延 伸, 致使手推管 20 换向时, 致动件 47 能旋转地与凸耳 453 接触。而且滑动件 45 具有一引 导路径454, 致使手推管20换向时, 致动件47与滑动件45的接触点能沿着引导路径454移 动, 并推动滑动件 45 沿着后。
20、脚管 12 移动。后脚管 12 的管壁上开设一对长槽孔 121, 且滑动 件 45 的滑块 451 通过一对长槽孔 121 铆接至套管部 452。复位件 46 设于后脚管 12 内, 其 一端抵于滑块 451, 另一端固定于后脚管 12 上。 0022 在本实施例中, 制动件 44 为钢线, 弹性组件 43、 43 及复位件 46 为弹簧。制动件 44 沿着前脚管 11 及后脚管 12 的中空部分设置, 并于接近前、 后车轮座 21、 31 处穿出前、 后 脚管 11、 12, 其两端分别与定位件 42、 42 连接。 0023 参阅图 1、 图 4 及图 5, 当手推管 20 在如图 1 所。
21、示的后向使用位置时, 推动婴儿车, 会使婴儿车往其前方移动, 如图4所示, 此时设于前车轮座21的定位件42受到制动件44的 拉力脱离定位槽41, 而使前车轮22可以自由转动, 同时定位件42使弹性组件43被压缩 ; 如 图 5 所示, 此时设于后车轮座 31 的定位件 42 受到弹性组件 43 偏压进入定位槽 41 中, 而使后转动部 312 被锁定不能自由转动, 同时将后车轮 32 定向。 0024 再参阅图 1 与图 2, 当手推管 20 沿图 1 中箭头所示方向枢转至如图 2 所示的前向 使用位置时, 参阅图 6 与图 7, 设于手推管 20 的致动部 47 随着手推管 20 旋转地移。
22、动, 且致 动部 47 随着枢转的手推管 20 移动的过程中会抵触滑动件 45 的凸耳 453 并沿着引导路径 454 移动, 通过手推管 20 由后向使用位置向前向使用位置转动, 而使致动部 47 抵触滑动件 45时, 致动部47向滑动件45施一向上推力使滑动件45向上移动, 并连动制动件44朝前车 轮座21移动, 且连动设于后车轮座31的定位件42 , 也就是滑动件45移动的距离与定位件 42 移动的距离相当, 借此定位件 42 脱离定位槽 41 ( 参阅图 8), 使得后转动部 312 解除 定向限制, 后车轮 32 即可自由转动。再者, 由于制动件 44 往前车轮座 21 移动而解除对。
23、前 车轮座 21 内的定位件 42 的拉力, 而且前车轮 22 的轮轴 221 与前转动部 212 的连接位置 23 偏离前转动部 212 的转动轴 I( 参阅图 4), 也就是前车轮 22 的轮轴 221 偏离前车轮座 21 与 前脚管11固接处, 当前脚管11带动前车轮22时, 以移动方向为基准, 前车轮22的轮轴221 会在前脚管11的相对后方, 因此, 当手推管20由后向使用位置换到前向使用位置并推动婴 儿车时, 前转动部 212 需转动 180 度才能配合移动方向的转变, 使前车轮 22 的轮轴 221 位 于前脚管 11 的相对后方, 而能被前脚管 11 所带动, 当然, 后车轮座。
24、 31 的后转动部 312 也会 转动 180 度, 使得后车轮 32 位于后脚管 12 的相对后方。也因为前转动部 212 转动 180 度, 使得定位槽 41 转动至与定位件 42 对应的位置, 而定位件 42 借由弹性组件 43 偏压进入对 应的定位槽 41( 可参阅图 5 中定位件 42 与定位槽 41 的作用关系, 不再另外图示说明 ), 并将前转动部 212 锁定, 从而使前车轮 22 自动定向。 0025 同理, 当手推管20由前向使用位置转换至后向使用位置时, 通过手推管20由前向 使用位置向后向使用位置转动解除对滑动件 45 施力, 由于滑动件 45 原先受到致动部 47 向。
25、 上的推力, 使得滑块 451 挤压复位件 46, 并使复位件 46 蓄积回复力, 当滑动件 45 上的推力 解除后, 滑动件 45 借由复位件 46 的偏压复位, 并连动制动件 44 朝后车轮座 31 移动, 且制 动件 44 连动设于前车轮座 21 的定位件 42 脱离定位槽 41( 可参阅图 8 中定位件 42 与定 说 明 书 CN 102248961 A4/4 页 7 位槽 41 的作用关系, 不再另外图示说明 ), 使前转动部 212 解除定向限制, 前车轮 22 可自 由转动 ; 再者, 由于制动件 44 往后车轮座 31 移动而解除对后车轮座 31 内的定位件 42 的 拉力,。
26、 当手推管 20 由后向使用位置推动婴儿车时, 后转动部 312 配合移动方向的改变而转 180 度, 借此使定位槽 41 转动至与定位件 42 对应的位置, 而设于后车轮座 31 的定位件 42 借由弹性组件 43 偏压进入对应的定位槽 41 , 并将后转动部 312 锁定, 从而使后车轮 32 自动定向 ( 参阅图 5)。 0026 由前述可知, 当手推管 20 位于后向使用位置时, 后车轮 32 自动定向, 而前车轮 22 可自由转动 ; 当手推管20位于前向使用位置时, 前车轮22自动定向, 而后车轮32可自由转 动, 借此, 在婴儿车移动时, 在移动方向上位于相对后方的车轮都可以被自。
27、动定向, 而能容 易控制婴儿车的移动方向。 0027 参阅图 9 与图 10, 本发明可换向婴儿车 1 之第二较佳实施例, 与第一较佳实施例 大致相同, 其所差异之处在于, 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滑动件 45 的凸耳 453 为块状, 且致动部 47 也为块状 ( 参阅图 1), 而第二较佳实施例中, 滑动件 45 的凸耳 453 为具有弧形斜面的 板片, 而致动部 47 为插销, 其功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此外, 参阅图 9 与图 11, 第二 较佳实施例的前车轮座 51 还包括 : 一设于前固定部 511 的手动定位件 513, 且手动定位件 513 与设于前固定部 511 的定位件 62。
28、 相对于前脚管 11 分别位于相反两侧, 借此, 当手推 管 20 位于后向使用位置时, 后车轮 32 可自动定向, 而设于前转动部 512 的定位槽 61 位 于对应手动定位件 513 的位置, 借由手动将手动定位件 513 推入定位槽 61, 即可将前转动 部 512 锁定, 而使前车轮 22 定向, 借此能使前车轮 22 与后车轮 32 同时定向。同样地, 后车轮座 52 还包括 : 一设于后固定部 521 的手动定位件 523( 其结构与图 11 所示的手动定 位件 513 相同, 不再另外图示 ), 且手动定位件 523 与设于后固定部 521 的定位件 ( 参阅图 11 所示定位件。
29、 62) 相对于后脚管 12 分别位于相反两侧。借此, 当手推管 20 位于前向使 用位置时, 前车轮 22 可自动定向, 而后车轮 32 可借由手动定位件 523 手动定向, 其原理 如前述说明, 不再重述。所以当手推管 20 位于前向使用位置时, 前车轮 22 与后车轮 32 也能同时定向。因此, 第二较佳实施例除了前、 后车轮 22 、 32 可以被自动定向之外, 也可 以选择性的以手动方式, 将前、 后车轮 22 、 32 同时定向。 0028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 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 就可使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 本发明的范围。
30、由所附的权利要求 来限定。 说 明 书 CN 102248961 A1/10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2/10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3/10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4/10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5/10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6/10 页 13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7/10 页 14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8/10 页 15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9/10 页 16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48961 A10/10 页 17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